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6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是年轻人嘛,大家都是年轻人,只不过是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才有了身份的差距,但并不会影响他们主动交流和沟通。

    看着这一望无际的沃野,他们心里都清楚,这里以后将会成为大明的重中之重,不管是种田还是发展商业,都需要有大量的人来填充,所以移民会一直进行,有越来越多的百姓会从大明国土来到这里。

    金矿的发掘一直都在进行之中。

    之前送回大明本土的那些人,有一大部分人当然是经过他们的手,至少他们审核过,还交代过他们一些任务。

    虽然话有些有真有假,也不影响什么其他的大方向,毕竟他们说的都是在这里,确实能够发现情况。

    他们都是这样干的。

    朝廷需要有人来建设大明南洲,那么除了一些好的福利政策以外,自然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东西能够吸引那些人来。

    所以金矿得到金矿就成为了众多的方式之一,有些人在这里发了财就回到了大明国土,离开了大明南洲,当他们到达大明国土的时候,就会得到官方的重要招待,后来他们又将会一路招摇前往京师,这也是之前为什么有很多百姓们看到了从大明南洲回来的人之后,又萌发了前往大明南洲的心思。

    不存在欺骗,只不过用了一些小手段,毕竟百姓们也想过好日子,或者说人性的贪婪在那一刻被激发出来了,他们想要通过自己的手段去获取一些,现如今大明南洲给予了他们这样的机会,毕竟大明国境内还是要遵守法纪的。

    皇帝朱允文不可能把自己的国家瘫痪,所以他需要用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去付出,大明制定的律法,也是在维护着整个帝国的稳定,他们所有的一切都在往发展和稳定上靠。

    凡事都有个规矩,有个法度并非墨守成规,而是有新的规矩出现,能够让事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

    朝廷的官员们渐渐的喜欢上这种方式,有的是主动的,有的则是被动的,毕竟老是被锦衣卫和御史们盯着也不是一件好事,就算是那些御史也不得不把自己的手脚处理的干净一些,道理非常的简单他们毕竟是朝廷官员,虽然得依靠俸禄,可俸禄养活不了一大家子人啊,所以便有一些其他的渠道。

    只要这些渠道没有完全触及到建文皇帝朱允文的底线自然是不会有人去干涉的,毕竟皇帝也需要有人来做事,他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完全弄的死死的,大家没有了创造力,也就不会推动整个帝国的发展了,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还好的是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他们应该做的事情,这才是整个帝国赖以发展的基础。

第0849章 平静下来见真章() 
    方中愈如今的生活似乎渐渐的归于了平静,毕竟之前她在外奔波很久,如今回到京师反而显得有一些平静的有些好奇。

    在之前整个大明朝廷是统治整个大明土地的重要机构,也就是说他更多的职责是统治而不是管理和服务。

    总之这个词说多了,也就是说必须从上而下的强迫,老百姓们都要按人头来向朝廷缴纳税收,但最后却享受不了朝廷所带来的福利。

    之前甚至有可能上层人士还要对他们剥削欺负。

    但是如今大明朝廷应该是逐渐向一个服务性的机构过渡,当然统治的力量并没有完全消散。

    就算方中愈想做些什么,请问皇帝朱允炆也不会支持的,之前他支持方中愈也是因为皇帝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儒家依然在皇位上,他们对整个帝国的掌控力依然掌控在朱家的手上。

    如果说方中愈真的做那样的事情,恐怕会立马失去建文皇帝朱允文的支持,至少现在所做的事情会立马出现波折,甚至是完全停滞下来。

    这不是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中愈都想看到的结果,所以方中愈现如今制定政策都非常的轻松。

    朝廷的官员现在就是要稳固整个朝廷体系让所有的官员们在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又要有为整个帝国创造创新发展做准备。

    每一天早朝结束之后,大臣们都会回到自己的衙门办公,如今新部门大多在离皇宫不远的地方重新修建官衙,所以会显得一些区别,毕竟与那些早早的富阳来说,水泥建造的房屋看起来有一些不伦不类。

    但是那些房子却冬暖夏凉,让有些人实在是有些羡慕,之前那些抱怨的人,如今反而是支持的一批人。

    建文皇帝朱允文如今其实是非常轻松的,但有一点他是没有完全放弃的,那就是朝廷官员的贬谪和升迁。

    毕竟为了维持整个帝国的问题,他必须要知道一些大的岗位上那些官员到底是什么人,如果他真的连这些都不了解的话,那整个帝国可能随时都会处在崩溃的边缘,他这个皇帝也就没有必要当了。

    所以他经常要花费一些时间去接近一些这些可能离开京师的外传,毕竟那些人离开了之后想要再回来恐怕还得花费很长的时间,再加上如今事务繁多,大家也不可能全部都齐聚京师这样低效率的行为是整个朝廷所不能允许的。

    朝廷官员在这件事情上也非常的看重,毕竟能够离开京师贬值的可能性不太大,更多的是因为地方上需要这些在京师里有着充足经验的人去地方上锻炼,毕竟地方事务复杂,而且小事居多,从小事中也可以看出一个官员到底值不值得培养。

    在印刷术快速发展之后,li卜其实对于每个官员的档案都在大家整改,从他小时上得学堂到如今如何进入朝廷,又做了哪些事情,基本上都有总结,毕竟之前的答案可能归类的不太合理,但是如今他们也在充分的利用档案学对自己所管理的档案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总结。

