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文帝看着眼前的中愈,一双明亮的眸子,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你确定要让朝廷介入,让全国的百姓受教育?”建文帝的语气很是平静,让人听不出一点感情来,只是帝王心事,没感情才恰恰让人害怕。

    中愈感知到朱允炆的情绪变化,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每当这个样子的时候,都在提醒着中愈,自己的一句话可能让对方暴怒,也可能熄灭对方的怒火。

    但中愈还是说道:“陛下,臣想问您一个问题。”

    建文帝眉头一皱,似乎想到了什么,眉头舒展开来。

    随后又笑着说道,“你忘记朕上回告诉你的话了,直接说你的结论吧,每次都这样,给朕下套很好玩吗?若再如此,朕必定治你一个欺君之罪。”

    中愈一愣,上回说过什么,好像自己是忘记了啊,“陛下熟读前朝数代历史,应该知晓,为什么之前会有百姓造反?

    加以分析可以知晓:

    第一个原因是,朝廷无道,百姓的生活过不下去,除了反抗,改变生活状态,别无他法。

    第二个原因是,没有知识,容易被蛊惑,如果他们都懂得忠君的道理,都知道用知识去改变自己的生活,而不是靠天吃饭,靠朝廷补贴救济,也就不会被反抗了。”

    中愈在此夸夸其谈,但是建文帝却不买账,“你可知,教会百姓识字读书得花费多大的代价,况且,如果教会他们,大家都去参加科举,但是朝廷明显不需要这么多人,他们怎么办,田地谁来种,粮食的产量又会受到影响,引起粮荒怎么办?”

    双方对视了一眼,建文帝深沉的说道:“再说,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

    “陛下,这些问题,臣也有一些想法,当然,还需要朝廷诸公讨论。”中愈知道这些事情不是他们两个人在这里讨论就能决定的,牵扯的地方太多了,还需要慎重考虑。

    洪武十八年三月,户部侍郎郭桓特大贪污案东窗事生,震惊了整个朝廷。

    郭桓勾结刑、礼、兵、工等六部小官员及各省官僚、地主,贪污税粮及鱼盐等,折米二千四百余万石。这差不多和全国秋粮实征的总数持平!除此之外,还侵吞大量宝钞金银。

    为反贪倡廉,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大写,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

    中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后世的阿拉伯数字,与大明的大写数字一一对照,据后世考证,大写数字最早是由一代女皇武则天发明,后经朱元璋改进完善的。

    中愈打算趁热打铁,“陛下,您还记得当年郭恒郭侍郎的大案吗?”

    “朕当然记得,皇爷爷震怒,惩罚了不少臣子,还加强了大明律,并作了一些补救措施。”这跟教育有什么关系,建文帝觉得中愈的脑瓜转得太快了。

    中愈递过去手中的稿纸,指着阿拉伯数字向朱允炆介绍道:“陛下请看,这是臣根据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大写数字想到的一种简写数字,用于生活中的交流与沟通,当然,银钱方面的记载还是用钦定的汉字为好,那样避免造假和涂改。”

    建文帝看着纸上的,0,1,2,3,4,…9,还有它们对应的大写数字,心里有些震惊,“这是你想到的?”

    “是,三俊楼和大明报近来的进项出项颇多,银钱无数,不便统计,臣日夜思考,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便想出了这个简写的数字,臣想到既然臣会遇到这个问题,那朝廷的户部统计也一定会遇到,所以应该让陛下知道。”中愈介绍的是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固有此名。

    建文帝拿起笔来,依样画葫芦,慢慢写,写了几遍,感觉还挺简单,一学就会。

    “你是打算让朕先推广这个?”建文帝猜到了中愈的想法。

    “是的,臣想好了,虽然可能会很慢,但是抓紧时间的话,还是可以做到的。

    再说,一个家里教会了一个人,在让他去教家里的其他人,很快就能学会的。

    况且,就算家里没有笔,树枝也可以在沙盘上练习,等老百姓有这个学习的习惯后,在让他慢慢学习文字,至少让他们获得一些基础性的教育。

    那些有条件的儒生,既然想要更上一层楼,当然要让他们接受更加精英化的教育。”

    “儒生精英化教育,何解?”其他的都没有让建文帝理解困难,只是这精英教育除外。

    中愈也想到了这些问题,所以解释起来也很顺口。

第0078章 又是这小子(求收藏)() 
“臣所说的精英化教育就是指既然朝廷不需要那么多的儒生,那就需要他们在其他的方面为国效力。韩文正公,曾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臣希望朝廷能鼓励他们,做自己喜欢的而且对朝廷,对天下有利的事情。

    毕竟,这些年,科举接连失败的人,大有人在,不仅耽误了时间,更是可能影响一个家庭。臣想让他们改变这个观念,科举并不是改变人生唯一的路子,想通过科举来改变自身地位的想法本就是不可取的。朝廷开科取士,目的应该是挑选更加合适,更加有用的人才,不是选择只是为了荣华富贵的庸官。”这些问题在后世的科举探索上都有过讨论,中愈也曾参加过,所以感触颇深。

    “听着不错,你说的问题,朕会好好考虑。对了,这套简写的数字有没有名字?”中愈一口气说完了自己的所思所想,但建文帝好像并没有被打动。

    中愈虽然有些失落,但还是回答道:“暂时没有,请陛下为之赐名。”

