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4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闻言,也都纷纷凑过去看。

    “竟然不是银锭。”费丁也惊呼了一下。

    吴英科的手上有一盒子三十两重的银子。但这银子却不是一个个五两大小的元宝,而是一个个圆形的小银饼子。

    银饼子做工精细,颇为圆润,一面刻着一个睁开的壹元,另一面则书写着大明二六七年,以及一个日月龙纹。

    吴英科拿出仔细瞧着,触手摸上去,感叹道:“这是能工巧匠所做啊。这银饼子拿出去换,倒是能多兑一些银子出来。”

    众人闻言,顿时纷纷也将自己那份俸禄都拿了出来。盒子一开,惊喜之声纷纷传了出来。

    费丁以及林鹏等人都是惊喜道:“咱们今年的俸禄可都是这银饼子啊!”

    林鹏感慨道:“这般精细的银饼子,纵然里头成色差了,拿出去换,也能升水个三成。”

    另一边,费丁的眼珠子就活络多了,他笑道:“那可不一定。我宛平县衙虽然靠着京师俸禄每年发的早,可这说不定这回京官们发的银子都是这银饼子。那要是都有,这可就指不上三成的升水了。”

    升水说的便是额外的溢价,物以稀为贵,要是大家都有,那就溢价不了多少了。

    吴英科缓缓颔首:“是这么个理,但说回来,除非真手头紧的。不然,少有哪处会将这银饼子拿出去用。市面上通用的,有几个是好钱。”

    不同于后世大家都拿着人民币硬币用,说是钱就是说的纸币。这年头钱这一个字的花头可就多了去了。算是钱的,除了烂大街早就没价值的大明通行宝钞,最主要的就是银子与铜钱。在市面上通行的银子可不是电视剧上那白花花整整齐齐的银元宝,而是各种各样的银子。

    有些人甚至拿着剪刀将银子给剪开称重使用,更别提那各种各样,不同成色的银子。就是铜钱铸造的质量很差又稀缺,于是市面上甚至还通行过铁钱。发达一些的地区或许会接受有信誉保障的银票,偏僻闭塞的地方就只能以物易物了。

    就算偶尔市面上能冒出来成色好,品相好的银子,入手以后想的也都是仔仔细细收藏着,等关键时候再用。而这,便是劣币驱逐良币。

    “不管怎样,这都是件喜事。”吴英科终结了这个话题,因为他有发现了一个更加有意思的玩意:“这宝钞,倒是不一样了。”

    说着,吴英科拿出来一叠宝钞,不经意间抖动一下,发出了清脆的响亮声。

    这下子众人的目光都纷纷被吸引了过去。

    与此同时。

    位于紫禁城的乾清宫里,徐焕武进献了一叠钞票。

    这便是崭新的大明通行宝钞了。宝钞花花绿绿,看起来很是鲜艳。朱慈烺从最底下抽出了一张仔细打量了起来。

    宝钞的样式比以往小了许多,比起朱慈烺一个巴掌大一些,更长更窄,看起来苗条了许多。宝钞的正面首先书写着大明通行宝钞…帝国中央银行印制。旁边则写着一个硕大的字样:十银元。这一行字下面,透着光还能看到十银元的税银字样。

    宝钞的背面则是一副描绘着遵化战役的画。画上面,是将士们发起冲锋的景象。他们的敌人:凶残的建奴奇形怪状,纷纷逃溃。最底下则写着一行颇为清晰用红字书写的“大明二七六年制”几个大字。

    这便是这一回宝钞发行的最大面额了。其余面额的还有五银元、二银元以及一银元面值的。或许是偷懒,除了个头小以外,设计之上全都是一样的。至于面值,都是对比小银饼子一一兑换。一银元就能兑换一两小银饼子,也就是银元的字面意思。

    当然,在朱慈烺的计划里还有更多小面额的纸币,这是利于推广的举措。小面值的纸币才更能够促进流通。只不过,徐焕武这么短时间能推出四种面值的大额纸币已经不容易,小面值的就只能先靠后了。

