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良对书坊一事不甚了解,还是向家里的管家方福打听后,才知道有三山街书坊这么个地方,这个地方是高皇帝时期应天城墙建成后,人们多在街坊廊进行交易,后来三山街一带便陆陆续续建起了书铺廊、裱画廊、毡货廊和绸缎廊,与之相关的商业也十分发达,渐渐地成为应天府的商业中心。

    逊志报每两天一期,还对外征稿,暗地里已经有人在查逊志报的来历了。毕竟他发布了不少朝廷与军方的事情,虽然只是一张纸,两个版面,几块内容,但他刊登的内容却引起大的讨论。

    这个年代的纸墨,印两面的话容易透色。方中愈试了很多次,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改变,透墨的情况。

    方中愈选的那家书坊叫做郑左书坊,很普通的名字,却也是十年的老店铺了。

    他也看了很多家,但是呢,却没有选择那些有名的大书坊,原因也很简单:

    第一,合作之事,大书坊谈不拢,大书坊怎可能让外人掌股呢,纵然是帝师的儿子,他也不行,只去了第一家便被掌柜此语挡了回来。

    第二,当方中愈向他们介绍自己的想法之后,大一点书坊觉得不靠谱,说不定还得背上官司,毕竟这大明的法律还是挺严的。

    至此,方中愈也想了,那就先干小的,后悔药可没得吃。经过仔细筛选后,他看中了两家。商谈后,只有郑家接受了条款,两人合议先合作,还是以郑左书坊为基准,各占一半股,于是合作就这样开始了。

    郑家的掌柜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或许是科场失意,便在这三山街干起了这个营生,一干就是十年,期间也曾再次参加考试,没有中,便不再想了,老老实实干着,如今也挺殷实的。听了中愈的想法,他只思考了片刻,又问了些细节,便决定合作了。

    大唐西游传的故事,也更新到了第二回,也有很多人在讨论这个故事,居然还有人大大咧咧的催更,不是吧,中愈太郁闷了。想起以前自己看小说,老是催喜爱的作者快更,快更,别人不更,自己就老不爽,没想到现在自己也摊上这个事了,难道真是因果报应?

    百姓们得了爽快,朝中却因此有了各种各样的争议。

    “陛下,臣认为应立即查处逊志报,封存与之相关的书坊。”首先站出来的是工部右侍郎黄福。

    这话刚说完,便有一人站出,“陛下,臣反对,臣认为,恩,臣认为这小报上的故事挺好看的,我家的小孙子挺喜欢那小猴子的呢。”

    “臣支持封存,它上面的内容涉及了军事布置,此举有泄漏军事机密之嫌,臣请陛下三思。”兵部右侍郎古朴从安全的角度

    “不行,不行,陛下,此报一出,怕是各种小抄小报都会出现的,倘若被有心人利用,怕是会给朝廷添加麻烦。”

    “陛下,臣认为,此报纸上,西游传一文,辞藻华丽,文风新奇,故事曲折离奇,实乃宋元之后不出之新风,陛下应当找出此人,加以封赏,同时对这文章加大刊印,让我这大明之地。众多百姓学子学习。”

    “陛下,此风不可声张,臣请陛下下旨,着巡检司大理寺查处此报,同时对涉案人员进行批捕。”

    总之,喜欢的人有,不喜欢的也有,不过,新事物的出现与发展,往往都是充满曲折的,没有一步到位的捷径,没有让谁都喜欢的事物,方中愈知道自己会走上哪一条路,所以这是个方法,一个丢进河里的石头,溅起的水花,总会扑棱出些花样的。

    “臣附议,此风不可涨,陛下早做决断。”随着大理寺卿黄大人的一声附议,陆陆续续有大臣附议,大殿里响起了一片附议之声,当然也有一些大臣无动于衷,很简单,他们要么看中这种方式,要么喜欢那个故事,或者说,能站在这个大殿上的人,谁又是那么简单的呢,谁,又说得清楚呢?

    方孝孺没有参与到讨论的行列中来,在听说逊志报的消息后,他便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儿子办的,没有谁敢那么大的胆子,敢用自己的名号,做出如此出格的事情来。

    刚开始的时候,他的内心也是挣扎的,毕竟这背后的挑战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但在他想反抗甚至批评的时候,他的脑海里浮现的是那日书斋里的情景,儿子的话依然在脑中回响,他便说服了自己,再看看,再看看,也许儿子有其他的用意。

    因此,今日的朝会上,他并没有发言,只是静静地听着其他大臣的批评与认可,也许连他自己也没意识到,自己好像在支持着自己的儿子,毕竟以前的他,是不允许外人挑战着朝廷权威的,自己的儿子也不行。

第0016章 朝廷有人批(求推荐)() 
金碧辉煌的大殿里,龙形的雕饰称托出皇室的威严,仔细看才觉古时的工匠艺术真是了不得,真真是庄严肃穆,似乎在震慑着站在下方的臣子。

    大殿上还有一些人没有动嘴参与到这一场争论里,其中便有那兵部尚书齐泰,因为他是知道的,逊志,恰恰是方孝孺府里书斋的号,他猜想,这件事跟这位建文新政的指挥官肯定有很大关系,现在看到方孝孺一直不做声,他就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了,就是不知龙椅上的那位,有没有参与到这件事中,如果有,那就得好好斟酌了。

    “臣等恭请陛下圣裁!”朝中数位大臣达成了一致,向年轻的建文帝请旨,然后便收敛心神,静静的等待着皇帝陛下开口,他们也没想过说服其他人,只是认定自己的想法,认为是对的便是对的,认为错的便是错的,这便是儒生。

