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紫微煞-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德让却一本正经地道:“不打紧,韩某这辈子因女人惹下的麻烦难道还少?”又凑到金少掌柜耳边轻声道,“韩某如今就喜欢金少掌柜这样的……男人……”说着朗声一笑,挥缰而去。

    。。。

第67章 金谷夜宴() 
从雁门县城回来后,刘皓南便整日清闲无事,金少掌柜与陈希夷清早便离开了壶中日月,不知在忙些什么,阿落也从早到晚不见踪影,刘皓南感觉自己似乎被遗忘了,心中虽有些不自在,却也并不介怀,只是在金谷园中四处闲逛。园中仆婢也似看惯了像他这样的闲人,任他来去自如,并不干预。

    直到第二日傍晚,阿落在竹林中找到了刘皓南,笑嘻嘻地道:“小师兄,这几日过得安好?是不是还惦记着你的菀姐呢?”

    刘皓南已习惯了阿落没正经的样子,不再如先前般窘迫,只笑了笑道:“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

    阿落故作神秘地道:“我姐今晚要在金谷园大宴代州显要官员,届时将有一场大大的热闹可看!小师兄,你想不想见识一下?”

    刘皓南闻言精神一振,问道:“杨家的冤案今晚便能昭雪了么?”

    阿落肯定地点点头,道:“万事俱备!今晚紫菀和她爹庞林也会一同出现。”

    刘皓南心中暗喜,脱口道:“我去!”

    阿落道:“好,如此你便扮作和我一样的侍童,咱们一同进去。”遂带刘皓南换过一身侍童的白衣,又叮嘱道:“你跟着我,一切见机行事。”

    刘皓南十分好奇金少掌柜会用什么办法揭穿辽人的阴谋,又想到能够再见紫菀,心中莫名兴奋,暗道:“若是杨家冤案今晚能够大白于天下,杨延朗在辽国也可略为安心了……不知他伤势如何?他亲眼目睹杨业惨死,定然大是悲恸……”想到此处,才意识到自己一直惦念着这个曾与自己出生入死的朋友,正如他一直惦念着紫菀一般。

    金谷园正门一带的建筑沿袭晋时风格,一座花厅南北开敞,用屏障隔开,东西两面墙上则设置了通透的棂窗,可以四面观景。厅内全部铺设木板,覆盖着华丽柔软的地毯,客人皆席地而坐,颇有古趣。

    金少掌柜在正中就坐,轻袍缓带、散发披襟、神色闲适洒脱,她的容貌虽略嫌阴柔俊秀,举止间却透出十足名士风流。晋人爱敷粉服药,以面白骨瘦为美,金少掌柜喜欢效法古人、附庸风雅,亦无不妥之处。这也是她一直未被人拆穿女子身份的重要原因。

    阿落和刘皓南侍立在金少掌柜身后,刘皓南偷眼暗窥,见左面客席第一位坐着一名五十多岁的便服老者,身躯魁伟、面容刚正,正是西路军伐辽大元帅潘美,坐在次席的是刘皓南曾在山阴城见过的监军王铣,第三席是潘美的副将呼延显,今日他换过了一身青色便装,箭袖束腰干净利落,只是高挑的身形略嫌瘦硬,面色暗沉无光,时不时发出一两声轻咳。

    右面客席上也有三人,华阳郡主身份最高,坐在首席,次席坐的是个年过三旬的白衣文士,高冠束发,剑眉星目,腰里还系着一柄长剑,着实俊逸不凡,令人眼前一亮。刘皓南揣测他的身份,料应是阿落曾提到过的代州通判张师亮,代州执掌政权的关键人物。末席却是白云先生陈希夷,他名望虽盛,但无功名,因此只能屈居众人之下。

    重要人物皆已到齐,好戏即将开场,却不知金少掌柜要唱哪一出?

    但见金少掌柜不慌不忙,只管唤上一拨又一拨的乐人表演歌舞,与众人喝酒寒暄,谈笑风生,正事却是一字不提。陈希夷亦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甚少插言。

    酒过三巡,潘美举起酒樽,率先向金少掌柜说道:“多蒙金少掌柜垂青,邀我等在金谷园聚饮,不胜荣幸!本帅借花献佛,先敬金少掌柜一杯!”

