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武圣-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与孔融在此之前,没有丝毫交情。

    然而得到求助的刘备,却尽起平原兵马前往相救,此等仁义之举,真正令其被天下诸侯所知。

    如果换成短视之人,恐怕绝对不会耗费钱粮、兵马,前去营救没有丝毫矫情的孔融。

    刘备却傻乎乎这么做了,虽然折损兵马钱粮,却得到了能够背负终身的名望。

    及至后来,曹操领兵攻打徐州,所过之处屠戮百姓,尸横遍野。

    徐州牧陶谦向青州田楷求救。

    刘备那时,正好在田楷帐下任职,当即率领几千杂牌军前去救援。

    最终,曹操因为后方有失退兵。

    此事过后,刘备仁义之名传遍天下,最后陶谦甚至将徐州托付给他。

    也正是因为刘备两次无偿救助他人,身上才被打上仁义标签,也为其后来招揽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故此,刘备前半生看似屡战屡败,没有积累什么家当。

    事实上,刘备大半生积累的名望,甚至强过千军万马,只要给其机会,定会腾飞九霄。

    由此也可以看出,名望在这个时代,究竟有多么重要了。

    然而,振奋过后的关羽,终究还是犹豫了。

    他早知道乱将降至,好不容易攒下一些家当,就这么舍弃真的不情愿。

第79章 养寇自重() 
关羽辛辛苦苦待在云中几年,才攒下些许家当。

    若就此抛下,未免太过可惜。

    他可不像曹操那般,有家族以及世家的支持,抛弃家底以后能够很快崛起。

    关羽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更何况,天下很快就会大乱,关羽不想毫无准备迎接乱世。

    “云中乃某之根基,许多同乡亦因某之缘故,不惜跋山涉水举家定居云中。”

    “经过两年发展,这些举家搬迁之人,生活已经逐渐稳定下来。”

    “若某辞官归隐养望,云中这些信任我的同乡又将如何?”

    “某并不能确认,以后执掌云中的州郡长官,会不会善待他们。”

    “更不确定,边塞没有某驻军于此,鲜卑人会不会再度南下劫掠。”

    沉默许久,关羽声音有些沙哑的说道。

    继而,关羽猛然站起身,长揖拜道:“封侯非我意,但愿北疆平。”

    “还望先生教我,如何能够始终待在云中,镇守边疆!”

    “哈哈哈哈。”

    “好!”

    “好!”

    “好!”

    贾诩听到关羽之言,眼睛越发明亮,居然起身鼓掌叫好,神情也有些振奋。

    他如今将近四十,却仍旧没有什么成就,其实也希望能够有番作为。

    他先是故意冷落关羽,然后又说出中、下两策,都是为了试探关羽志向。

    贾诩自从知道关羽不远千里前来寻找自己,就猜到了对方有招揽之心。

    贾诩并不歧视武夫,也不在意关羽出身寒门。

    由于双方见面,关羽给贾诩留下了不错影响,贾诩才会屡次三番出言试探。

    君择臣,臣亦择君。

    历史上,秦孝公颁布招贤令。

    商鞅从招贤令中,感受到秦孝公求才以及变法之心,这才不顾艰险西出函谷关。

    然而抵达秦国以后,商鞅并非才开始就阐述自己的治国之道。

    商鞅先后三次面见秦孝公。

    初见秦孝公,商鞅大谈帝道治国,列举了尧舜二帝在位时的繁荣盛景。

    秦孝公却觉得帝道治国发展太慢,不符合秦国国情,毫不犹豫予以拒绝,反而对商鞅颇感失望。

    被秦孝公否认自己推荐的治国之道,商鞅不怒反喜,过段时间再次面见秦孝公,阐述王道治国。

    王道典范,非西周莫属。

    秦穆公时百里奚施行王道之学,使秦国强盛一时,穆公也因此称霸。

    秦穆公时期的辉煌,也是所有秦人的骄傲,他们都希望能够恢复往日强盛。

    秦孝公当时也非常心动。

    不过考虑到秦国现状,他终究还是否定了王道之国。

    商鞅两献治国之道,都被秦孝公否决,心中更是欢喜异常。

    最终,商鞅在第三次面见秦孝公的时候,说出了自己真正推崇的治国之道。

    那就是:霸道治国。

    所谓霸道治国,就是以法家为核心,对内严刑峻法,对外军事扩张。

    结合秦国当时弊病,立法进行革新。

    秦孝公采纳了这种治国理念,艰难变法过后,秦国大治,国力日渐强盛。

    纵观此事,并非商鞅推崇帝道与王道。

    他之所以率先提出那两种治国之道,也正是为了试探秦孝公。

    秦孝公若当时心动,采纳了帝道或者霸道,那么秦国就不是商鞅应该去的地方。

    商鞅,也绝不会说出自己真正推崇的治国之道。

    道理相同。

    贾诩两次献计,也正是为了更进一步试探关羽。

    身为主公,仅仅拥有胸怀以及善纳忠言仍旧不够,还应该有分辨能力。

    历史上的袁绍,手下谋士众多。

    然而,袁绍自己优柔寡断,没办法从众多谋士建议中,选择出最正确的谋略。

    这种君主,若手下人才不多之候,也许还能蒸蒸日上。

    若手下人才过多,这些人才又有不同建议,反而可能让君主陷入两难境地。

    这个时候,就需要君主自己拥有极强分辨能力。

    贾诩先是献计,让关羽仰仗朝中公卿,好被召回朝中任官以后,能够与十常侍周旋。

    这种策略,固然能够保关羽一时安稳,却也并非长久之计。

    稍有不慎,关羽都会身首异处。

    假如关羽毫不犹豫采纳这条计策,就说明关羽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早晚死于小人之手。

