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有此事,只是那时的我虽然上奏,却也是自己不坚定,犹疑不定之时,被其他几位大人和陛下说服,因此错失良机,现在想来,悔不当初啊。”

    “那后来公子在朝堂之上所说的那些事,您都知道?”这才是他今天来的重点,他一直想知道自己大人到底猜到了什么,想来听听正确答案。

    “有知道的也有不知道的,他小时候就喜欢看那些书籍,什么样的东西都有,后来进京了,我这书坊里的东西也被他翻了个遍,有些时候,我也奇怪,他的脑子里到底装了啥,反正做的都是我看不懂的事情,有些时候,我觉得我看懂了,但其实,我还是一知半解。”

    “想不到先生也有迷惑的时候。”听见方孝孺这样说,谭翼也有些纳闷。

    “哈哈”,方孝孺笑了笑,捋着胡子,说道,“你这说的什么话,我又不是道家的神仙,哪里能够不迷惑,就像现在的事情一样,我在想,也许在儒家思想中我领会的比中愈深,但是,在一些其他方面,我不如他。

    只是他现在做的,唉,我还是希望他能参加科举,不一定非要是头三甲之一,上个红榜,考个进士回来就心满意足了。”

    “中愈若是参加科举,肯定会名列前茅的,相信中愈也不会丢您的脸面。”

    “哈哈,还是你会说话啊。”明知道是安慰的词,方孝孺却还是听得很安心,谭翼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心里清楚,忠贞之人,说些赞叹的话,确实是发自内心的。

    “只是,中愈现在做了天子亲军锦衣卫,不再是我能完全干涉的了了,我呢,也没那多想法,只要他做事稳重一些,安全就好,安全就好。”

    谭翼能感受到一位父亲对自己儿子的殷切希望,“先生放心,中愈是个孝顺孩子,一定会给您一个交代的。”

    “哈哈,借你吉言。”

    “哈哈。”

    又聊了些不痛不痒的官话,最后方孝孺目送谭翼离开。

    方孝孺心里想到,看来兵部尚书齐大人,心里有些想法了啊。

    谭翼离开了方府,他前脚走,后脚就有人离开,不是一个两个,他们看着对方离开,也微微拱手示意,他们不知道大部分人的来历,却知晓彼此的来意,他们井水不犯河水,剩下的人也是静静的看着。

    中愈回府了,他也看见了周围的人,但他没有管,直接进了府里。

    “那些是什么情况?”中愈扭头问了方良。

    “少爷,已经问过了,基本上是各个府邸的家丁,过来探底的。少爷这不是名气越来越高了嘛,再加上昨天跟各府的少爷们摊牌了,他们回去一说,家里的长辈也都有些想法,就派他们来盯着了。怕是一会,各个府邸里都会派人来的。”

    中愈眉毛一皱,停下来,看了看方良,说道,“第一,来人不管是谁都不见。第二,让他们远一点,谁能保证这里面没有北方的探子。第三,家里还有这么多人呢,别吓着他们,快点去办吧。”

    方良赶忙去办了,随行的侍卫也在府里各处散开。

    沿途遇到的家丁丫鬟都在向中愈问好,中愈也都答应着。

    逊志斋里,方孝孺正在总结自己的理论,一张稿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旁边也扔了不少纸张,看来研究理论也让这位大儒伤透了脑筋。

    “孩儿拜见父亲。”

    方孝孺抬头看了看中愈,“额,回来了,坐吧。”

    “中愈,又干了件大事吧?”随手整理自己的手稿,望着正在喝茶的中愈问道。

    中愈也不惊讶,自从上次父亲指出他就是研发臭豆腐的人之后,他就再也不对父亲的洞察力感到好奇了,“到是什么都瞒不过父亲。”

    “你是没想瞒我吧,外面站那么多人,瞎子也都看见了,以你的本事,还会拦不住几个家丁?

    哈哈,中愈心里笑笑,您怎么突然这么高看我了?

第0076章 说漏嘴了吗(求推荐)() 
看着一脸平静的儿子,方孝孺觉得有点累了,这个孩子是越来越让人看不透了啊,“唉。”

    “父亲为何叹气?”中愈品着刚刚送上来的茶水,醇香无比,好喝,好喝。

    “中愈,你知道,府上今天来了多少人?”

    不等中愈回答,方孝孺自顾自说道,“二十二个人,从为父打宫里回来,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朝廷官员,勋贵家的家将,九卿府里的管家,还有不懂事的娃娃。”

    “啊,其他的都能理解,这不懂事的娃娃是?”

    “就知道你会问这个,给你小弟,说媳妇。”方孝孺一脸无奈,大儿子的媳妇还没有着落呢。

    “噗,”中愈喷出了嘴里的茶水,什么跟什么啊。“是不是早了点,小弟自己还不懂事呢!”

    “人家就进门来说说,表达了那个意思,你以为呢。昨天上午,你在三俊楼出的那个风头,给别人传递了不好的信息,让别人觉得咱们爷俩要干大事了,都来探探底。”

    “是吗?”中愈摸了摸自己的头,昨天喝了点酒,晕了头,只顾自己爽了,又乱说话了。

    “那父亲漏了底吗?”

    “你这小子,为父哪里知道你要做些什么?反正都照实话说了,就看他们怎么理解了呗,再说,你的心思我都不知道,他们,就更不可能知道了吧。”

    原来自己现在这么让人捉摸不透了,“哈哈,父亲说笑了。”中愈有些不好意思,“哈哈,不知道父亲的辩论论文准备的怎么样了?”