    大殿内的气氛也在瞬间变得沉寂肃穆,除了各位大臣的呼吸声之外,再无其他声响。

    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有些时候,短短的时间,可能就会带来很多的改变,而这改变说不上是好还是坏。好在年轻的建文皇帝并没有让大家久等,在大家的等待之中,龙椅上传来一声再议便结束了这场争端。

    大殿中在站的大臣并不奇怪,这位年轻的皇帝在做不了决断的时候,都会以再议来解决,这四年已经有些默契了,所以大家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深究。

    朝会不会因为一个提议就结束,但也不会耽误太长的时间,朝会依然在正常的进行当中,在处理好一应事务后,便结束了。

    照例,建文帝在奉天殿里的东暖阁里接见了三位老师,不是对其他大臣不信任,只是相对而言,其他人的工作更忙一些,皇帝陛下对这三人也更亲近些。

    “黄先生,很反对逊志报?”坐在上座的建文帝,还在不停批着桌上的奏章,头也未抬首先发问,听不出他的语气,似乎只是简单的问问。

    黄子澄赶忙站起来,拱手到:“陛下,臣刚刚在朝会上已经认真思虑过了,留下逊志报的弊端远大于封存逊志报,很明显,它是一份民间的报纸,如若它只是简单的介绍经史子集,平话、小说、戏曲故事及各种通俗读物到并无不可,只是它其中介绍了军国之事,对朝廷来说,如何管恐管控起来便是个难题,倘若百姓商户皆学习此刊之事,都来创立报刊学术,对朝廷来说,恐怕是件祸事。故此,臣不支持此报纸留存,望陛下明断。”说完,便退回自己的座位,有些话,说完还是说不完,懂的人就懂了,不懂还是不懂。

    “齐先生呢,朕观你之前在大殿上,似乎欲言又止,想必也有些看法,莫非知晓些内情?”建文帝又看向了兵部尚书齐大人。

    “陛下,臣之前并不知晓逊志报的相关事情,如今逊志报虽版面不大,但流传之广,模式之新,内容之杂,确实超过朝廷所刊发的邸报,至于泄露军事机密之嫌还需要调查调查,但据臣猜想,恐怕方大人应该知晓此事的情况,陛下可问询于希直大人。”齐泰在建文帝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便已经知晓,此事皇帝并没有参与进去,只是真的在询问,他便放下心来。

    方孝孺知道早晚会有人指出逊志报与他有关,只是没想到现在就来了。“陛下,臣确知晓此事,先前的确有人向微臣讨要逊志一名,只是臣不知晓他是为此事而来讨要,但臣要说的是,既然逊志报已成事实,且又深受百姓喜爱,倘若贸然禁止,对朝廷声望有所影响,故臣建议,留存此报,以观后效,若真有违法乱纪之事,再封存也不迟,此举既能保存朝廷之威望,又能鼓励百姓识字兴学,有教化之功,望陛下明断。”方孝孺起身,向皇帝一拜,说到。

    建文帝听后没有发话,黄大人却眉头一皱,“方大人,之前听到此报名为逊志,我便猜测与你有关,但思你身为帝师,朝廷重臣,应知晓轻重,不会如此罔顾朝廷法度,谁知道,你竟然应允他人用你名号,刊发报务,泄露军机,误国误民,还妄言此报有教化之功,此言实难苟同,你怎可如此做,如此确为不智。”

    “黄大人,切莫恼怒,此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大明律例上并未明确禁止民间刊物的发行与翻印,至于你说的泄露军机之事,也有待考证,然现行情况到底如何,我们都不好下结论,咱们姑且再看看吧。”方孝孺也不恼,捋了捋自己的长胡子向黄子澄解释说,说完退回自己的座位。

    暖房里又陷入了一片安静,君臣四人,都没有继续讨论,却也各自斟酌。最终还是建文帝发话了:“三位先生,朕手上也有一份逊志报,朕观报上行文的句读很有规律,应是一种新的标记,可以研究研究,看能否应用于朝廷文档上。既然逊志报还未有出格之事,那便暂许存在吧,只要不涉及到朝廷安危,没有反动言论,应给百姓们一些乐趣,朝廷应该宽容待之,至于朝会上建议的朝廷做主翻印之事暂且不考虑,如若后期有更大的益处,再作考虑吧。”

    “臣遵旨。”三人起身,向建文帝行礼接旨。随后便又讨论起北方的战事,还有就是逃难的百姓,作为帝国的最高领导层,有些事还得他们自己做出决定,看他们的神色,必是遇见了难以处理的大事。

    此时的方中愈并不知晓因为自己所办的逊志报,朝廷里已经有了争议,还有数位大臣批评反对自己,也许他们不知晓具体是谁,也许他们听过逊志斋的名号,总之这件事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虽然引起注意的不是方中愈。

    在郑左书坊里,技艺高超的雕刻师还在雕刻印版,后院小的工艺房里,正在烧制硬方块,那些方块上也刻有字,仔细看,像极了现在的宋体。

    郑掌柜按照中愈的方法正在改造活字印刷术,以前那些老的工匠也在用活字印刷术,字体没有宋体看着爽逸,只是大量的翻印或者是彩印,雕版还是更靠谱些,所以人们还是更偏爱雕版。

    “阿左,这是方公子说的,泥活字,宋体字?”一位中年大叔,手里捏着一个烧好的泥活字方块问道。

    “是的,三叔,好像是比之前工匠烧的好看啊!方公子还说啊,以后还能用很多材料制作活字呢”郑左脸上洋溢着笑容,逊志报打出了名声,自己的店已经明显看到了盈利,看来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啊。

    “恩,是不错。”声音不喜不悲,只是多了些感叹,也许这是个故事,也许他是个有故事的人。

第0017章 初见徐四爷(求收藏)() 
入夜时分,中愈的书房里,方良正在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