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李承训-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从一员普通战将,靠战功累迁为禁军高级将领,并以其先后灭三国、擒三主的非凡战绩和正直的为人而深受唐太宗和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屡委以重任,是唐初的一员得力干将。

    职业生涯苏定方少时以勇猛闻名,十五岁随父上战场,原来是窦建德的部下,后归李唐。公元630年,他随李靖突袭******,苏定方率两百骑兵为前锋,乘天大雾,直冲进敌军统帅的帅帐,杀得颉利可汗猝不及防,仓惶逃走,为阴山之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以后,又随程名振东征高丽,得胜归朝,授右屯卫将军,临清县公。

    公元656年,西突厥进犯,苏定方跟随葱山道大总管程知节征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唐的大部队与西突厥四万精兵遭遇时不支,苏定方率五百骑兵冲入敌阵,斩敌千余人。副总管王文度妒定方的功劳,千方百计阻其继续追击敌军。

    王文度对程知节说:“敌军虽退,我死伤也不少,现在应巩固阵地,加强防卫工作,等敌军来犯再歼,才是万全之策。”苏定方得知,立即找到程知节。坚持己见说:“天子下令讨敌,现在反倒惧攻自守,如何立功?你是大将军,不应该受别人左右。”他建议先把王文度囚起来等皇上的命令。程知节不听,这次西征没有彻底解决问题。

    公元659年,苏定方升伊丽道行军总管,率领万余唐兵和回纥兵组成的混合军团征讨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先击木昆部,破之。部队到了曳咥河西。贺鲁率军十万将他们包围。苏定方命步兵持矛环据南原,自率骑兵列阵于北原。西突厥军三冲南原未逞,苏定方率骑兵乘势反击,大败西突厥军,追击三十里,斩获数万人。

    接下来前进的途中天降大雪,苏定方说服部众昼夜兼程,继续追歼,在双河时与南路唐军会师又长驱二百里,直抵金牙山贺鲁牙帐。把西突厥的老窝端了,破其数万人,悉归所部。又派了一队人马继续追击逃亡的贺鲁父子,最终生擒阿史那贺鲁。此战,苏定方对西突厥实行分化和重点打击相结合的方略,攻守兼施,及时反击,穷追猛打,连续作战,终获大胜。战后。因功拜左骁卫大将军、刑国公。

    公元660年,西城思结部酋长都曼勾结疏勒等三部叛离唐朝廷,唐高宗诏令定方为安抚大使,率兵征讨。定方选精卒一万。劲骑三千,立即出发,昼夜兼程行三百里,迅速抵达都曼劳地,都曼没想到唐军这么快就到达,大惊失措。全军乱成一团,大败而逃。定方跟踪追击,把都曼团团包围起来,迫其投降,俘献于朝。

    公元662年三月,新罗王上表求援,诉百济进扰新罗,唐高宗任命苏定方为神邱道行军大总管,率十万大军分水、陆两路进军百济。至熊津江口,正值百济派兵前来防守,定方下令不待整列,立即向敌军冲击。

    百济兵不但没站住脚,连喘息的功夫都没有就遭到进攻,立即大乱奔逃,数千人被杀,所余兵卒拼命逃走,唐军在后步步追击,迅速赶到百济首都。百济王倾力相拒,被唐军一阵冲杀,损失万人,抵当不住退回城内。他们刚进城,唐军已跟踪而入,城门都来不及关,只好退守内战。定方乘胜猛攻,守城将士陆续投降,百济王父子无路可走,最后也只得面缚投降。战后,朝廷任命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

    公元六六七年,苏定方病卒,享年七十六岁。

    关于苏烈的记忆在楚霸王李承训的脑海里浮现,不得不说一个王朝出现这样一个绝世的统帅,可以说是它的幸运。

    没有谁可以轻易做到的,灭三国,擒拿三主这样的无双战绩,绝世无双。可以说这是一个军人最大的荣耀,开疆扩土,没有依靠任何人的帮助,凭借自己,一步一步的从普通战将位置上崛起,留下赫赫威名。

    这样的人才,又岂能不让楚霸王李承训心仪。而且最主要的只要自己收服了苏烈,同时说明了除蒙辰,李靖,徐世绩,李孝恭,李世民,李承训之外的最后一个军帅级人物。

    苏烈的出现对于楚霸王李承训来说,恰到好处。如今自己麾下的军队呈现出了一种国防军弱而其主将强,党卫军强而其主将弱的现象。

    国防军中有着李靖,以及徐世绩之内的智谋之士。十分的强大,但是党卫军就是有点差距了,楚霸王李承训这些日子也就是思考着,该如何平衡两方之间的势力。

    党卫军与国防军,都是自己麾下的臂膀,左右手一样。每一个都不可以损失,凭借苏烈的表现与事迹,只要自己多加培养,苏烈一定可以凭借党卫军与手持的国防军的李靖对抗。

    只有这样,他才能保证党卫军与国防军之间的平衡。楚霸王李承训眸子里闪烁夺目的光芒,苏烈的到来彻底的让李承训有了选择的余地。

    “报告王爷,苏烈带到!”

    就在楚霸王在思考,规划一个大的布局的时候,门口想起了陈墨的声音。听到这个声音,李承训便是明白只怕是苏烈到来了。

    “进来!”

    淡淡的声音在房间内传了出来,经历过了当初的狂喜,这个时候楚霸王也是能够压下了心底喜悦,平息了下来。这个时候楚霸王李承训面容平淡,霸主气息已显。

    “卑职苏烈,参见霸王!”