    拿着宝钞,朱慈烺微微抖动了一下,发出了清脆的响亮声。

    这时,徐焕武道:“圣上,宝钞用的纸是迥然不同与寻常的纸。寻常的纸是木与草,而宝钞所用的是棉花与亚麻。故而,这才有这清脆的响声,触感更是迥然不同,大为有档次。”

    朱慈烺摸着宝钞,微微颔首。的确,摸起来凹凸不同,做工显得十分精细。可以看出来,徐焕武上任过后显然是用了大心思的。

    稍待,朱慈烺又举起来,窗外的阳光照射之下,一个日月龙纹显现了出来。

    “这是圣上交代的水印,多亏了有匠作大院里能工巧匠帮衬,要不然,这一回恐怕就难了。这处水印非是后天加上去的,是造纸一开始就准备好了,可以说是两张纸夹着一张水印纸。”徐焕武继续解释着。

    朱慈烺见此,又将这一叠宝钞收了起来:“不错。这一回短短时间内能够将第一期宝钞做到这个程度,中央银行的工作朕是很认可的。你再接再厉,最大程度扩大银元的生产速度,同时,这个宝钞的发行,决不能慢。一百万元面值的宝钞,朕要在月底看到。其余人力物力你要怎么调配,朝堂会鼎力支持。”

    徐焕武心中疑惑,不知道为何皇帝陛下对宝钞的发行如此上心,但还是躬身应命:“微臣遵旨。”

    紧接着,微微一思量,徐焕武还是说出了心中的疑惑:“圣上,一百万元面值的宝钞,若是可以借用京师军械工坊在永定河边的水力工坊,微臣有信心可以完成圣命。只是,眼下水力工坊只有一处,若是用在了宝钞上,银元的扩大生产就难以为继了。”

    徐焕武说的颇为含蓄,但朱慈烺还是一眼听出了徐焕武对宝钞的信心不足。事实上,到现在几乎没人拿这宝钞当回事。朱慈烺这一回为了让徐焕武执掌中央银行生产宝钞,前后可就花了上万两银子用以扩张生产。

    用在宝钞上的上万两银子几乎可以说是打水漂。要不是另外的银元生产让徐焕武嗅到了关键,徐焕武都要怀疑皇帝陛下好大喜功了。

    一块面值一元的银元比较厚,约莫是后世四个一块的硬币大小,足足有一两重。但里头的银子成色可不是四九纯银的。这里头,在京师军械工坊造炮的能工巧匠帮助之下,成功通过添加各类杂质将成色降低到了七成。而其余的三成,自然是以帝国信用以及精良的做工来弥补,使其可以兑换到一两银子。

    如此一来,每印刷一枚一块的银元就可以获得三成的利润,这便是铸币税的美妙。而银元的价值徐焕武可是认可的,事实上他也相信对于如此做工精良的银元,市场也肯定是认可的。如此一来,自然是应该将宝贵的生产能力用在银元上才是最紧要的。

    朱慈烺见此,只是微微一笑道:“全力印刷宝钞即可,接下来的事情,你会见证的。想必,你的俸禄也收到了罢?朕,自有筹谋。”

    一想到从户部那里拿到的三十张面额一共一百五十元的新式宝钞,徐焕武脸上的表情顿时就变得古怪了起来。

    只是,一想到皇帝陛下那似笑非笑的表情,徐焕武直觉告诉他,仔仔细细收藏好这些宝钞会有大用处。至少,不能学那个门卫老头那样,直接拿去擦屁股了。还说什么……宫中的草纸也是叫宝钞哩。

    ……

    这时,宛平县衙里,众人也注意到了吴英科手头上的宝钞。

    上面,赫然便有一叠宝钞。只是,这宝钞显然是大变样了,上面花花绿绿的,印刷的比起最上等的画报还要来得惊喜。尤其触手凹凸不平,举在半空之中还有水印。这景象看得众人一阵好奇。

