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事,应是不至于辛苦。你就别劝了罢……”

    魏三娘听完,不再说话,只是抱着刘连坤泪流满面。

    【正版是。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几字微言。刚刚发了飞剪船的图片,爱心读者给太子的画像,我还会经常不定时私人掏腰包给读者的红包活动,以感谢支持微言写作哟~】(。)

第五十二章:燕子矶工坊() 
南京城北,燕子矶。

    “招人进行得还算顺利吧?”朱慈烺看着眼前眉开眼笑的小胖子,背着双手,漫步走在广阔的厂房之中。

    小胖子便是曾经山东临清的商人王易,只不过曾经的大商人此刻显然已经转行了。

    看着占地数十亩的工坊,王易感慨道:“顺利,顺利!这左近本来就有流民嗷嗷叫饿着肚子不说,就说这地也是便宜,最重要的还是没了官家骚扰,没了那么多麻烦,实在是太方便了。还有这土地平整,直通长江港口的马路,那更是帮了小人大忙了。”

    “土地平整那是恒信的功劳,可不是我的功劳。”朱慈烺笑得眯起了眼睛。

    王易闻言,顿时不知道一副什么表情了,嘿笑了一声,竟是有了那么一会儿的尴尬。

    这个地方位于城北江边,是原先官道与河流附近的一处盐碱地。朱慈烺离开南京的那段时间其实赵诗瑶就已经来了南京,并且将恒信商行的谱子拉开。

    按说恒信虽然资本雄厚,但对于江南这个商业气氛极其浓郁,地头蛇本地龙都各位众多的地方,恒信也算不得太大优势。

    可赵诗瑶却不愧是心思聪慧的女子,竟是在城北买了一大片土地,随后平整土地、修路南通金领北通港口。

    在河南山东锻炼起来的基建队伍自然不是吃干饭的,三五下就将土地平整完毕,甚至还修筑了一批临时工坊标准房,通往港口与南京城北龙江船厂的道路更是一个高标准。足可以让四****马车撒开蹄子跑。

    只是这么一来,一向自诩商海奇才的王易便吃了一个哑巴亏。

    王易初来乍到。一见这里竟是有这么一片道路通畅,土地平整。厂房宽阔,还没有官府吏目把持的地方,顿时惊喜得什么样一样,立马出了就赶来要买下厂房。

    只是王易动作快,却不料赵诗瑶早就埋伏好了,价格定的颇高,让王易好一阵摇摆。到最后,一番讨价还价就变成了王易以第一年两千两银子的价格租下了这足足有一三十百亩的工坊,建起了王氏印刷工坊。只可惜。待到几处造纸厂以及一大堆工坊进驻以后,蹭蹭涨的地价就成了王易后悔的心病。早买下来,省下来的那些租金就够买一半的工坊房屋了。

    好在,王氏印刷工坊总归顺利建立了起来,这让一直担心资金不足的王易十分宽心。省下来的租金至少不是用在吃喝玩乐上,而是用在了实业。

    说起来,王易虽然自诩经商天赋颇佳,却奈何要建立起符合朱慈烺标准的工坊投资浩大。

    朱慈烺金陵报社每日就要发行上万,这便意味着要出上万份至少四开的的报纸。也就相当于四万页纸张。

    尤其朱慈烺借着玄武湖商会一炮而红,更是让金陵报社的报纸供不应求,也反过来让王易忙得脚不沾地,工坊的生产也就更加紧张了。

    想到这里。王易无不是后怕又惊喜地道:“殿下匠作大院里的本事实在是太高了,太高了啊!万万没想到,活字印刷竟是可以如此高效率地改进印刷技术。简直让成本剧降,大利迎来。”

    说着。王易就夸起了活字印刷的好处来。

    这一次,是朱慈烺指示匠作大院开发的技术。所谓匠作大院就是朱慈烺麾下能工巧匠汇聚的地方。几乎个个都有八级工的水平,更是在朱慈烺名利诱惑之下文化水平最高的一批人。也正是在他们手中,朱慈烺开始让工人更有匠意,让匠更有大师韵味。

