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4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善拧着眉头,看着忽然扑过来的范文程,有些心中嘀咕。

    他可是满清老资格的人物了,对于朝中局势洞察清晰,朝中掌故更是信手拈来,十分熟悉。别的不提,这些汉臣的地位他可是明白的。虽然从黄台吉时代开始起就一直扶持汉人,极力缓和满汉矛盾。但实际上,很多满人是看不起汉人,也是欺压汉人的。

    事实上,就是黄台吉与多尔衮一直试图扶持汉人,为的也不过是加强中央集权,稳固帝国统治。他们都明白,要不是有众多的汉人可以剥削,让汉人种田打铁供应军需军资,这满清的军政体系也就无法维持。

    故而,哪怕有黄台吉与多尔衮不断的支持,这些汉人在朝中的地位也抬不起头。些,手中有兵,大家维持着表面的客气。如这些汉人文臣而言,那地位就尴尬了。

    比如,代善认出眼前这个范文程就不是因为范文程多有才华,而是范文程的老婆被多铎抢了,闹了个人尽皆知。

    故而,眼下见范文程扑了上来,别人只觉得范文程莫名其妙,不知死活。老练的代善却敏锐感觉到了什么。

    正是因为汉人在盛京太卑微了,才足以说明这么一个低调好欺负的人……若是没有真正重要的情况,是绝不会如此拼命的。

    孝庄太后的身前,苏克萨哈、索尼以及鳌拜三人对视一眼,齐齐心道:范文程带来的会是一个好消息吗?

    硕托预感到了不对劲,大声道:“拿下这个汉儿。我大清的事情,还轮不到一个汉人来多嘴!”

    阿达礼也意识到了不对劲,大步冲去,手中长刀出鞘。

    就当阿达礼要冲进来拿走范文程的时候,代善打破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沉默:“让范文程先说。”

    代善一开口,原本对阿达礼有些忌讳的正红旗将官顿时提刀拦住。

    见代善意动,范文程急忙从怀里掏出一封染着鲜血的战报,高高举起,递给了代善:“这是……宁远城守将莫德里递上来的军情。我方才在兵部见到了,这便第一时间送了过来。礼亲王……别的不提,这宁远恐怕没了……”

    代善一反老态龙钟的模样,一把从范文程的手中夺过书信。

    上面当然不是宁远城守将莫德里的字迹。这一员宁愿守将分头草都有三尺高了。但上面属于莫德里的大印确确实实,分毫不差。这是正红旗的人,代善只是看了几个暗记就认了出来。

    “明人水师6战队以及红娘子部率军从海上渡海来攻,七月二十破觉华岛,二十三破宁远城……恳请盛京尽早来援,否则锦州不保……”代善喃喃地念了出来,那一封军报跌落地上,惹得满场具惊。

    一时间,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此起披伏。众人怔怔地看着代善念出这一封军报,恍若隔世。

    没有一个人相信的事情真的生了。

    索尼、鳌拜以及苏克萨哈齐齐长长吐出一口气,想要欢呼一声,忽然想到代善军报后意味着的意义,也跟着纷纷叹息了起来。

    但毫无疑问,他们说的是对的。

    多铎败仗身死,辽西丢失……

    这两个殿上众人万万想不到的事情竟然真的生了。

    孝庄太后反应最快,他当即道:“代善!这就是你纵容硕托阿达礼倒向多尔衮的收获吗?我大清半壁军力都被多铎葬送,照这么下去,我大清在多尔衮手下,岂不是明年就要亡国了!”

    “给我将那风军报夺过来!”多尔衮怒喝道。

    但有另外一人动作更快。

    那是济尔哈朗,他冲过去将战报捡了起来,旋即又厉声道:“立刻让兵部安排人去查。立刻让克什过来!”

