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武圣-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起了关羽,刘协顿时很开心,显然对关羽印象极好。

    荀彧见状,却是眉头微皱。

第239章 一请荀文若() 
荀彧伟美而有仪容,好熏香,久而久之,身上就带着香气。

    襄阳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

    这个记载虽有夸大之处,却也能够看出,荀彧的确身有香气,到处留香。

    “陛下,大将军想要见我,难道是为了彧所用熏香?”

    刘协眨巴着眼睛,半晌才道:“大将军说过,文若有王佐之才,胸中韬略不下汉高祖之子房。”

    “如今大汉飘摇不定,朝廷正需要文若这等贤才,方能力挽狂澜,匡扶社稷。”

    荀彧听闻这等赞誉,并没有丝毫欣喜、自得。

    相反,他有些惊奇,关羽为何会给自己这么高评价。

    须知,荀彧此时名声不显,虽小范围内有人称其乃王佐之才,却并不为世人所知。

    他想不明白,关羽从何处听闻自己名声。

    “陛下,大将军觐见。”

    小黄门扯着尖细的嗓音,对着屋内刘协禀报。

    刘协闻言,急忙起身说道:“快请大将军入内。”

    “踏踏踏!”

    沉稳有力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荀彧却是站直了身体,目光死死盯着门口,想要看看立下盖世功勋,执掌朝堂的关羽,究竟乃何许人也。

    关羽身形显露,头戴绿巾,身披绿袍,丹凤眼、卧蚕眉,端的是容貌奇伟,异于常人。

    “臣拜见陛下。”

    关羽进到屋内,却丝毫没有摆出权倾朝野的架势,反而对刘协执礼甚恭。

    “大将军莫要多礼。”

    刘协年少聪慧,知道自己能够成为天子,全赖关羽之功。

    而且他也知道,关羽如今权倾朝野,哪怕自己身为天子,也不应该怠慢了对方。

    “谢陛下。”

    关羽站直身体,很快就将目光放在了荀彧身上。

    荀彧穿着以及外貌,让关羽感到惊艳,其俊美程度,甚至比起后世奶油小生明星,仍犹有过之。

    而且,荀彧身材高大、欣长,长袍长袖配合其身上那种莫名气质,哪怕关羽也不由暗自惊叹。

    “若此人生在后世,根本不需要有太多演技,仅仅这种装扮出现在镜头上,恐怕都会颠倒众生,令无数女子为之疯狂吧。”

    关羽暗自想到。

    “见过大将军。”

    就在关羽打量着荀彧的时候,荀彧却是忽然躬身行礼,声音温和而又充满磁性,让人听起来感觉非常舒服。

    “文若快快免礼。”

    关羽急忙出言,努力让自己心情平复下来。

    来到这个时代,关羽经历过太多事情,很少有人或事能够让其失态。

    只不过,荀彧实在太重要了,哪怕以关羽如今的心性,心情仍旧难免有些忐忑。

    关羽麾下,谋士有贾诩,能够料敌先机。

    名士有蔡邕,亦能作书立传,吸引人才。

    武将更有张飞、徐晃、高顺、张辽、张绣、樊稠等历史名将,可谓人才济济。

    若单论武将阵容,哪怕关羽日后招揽不到其余名将,也足以与天下群雄争锋。

    可惜的是,关羽唯独欠缺为其制定战略、统筹内政的大才。

    哪怕纵观整个三国时期,有此能力者,也不过荀彧、诸葛亮二人罢了。

    似张昭、陈群之流,虽然政治才能不错,却不擅长统筹大局,制定国家发展战略。

    周瑜、鲁肃等人,或精通兵事,或精通统筹,终究不是关羽想要寻找的存在。

    诸葛亮未出山而三分天下,既能统兵打仗,又能将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才能自然毋庸置疑。

    可惜的是,诸葛亮如今尚且年幼,且关羽并不知道其去向。

    就算能够找到诸葛亮,也要很多年后才能派上用场。

    关羽如今虽看起来声势浩大,若没有人能够统筹全局,规划出详细的发展方略,内部必将混乱不堪,难以持久。

    关羽现在虽然拿下了雒阳,夺得了天子。

    然而天有二主,司隶更乃四战之地,纵然有险关作为依靠,仍旧内忧外患。

    关羽甚至不太清楚,自己后续究竟应该怎么做。

    他既想夺取富庶的冀州、兖州、豫州,又担心与诸侯僵持、混战不下,以致陷入战争泥潭。

    关羽如今,尚且没有足够钱粮,支撑起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战争。

    更何况,纵然打下了其中一州之地,也必定会腹背受敌,想要防守并不容易。

    贾诩固然智谋出众,却更善于临阵谋划,对于大局观的把握,以及整个集团战略的部署,终究比不上荀彧。

    假如有了荀彧这个王佐之才相助,关羽从今以后既不用继续担忧内政,也可以有更明确的发展方向,才能宛若龙游大海,凤入九霄。

    故此,当关羽得知荀彧尚在雒阳,并且在天子身边担任守宫令以后,就想要将其招揽在自己麾下。

    虽然关羽也知道,荀彧出身名门世家,以自己的身份,想要将其招揽到麾下,并不容易。

    只不过,关羽如今实在太需要荀彧这等人才了,若就此放弃,他绝不甘心!

    “大将军寻我,可是为了讨要熏香,送给家中妻儿?”

    很显然,荀彧这是在明知故问。

    关羽轻笑两声,道:“荀令留香,果真名不虚传,若荀令君能够予熏香与我,关某自然不胜感谢。”

    荀彧拱手道:“既如此,彧这就返回府邸,为大将军取来熏香。”

    言毕,荀彧先后向刘协、关羽施礼毕,告罪过后,当即朝着屋外走去。

    “这。”

    刘协看着荀彧就这么离开,伸手想要阻拦,可是看到关羽没有动作,终究也没有阻止荀彧离开。

    “大将军既然想重用荀文若,何不以实情告知?”