    金少掌柜微笑着回敬了一杯,道:“潘元帅肯移驾我这山野蜗居,乃是子凌的荣幸!望各位今夜尽情饮宴,不醉不归!”

    潘美因有求于金少掌柜,言辞之间甚为客气,说道:“雁门黄金坞声势之重、财力之雄,在河东不做第二人想。金少掌柜肯收容南归的百姓,实为百姓之福、国家之幸!潘某回京之后,定会向圣上如实禀报金少掌柜的这番义举,求圣上嘉奖!”

    金少掌柜面上并无喜色,喟然叹道:“潘元帅言重了!黄金坞三十年来多蒙大宋杨家军庇护,方能保得家业不为辽人所侵。雁门百姓受杨家恩惠不知几许,无不涕泣感念。如今杨老将军受奸人迫害,以身殉国,实在令人扼腕!子凌此举并非沽名钓誉,只是感念老将军的忠烈义行,想为南归的百姓略尽绵力罢了!”

    他这一番话出口,在座之人无不变了脸色。杨业殉国的消息虽已在雁门县城广为流传,官方却一直装聋作哑,潘美上报朝廷的奏章中也只说杨业退守金龙峡,全军覆没,不知所终。加之监军王铣一口咬定四郎杨延朗谋反,五郎杨延襄又在金龙峡之役后擅离守地朔州,至今去向不明。这一切迹象都对杨家将甚为不利。而金少掌柜直言杨业是被奸人迫害,显然是将矛头指向了潘美、王铣等人,说他们陷害忠良,逼死杨业!

    华阳郡主听罢,眼圈一红,已落下泪来,起身向金少掌柜深深行礼,道:“父帅若不是为了护送云朔数州的百姓安然南归,也不会将自己和数千杨家将士置于绝地。金少掌柜的善行义举,杨家上下感念在心,父帅若泉下有知,也可瞑目了!”

    潘美尚在沉吟,王铣早已按捺不住,冷哼一声开口道:“杨业乃是叛国投辽的奸贼,哪里是什么忠臣英雄?”

    华阳郡主悲怒交加,转身逼视王铣,厉声道:“王大人!你身为朝廷重吏,说话要有凭有据!你口口声声说我父帅叛国投辽,请问证据何在?我夫君杨延昭受父帅之命赶回雁门求救,你却无故将他捉拿下狱,请问罪从何来?王大人今日若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便是蓄意诋毁我杨家将忠烈之名,本郡定要到圣上面前讨个说法!”她本就一腔愤懑,此时更是变了脸色,连声质问。

    这华阳郡主本是后周幼主柴宗训的胞妹,二十六年前,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她尚在襁褓之中。赵匡胤为掩饰自己篡位的图谋,曾当众立誓,许诺柴氏家族在大宋朝继续享受皇族待遇,生生世世永不加害。华阳郡主自幼生长在皇宫,与赵氏皇族的关系甚为亲密,她说要到圣上面前申辩是非,倒也不是对王铣虚言恫吓。

    王铣做贼心虚,只能硬着头皮道:“杨业奉命死守云州,却不战而退,引得辽军长驱直入金龙峡,逼近雁门关,使我大宋城防陷于被动,单凭这一点,便该问他个临阵溃逃、作战不利之罪!”

    华阳郡主气极,愤然回击道:“好一个不战而退!当时辽国丞相耶律斜轸拥兵十万而来,将云州城重重围困,西北又有齐王大军虎视眈眈,左右皆无退路,城中却有八百户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换做是监军大人身临其境,难道还有比弃城退守、节节抗击更好的办法?”

    王铣语塞,悻悻地道:“我本是文官出身,不习兵家之道,但也知道军令如山,杨业抗命不遵,便是死罪!”

    华阳郡主斜睨他一眼,冷然道:“王大人只知道军令如山,怎么不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既然不习兵家之道,又有何资格在军中耀武扬威、指手画脚?”