    “为父,刚写了一篇,你看看怎么样。”

    中愈接过来一看,光这笔字,就让中愈汗颜,有些时候,他都怀疑,真正的中愈是不是也没好好写字,不然自己模仿的也不像呢,找不到那种行云流水的感觉啊。

    快速浏览了一遍,“恩,写的不错,父亲近来的思想感悟越发的精炼,上升的步子迈的很大啊,不过还是有上升空间的。近期,我准备把您开辩论会的事情,在大明报和逊志报上发布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而且还有就是,会邀请各个学派的人来投稿并参加最后的辩论。您看怎么样?”

    “可以,你决定就行,在这之前,我也打算和你的师兄们谈谈吧,毕竟为父近期的思想跨度还是很大的,怕他们一时半会儿接受不了。”

    “可以,父亲尽管去谈,您的师兄弟们也可以邀请他们来京师了,现在过来刚好能赶上。”

    “恩,也是该跟他们见见面了。”

    应天府,二月的早春还是有些凉意的,微风吹拂,如果不是穿着稍微厚一点的衣服,总还是能感觉到冷。

    春耕,在这个大地上,已经在进行了,只不过是因为地域的不同,时间的早晚,人们期待今年有个好收成,交够朝廷的,留下自己的口粮,建文皇帝登基后,南方的赋税降低,老百姓还是挺高兴的。

    忙的时候都很忙,趁着休息的时候,人们最喜欢的就是去茶馆,去听说书先生的评书,讲讲大唐西游传的故事,人们惊叹方中愈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啥都知道,连小孩子,都知道,有一只猴子,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保护着一个叫唐三藏的和尚去了西天取经。

    街道上的糖人小摊,面人摊,根据书中的描写和报纸中简易的图画,做出故事中主要人物的糖人和面人,一天下来也有不少进项呢。

    这个时候的人们还没有保护版权的意识,中愈没有打算在这个时候做一些打击的事情,因为太难了,就当自己给吴承恩吴大师传播传播吧。

    况且,有这些人来做这些事,也是一个宣传,现在周边的城市里,逊志报的发展还是挺好的,虽然最新的报纸只能晚一天才能到,但也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大明的百姓。

    短短两个月,方中愈的名子就在南方传开了,大家都知晓有这么一个少年公子,会写诗,会写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新奇的想法。

    老百姓,看的是热闹,也能看见给自己带来生活改变的人,三俊楼的菜式被慢慢的传开,模仿的人越来越多,经验丰富的大厨,能在吃过几次后,就可以仿制出来,虽然味道会有些差异。

    人们的创造力就在这样不断的被打开,当模仿不在成为吸引人的工具的时候,创造就开始了,越来越多的厨师在做自己的新菜,庆幸的是,三俊楼一直秉持着中愈,做好菜,做新菜的理念,时时刻刻保证自己走在最前面,不被别人超越。

    乾清宫的东厢房里,建文皇帝正在看着手中的地图,这是中愈呈上来的,大明混一图修订版的缩小版,抚摸着那一寸寸土地的轮廓,建文帝心里有些难过,又有些期待,这就是皇爷爷留给朕的江山,留给朕的社稷。

    “这是你们做的?”朱允炆抬头看着站在下方的中愈。

    中愈非常谦虚的说道,“是,臣不敢居功,是郑左书坊的掌柜师傅们和臣一起做的。”他清楚的知道朝廷对工匠的重视还不够,所以还的多让他们做做事情,刷刷存在感。

    “假谦虚,没你出这个主意,他们想得到,印刷工艺进步了不少嘛!”

    “呵呵,那当然,臣督促他们,加大银钱的投入,确有一些效果,但还可以做的更好。”

    看着这精细的大明地图,朱允炆是感慨万千,“你,要把这些东西发到百姓手中?但现在识字的人不多,你确定他们能看的懂?”

    “陛下,自从大明报和逊志报刊发以来,老百姓的热情很高,现在老百姓还是愿意让自己的小孩去学堂的,只是现在的学堂太少了,不管是朝廷的官学,还是老夫子办的民学,都远远难以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学习的劲头。”

    看见皇帝的脸色并没有变化,中愈接着说道:“而且,也正因为如此,臣,才制作图样,想必老百姓对图画的识别还是可以的,就算现在不认识,教过一次后,时间久了,也能记住的。”

    中愈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不那么激动,尽量让自己的分析客观一点。

第0077章 阿拉伯数字(求评论)() 
时间静寂了一些,东厢房里很是安静,中愈等着建文皇帝的问话。

    “中愈,你老实告诉朕,这些是不是你之前就想好了的,从写故事,办第一份报纸到让朕入股办大明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朕帮你教化百姓?”

    中愈心中一惊,这是怀疑我居心不良了吗?“臣不敢欺瞒陛下,刚开始没有想到这些,完全是因为上次流民太多,想做做善事,但是没钱,就办了份报纸,后来发现老百姓的识字度太差,所以就动了这个心思,才有了后续的想法。”

    还有一个原因中愈没有说,现在也不能说。

    “老百姓识字了又能如何?”朱允炆没有在意中愈的解释,他思考的是这件事带来的后果。

    “臣曾听说,大明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如今,我大明之国土,风雨飘摇,他们才是我大明最宝贵的财富,而教育他们,才是朝廷重中之重,百姓被教育,懂的知识的宝贵,才会花心思教育后代,教育大明的少年,臣希望陛下加办官学,鼓励民学,传递我华夏文明的薪火。”

    建文帝看着眼前的中愈,一双明亮的眸子,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