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要做这样的,内贼,然后立下大功。

    不过可惜这一切都破灭了。

    现在的现实情况是,燕王朱棣已经完全被服了,他手下的军队大部也都降的降,杀的杀。

    根本就没有,其他的力量来东山再起了。

    徐增寿,特别的郁闷,想不到自己唯一的一次,押宝居然,压得如此之难。

    其实徐增寿,不知道的事,他还真压对了,只不过因为中愈的出现,将这一切都改变了。

    在真正的历史上,金川门之变之后,燕王朱棣迅速地派出自己手下的将士控制出来,应天府的局势。

    而且,他手下的人到处都在寻找建文皇帝朱允文,甚至以最快的速度接管大明帝国的中央政权。

    他的想法一点都没有错,毕竟他打进京师,就是为了那个位置。

    虽然,有些东西是借口,但是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还是要堵住的,所以他是为了来清君侧的。

    不过可惜的是,整个建文朝廷投降的却只有20多人,这让他感觉到非常的郁闷,而且恼怒,想不到他堂堂的大明藩王。

    先帝太祖高皇帝的四皇子如今,最大的藩王。

    来投降的,居然只有20多人。

    徐增寿,只是有些可惜。

    监察御史魏冕发现了徐增寿的阴谋,立马上奏给建文皇帝朱允文,拿出证据,并要求立刻处斩徐增寿。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建文皇帝并不怎么相信,徐增寿,就是那个内贼。

    因为,他的哥哥魏国公徐辉祖,还是忠于建文朝廷的,一直都在前线打仗,光凭这一点,建文皇帝朱允文也没有怀疑到徐增寿身上来。

    于是见过皇帝就亲自去问徐增寿,他到底有没有做过那些,吃里爬外的事情。

    毕竟脚踏两只船,还这么明目张胆,真的让他有些伤心,还有气氛。

    在建文皇帝,朱允炆到来的时候,徐增寿,心里还是有些害怕的,坏事做多了,心里有鬼,也没有办法,所以最后他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这也就承认了自己,做过了那些事情。

    一向性格温柔。

    又善待大臣的建文皇帝,再也没有办法控制住内心的怒火。

    他知道大家都有,为自己前程打算。

    这些他都能够接受,但是他不能接受的事,作为大明勋贵。

    朝廷并没有亏待他们,却这样出卖朝廷。

    一怒之下,建文皇帝朱允文,手握利剑将徐增寿,刺死在打大殿之下。

    有人说这是文弱的书生,皇帝朱允文,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发过的唯一一次大火了,而且这一次大火的对象,是魏国公,徐辉祖的弟弟。

    徐四爷,徐增寿。

    但是那个时候又有什么用呢,徐增寿,就算被杀了,还有张增寿,其实建文皇帝心里很清楚,那个时候,吃里爬外的无耻小人,又岂止,徐增寿,一个人啊!

    肯定还有许多的人在做着那样的事情。

    但是他已经没有办法阻止了。

    还好,现如今这一切都还没有发生后世的事情没有出现在这个时候。

    历史还是出现了一丝不一样。

    本来中愈担心会有不断的修正,会有其他人出现。

    但是现在还好,历史已经完全转了个大弯,向建文皇帝朱允文倾斜了。

    燕王朱棣已经失败了,现在正在被押往京师的途中。

    锦衣卫的诏狱,已经在准备了。

    为了迎接这一位在战场上输给了,锦衣卫,输给了朝廷军事的大明藩王。

    东西是雨辰汪先生,准备的。

    还有之前赶过来的锦衣卫的高层。

    中愈不在京师,京师里的事情,就是由他们做主的,现在命令已经传来了,他们要想方设法为燕王朱棣寻找一个安身之所。

    最后讨论来商量去决定还是放在诏狱之中,只不过单独关押,为他选择一间好的房子,至于燕王府的,其他人,就在诏狱里坐着吧!

    之前在外面的,文臣也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不仅仅是之前募兵的人,还有那些随着朝廷的兵马到前线去的,那些文武百官们都陆陆续续的从外地回来了。

    战争已经结束了,他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之前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传达给当今圣上建文皇帝朱允文。

    之前他们所做的决定,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中愈两个人商量的,现在他们竟然回来了,让他们见识见识也好。

    有些人进了宫去见了建文皇帝将自己的所见所为,并告诉了一遍,最后得到的只不过是,很好,非常好,再接再厉,这样的简单的话语。

    越是简单,越是温和,就越发让他们不安,皇帝到底是怎么了?

    这跟之前不一样啊!

    他们有些腹诽,但是却没有把这件事情明确的说出来。

    有些人还是团结在一起,私下里见个面,将京师和前线的情况都交代了一遍。

    但是很可惜,没有得出明确的答案,但是他们都明显的感觉到了威胁,有些东西真的不在他们控制之下了。

    这样的感觉说不出来是为什么,但是这一段时间以来,确确实实,有些事脱离了他们的掌控,以前建文皇帝朱允文,对于他们是非常依赖的,什么事情都向他们请教,甚至在某些时刻,他们的决定才是皇帝的决定,影响着整个朝廷影响整个天下,但是现在,年轻的皇帝似乎有更多自己的主张,甚至,有别的主张。

    他们仔细的分析之后都发现了问题出现在哪里?