    也就是说,工人不再单纯只是卖力气的人,而是能更多地拥有技术。而学了技术的匠师也不再仅仅只是没有灵气的技术人员,更多地拥有思考的能力,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的技术。

    也唯有如此,在朱慈烺提出了要开发活字印刷术以后,匠作大院才能出场这一套技术授权给王氏印刷工坊。

    这一套技术便是金属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虽然早已有之,但北宋的毕升用的是胶泥活字印刷,并没有推广开来,只能说具有巨大的开创性作用,却并没有革命性作用。

    这一次,朱慈烺推广的则是合金活字印刷。

    金属活字是由合金铸造,以铅为主,增加了锡、锑从而可以让合金活字在手动冲压器中压铸。

    这个手动冲压器则又要归咎于朱慈烺日益增加的军工作坊中尽数冶炼的水平日渐增加,从而有了足够合格的钢材作为机床。

    除此外,占据了王易工坊开建资金中相当大部分的就是机械的采购了。除了活字生产外,还有印刷机。印刷机的原形是用来压榨果汁的榨汁机,略微改动便可以通过长柄转动木螺杆,朝下向平放在木制板台上的活字版上的纸张施压。

    也正式有了合金活字与印刷机,王易才敢接朱慈烺这一个疯狂的订单。

    每日至少五万份纸张的印刷任务,这恐怕是一些小型家庭印刷作坊一辈子的事业。

    但眼下,在这个大型印刷工坊之中却仅仅只是一天的任务。更别提还有师范学校巨量的教材。

    “还有还有,也多亏了隔壁徐老鬼的油墨。还有这元宝式排字法……”王易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这些朱慈烺也听得懂,因为眼下整个燕子矶工坊区里面的工坊主大多数都是从山东河南一路跟来的老伙计,启明市的建设就有他们一半的功劳。只不过眼下启明市随着工坊增多,军工工坊,恒信系工坊,大型工坊日益更多,让小型工坊迅速感受到了成本上涨。伴随着土地价格上涨、熟练工工资上升,他们也纷纷怀念过去巨量的利润开始奔向南都这一个前景广阔的地方。

    这些人一到南京,便知道了朱慈烺要扩军,要开办学校,要修筑道路,更会建立金陵报社的消息。

    大多数人难以理解先一步的消息蕴含着怎样巨量的利润。

    但这些工坊主明白了,他们看到了伴随着无数金银碰撞声而来的订单。

    【正版是。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几字微言。刚刚发了飞剪船的图片,爱心读者给太子的画像,玄武湖的配图,以及还有很多作品相关的有趣番外之类的东西哟~】(。)

第五十三章:动真格的() 
一旦扩军,军工工坊就会扩张。∈↗頂點小說,军工工坊扩张了,里头的原材料以及其他的零部件的采购就是一门大生意。

    比如朱慈烺麾下的军工作坊一向就不喜欢衣服扣子靴子鞋带武装带这种小生意。故而不知多少小家族式的小作坊靠着军工工坊的小订单事业兴旺。从军用水壶到军装配件,从辎重营用的绳索到火头军的饭盒,上上下下巨量的订单不知养活了多少小门户。

    伴随学校开办的同样还有印刷用品的激增,文房四宝,桌椅板凳甚至宿舍的床板都有大量的订单。每个人都从朱慈烺的野望之中读懂了另外一个消息。

    眼下的师范学校还只是一个开头,其后肯定还有各种各样的初级学校,职业学校。爆炸性扩张的学校带来的便是源源不断的金山银海。

    有订单便有利润,有利润就有了燕子矶工坊区迅速生长的工坊。增长速度极快的除了水泥等建筑材料业工坊便是印刷业的工坊了。

    除了王易大手笔建了一个印刷厂外,王易所言徐老鬼的油墨便是一处名作徐老鬼油墨工坊的大型工坊。值得一提的是,比起王易的小心谨慎,名作徐昉的徐老鬼却是大胆从恒信钱庄里借了两万两银子。虽然恒信钱庄方面承诺哪怕赔本破产亦可以债转股,但王易每次听完都是大叹太冒险,太冒险了。

