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明上看啊,这是殿下在是示之以城,感动一些普通百姓。但这又如何?谁会愿意自己皓首穷经读懂了四书五经,明白了文言大义以后却发现,朝堂不用了?这是一个激怒士绅之举啊!”侯方域大声道。

    张溥亦是笑道:“就看殿下如何应对了。这般稚嫩,恐怕无法取信于民啊。若是以为简单的可以通过报纸说几句看起来很动人的话就能邀买人心,那也真是小觑天下英雄了。”

    ……

    张溥忽然胸膛一挺,表情郑重道:“正版是起点,搜索几字微言、大明最后一个太子都可支持正版。更恳请关注殿下的微信公众号:几字微言。刚刚发了殿下、圣上崇祯皇帝、周皇后等人的画像照片,还有飞剪船的实物图片,爱心读者给殿下的画像,玄武湖的配图,柳如是、钱谦益张

    溥的人物图像,以及还有很多和殿下以及这个故事相关的有趣内容~赶快来微信公众号关注我们吧!”(。)

第六十九章:太贪了() 
一处临时军营里,齐远凝眉想到道:“殿下究竟会怎么做呢?”

    徐闻此刻却是走在街头,停在一处米铺望着一块告示摆出来,上面几个大字赫然入目:“涨价!”

    “米价又涨了!”排队的百姓纷纷感叹,却是不敢离开。

    因为,这些粮行而今可是连限购的牌子都挂出来了。

    “好耳熟啊……”一处酒楼的三楼上,一个锦衣华服的男子感叹道:“当年我听河南的老友说起围城之中粮价暴涨之事的时候,也听到过类似这样的声音。能逼得百姓们不愿意买,却必须得买。”

    “这就是殿下说的刚需嘛,同人兄应该明白,这天下万民可没有道家辟谷秘方啊。”说话的是楚王朱斐然。

    “是啊,正是如此,才让人感觉愤慨。那些人,太贪了!”刘侗说着,眼中愤愤之色难平。

    朱斐然闻言,却是悠然一笑道:“若是他们不贪,我们怎么会来呢?若是他们真的不会这么做……恐怕我们更不会成立眼下的大明商品粮食交易所了……”

    ……

    新的太仓会馆里,一个穿着素淡锦袍,大腹便便的男子急切问道:“涨了多少了?”

    “回禀老爷,昨日精米是四两三钱,今日是五两!”一个掌柜模样的男子问道。

    这大腹便便的男子便是太仓豪商,南京前二的豪商周礼真:“太慢了,若是如此,殿下是不会满意的!”

    最后一句话,周礼真声音微弱地说着,打发走了掌柜。

    “殿下……”掌柜听着那句话,却是一下子耳朵立了起来。这南京城里还能有几个殿下?

    当然不会是朱慈烺了。

    可除了朱慈烺。还没有其他王爷了吗?

    就比如……曾经富甲天下,堪称藩王最富的福王。也就是日后的南明弘光帝,朱由菘。

    此刻。还只是福王的朱由菘捏着一枚棋子正在与阮大铖对弈:“集之所言说得真是啊。这天下万物都是有利有弊,旁人看来是弊端。到了我身上却有了好处。就比方监国殿下历来所行的这些改革政策,其他不论,宗室改革一条却是让我大为赞叹,佩服,感激的呀。”

    阮大铖笑道:“看来是需要恭喜殿下如雄师脱笼,天下之大,大可去了。”

    “哈哈哈,便是这个道理。”朱由菘笑道:“那粮价。果真会一直涨下去?”

