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殿庙宇,亭台楼阁。

    这些东西可万万不能在这个时候出现。

    其他人的心思都难以琢磨,但是脸上的表情都有些凝重。

    今天这趟会议本来就让他们感觉不太好,但是现在处处处于下风,根本就没有争辩的余地。

    如今工部尚书居然说的话,有些让他们感觉似乎一下子就妥协了。

    更加让他们的难受。

    “大明建国35年,无数的将士,为了大明的建立,为了百姓的安康,抛头颅洒热血。在这次平叛战争之中,又有无数的将士丧尸在内战之中,朕深有愧疚,如今朕决定在京师择一良地为诸位将士立碑,并另设专业部司位置祭祀。感谢他们为大明朝廷抛头颅洒热血。朕要让后世子孙永永远远记着他们。告诫他们这大明的生活,不是白白得来的。诸位都是有识之士,是文臣,也是在万千学子中脱颖而出的。但是朕请诸位不要忘记大明的边疆,万万里,大明之外,还有敌人。保家卫国,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太多太多。朕要为他们立碑立传。第一件事情就有兵部不来做了。”

    其他人都有些面面相觑,怎么说着说着就说到了抛头颅洒热血上了?

    难道这些文臣本就没有其他的作用吗?整个大明江山的安定,文臣就没有起到作用吗?

    陛下似乎有些偏心了。

    他们何尝不知道将士们要抛头颅洒热血,可是那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国策。

    太祖高皇帝让他们得当兵,他们就得当兵。

    现在陛下,要是想改变这些状况,还有一些困难,甚至可以说这完完全全违背了祖制。

    “陛下这。将士们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也是应该的,倘若,倘若真的要大肆祭祀的话,恐怕有些劳民伤财,还望陛下三思。”

    “陛下,自古以来只有天子良臣同享国庙。后世的香火也是祭祀不断的。如今,如今,让那些将士们享受如此高的尊重,恐怕恐怕对那些先贤们不进。”

    有人试探着说道声音,虽然不大,但是语气里还有些坚定,至少他们不愿意让那些将士们也受到这样的待遇。

    要是把武将的地位统统的提的这么高,那些文官们还怎么办?

    他们这么久不就是为了要打压武将吗?再说了,那些五大三粗忙里莽撞的人又怎么能享受如此大的殊荣?

    不过话虽这样说,他们目前也不敢表现得太过分,毕竟天子还在呢,大都督府的人也在这个时候可不是挑起两派争斗的时候。

    “先生话可不能这么说,如果没有那些将士,大明的江山能不能保住还是个问题?况且现在是朕要给他们荣誉,他们用他们的中心和热忱换来的这个容易。不管怎么说,朕会把这件事情做下去,一直做下去。朕会把这件事写进祖训。然后是祖孙都记着他们们。”

    “这,陛下,臣觉得您说的是有道理,可是,可是有些规矩不能破呀破呀。”

    “陛下,如果您真的要给他们殊荣的话,您完全可以给他们个人。没有必要劳师动众。甚至说您这样做的话,恐怕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麻烦。劳民伤财百姓也会有怨言的。”

    不断地有大臣出来劝阻建文皇帝,朱允文他们认为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别的商量。

    建文皇帝朱允文不应该在这件事情上大做文章。

    能做的事情他们不会阻止,但是不能做的事情一定会阻止,既然这些事情在他们眼中是不能做的,所以一定要反对,要让皇帝认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好了,都不要说了,这已经决定了这件事情,立马安排下去吧吧!如果你们不懂,或者是不愿意作证,可以交给锦衣卫来做。相信亲,因为非常乐意做这件事情。大明幻夜骑他们也有同袍战士的前线,想必由他们来切面会有更多的人认为正把这件事情做的非常对。真要让那些朝廷的将士们们觉得他们为朝廷报家,这份江山,家人,保住这片土地是付出了努力的的。他们应该得到这一份尊重。真不能让别人指着着朕的脊梁骨骂朕。”

    尊严骨气在这个时候似乎显得特别的重要,建文皇帝朱允文。在这段时间提到这两个词,特别的多,或许在他的眼中这两个词已经成为了很重要的名词。

    也许对于他来说越来越多的事情,慢慢的掌控在了他的手中,大明幻夜骑的支持锦衣卫的后盾,让他愈发的觉得有把握做好很多事情,现在底气更足了。

    摆在他面前的的只有改革,这条路。

    只要不是强力的改革,他都可以接受,至少方中愈提出的建议,让他目前都觉得可以用,只不过还是缺钱罢了,不过缺钱总是能挣的,现在只要百姓们能创造出更多的东西,那么赚钱也不是一件难事。

    朝廷也能赚到钱,这是方中愈和他最终拟定的目标标。

    看见建文皇帝,朱允文似乎已经发火了,手下人也不在说话了,下面的人立马接到。

    “臣等谨遵陛下圣旨,陛下圣明。”

    这个建文皇帝朱允炆心里想到,真不是明证自己心里清楚,倒是你们越来越不听话了,让你们做一点事情都推三阻四的,还有一个做成怎么样子呢?

    不过这些话他不会说出来,反正现在他们还有的地方,以后就难说了,这人如果不能再做事情,让位给那些愿意做事的年轻人更好好。

    建文皇帝朱允文在这件事情上想的非常清楚,现在他也知晓了。

    太祖高皇帝留下的人还是只有他能用这些人现在已经不能够适应这个时代了。

    虽然他自己也没有搞清楚这么大的变化,到底有没有用?或者说这些用处对于朝廷对于他的统治有没有帮助?