    徐昉从前是个归德的致仕进士,并非是朱慈烺熟知之人,之所以朱慈烺能知晓这个技术。也是因为这些技术都是匠作大院授权。而朱慈烺对匠作大院投入的精力那便可以从京师老宅重金招募能工巧匠开始算起了。

    出人意料的是,匠作大院亦是朱慈烺少数财务报表颇为亮眼的地方。依靠着每年在舍人司登记的技术。匠作大院盈利可观。

    大部分跟着朱慈烺进启明市在河南、临清开办工坊的人原本多数是商人,少数则是破产地主以及城中支持朱慈烺的官绅。这些官绅又分为的确少数开明有远见的。大多数都是本着交投名状的心思咬着牙在匠作大院买了技术开办工坊。

    那些商人转行办理工坊倒是顺风顺水,没有官吏地痞剥削,不需要担心治安之类乱七八糟的问题,只要是正经做买卖,哪个不赚?

    但等这些商人与那些官绅一碰头,便齐齐惊呼了起来。

    万万没想到,比起一群只不懂经营的官绅,他们赚的还要少许多。

    这些商人长在生发的手段有一套,压榨工人的办法有些心得。可以说赚的是工人剩余价值。这固然是能有个利润率百分之几十相比经商傲然稳定的盈利。但对比匠作大院购买技术的官绅工坊主,却纷纷哀呼了起来。

    因为匠作大院的技术制造出来的机械将他们引以为傲的低人力成本瞬间打趴。

    论起低成本的人力,官绅开办的工坊亦是不高。

    但有了新式机械,有了一个个能工巧匠设计出来的成型技术,官绅开办的工坊却是成本更低,而且最关键的,生产量更大。这意味着不仅利润率更高,利润量也高。

    到了这个时候,不仅是商人出身的工坊主。就是官绅出身的工坊主都想起了朱慈烺麾下的那些军工工坊。这些不声不吭的工坊相比从前的随军小作坊,而今已然成长百倍。那些能够卖出去的技术基本上都是些军工作坊淘汰了的。

    也正是技术与新式机械带来的革命性力量,这才让徐昉这位老进士跟着来了南京开办徐老鬼油墨工坊。

    与木板印刷使用的水墨相比,金属活字对水性墨水适应性很差。因此必使用新的着色剂。也就是油性墨,用亚麻仁油煮沸,冷却暗黑色物质。以少量蒸馏松树脂得到的松节油精与炭黑搅拌均匀,再放置一段时间便可以用起来了。

    也正是有机械造活字。合金铸字以及油性墨,这才让王易敢于赌一把投入了三万两开建了这个占地上百亩。大明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印刷厂。

    至于元宝式排字法说的便是元宝式排字架。

    通过排序用字频率,分组为常用、备用和罕用三大类。正面备字24盘,中间8盘为常用活字,上下8盘为备用字,旁边八盘为罕见用字。自然也是提高了功效,这一法门一开始匠作大院开出了五百两银子的加码,心疼得王易嗷嗷叫。但后来却成了王易每次见其余印刷工坊工坊主夸耀的事例。

    因为工坊区内大多数工坊主都有在匠作大院购买技术,故而朱慈烺出台的专利条例被严格地在工坊区里施行。但凡购买了技术,其他人便无法再无偿使用,必须通过匠作大院另行购买,若是不然哪怕匠作大院不管,前头买了技术的人也必将嗷嗷叫地投诉。

    王易之所以夸耀,便是因为王易一次性花了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