    “这是自然。殿下进了江南,不仅带进文武百官,也有十万将士后勤之重,还有那些工坊,哪个不是一个粮食消耗的无底洞?最重要的,还是产粮!湖广经受战乱,北部被李自成与孙传庭打得一片糜烂,南部湖南虽然平定得快,但也是被张献忠肆虐一番。除非你告诉我这湖广粮商士绅上下都能统一结合起来一体行动,甘愿为南京的粮价平复做出贡献……要不然啊。这粮价短时间内就跌不下去。”阮大铖收起棋子,道:“殿下你分心了,眼下算算。大局已定。”

    这年头地域歧视说起来恐怕比起后世还要大,可没有近现代的那种统一的国家观念,在朝廷,党争便是主要以地域性党派互相攻讦。比如当年的齐楚浙党。

    “此处失意,彼处得意呀。”朱由菘悠然道:“这一点,我今日是信了。”

    这时,周礼真在外面敲门,道:“殿下,粮价已经由您吩咐。涨价到了五两了。”

    “五两?”朱由菘冷哼一声道:“那哪够,涨得太慢了!”

    “夏粮快到了……的确是涨得……”周礼真想说这已经涨得够快了。但这话哪里敢说,只好扯了个理由。

    “难道你还想等到秋收下来再涨价吗?”朱由菘声音猛地变冷:“继续涨。猛涨!”

    “是……”周礼真抹着冷汗,连忙退了出去。

    只是,阮大铖却微微有些失神:“有些不对……”

    “什么不对?”朱由菘道:“你在担心开封的旧例?”

    “放心,这里可是江南,是我们的地头啊!”朱由菘逃出河南却带了极多的金银,眼下在南京呆着更是接受了许多人的投献,摇身一变成了大地主。

    “再看看……再看看罢……”

    大明崇祯十六年六月十五,也就是朱慈烺治国清单公开的七天后,一个新衙门的名字成了南京城内上上下下瞩目的对象。

    “军机处……”

    坐镇军机处的首席军机大臣便是曾经的保定总督杨文岳,常务军纪大臣则是名满天下的李邦华。

    杨文岳此刻暂时只管军务,众人虽然知晓其是朱慈烺的死忠,却也还没理解这番来意。

    但另外一个李邦华的名字却让所有人都深深记住了。

    李邦华是江西吉水人,南京士绅当然不会是觉得同乡而记忆深刻。

    让所有人记忆深刻的是李邦华通过军机处刊登在金陵报上的公告。

    “奉太子殿下治国清单,第一务:商品粮食市场准入清单!”

    媚香楼里,齐远拿着今天的金陵报,既是感觉振奋,又是不得其解:“商品粮食市场准入清单,既然是商品粮食的范畴,那就应该是打算整顿而今南京的米价了罢?只是……为何这份清单上面看来看去,却是找不到甚么可以打击黑心粮商的呢?”

    这时,媚香楼里惯例又是吵闹了起来。

    只见几个看起来衣着华贵的士子高声道:“稚子幼童,果然是不着调。都听听,都看看,这甚么准入清单济得甚事?洋洋洒洒几百字,倒是将怎么进一个名作粮食交易所的地方讲清楚了,可进去了这边,那又能如何?”

    “殿下上面这说得清清楚楚,便是要通过大明商品粮食交易所来调控物价,让天下讯息畅通,不得因消息堵塞而造成高粮价。殿下既然这般说了,就一定可以达到平抑粮价的作用!”这是,又是一帮衣着较为寒酸的士子开始高声大呼。

    “哼,一群不通实务的穷酸书生。摆个台子讲道理就能降低粮价?你当这治国是过家家不成?”

    ……

    齐远皱着眉头,挠了挠脑袋,想到:“当初殿下在开封时,似乎也是寻了一处酒楼,建起了一个初级的商品粮食交易所罢。可当初建立此物……却不是为了平抑粮价所为啊。”

    ……

    正版是起点,搜索几字微言、大明最后一个太子都可支持正版。更恳请关注

    我的微信公众号:几字微言。刚刚发了朱慈烺、崇祯皇帝、周皇后等人的画像照片,还有飞剪船的实物图片,爱心读者给朱慈烺的画像,玄武湖的配图,柳如是、钱谦益张溥的人物图像,以及还有很多和殿下以及这个故事相关的有趣内容~赶快来微信公众号关注我吧!”(。)

    ps:感谢~袁yh1234567打赏了100起点币会稽山人007打赏了10起点币0磊磊打赏了10起点币会稽山人007打赏了10起点币q唐寅p打赏了10起点币感谢~恍然隔世投了1票