    国子监开始对整个大明帝国的知识体系进行总结,毕竟他们之前担任着整个帝国教育的教学责任。

    所以那些做学问的人也不得不出来做些实事,毕竟如果一味的脱离实际,他们迟早是会被抛弃的,这些人现在愿意越来越认识到了自己的重要性,虽然说可能会被抛弃,可要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被抛弃的话,多少是有一些丢脸的,毕竟大家都还是要脸面的。

    建文皇帝朱允文之前特别被文臣们喜欢原因就是那个时候他非常的亲近文臣,也就是那些儒家学派的大人。

    这并不是罪过,罪过的,只是他把那些人太看得太重,所以将整个帝国带入了险境,所以在平叛战争结束之后,他就已经改变了对整个文臣体系的态度。

    官员们也明白了皇帝的改变,但是因为前面事情是做得不好,所以大家说话的时候也没有体系,至少现在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做事情来改变皇帝心中的态度。

    皇帝和那些文臣进行辩论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听而不是去反驳,因为他知道跟那些思维僵化的文臣做口舌之争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毕竟朝廷需要这一帮人,但不是非他们所不能。

    皇帝也非常的清楚,这些人如今依然让天下的学子们敬仰,所以他并没有取缔,这些人甚至说他更希望儒家能够学习改变和吸纳更多的文化,毕竟现在天下之变大家都看得清楚,如果连他们都能够学习的话,将会带领天下百姓和学子们走向更遥远的地方。

    儒家并不是一天一夜就形成了,而是吸收了众多的东西,百家理论。

    所以儒家吸收之后还是能够做得挺不错的,虽然后期他一直限制人的思想,甚至是把别人固定在一个地方,所以这一点是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中愈都不喜欢的。

    当年姚广孝用儒家学说和佛家学说相结合才说服了燕王朱棣,可是后来在燕王朱棣兵败的时候,他就已经被方中愈逼死了。

    自那以后倒是没有多少人愿意这样做,毕竟儒家能够吸收的东西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最后带来的麻烦反而更多。

    建文皇帝朱允文如今身边有司礼监,然后有一大帮秘书,所以说皇帝对外的圈子并没有完全禁锢的,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这些事情把自己的精力节省出来,然后去处理国家大事。

    内阁并没有出现。

    七人议事制没有完全的成为大明现有的状况,所以文臣们还在争论议事长的职位。

    就算是建文皇帝,朱允文一直督促着他们,他们也没有想把手中权力交出去的想法,所以这个岗位一直都在等待着,可他们心里都清楚,等皇帝不耐烦了的时候,这个岗位就意味着有人必须做上去。

    皇帝不会什么事都管,也不会像太祖高皇帝一样事必躬亲,他只在里面抓那些中的紧急的,毕竟轻重缓急还是要有一个度的,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压在他的身上。

    用现在的话来讲,建文皇帝朱允炆在某些事情上有些佛系,因为他不希望自己通过命令来让每个官员去做事情,毕竟他们都不是机器人,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个时候想要让他们更加主动的做事情,更多的是要靠利益。

    说出来有些不太恰当,可事实上就是这个意思,金融皇帝朱允文现在越来越能够明白了,想要让一个人不断的去做事情,就要给他足够的东西有自己的诉求,不可能白白的奉献。

    朝廷便好的状态进入行业中,英文是能够从各地官员上来的折子上看到的,毕竟只要大家能够按照朝廷的政策执行下去,最后带来的改变也是他们的功绩,所以每个人都可以考虑到自己的情况,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执行朝廷的政策。

    因地制宜不是一句空话,但不会给他们我的余地毕竟如果自由性太大的话,也就意味着随时可能脱离朝廷的掌控。

    如今科技不发达,信息交流有困难,就算是用快马加鞭的方式,也能够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的时候,他们还是不希望地方官员有太多的自主性,只要依靠朝廷的政策进行适当修改就行了。

    是为了保护当地府衙在百姓们中的威望,毕竟如果命令胡改乱改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最后只能让百姓们朝廷失望,最后带来的结果谁也不知道,说不定还会出各种各样的乱子。

    皇帝本来享受的就是最好的物质享受,在之前就挺好,如今海运发达,漕运发达,再加上陆路交通也变好了个上供的东西也多,皇帝倒也不是那么贪图享受的人,可是如果有好东西还是愿意去做的。

    那东西就算是努力的在做那些事情,其实也很清楚,几百年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就算是他想用后世的方法去做一些事情,现在也没有办法做,只能等慢慢的去摸索去探索。

    想要做太多的改变,如今还是不太允许的,毕竟关系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最后可能达成的一致就比较难。

    方中愈对于那些历史上的名人,如今都在加深理解,虽然很多人跟他没有接触过,或者说目前他们还没有表现出特别闪耀的,能够让别人记住的能力但是方中愈知道,这些人迟早都会成为国家栋梁的。

    文臣武将们渐渐发现,如今跟方中愈有关系的人渐渐把控了整个大明帝国的各个体系,当然朝廷中的力量还算是比较少的,但是商业体系却非常的多。

    比如说各个行业里面的人,那些大的一些商家,基本上都跟方家有关。

    当然大家清楚,归清楚,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