    让贾诩欣慰的是,关羽看出了这条计策的隐患,毫不犹豫拒绝了。

    第二条计策,养望于野,静候天下大变。

    这条计策乃中庸之道,既可以脱离争斗泥潭,也能在乡野养望,静待天下大变。

    若关羽采纳这条计策,说明关羽有野心,却没有足够魄力。

    这种人在乱世可为诸侯,却很难有太大成就,也并非贾诩真正需要的雄主。

    故此,看到关羽先后否定这两条计策,贾诩眼睛才会如此明亮。

    特别是后来。

    关羽居然直接请教,如何能够继续留在云中掌兵,更让贾诩心中大喜。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关羽如果养望于野,静候天下大变。

    就算未来真有变化,关羽也没有足够资本在乱世中崛起。

    假如关羽在云中掌兵,能够拥有一郡之地,待天下纷乱之时,就可大有作为。

    贾诩大笑数声,而后敛容。

    “方才那只是中策。”

    “既然将军不想采纳,诩还有上策,就怕将军不敢采纳。”

    看着贾诩正襟危坐的模样,关羽却是笑道:“先生莫要激我,又何策略只管道来。”

    贾诩捋了捋胡须,酝酿半晌才缓缓说出四个字:“养寇自重。”

    “刺啦!”

    听到这四个字,关羽猛然抬起脑袋。

    他举止失措,双手由于太过用力,居然不小心撕烂了衣袖。

    养寇自重。

    贾诩说出这四个字,可谓大逆不道。

    不过,这也是最好的计策。

    天子虽宠信十常侍,却也并非十常侍玩物,也要为天下着想。

    如果鲜卑仍然蠢蠢欲动,哪怕十常侍再如何进谏,天子也不会将关羽调回京师。

    相反,天子还会给关羽很大权力,令其守护大汉北疆。

    不过如此一来,未免显得野心勃勃,给人以不忠不义的印象。

    “先生,此言何意?”

    关羽丹凤眼微微眯起。

    他现在也有些疑惑,贾诩究竟是真为自己献策,还是想要试探自己是否有野心。

    如今,天下尚且没有大乱。

    就算再有野心之人,也不敢将野心展露出来。

第80章 双喜临门() 
“养寇自重,屯兵边塞,保家卫国。”

    “敢问将军,是否有此魄力?”

    贾诩双目炯炯有神,一改往日韬光养晦,反而变得咄咄逼人。

    面对贾诩的步步紧逼,关羽却是不知该如何回答。

    其实在关羽心中,也十分认可养寇自重这个策略,奈何却不能明言。

    犹豫半晌,关羽终究还是咬牙说道:“边塞不宁,鲜卑不灭,羽自当为国永镇北疆。”

    关羽说出这番言论,也就相当于变相采纳了贾诩这条计策。

    “哈哈哈!”

    贾诩闻言大笑数声,而后再次跪坐下去,眼睛微微眯起。

    关羽咬牙再拜道:“某虽有心拱卫国门,奈何只是一介武夫,胸无半分韬略。”

    “羽恳请先生前往云中,助我荡平贼寇,杀尽乱国之人!”

    到了这个时候,关羽终于说出了自己此行目的。

    言毕,关羽俯身再拜,神色诚恳。

    “将军不远千里前来姑臧,可见求才若渴,更可见其心之诚。”

    “将军受诩冷落,却仍旧面无怒色,可见胸怀宽广,有容人之量。”

    “诩献三策,将军却能权衡利弊,做出最好选择,可见将军之英明神武。”

    “诩年以过而立之年,却未有丝毫成就,蒙将军远赴千里相邀,敢不效死!”

    贾诩起身,脸色肃然。

    他掸了掸衣袖,郑重说道:“蒙主公不弃,诩愿效犬马之劳。”

    关羽闻言大喜。

    他上前挽住贾诩手臂,曰:“我得先生,如高祖得张良,又如久旱逢甘霖也!”

    关羽的确无比兴奋。

    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此次前来招揽贾诩,居然会如此顺利。

    不过会想到贾诩方才所言,关羽当即心中释然。

    从一开始,贾诩就在试探关羽。

    假如关羽行为、谈吐稍有不妥,可能就会与这位大才失之交臂。

    关羽能够折服贾诩,靠的并非破鲜卑中郎将职位,而是自身气度以及见识。

    乱世将至。

    贾诩也想寻找明主,好拥有一个立足之地。

    关羽虽然年轻,却有霸王之勇,又有容忍之度,更是慧眼如炬。

    此等主公,贾诩愿意投效倒也并不稀奇。

    毕竟,贾诩如今尚且没有什么名气,能够找到真正看重自己的明主,并非易事。

    得到贾诩效忠,关羽心中大喜。

    君臣二人交谈一天一夜,却仍旧神情振奋,脸上没有丝毫倦色。

    贾诩那深邃如海的学识,还有毒辣无比的眼光,都让关羽敬佩不已,暗自感叹此人果不负‘毒士’之称。

    关羽融合两世记忆,能够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待问题,所思所想也让贾诩叹为观止。

    一场谈论过后,君臣相宜。

    次日休整完毕,关羽特意前往胡府向胡轸告别。

    胡轸再三挽留,关羽只得多停留一日,而后才在胡轸的依依不舍中,离开姑臧。

    关羽等人快马加鞭,回到云中郡之时,已经过去了六日。

    “律!”

    赤兔口中发出嘹亮嘶鸣,在急促奔跑中猛然止步。

    “吁!”

    吕布、贾诩等人,此时也都勒住缰绳,看着前面队形齐整的士卒。

    “拜见将军!”

    徐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