    克什是镶蓝旗的人,最重要的是,此人还负责驻扎在锦州一部镶蓝旗军队后勤辎重的中级官员。

    很快就有人飞奔一般听着济尔哈朗的命令出了大政殿,那些两白旗的巴牙喇护兵见了竟是也不阻拦。

    做完这一切,济尔哈朗拿起了那封军报,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又颓然递给了来抢的阿济格。

    阿济格是个文盲,他交给了多尔衮。

    多尔衮只是扫了一眼就强笑道:“怎么可能……我大清,二十万大军啊。正好设下妙计将明人最后的主力近卫军团团团围住,连那大将徐彦琦都身死。战局如此顺利,正是大肆收割战果的时候。怎么可能会在遵化败仗?怎么可能?纵然真有什么水师6战队攻克觉华岛,打下了宁远城,哪怕整个辽西都没了那又如何?没了近卫军团的明人,那京师都是我们的!”

    阿济格连忙跟着道:“没错!辽西丢了,还不是一样能打回来?明人的兵都打没了,那整个明国都是我大清的!那大明的土地,不是百倍于辽西?”

    若是寻常时候,多尔衮与阿济格接连声,自然是可以迅振作,一呼百应。

    但眼下……

    众人都是目光冰冷。

    代善缓缓吐出一口气,道:“话虽如此……但那朱慈烺若真无必胜把握,会将这至关重要的一击打在辽西上吗?莫忘了,上一回……朱慈烺就是声东击西。硬生生用击破盛京的大胜,让你从明国京师灰溜溜回来的。多尔衮……这一回……你恐怕栽了。”

    这时,克什也跑了过来,他神情苍白道:“城外忽然间来了几个正白旗的乱军,说什么……多铎死了……全军大溃……”

    “不可能!”多尔衮异常冷静,他斩钉截铁地否定,又道:“绝不相信!朱慈烺是有些厉害,但那就不能战胜了吗?我大清,只有在我多尔衮执掌才能有未来!你们,又哪一个能敌得过那朱慈烺?”

    说起这话,索尼却是心中一叹。

    孝庄太后都不由缓缓点头,她又如何不明白,比起多尔衮,年幼的福临差了何止百里。当然,拿多尔衮和一个六岁小孩子比,那是侮辱多尔衮。

    但纵然大清上下,论及文韬武略,任何一人恐怕都比不上。

    唯一能跟得上多尔衮脚步的,或许只有已经葬身在遵化马兰峪鲁班庙外的多铎。

    也正式多尔衮有才能有手腕,硕托、阿达礼、巩阿岱这些人才会转头其麾下。他们认可的不仅是多尔衮的身份,更是多尔衮的本事。

    如果说,连多尔衮与多铎都对付不了朱慈烺。这大清国内,还有谁能但当?

    多尔衮冰冷的目光扫视全场,竟是让众人纷纷跟着丧气起来。

    唯有一人,迎接着多尔衮的目光,毫无畏惧。这是大玉儿,孝庄太后。他对着这个让她心情分外复杂的男子,轻轻笑了笑,道:“但……正如摄政王此前所言。我大清,功赏过罚。多铎死了,大清在你手下败了。你多尔衮又要犯上作乱……你不死……谁死?”

    “代善!济尔哈朗!我大清国的规矩还要不要?如此惨败,你们都要无动于衷吗?”孝庄太后抱着福临,重新坐在了龙椅上,居高临下,看着面色苍白的多尔衮,缓缓闭上眼,心中一痛,转而又一片决绝。

    济尔哈朗脸上阴晴不定,但很快,他便从身边一员护卫手中抽出一把长刀,走到了龙椅之下,站入了索尼等人的阵营。

    代善轻轻叹了一声,道:“摄政王,你输了。成王败寇,放下兵器吧。若如此,至少保得住你子嗣性命。”

    多尔衮桀然一笑:“哈哈哈哈哈……败了,是啊,我败了。让我死?可以啊!但我告诉你们……你们会后悔的。没了我,你们挡不住朱慈烺!”