    还是那个年轻人。

    有人叹气,有人冷眼相观,那个年轻人做了什么事情,他们心里都知道,现在只不过是风平雨静的时候,总会出现端倪的。

    很多人都见不得其他人的好。

    这种情况在京师里,发生了不少。

    战争已经过去了,现在,就是发展,战争之后的平静,是他们首先考虑到的,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

    武将是希望打仗的,但是这场战争消耗了他们太多的精力,总要休息一阵吧!

    北平城那里正在整军备战。

    编练新军的事情,从来都没有落下。

    他们也都知道,所以,对于这件板上钉钉的事情,没有人去阻止。

    对于中愈拿出圣旨来对待这件事情,做出改变。

    没有,不一样的风声,发出。

    建文皇帝朱允炆都没有觉得这件事情,是什么大事,那就只能说明一点。

    皇帝对这件事,默认了。

第0523章 普天之下皆王土() 
    徐四爷徐增寿,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忐忑了。

    这一段时间,他尽量让别人看不出来,他有什么异常,其实他的内心非常的紧张,生怕哪一天,锦衣卫就找上门来了。

    圣上的圣旨,可能随时都会出现。

    但是他害怕,会害怕,却不能让自己露出太多的马脚。

    所以在这个时刻,他还是和平常一样,该去哪里玩就去哪里玩。

    纨绔子弟有纨绔子弟的玩法。

    这一点一直都没有改变,徐四爷,徐增寿,在京师里是出了名的。

    就算是朝廷大军有了什么变化,依然没有影响到,徐四爷在京师里的玩的,只不过这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是他一个人在做。

    今天他又一个人在那里沉思,他心里想了很多。

    他把他以后的,诸多打算,都在心里,过了一遍,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些事情做好。

    只是不管怎样,计划都赶不上变化。

    燕王朱棣失败就是一个最大的变化。

    这一切都不在他的控制之下,所以这段时间他心里很是忧虑。

    都督府,他已经不常去了,至少之前他还去溜溜弯,但是现在,他宁愿躲在家里或者是酒楼都不愿意再去那个地方。

    朝廷要编练新军一点,他插不上手,也不敢插手。

    虽然他有些嫉妒他的,大哥,魏国公,徐辉祖。

    他甚至有一些恨,方中愈,如果不是他,这些事情都不可能发生,他甚至,也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朝廷对于魏国公徐辉祖放心,是因为方中愈的存在。

    其他人可能没有这么多的想法,但是他不一样。

    与国同戚,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但他也不是一句大话。

    魏国公,徐辉祖,受不受朝廷的猜忌?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大明勋贵的第一人,就算是耿炳文,都没有他这样的,威望。

    耿炳文的爵位,可是一直都还在呢,太祖高皇帝,到最后都没有拿下他的爵位,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但是魏国公徐辉祖所承担的意义不一样。

    他不仅仅是大明勋贵第一人,他还是燕王的小舅子,燕王妃的弟弟,光屏这一点。朝廷就不可能完全放心他。

    他虽然是纨绔,但是在京师里还是有不少朋友的,所以,他之前也收到了消息,朝廷是有想法对魏国公徐辉祖作限制的,但是那件事到最后却不了了之了。

    连建文皇帝,朱允文,都对这件事情再也没有提到过,这就有些让人纳闷了。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有人为魏国公,徐辉祖打了包票。

    把朝中的人物,一一,想了个遍,最后落脚点,就是方中愈。

    所以,徐四爷徐增寿,并不笨,他能猜到很多事情的发生也能明白那些事情,不是他能插上手的,但是心里痒痒,是一个问题。

    要不是当初燕王朱棣派过来的人都死掉了,恐怕现在他早就成功了。

    当初锦衣卫和卫所兵对京师里的那些密探间谍进行清缴的时候,他还是保了不少人出去的,虽然,那些人可能不太重要,但,他表明了这个态度,也就是,铁力支持燕王朱棣的,谁知道最后却是一场空?

    之前常心,他也是一直跟他联系的,但是现在这一段时间,他已经尽量低调了。

    他也猜到了,可能,常心跟他并不是一条心,如果说之前还有可能有那样的想法,但是现在太难了。

    朝廷的动作比他们想象的要快,就在燕王朱棣失败的那一刹那,京师里的又一番清剿开始了。

    之前那些人都在锦衣卫的监视之下,现在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之前一群太平教的妖人们,徐增寿,也曾想过找他们合作,但是后来发现别人根本就不屑一顾。

    领头的人已经离开京师很久了。

    所以他也就熄灭的心思,既然别人不在乎,那他也就不掺和了。

    现在,徐增寿,已经没有了,挑拨,甚至是反叛的意思了,但是他还得保住自己的命。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保命成了他最大的期盼。

    如果出了什么问题的话,可能他连命就丢了。

    这种等死的日子并不好过。

    他并不想去找他的,大哥。

    魏国公,徐辉祖,这个时候帮他说什么话都不起作用,反而有可能将徐家陷入危险的境况之中。

    到了,他们这个地步已经代表了,就不是自己一个人了,还有身后的家族,还有那些攀附在他们家中吸取,确实的人。

    任何一个勋贵都不是一个**的个体,更何况是他们,大明第一勋贵之家。

    所以,懂这个道理的时候,他已经不再抱这个希望了,现在只希望老老实实的将这些事情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