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方家中午是很少吃一顿很正式的午餐的,但是自从中愈醒来后,家里便在他的要求下加了一次午餐,因为他的要求,现在方府里的家丁丫鬟们都在锻炼,消耗的多了,自然就要再多吃一顿了,其实有条件的家里还是一日三餐的,所以方孝孺的话并没有让三人感到奇怪。

    “中愈师弟,听说京师里近来很火的三俊楼是你开的?”廖镛也没跟中愈客气首先问道。

    “额,师兄这是哪里得来的消息。”中愈反问一句,脸皮是越发的厚了,只要没证据就死不承认,还端起茶几上的茶细细的品着,方家的茶可是好茶呢。

    “哈哈,小师弟,听你的语气就是默认了哈,不用担心,哥哥我呢,没有恶意,开业第二天我和你铭哥就去吃过了一次,你们家的臭豆腐做的确实不错,只可惜就是少了点,还不让多买。”廖镛一幅很惋惜的样子,有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都不是秘密,稍微查一下就知道了。

    中愈听后心里确是一惊,看来自己还是小瞧了天下英雄啊,只去吃了一次,事后便确定是我开的,看来勋贵的手里,也不是市井上传说的那么的无力啊。“廖师兄过誉了,小玩意,小玩意,不值一提,师兄喜欢,过段时日,送一些到府上,也给伯父伯母尝尝。”心中却道,看来我这师兄是个吃货。

    “小师弟,这开酒楼毕竟是小道,况且太祖高皇帝钦定士农工商四等,你是方府长子,老师又是当世大儒,老师他,怕是不会许你如此吧。”王稌不愧是方孝孺的传人,这儒学学的是深入筋骨啊,张嘴就是太祖高皇帝,士农工商。中愈暗感,高皇帝的笼络手段确实不凡,当然这些话中愈是不会说出来的。

    “师兄勿忧,我并无意挑战高皇帝之国策,虽商在士农工商数第四等,但是也是有等的,对吧,总强于乞丐,奴婢之流。况且,小弟我还未考取功名,算不得真正的士,所以并未违反高皇帝的政策,再说都是大明国民,今上治下的汉人,师兄就不必担心了。”中愈并没说父亲知不知道这些,就算知道,也无所谓,相信那一夜之后,父亲的想法会改变一些吧,父亲是崇尚古礼,但却不是傻子。

    “王师兄,不必担忧,今上宽允仁厚,德治天下,民间发展也不似从前,各项制度也有了些调整,中愈所做之事并未有太大偏离,不会有麻烦的,想必老师知道之后也未曾怪罪小师弟的。”

    方中愈和王稌听起廖镛的话确是两种不同的意思,王稌听着是劝说他不要管,今上不会怪罪,心里有想反驳却还是忍下了。中愈却觉得廖镛像是知道些什么,且有些支持他的意思,看来德庆侯给廖家留下了不少的东西啊,又或者说这位德庆侯的长孙,有些自己的想法,只是这些东西,廖家的长辈知道吗?他们又有些什么态度。

    房间里安静了一会,大家都在思考彼此之前的话语。

第0021章 尼古拉方四(求推荐)() 
外面的天空很蓝,很蓝,这个时代的空气很好,吸进去肺里很舒适,让人不忍去破坏,中愈很是喜欢现在的生活,心里也打定主意要保护好这里的环境。

    方府的客厅里,中愈和三位师兄在聊天的时候,他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当朝太祖的话,太祖在莫斯科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后来这句话被网络键盘侠引申成了世界是我们的,也是儿子们的,但最终是那帮孙子的。现在中愈也有了切实的感受,任何时代,任何国家,还是得靠这帮年轻人啊,大明也不例外。

    虽然父亲那一代看的远,但毕竟已经有些思维固态了,自己带给他的改变也只是延伸他的思想,想要推翻却是万万不能的。

    四人又聊了些学业功课的事情,不一会儿也都熟络了,毕竟他们也算是一个圈子里的人,至少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在这个圈子,方孝孺是核心,没有人会反驳,当然,想反驳也不一定驳的过。

    中愈也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前世朱棣诛方孝孺十族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王稌就是这样的人,跟方孝孺一样的人。想必父亲的学生中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方中愈越发的觉得这样的人不应该死在那场惨无人道的屠杀中,他们本该在这个时代绽放出他们的光芒,中愈也感觉到自己的压力是越发的大了。

    “小师弟,想必之前流行于世的逊志报也是你的杰作吧?”廖铭直截了当的跟方中愈说。中愈也没想到说着说着,还是说到了这个问题,毕竟之前朝廷大臣的争议已经传了出来,老百姓或多或少都听到了些风声,廖铭有此一问也不是让人奇怪。

    “呵呵,看来我这点小秘密,在诸位兄长面前啥都不是啊,不错,确是小弟带头做的,毕竟有些事瞒着老百姓也不是好事,与其瞒着他们让敌人利用,不如大大方方的承认,也能减少朝廷的损失。诸位兄长都是明白人,想必知晓小弟指的是什么事吧。”中愈早就知道,迟早会有人因为这个来问询于他,所以早就想好了说辞,当然也不是说辞,他的本意就是这样,至少本意之一是这样的。

    听见他这样一说,在座的其他三人,想想逊志报刊发的内容和它带来的影响,心里也算是默认了他的说法,但是王稌还是提了一句:“中愈,逊志报所做的确实有你说的这些益处,但是毕竟事关朝廷,如此做,对朝廷,对老师都有些影响,倘若,倘若泄露了朝廷机密,怕是老师难辞其咎,也会牵连到那些帮你做这件事的人,毕竟,你也不能保证这些会不会被奸细利用。”