    说完,多尔衮大步朝着旁边的一根立柱猛地撞过去,脑袋猛地烂开,身子软软瘫下,一双大眼望着殿外天空,渐渐生机消散。(。)8

第七十二章:战后封赏() 
没有人想到多尔衮竟然会如此刚烈决绝。√

    尽管所有人都明白,这个下午的大政殿里,多尔衮已经被宣判了死刑。他一手推动的多铎西征失败了。

    二十余万大军的失败,这是大清开国以来从来未曾出现过的事情。曾经,宁远大捷打了个斩数百就能成为大明举国夸耀,名载史册的事情。这自然说明了明军几乎没有过上千的战绩。

    只可惜,后来朱慈烺的横空出世一次又一次刷新了自己创造的对清胜利记录。以至于当百姓们听到胜仗的时候先不是觉得太了不得了,而是觉得我大明果然还是强国。

    这是强者的心态。

    而失败的清人……是绝不甘心自己忽然间现原来自己是失败者的。

    所以多尔衮死定了。

    多铎战死,死后或许还会有些许哀荣激励后辈。

    但策划并支持这一起战争的多尔衮是无论如何也逃不开背锅的。区别,无疑是死的好看一些,还是死的难看一些。

    只是没人想到多尔衮竟然如此决绝,如此刚烈。又是如此的敢作敢当……以至于众人心中转瞬升起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多尔衮当真是好汉子。

    只是,多尔衮死了,他身后的将士们便有些懵了。

    阿济格呆立当场,他看着死在自己眼前弟弟,手足无措。

    阿济格是个并没有多少智慧的人,只是勇猛敢战。而这样的人大多数都是单纯的人,单纯,便意味着很多时候重情重义。

    他跪在地上,看着爆开鲜血横流的多尔衮,双手颤抖着,将多尔衮的身子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忍不住泪流满面:“de(满语:弟弟)……怎么这么傻,这么傻啊……”

    硕托脸色苍白,身子微微有些颤:“愿赌服输……多尔衮死了。我们也就……死定了。”

    另一边,阿达礼更是浑身战栗着,他盯着眼前的索尼,忽然间急不择言地道:“你们不能动我!这是国家危难的时候,刀兵用在自己人的身上多不好啊?是不是……索尼,别杀我,别杀我啊!”

    “丢人现眼,丢出去!”代善看不过眼,怒喝一声。

    很快,正红旗的巴牙喇护兵们便将硕托与阿达礼拖了下去。

    反倒是巩阿岱、何洛会还算平静,任由大内侍卫捆绑着,一言不。

    其余两白旗的巴牙喇全程观摩了这一场政变,知晓了多尔衮身死前后的起起落落。此刻已然明白……没法翻盘了。

    “让我追随摄政王而去!”

    “同去!”

    “同去!”

    ……

    刚烈的数十人拔剑自刎,鲜血从殿内洒落到殿外。

    余下的更多的人只是不吭声地将兵器丢下,任由侍卫们捆绑着拖下去。

    反倒是阿济格抱着多尔衮的尸,没人为难。

    “武英郡王是个耿介的人……让他料理了睿亲王的身后事……圈养在家反省吧。”孝庄太后抱着福临,轻轻地说着。

    众人躬身领旨。

    角落里,见证兵参与了这一场政变始末的范文程喃喃着道:“我大清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只是,清国新时代的开幕却是无比的惨淡。

    66续续的败兵从蒙古高原上朝着东北平原跑去。很快,败兵们出现在了盛京城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败兵出现,遵化一战的前因后果也就此越来越明晰,让清国里不敢相信的众人了解了前因后果。

    只是,当越来越多的细节被满洲人知晓后,紧随其后的便是越来越多的羞愧。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天失败会是如此的让人难堪与羞耻。

    那些看似绝对的优势实际上却是敌人的黄雀在后。

    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