第七十章:金陵火炮工坊() 
大明崇祯十六年六月十九。大明粮食交易所在南京城秦淮河岸开张。

    在这个门厅广阔,装修气派的交易所里,聪慧的江南士绅很快就明白了这个新生事物的妙用。

    福王朱由菘与阮大铖携手进入了预定好的包厢,两人坐定不久,一身儒衫风度翩翩的钱谦益也笑容满面地进来。

    一番见礼,钱谦益坐了下来。

    “在殿下处心积虑准备好的腹心之地谈论此等机密之事,想想还是有些激动呀。”阮大铖笑道。

    钱谦益道:“看来,我们的这位殿下的确是打算复制一场开封城的盛事了。这一次,多亏了福王殿下打听消息。”

    朱由菘悠悠地道:“河南毕竟也算是我的老家了,寻几个旧人打听出情况并不艰难。只是可怜了河南那几个粮商,现在都在太仓会馆的周礼真手底下谋食,每日愤恨地都想着要一雪前耻。这一回,有了受之帮衬,他们的心愿总算可以达成了!”

    钱谦益拱拱手,笑道:“哪里哪里,大家一起发财罢了。江南地面都是本土本乡,打听些消息不难。”

    阮大铖也是跟着笑:“开封之事再想复制是决难办到了。似那般千钧一刻间将数百漕船冲去,就为了接开封粮灾的事情,在江南如何会有。别说千百艘漕船的粮食,就说军营里头多了多少石,在自己人面前算算也是一清二楚,轻易便能查出来。”

    “一百手多单,一千石买多。周掌柜,给我们的新老朋友们带个开头!”朱由菘听此。十分豪爽地用行动表示:“光说不做假把式。到要看看我们的殿下,有什么花招!”

    “好!”钱谦益鼓掌道:“那我又岂能落后?也给我买一百手多单。不过啊,一手五十石,给我买五千石买多,再涨一两!”

    “买买买!”阮大铖大笑:“我也来一万石如何?到要看看我们的殿下能够在这粮食交易所里抛出多少粮食来!”

    交易所的内间里,朱慈烺眯起了眼睛,道:“现在粮价多少了?”

    楚王朱斐然迅速道:“陈米五两一石,精米六两三钱一石。”

    “都买下来。八两之前,有多少买多少。”朱慈烺说完,悠然转身离去。

    朱斐然不住地回味着朱慈烺这句话。他的身后,刘侗格外不解:“这与当初在开封殿下所为不一样啊。”

    “殿下……”朱斐然笑了笑,道:“当然是一个不一样的大人物。”

    说完,朱斐然也不搭理刘侗,高声道:“买!”

    粮价,应声猛涨。

    离开了商品粮食交易所,朱慈烺则是来到了位于城南一处空地里。

    如果说到了南京以后朱慈烺最大的惊喜是什么,那恐怕就是位于南京这个经济中心里庞大的工匠队伍了。

    根据统计,大明而今在在工部、内府各监局和都司卫所控制下的工匠。大约有三十万的庞大数额。

    这个数字真正可以用起来的当然不多,但对于匠作大院这个系统而言自然算得上是一个极大的利好补充。

    不说能有多少能工巧匠有多大的发明,但是能够将产量低下的燧发枪扩充产能,能够让一直以来研发缓慢的新式火炮有更多的进度便可以称得上是足够惊喜了。

    而今在南京新建的金陵火炮工坊就是朱慈烺的格外关注的点。

    金陵火炮工坊是如同其他草创的工坊一样。四处围了围墙,围墙里都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