    “不如就叫建文数字,你看如何?”建文帝在纸上圈圈划划,最后写下了建文数字四个大字。

    中愈没有什么意见,他头脑里的知识远远多于这个时代,自己吃了那么多肉,总该给别人留点汤喝,更何况这个人还是当今圣上。

    他金口一开,难道自己还能阻止,不过这样也好,挂上皇帝的名字,这名人效应肯定是少不了的了。“谢陛下赐名。”

    “你今日说的这些,要好好整理一下,后天朝会的时候,跟其他大臣谈谈吧。”

    中愈知道,这是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说服其他的人,“谢陛下。”

    “之前的案子,你多费费心,朕不想京师再有什么乱子了,行了,你下去吧,朕再想想。”

    “是,陛下。”中愈心里松了一口气,中愈又往前走了一步了,这感觉真是太难受又太爽了,真矛盾。

    中愈退出了乾清宫东厢房,看着眼前的一切,他的心有些欣慰,总算有一个好的开头。

    “来人,去请,三位老师,国子监祭酒,六部尚书进宫,就说,朕有事请教。”

    “是。”小太监们赶忙快速的出门去各大部堂了。

    建文帝,又抄写了几遍,看着手里自己的成果,心里还是挺开心的。

    中愈,你这小子,到底有多少主意,瞒着朕。他是知晓中愈近期的所作所为的,但他还是选择了不管不问,他希望有一天,中愈自己告诉他。

    中愈已经传令下去,全力赶制大明混一图修订版,要在明天正式发放。

    偌大的应天府,百姓这么多,不过首期的发放还是要控制一下,毕竟,人这么多,东西又少,卖的贵一点,应该不差了,就八百文一份吧,精编修订头版呢,收藏价值就不低呢。

    中愈不知道自己的话引来了多大的风波,就算知道,他也不会在意,这些事都是要做的,现在的时机还不错,除了北方的那个威胁,其他的都还在萌芽之中,扑灭它有的是时间。

    争分夺秒的事情,中愈一直在干,别看他每天做的事杂七杂八,但他都把减除威胁放在第一位的。

    “这是陛下想出来的?”工部尚书郑赐说道。他一看见那几张手稿,就被吸引住了,简单的描画,可以在工程图纸上节约很大的空间,还不影响图纸的美观程度,这对他们工部来说,是一件宝贝。

    “不是,朕哪会有这样的点子,是方先生的公子,锦衣卫百户方中愈提出来的,上午的时候刚刚送过来的。”建文帝并不想贪功,已经占了个名字,再占人家的功劳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方孝孺和众位大臣听了,心里想到,原来又是这小子,这小子到底要干什么,脑子里怎么尽是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不过,还别说看着像那么个意思。

    这可能是朝中大臣,对中愈最直接的最统一的看法了,听说这小子又写了几首词,唉,他们突然有些慨叹,自己,怎么就没这么个儿子呢?

    黄子澄没有回话,他用手在纸上画了画,发现确实是很简单,容易学。

    “陛下,想要推广?”在站的都隐隐约约猜到了皇帝的心思,但还是确认一下比较好。

    “是的,中愈说,这是个试验,他想知道老百姓愿不愿意学习,也希望老百姓能懂些道理,至少不会在战争时期,被奸细利用,做出不利于朝廷的事情。现在兵部的奸细案,城里的走水杀人案,线索缺乏,京营的人马派出去这么久也没个结果,肯定和一些被误导的百姓有关,朕觉得有道理,你们怎么看?”

    “想法是好的,只是若是百姓都来学习,科举取士怕就成了笑话。”

    “臣认为,此法有了突破,也确实有助于教化万民,可行。”国子监祭酒说道。

    兵部尚书齐泰说道,“臣到是觉得此法可以试试,百姓识字,懂得道理,可能会减少不少因为不懂而带来的伤害。至于说影响科举,臣觉得恰恰不用担心,若是让百姓多读了几年书,多学了些简单的数字,就可以参加科举高中,这样的话那些寒窗十年的学子岂不要找块石头撞死,这也太贬低朝廷的科举考试了。”

    “臣听闻,自从大明报与迅志报刊发后,百姓之间的交流增多,不识字的百姓也去听说书,以前邻里争执,聚众斗殴的现象也大大减少,基层的吏员的工作量也减少了,这对整个朝廷的官治风气有一个好的作用。”吏部尚书张大人也谈论到。

    “黄先生呢,您,怎么看?”建文帝又问了问黄子澄,在这大方向上他还是希望能听听他的意见。

    “推广此数字确实不错,臣刚刚试写,也确实简单,但是,至于是否会影响科举,还是要多加验证,现在下不了结论。”

    “臣附议。”

    “既然大家都比较看好,那就由国子监统一编制,确定好后明文刊发吧,两天的时间应该足够了吧。”建文帝还是挺乐意看到大家团结一致的想法的。

    “臣等遵旨。”

    建文数字就要推广了,不知道会给大明百姓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呢

第0079章 国子监祭酒() 
在今日的召见中,方孝孺没有发言,近来他沉迷于自己的最新理论研究,对外事已经不在过多的关注了,况且这件事与中愈有关,他就更不想管了,现在他对中愈的想法都给予支持,除非遇到什么抄家灭族的大事情。

    众位大臣对于方孝孺的表现并不奇怪,一般牵扯到家中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