    。。。

第68章 昭雪冤情() 
她这几句话可谓犀利之极,王铣登时面色铁青,气得说不出话来,半晌方道:“你……你……我乃是圣上钦命的监军,奉圣旨督办西征军务,任何军中事务若不经我同意,便不得施行!杨业他不听调遣、擅自退兵,便是逆旨抗命、大逆不道!”

    华阳郡主冷笑一声,打断了王铣的话:“王大人好威风啊!你只是一个小小监军,官不过四品,俸禄不过三千,却敢直呼朝廷封疆大将为反贼,在一干皇族重臣面前信口雌黄,是谁给你的权力?是谁给你的胆子?我父帅为保云朔四州百姓南归,全军上下舍命苦战,他多次遣人回雁门搬救兵,你却置若罔闻、拒不发兵,致令西征大军收复失地重新落入敌手!我问你,你如此胆大妄为,置大军主帅于何地?置当今圣上于何地?”

    她这番话问的虽是王铣,却连西路军主帅潘美也一并绕了进去。王铣身为监军,其实并无实权,一切军务的最终决定权都在于主帅潘美。抓捕杨延昭以及拒不发兵金龙峡这两件事,若无潘美默许,王铣是无法做主的。但潘美对此事的态度一直不明朗,华阳郡主心知不便直接向其质询,便将罪名一股脑儿扣在了王铣头上,她那最后一句话看似将潘美撇清,其实也是将了潘美一军,让他不得不承认王铣言辞失当,无法再跟王铣同一个鼻孔出气。

    王铣被问得无法招架,不由退了一步,求助般看向潘美。刘皓南听得酣畅淋漓,暗暗叫好,心道:“这华阳郡主貌似柔弱,胸中却有锋芒,那憨直的杨延昭竟有这样一个精明伶俐的妻子,倒是有趣!”他却不知后周柴氏当年亦是从马上得天下,乃是武将世家,柴郡主自幼熟读兵法史书,一身好功夫更是不让须眉,又兼之能言善辩、伶俐解事,故此天波府内外大小事务,都是由她照管。

    潘美见两人说僵,自己无法再置身事外,只得轻咳一声,道:“郡主,王监军,关于杨先锋退守金龙峡之事,两位可愿听听本帅的看法?”

    华阳郡主正中下怀,便点头道:“愿听潘元帅指教!”

    潘美看了两人一眼,缓缓说道:“杨先锋本是河东人士,自北汉时便驻守雁门、北御契丹,对云朔诸州的形势最是熟悉不过,故此本帅才委以重任,命其为先锋。杨先锋果然不负众望,领军一月之内连下四州,可谓军功显赫,然而此时东路军在幽州失利,辽国开始大举反击。耶律斜轸率十万大军自辽都奔赴云州,冲破中路军田重进的封锁竟只用了十天的时间,速度之快实在令人不及反应。加之前线消息不通,杨业所部与大军也失去了联系,本帅才未敢贸然率兵增援。杨业值此形势之下,为保云州百姓而弃城退走,实是不得已而为之,本帅以为并无过失。”

    潘美这一番话,既解释了没有及时发兵援救的原因,又肯定了杨业的做法,保守持重而不失公允,令在座诸人都颇觉意外。要知杨业虽是潘美的副将,在河东的威望却被潘美高得多,是以很多人以为潘美对杨业心存妒忌,这次陷害杨家将,说不定便是他的主谋……可如今听他的态度,不仅对杨业并无不满,甚至还有几分惺惺相惜之意。

    王铣见潘美并未向着自己说话,面色更加难看,只得默不作声。

    华阳郡主心内稍慰,可是杨延昭被抓之事令她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复又追问道:“既然潘元帅相信父帅并未叛变,为何要将我夫君杨延昭无故锁拿?他身上带得父帅的求救书信,元帅又为何置之不理?”

    潘美轻声一叹,无奈地道:“此事内情复杂,只因当时杨延朗擅自出兵管涔,赶赴云州,通辽造反之罪已然坐实,杨先锋的军队又失去联系,真相未明之下,杨延昭确有重大嫌疑,本帅这才下令将他关押,待查明真相后再做论处。不料,杨延昭在被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