    中愈听后知道,师兄也并不是要阻止自己做这件事,只是帮着自己分析了利弊,心里还是欣慰的。便向王稌说到:“师兄说的是,小弟会把握好逊志报的分寸的,对外也是保密的,要不这样,师兄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来我这里做份编辑的工作,我可以支付师兄薪水的。”

    “额,这个编辑的工作,编辑……”王稌的确是有兴趣的,因为之前他也看了几期逊志报,他从里面看到了教化的作用,不是说只有他看的到,只是它是新东西,又有些离经叛道,愿意尝试的人少了,胆子大的人才不会怕。

    中愈想起来了,编辑在古时候早已经有了,商代就已经有了文字记录的典册,说明已经有人从事编辑整理简策的工作,但是这么久以来,他并未成为一份专门的职业,所以师兄不知道也是理所当然的。

    便说道:“师兄,编辑就是对作品等进行编写,修改,审核的一份工作,就和衙门里的文书差不多的,不耽误太多时间,一两个时辰就够了,当然,师兄要是做大著作的编辑工作的话,那花的时间可就很多了。听闻宋朝的司马文正公精研历史,用了近19年的精力编成了《资治通鉴》,据说那时他领导一个小而精的书局,书局就像是编辑部,那些跟他修撰的人可谓是专职的编辑。”

    “额,听起来还不错,改天我去你们做事的地方看看,要是可以的话,我可以来帮帮忙。”王稌是挺想做的,他本就想做一些事情,如今听闻编辑工作和司马文正公所做之事相似,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了,当然还有一笔薪水了,贴补家用也不差。

    “哎,不会那个大唐西游传也是你写的吧?”廖镛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便一拍大腿,脱口而出。廖铭和王稌听后猛的转头看向廖镛,又看看方中愈。

    “不是吧,这也是你?”廖铭不敢相信这个问道。

    “呵呵,不才正是小弟我,随便写写,随便写写,也没想到会是这样。”中愈有些不好意思,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你是吴中醉,天啊,还让不让人活了,要不是知晓你是老师的孩子,我真想挖开你的脑子看看,到底是怎么长的。”廖镛一幅控制不住自己的样子,他可是很迷恋大唐西游传的,虽然现在只写了三回,却已经明显很吸引人的”

    王稌想要质疑中愈,却想到这件事,影响太大,中愈没必要撒谎,毕竟那个故事现在喜欢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说假话也是会影响方孝孺的声誉的,所以便不再怀疑。说道:“想不到小师弟有如此文底,为兄还是小看你了啊!不错不错,不愧为老师的孩子,没丢老师的脸。”他心里真的为老师高兴,为老师有这样一个孩子而高兴。

    “这样吧,中愈,逊志报呢,你继续做,朝廷的态度虽然现在没有给出明确的惩罚,但以后啊保不准会出什么乱子。你呢,也注意点,不要太冒头了。”廖镛还是看得很透彻,毕竟身在侯门,看得太多了。

第0022章 干吧小师弟(求推荐)() 
“要不这样吧,现在南北局势也不明朗,朝廷的大军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平叛,咱们呢,也要未雨绸缪,为朝廷出一份力,不说别的,至少保住咱们的性命,要不咱们一起做些事情吧,大家的力量聚集起来,办事成功的几率也会大一些嘛。大家看,怎么样?”廖镛建议到。

    廖铭听后,想了想说:“那咱们做些什么呢,朝廷控制的,咱们肯定不能做,做了虽不至于杀头,但是一想到那帮言官,我的头都是痛的,看看其他门道吧!中愈,你脑子活,你看看,有没有什么咱们几个可以做的。”

    “铭哥说得对,咱们得想其他门道,之前开酒楼也只是小试一把,也没想过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不过关于其他的门道,小弟我也看到了两个方向,只是还不能确定能不能做。”

    “中愈,别吊胃口啊,既然有点子就说呗,咱们又都不是外人。”廖镛看着中愈不紧不慢的喝茶,就知道这小子又在吊胃口了。

    “哈哈,大哥别急啊,之前我想做的是车马行和货栈。货栈呢,大量圈地建仓库,囤积物品,供货给商家,也可以租赁出去。车马行呢,就跟朝廷的官驿一样,不过只走民货,帮助商家转运货物,邮寄物品,不知三位兄长,觉得怎么样?”中愈说完自己的想法,便等着他们,让他们消化一下自己传达的信息,毕竟有些事情的重要性他们还是不知道的,不是他们不聪明,只是见识的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一样。

    看着他们安静思考的样子,中愈也不着急,静静的等着。廖镛,廖铭,王稌三人,或坐在椅子上低头思考,或在客厅中来回踱步,或是闭目遐想,总之是在头脑中权衡利弊,这个事可行不可行,能不能做,要做找谁做,谁能做,要是自己参与的话,能做些什么,出多少银子,出多少力,能得到什么,当然这才是最重要的。

    “中愈,我不得不说,想法是挺好的,不过对咱们来说呢,也有难度,车马行京师里肯定有人做,咱们要做就得有特色不是,咱得发挥我们的优势,毕竟是要赚钱的,就算赚不了钱,咱们也不能让别人小瞧了。”

    “大哥说得对啊,咱们要做就做出个样子来,北方暂时不太平,咱们就先做南方的,况且南方也富裕些,大户多,需求肯定也多,不是吗?”廖铭也说出自己的意见。

    “我也同意,只是咱们好像人手不太够,况且我们自己也没有做过,找别人做的话咱们又不太放心,这可得好好合计,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