    刚一进门,苏烈便是朝着李承训躬身行礼道,苏烈心里明白如今太子李建成战败,自己的命运就掌握在眼前这个年轻人手中。对于楚霸王,苏烈也是仰慕无比,作为将军,没有人不仰慕楚霸王的。

    近乎百万的强大军队,让人垂涎。看着眼前面目方正,威武雄壮的苏烈,心头一喜道:“苏爱卿,在本王这里不需要多礼,方才陈爱卿一直都在推崇你,言你有大才!”

    挥手示意让苏烈坐下来,楚霸王嘴角一动道:“苏爱卿,本王麾下有两支大军,分别是党卫军与国防军。不知道苏爱卿打算加入哪支军队。”楚霸王李承训嘴角一动,转头道:“苏爱卿,马上李一率领着二十万党卫军北上河北邯郸,与此同时陈墨将军整编河北残军,以及本王率领北上的十万国防军。”

    “整个河北必将会聚集四十万大军,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苏将军军事才华绝世,正是大展身手的时候。”李承训眸子里闪烁着光芒,紧紧的盯着苏烈道。

    李承训说的很直白,单刀直入,就是想要苏烈留下来,成就一番大事。听到李承训的话,苏烈眸子里明灭不定,思考着选择那支军队为好。

    国防军有国防军的好,党卫军有党卫军的强,一时间苏烈倒是有些不好选择了。沉默了良久,思考了一下,眸子里闪烁着夺目的精光,便是做出了选择。

    “王爷,卑职选择加入党卫军!”

    苏烈的话坦坦荡荡,说的很是坚决。选择党卫军苏烈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的,党卫军是楚霸王的亲军,其最高统帅一直都是楚霸王,加入党卫军就意味着自己成为了楚霸王的心腹。

    只有这样他苏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楚霸王的信任,才能够率领军队作战,获取战功。而且苏烈发现了党卫军的不足,党卫军虽然精锐,但是其的致命弱点便是除了最高统帅李承训之外,其余的将领都偏向于勇猛,智谋不足。

    反观国防军就不同了,国防军里面有些苏烈一辈子都超越不了的李靖,徐世绩等人。经历过这些的排除,苏烈能够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人之常情。而且这个选择也符合楚霸王的利益要求,如果苏烈选择了国防军,反而会让李承训为难。

    “嗯,苏爱卿党卫军是国社党的亲卫,加入者必须是国社党的人才可以。明日便由陈墨带领你前去国社党河北分部,报名入党!完成这一切之后,你就前去党卫军报道吧!”

    对于苏烈的选择李承训相当满意,暗赞其有眼光。听到楚霸王李承训的话,苏烈明显一愣,党卫军名声很大,但是国社党是一个什么玩意,不是苏烈见识不够,他真的是没有听过。

    一愣很短暂,便是立马回过了神,朝着李承训道:“卑职遵命!”

    (未完待续。)

第357章 雄心壮志() 
李承训眸子里闪烁着,他知道这是一个开始。虽然他也对苏烈抱有好感,但是该有的缓冲时间还是要有的。特别是苏烈并不是帝洲军官学校的毕业生,党卫军广大将士必然是会从心里抵触。

    朝着李承训敬了一个礼之后,苏烈转身离开了李承训的书房。做出了选择是一回事,但是还需要一定的过渡,虽然历史上的苏烈忠勇无双,但是楚霸王也不得不存在些许的顾虑。

    党卫军不同于别的军队,那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绝对不允许出现意外。对于苏烈的考察是必须的,再说了进入党卫军者,别说是一个军官,哪怕是士兵也必须是国社党的人。

    对于这一方面,楚霸王的意思是宁缺毋滥。他可以不要什么大才来充实党卫军,也要确保党卫军的纯洁性。对于后世第三帝国的遭遇,楚霸王也是有所耳闻。

    战争进行到了最后,党卫军已经变质了。他们对于元首希特勒,没有了当初的狂热与忠诚,要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绝对不会那么早的结束。号称天下第一的陆军的德国,再怎么虚弱也能够苟延残喘一阵子。

    二战进行到了最后,希特勒已经控制不住战局了。归根到底这一切还是国防军与党卫军不合的矛盾所造成的,一种新兴势力与旧势力的对决,导致战争的车轮走向了谁也无法预料的深渊。

    德意志第三帝国,失败成了无法避免的悲剧。以史为鉴可以知道很多事情,来到这个世界,很多时候他都是直接照搬了希特勒的想法。比如建立国社党,成立党卫军。

    让党卫军与国防军并重,牢牢的控制住国社党,这就防止了太监权臣等人的作乱。保证了以后得皇帝不会是傀儡一般的存在,李承训虽然还没有娶妻生子,但是却也明白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域。

    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为了大唐的千秋万载,他只能像这样竭尽所能,保证一个制度的优化。只有这样打造出一个合理的制度,只要后来者不在过妖孽。这个大唐一定会存在很多年。

    陈墨带着苏烈前往河北国社党分部办理入党的事情了,留给楚霸王李承训河北的所有军政要务。有了魏征的帮忙房玄龄的压力大大的减低了,政务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历经战乱的河北,如今民心安定,开始了经济的复苏。在楚霸王李承训的计划里。这里是一个根基所在,河北之地北临******,东北方向就是狼子野心的高句丽以及三韩。

    所以河北大地必然是李承训计划中的重中之重,将会是今后驻扎军队的军事堡垒,也是接下来战争进行的桥头堡。这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对大唐重要程度不言而语。

    只有一个安定,繁荣的河北才能担当此重任。所以楚霸王对于河北的治理看的十分的重要,甚至于放弃一些事情,专门跑到河北坐镇这一切。毫不疑惑,楚霸王对于******与高句丽的威胁看的很通透。

    颉利可以携带兵马兵锋直指长安。逼迫李世民签订渭水之盟。堂堂一国之君居然也要带着六骑,拿身家性命去拼搏。在如今这个儒家思想大行其道的社会,居然还会出现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