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武圣-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

    当双方真正撕破脸皮的时候,满朝公卿才知道,武人被逼急了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也不会在意他们的家室以及名声。

    袁氏被灭族,这个前车之鉴就在前面。

    朝中的确有不惧死的忠臣,不过关羽奉先帝遗诏,立皇子协为天子。

    从道理上来讲,关羽这种做法根本无可挑剔。

    更何况。

    天子刘辩被吕布劫走,生死未知,又有关羽威慑当前,这才没有人继续出言反对。

    假如关羽真的大逆不道,朝中仍旧会有不怕死的忠臣站出来。

    当然,年龄尚小的刘协,却根本不知道其中猫腻。

    他看到满朝公卿,因为王允之死就战战兢兢,不敢继续出言反对,眼中不由露出鄙夷之色。

    “这些,难道就是大汉所谓的栋梁之才吗?”

    怀疑的种子,在刘协幼小的心中种下。

    假如这些人真的不惧生死,仗义死节,纵然仍旧反对刘协登基,刘协也会从心底敬佩他们。

    可惜的是,满朝公卿所作所为,让刘协失望了。

    关羽看着倒地不起的王允,脸上没有任何波动。

    之所以毫不犹豫杀掉王允,乃是因为关羽知道,王允乃两面三刀之人,不得不防。

    历史上董卓的下场,关羽历历在目,他不愿意成为第二个董卓,那么就必须剪除后患。

    当然,假如王允真的忠君为国,关羽可能也不会如此冷酷。

    事实上。

    历史上的王允并非演义中描述的忠臣形象,若非迅速败亡,未尝不会成为第二个董卓。

    演义中许多描述的忠臣形象,说到底大多也是给失败者的赞誉罢了。

    如果说王允对董卓两面三刀,还算得上是忍辱负重,为国除贼。

    那么执掌朝纲以后,迅速变得居功自傲,就连蔡邕这等大贤,亦是毫不留情的诛杀,由此可见其心性。

    董卓死后,王允当即录尚书事,总领朝政,权势不下往日之董卓。

    根据后汉书记载:卓既歼灭,自谓无复患难,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也就是说,王允用计杀掉董卓以后,就觉得连董卓都能弄死,再也没有什么能难住自己,就不像以前那样小心谨慎,与众人和颜悦色商议,反而觉得自己高高在上。

    时间长了,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得志便猖狂,王允就是其中翘楚。

    由此也可以看出,哪怕李傕、郭汜后来没有攻破长安,王允也已经失去了人心。

    再看看王允得势以后,如何对待功臣吕布吧。

    根据后汉书记载:允初议赦卓部曲,吕布亦数劝之。既而疑曰;“此辈无罪,从其主耳。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适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吕布又欲以卓财物班赐公卿、将校,允又不从。而素轻布,以剑客遇之。布亦负有功劳,多自夸伐,既失意望,渐不相平。

    连吕布这种武夫都知道,应该赦免董卓部曲,王允却刚愎自用,不纳谏言,最终逼得李傕、郭汜等人起兵,攻陷长安,可谓是自食恶果。

    吕布自己也是贪图名利之人,尚且知道将财物赐给公卿、将校,收买人心,王允反而吝啬不肯赏赐,如此谁又肯效死力?

    像吕布这等骄傲的武将,帮助王允杀掉义父董卓,王允得势以后,反而以剑客待之,可见其短视。

    或许王允从心底,就瞧不起吕布。

    董卓在世时,对王允十分器重,不仅令其担任司徒职位,还封其为温侯。

    王允除掉董卓以后,就想着和董卓撇清关系,董卓册封的温侯这个爵位,自然不能要。

    王允自己尚且知道,要与董卓撇清关系,更何况曾经身为董卓义子的吕布?

    吕布虽然杀掉董卓,却也可能感到心虚,自然不愿意再想起董卓。

    王允却是将董卓赐给自己的温侯职位,转手就封给吕布,这个杀掉自己义父之人。

    如此行为,不是封赏,反而是在刻意羞辱。

    由此也能看出,王允兵败身死,绝非偶然,乃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纵然李傕、郭汜没有攻入长安,王允不死于公卿之手,也会死于吕布之手。