    只是,好奇过后大家也就都不管了。

    “比起去年一共四百贯的宝钞竟然还少了,只有一百二十贯……咦,倒是也不喊贯了。现在叫元了。和那银饼子一样。只不过,这东西怕是只能拿来预备着哪一天拿出来瞧个新鲜了了。连如厕都不好使……”吴英科好奇完了也就意兴阑珊,这个不值钱的东西可没人在乎。

    只是,林鹏忽然间脸上表情有些奇怪地道:“诸位,我近日从刑部忽然间领到一处新命令。便是要求传达各处,不能损毁宝钞,要爱惜宝钞……”

    “哦?如此看来,就是想要如厕也不得了。少不得得吩咐下人,不能乱来。只是,可有说若是被抓住了会如何?据我所知,吏房的老徐可就有这癖好。”费丁好奇了。

    “也是奇怪,也未说要如何。”林鹏道:“许是上头另有准备罢。至少,这事儿得放放。总不能跑去人家茅坑里查。”

    “行了行了,越说越偏了。”吴英科赶忙打住:“今年的俸禄好歹都下发了。今日我吩咐后厨,招待好大家吃一顿好的。不过,秋粮在即,大家伙可要打好心思。这一回圣上大婚又是大赏,秋粮不过关,大家伙可都吃不了好果子。”

    “喏!”众人纷纷板正了脸,以示郑重。

    众人应下便纷纷散了。林鹏也回了警署,见里面席金文刚好在,便道:“最近的俸禄收到了罢?我记得没错,最近刑部通传了各司衙门要求爱护大明宝钞,可别忘了,你主持宣传事宜,将各城布政点都贴好告示。”

    “晓得了,署长。”席金文应下了,道:“又道饭点了,我便走了。”

    没多久,席金文便回了家吃午饭。

    席金文家里一片热热闹闹,这是席斌刚刚结婚闹得。一场大喜好不热闹。于是最近席大财也跑得勤。

    席金文刚进屋,便见席大财一脸鬼祟,手上还提着东西,道:“九叔,可得托你个事儿呢!”(。)

第八十七章:清丈田亩() 
♂,

    中午的时候天气还不太热,席大财心中很是有些提心吊胆。【ㄨ】他眼见席金文从衙门里回了家,这才算松了口气,将东西交给了府中的下人便跟着席金文进了屋。

    席金文招呼着席大财坐了下来一起用了午饭,听完话,头也不便直接道:“看你这模样便知道了,是秋税的事情罢?”

    席大财嘿笑一声,道:“还是九叔厉害,一猜就中。这一回,的确是为了秋税的事情而来。这几日里,都听着有些朋友议论说是朝廷要对这事情下功夫了呢。”

    “说的是罢三饷?那个早就停了,圣上为了防止各处借故还在继续征收三饷,还特地让各省巡按督办此事。京畿是首善之地,尤其各处小报都爱刊登这等大事。你不会不晓得罢?”席金文瞥了一眼。

    席大财连连点头:“这事我当然晓得,罢了三饷这可是举国闻名的事情。不过……这回可不是来说这个的呢。”

    “嗯?”席金文顿住了,他眯着眼睛盯着席大财,看得席大财一阵浑身不自在。

    见此,席大财嘿笑一声,道:“九叔……我也不瞒你。我啊,听茶馆里说呢。圣上要改税法,不仅重修税率,听闻更是要清丈田亩哩!”

    要说清丈田亩这事,那还真不是什么新鲜事。

    别说历朝历代有相似的事情,就说本朝的张居正改革,那也是举国闻名,更别提京师首善之地,谁能不晓得?

    万历年间张居正任职首辅之时,大明随着土地兼并的发展和吏治的**,豪强地主与衙门吏胥相勾结,大量隐瞒土地、逃避税粮。如此情况下,清丈田亩、均平税粮就成为理财安民的首要任务。万历六年时,朝廷下令清丈天下田亩。张居正责成户部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