    “既然你们同意了,朕还要说一件事情。太祖高皇帝把大明江山交给朕。朕有愧于太祖高皇帝,享国四年以来朝廷各种纷争不断,甚至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正的亲叔叔为了夺得朕的江山在北平起兵造反,后来这场叛乱,在最终被平定了,曾经你们是什么样的想法朕现在不予追究,不管你们之前到底做了些什么,你们可能没有中心一阵或者说暗地里使绊子,不管那些现在只管以后。朕说的话,你们都认真听清楚。朕决定在近期会抽一个时间去祭拜太祖高皇帝。钦天监确定好日子之后呈报上来,礼部不准备被各种议程。

    朕要亲自去孝陵祭拜太祖高皇帝。这是圣旨,不是和你们商量。”

    建文皇帝朱允炆也知晓,如果自己太过柔弱的话,恐怕其他的大臣又都有话说了,还要费一翻嘴舌跟他们一起讨论,与其浪费时间还不如自己,早早的做决定,所以他选择,咋通知他们,而不是和他们继续商量,再说,祭拜太祖高皇帝,这件事情,放在谁的眼里都是不容置疑的,太祖高皇帝是大明始祖。

    众人面面相觑,随后也露出来一边苦笑。

    一件事没有搞好,又来了另一件事情,现在皇帝似乎想一出是一出,甚至是把大家都想的只能听话,而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而且见过皇帝朱允文近期似乎越来越强势了,根本就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繁有关于他的重大决定都是由他自己做主的,根本就不让其他人说话。

    以前皇帝朱允文,不是这样的,这是大多数,大臣的心声,在他眼中,皇帝一直是一个人,,能亲近大臣劝谏的人,但是如今看来,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建文皇帝朱允炆已经早早的拿起了他的权势,甚至是,手里还握着刀,如果有人不满的话,恐怕就会下来。

    锦衣卫就是那一把刀,现在他们有些后悔跟方中愈对着干了,或者说他们已经后悔推荐了方中愈上来,现在中愈站在建文皇帝朱允炆那边,那边已经完完全全的压制住了他们,从方方面面。

    不过天下并没有后悔药吃。

    思索了片刻之后立马有人出来说同意建文皇帝朱允文的意见,其他人也纷纷附议就这样祭拜太祖高皇帝的,于是就被定了下来。

第0570章 本是知子莫若母() 
    历史是值得敬畏的,很多时候,人们对于历史的认知都过于片面或者说过于主观。

    就算是现在的方中愈对于历史也不敢太过的放纵。

    有很多事情,他不了解,所以他要去尝试。

    很多人愿意去帮他,这也是现在他能预料到的事情。

    但是更多的事情他是预料不到的就好比之前他也没有办法确定,太祖高皇帝到底留下了多少人,有多少人是愿意看着这件事情完完全全发展的。

    或者说在那些人眼里是跟着现在的皇帝建文皇帝,朱允文一起走,还是一直守着太祖高皇帝的遗诏。

    这些都得看个人。

    中愈没有办法确定那些人现在是不是向着朝廷,但是既然他选择做了这些事都要做下去。

    建文皇帝朱允炆跟诸位大臣的谈话,他并没有去参与,而是让建文皇帝朱允文和那些大臣们自己做出决定,至少他要表现的作用,兵部是去说服他们。

    他要说服的,只是建文皇帝朱允文一个人罢了。

    他要让建文皇帝朱允文建立起权威来。

    就算是以后建文皇帝要限制他的权力,那也得等以后。

    只要现在建文皇帝朱允文对他是支持的就已经足够了。

    方中愈想要的并不多。

    但是他想要做的事情,却很多,所以这些人这些事如果能够听从他的那就最好了。

    方中愈还没有想过要做一个权臣,或者说现在以他的能力和威势还不足以做到那样。

    之前他所获得的胜利,只是因为他刚好成了平叛的最大功臣。

    可是平叛战争不是他一个人打下来的,是无数的将士无数的将领,共同努力打下来的况且晋藩的兵马一直动了。

    晋藩内部遭遇并不好,那些百姓们还是依然要供养边军。

    所以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当今皇帝朱允文想要去祭奠太祖高皇帝的消息,确定之后那些大臣们就纷纷告辞了。

    不管陛下还有没有其他的事情,他们都不愿意再呆在那里了,呆在那里太压抑了,这是这么久以来他们第一次感觉到很无力。

    建文皇帝朱允文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那么的强势或者说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像是歪理,但确确实实让他们无法辩驳,因为不管他们怎样辩驳,最后驳倒的都是他们自己。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虽然他可能很复杂,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很简单。

    那就是你们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

    建文皇帝朱允文没有留下任何一个大臣继续谈话,包括兵部尚书齐泰。

    大都督府里面的人也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欢喜。

    至少表面看来他们依然很平静,虽然是武将,但是真正的站在那个位置上,作为勋贵的后人,他们依然有能力,也有权是站在那里。

    方中愈在他们眼里确确实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年轻人,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现在的他还需要继续力量,至少还得依靠他们,所以他们兵部觉得方中愈做的这件事情有多么的困难。

    以他们的力量可以帮助方中愈很多很多。

    似乎是比较默契的兵部尚书期待其他人和几位大都督府的督府们在离开了陛下的房间之后就开始攀谈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