    所谓刚直不阿的忠臣,不过只是笑话罢了。

    若王允没有那么快败亡,或许最终也会惹得天怒人怨,身败名裂。

    关羽知道王允秉性,晓得对方不似卢植、皇甫嵩等人,真正心系天下,才会杀得如此果决。

    朝臣既不继续出言反对,刘协登基再无障碍,择良辰吉时,祭告天地,登基为帝。

    刘协登基,废除刘辩所改年号,改年号为初平元年。

    关羽因讨贼有功,被封为大将军,领太尉职位,录尚书事,总领朝纲。

    关羽麾下文臣武将,亦是皆有封赏。

第238章 荀令留香() 
公元190年,无疑乃多事之秋。

    先是诸侯起兵讨伐丁原,随后吕布劫走少帝刘辩,紧接着骠骑将军拥立皇子协为帝。

    就在刘协登基没多久,吕布带着刘辩逃到荆州,刘表奉刘辩为天子,在襄阳组建了临时朝廷。

    不仅如此,刘表还以刘辩名义,发诏书怒斥刘协乃伪帝、关羽为国贼。

    刘表在檄文中呼吁,朝中公卿以及天下爱国志士,都来襄阳拥立刘辩为帝,匡扶汉室。

    雒阳,荀府。

    两位风度翩翩的男子,坐在亭子里面对弈。

    年长者为荀攸表字公达,今年三十有三;年轻者为荀彧表字文若,今年二十有七。

    别看荀彧年轻,却为荀攸族叔。

    不过两人并非凡夫俗子,由于年龄只相差六岁,且侄儿年龄较长,故此寻常时分也相互以表字相称。

    棋盘上,荀彧执白子,荀攸执黑子。

    虽说荀彧年龄比荀攸小六岁,棋艺却丝毫不逊色荀攸,两人反而杀得难分难舍。

    棋盘上面,白子遍布棋盘,连接起来进退有序,气势磅礴,堂堂正正中也隐含浓烈杀机。

    黑子看似落入下风,然而荀攸每落下一子,都会使得棋盘局势大为改变。

    白子与黑子交锋,就好像堂堂正正之师,遭遇奇谋诡辩之伍,两者之间虽互有胜负,却很难分出高地。

    很显然,荀彧下棋风格与其性格有关。

    荀彧在历史上被盛赞有王佐之才,更是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相比起奇谋诡辩,替曹操献上奇策十二计的荀攸,荀彧明显更擅长宏观上面的布局。

    荀攸在后人看来,只是一介谋士。

    反观荀彧,却是杰出的政治家与战略家,更兼顾谋士称号。

    黑白两种棋子,仍旧在棋盘上杀得难分难舍。

    哪怕黑子奇谋诡辩,妙招连连,白子始终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纵然偶尔被打得手足无措,却由于擅长大局布置,很快就能抽调援军,收复失地。

    “我输了!”

    看着白子再次摆脱颓势,以大势压人,呼啸着包围黑子的时候,荀攸终于丢掉了手中棋子,苦笑着说道。

    荀彧抬起脑袋,温文尔雅又十分俊俏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笑容。

    “公达并未占据下风,如何就此言败?”

    荀攸摇头苦笑道:“我虽然谋划万千,最终抵挡不住你的堂堂正正之师,文若既然已经了解到了我的棋路,纵然我再继续下棋,也不能获胜。”

    “反观文若棋风,堂堂正正,有驱狼吞虎,横扫天下之势,只要我稍有失误,必然满盘皆输。”

    “与其强撑下去被杀得丢盔弃甲,不若趁机投降,也好苟延残喘。”

    荀攸有些开玩笑的话,也让荀彧抚掌大笑起来。

    大笑过后,荀彧却是正色道:“棋之一道,变幻万千,公达如今并非落入下风,怎能轻易言败?”

    “也许下到最后,我只要某处布局不周,公达就能一战而击溃我之全军。”

    荀攸摇头道:“想要等到你失误,何其难也。”

    言毕,荀攸忽然脸色严肃的说道:“此番关羽进京,拥立皇子协为帝,荆州刘表却拥立刘辩为帝。”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如今日月横空,二帝共生,天下诸侯又是蠢蠢欲动,九州早晚流血漂橹。”

    “对以后局势,文若有何看法?”

    荀彧闻言,却是眉头紧皱,俊俏的脸上露出了些许伤感。

    “大汉四百年,不曾想也落入此等境地,我欲匡扶汉室,奈何势单力孤啊。”

    感叹过后,荀彧再次说道:“眼前局势不明,关羽虽然势大,然而此时占据洛阳,却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雒阳后事,尚难预料,然颍川乃四战之地,又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更是毗邻河南尹,早晚必定战火纷飞。”

    “为今之计,当回乡劝谏父老宗族,早日搬离颍川,躲避战乱。”

    原本按照历史走势,荀彧先是在宫中担任守宫令,后来因为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之事,辞官返乡。

    这个时空,丁原所作所为不似董卓那般残暴,且因为关羽兴兵缘故,没有废立天子。

    也正是如此,荀彧、荀攸两人还待在雒阳。

    不过随着关羽的进京,以及刘表拥立刘辩为帝的消息传来,两人也都准备离开雒阳这个是非之地。

    “荀君,陛下召见。”

    就在此时,下人却是急匆匆走了进来,对着荀彧喊道。

    荀彧如今担任守宫令,这个职位,乃是替皇帝掌管笔、墨、纸张等物品,有时还会帮忙拟旨,属于天子近臣。

    在荀彧看来,皇子辩乃嫡长子,继承大统理所应当。

    先帝虽欲立皇子协为天子,却不符合法理,故此荀彧并不太赞同关羽拥立刘协为帝。

    他想要离开雒阳,带领家人前往荆州避乱,也未尝没有这个缘故。

    哪怕他也知道,刘辩纵然身在荆州,此时也不过是傀儡罢了。

    “我这就入宫。”

    荀彧虽然并不太认同刘协称帝,却也并不迂腐,知道自己改变不了天下大势。

    且刘协也为皇子,又是先帝钦定的皇位继承者,荀彧忠于汉室,自然也不敢怠慢。

    御书房。

    “先生你来了。”

    刘协看到荀彧过来,不由眼睛微亮,小脸上面也露出了些许笑容。

    荀彧不仅温文尔雅,且外貌俊朗,仪表非凡,身上也有非常好闻的香味,很容易得到小孩的好感。

    “陛下此次召我进宫,所为何事?”

    荀彧恭敬行礼毕,当即出言询问。

    刘协笑道:“大将军前番入宫探望朕,在御书房内闻到一股好闻的想香味,当时还以为是宫中的熏香。”

    “大将军还向朕求过那种熏香,说家自己长期征战在外,冷落了家中妻儿,想要送点东西给他们。”

    “我告知那将军,那是因为你在这里待过,才留香于此,大将军顿时心中惊奇,想要见见你。”

    荀彧闻言,笑着说道:“不曾想,大将军还有如此体恤家人的一面。”

    刘协道:“我原本也以为,大将军战无不胜,肯定性格刚烈,脾气暴躁,真正与其接触过后,方知大将军谦恭有礼,待人温和。”

    提起了关羽,刘协顿时很开心,显然对关羽印象极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