    “大将军若有为难处,朕亦可直接下旨,册封荀文若为官,好匡扶社稷。”

    很显然,由于关羽对荀彧的推崇,也让小皇帝动了心思,想让将其留下为朝廷效命。

    关羽摇头笑道:“这等人物,若不能收起心,想要仅仅依靠圣旨约束,并不容易。”

    刘协闻言,反而有些不高兴的说道:“难道荀文若还敢抗旨?”

    关羽道:“那些士子名士,不应朝廷征召者何其多也,也不缺荀文若一人。”

    “况且,就算强行令其为官,若彼并非心甘情愿,又岂会施展胸怀各种所学,尽心竭力匡扶社稷?”

    言毕,关羽看着离去的荀彧,暗自想到:“可以看出,荀彧对我多少有些抗拒,若今日勉强招揽,恐怕也不会成功。”

    “既然如此,不如索性任其离去。”

第240章 再访荀府() 
“文若,你为何这么快就回来了?”

    荀攸看着刚刚进宫没多久,便返回府中的荀彧,心中不由有些惊奇。

    “先容我拿点熏香,让下人送往大将军府吧。”

    荀彧没有回复荀攸,反而先回到自己卧室,取了不少自己特质的熏香,派人将其送往大将军府。

    “大将军难道也对文若熏香感兴趣?”

    荀攸见状,满脸惊奇。

    荀彧闻言,却是苦笑着摇了摇头,并不答话。

    荀攸皱眉思量半晌,道:“大将军莫非乃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取熏香为假,恐怕想要招揽文若吧。”

    荀彧先是点了点头,不过很快就满脸疑惑。

    “不知大将军从何人口中听闻,居然说我有王佐之才,更以汉之子房比喻我。”

    “可能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大将军才想招揽吧。”

    荀攸道:“既然大将军想招揽文若,为何这么快就放你离开,莫非文若出言拒绝?”

    荀彧摇头道:“我并未出言拒绝,只是推脱回家为其拿熏香,就轻易返回。”

    荀攸闻言,却是眉头紧皱。

    他有些想不明白,既然关羽对荀彧评价那么高,应该不惜代价也要将其招揽到麾下才对。

    又为什么,会让其轻易离开。

    “莫非关羽并不相信文若有王佐之才,只是因为我等出身缘故,这才特意做出礼贤下士的姿态?”

    想到这里,荀攸不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荀彧皱眉思量半晌,却是摇了摇头:“我虽初次近距离看到大将军,却能感觉到对方见我的时候,眼中所透露出的欣喜。”

    “且大将军虽出身贫寒,又是一介武夫,为人处世却谦恭有礼。”

    “或许,他只是不想初次见面,就对我逼迫过甚,这才假装没有看出我脱身的托词,任由我离开吧。”

    荀攸笑道:“既然如此,那么大将军要不了多久,可能就会亲自登门拜访。”

    “恭喜文若,能得大将军赏识啊。”

    学得文武艺,卖给帝王家。

    荀攸、荀彧二人苦读经书,以致满腹韬略,自然也想得到上位者赏识。

    关羽能够认同荀彧才华,哪怕荀彧不愿投其麾下,也是一件大好事。

    至少,荀彧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汉代名士,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还要有人吹捧,有人认同,才能成为真正的名士。

    荀攸、荀彧二人才学,自然不用多说。

    然而两人如今的名声,尚且不抵很多沽名钓誉的名士,主要还是没有得到过有影响之人认可。

    关羽虽是一介武夫,却官拜太尉,领大将军职位,功绩更是闻名天下。

    荀彧能够得到关羽器重,若是传扬出去,无论以后前往哪里,各路诸侯都会尽力招揽。

    所以荀攸才说,这对荀彧而言,乃是一件好事。

    半晌过后,荀攸忽然脸色严肃的问道:“文若,你是否真想投奔大将军?”

    荀彧皱眉思量半晌,道:“大将军如今虽看似势大,实则隐患重重,若不能慎重对待、解决,早晚必生祸害。”

    “且少帝乃嫡长子,又登基在前,如今在荆州称帝,纵然要匡扶汉室,也应当前往荆州。”

    关羽手握重兵,权倾朝野,虽表面看起来忠于汉室,难保日后不会其异心。

    反观荆州刘表,亦为汉室宗亲,纵然日后有异心,取刘辩而代之,江山仍旧姓刘。

    荀彧对于汉室的忠诚,毋庸置疑。

    历史上他跟随曹操那么久,当曹操想要称公的时候,荀彧仍旧出言反对。

    也正是为此,荀彧才被曹操所冷落,以致郁郁而终。

    魏氏春秋还有另外一种记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这种记载的意思,就是说荀彧因为反对曹操称公,被曹操示意自尽,这才服毒自杀。

    那个时候,曹操大势已成。

    若非荀彧真的忠于汉室,不想让曹操野心继续滋生下去,绝不可能出言反对。

    关羽也正是看中了荀彧的忠诚,这才想要极力招揽对方。

    荀攸脸色凝重的说道:“既然文若不想投靠大将军,我等当速速辞官离开雒阳,以免招致祸患。”

    历史上,很多招揽人才不得,最终恼羞成怒将其杀死者,并不在少数。

    若关羽出身名门,荀攸自然不会有这种担忧。

    可惜的是,关羽出身贫寒,又只是一介武夫,自然不会像世家大族那般,还会顾忌脸面。

    假如关羽招揽荀彧不得,难保对方不会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