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个小姑娘啊,这卢雨,还是见识少啊。

    “徐公子,听闻公子想见小可,不知所为何事?”中愈向小公子拱拱手道。

    “额,兄台贵姓,听闻臭豆腐为公子所做?”

    “额,免贵姓方,臭豆腐不过我偶尔为之,不值一提,不值一提。”中愈还未曾与一个女扮男装的小姑娘这样对话,便觉非常有意思。

    “听闻公子在厨艺上也颇有造诣,不知公子可愿到我家指点一下我们家厨师的厨艺,我愿以十金赠之。”小公子以一副成年人的口吻说话,中愈都有些忍不住要笑出声来,不得不强憋着。

    看中愈不说话,小公子还以为中愈生气了,便道:“是我唐突了,这样吧,我出二十金。”

    “徐公子说笑了,若有时间,可与公子约个时间,去贵府讨教一二,也未尝不可。”中愈谦虚地说。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这位卢小哥说方兄什么都会,不知可否指点兄弟我一下。”小公子心里也是不服气的,虽然菜做的好吃,可这其他的那就不一定了。

    “不知徐公子要考教小可什么呢?”中愈知道,这是小姑娘心性又犯了,见招拆招呗。

    “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诗,不需要你七步,只要你在一盏茶内,作首诗便好。”小公子自认为条件很苛刻了。

    “呵呵,可以的,不知以何为题呢?”写诗,哈哈,虽不是强项,可我这十几年的书可不是白读的。

    “既然我们在这竹字房里,那便以竹为题吧,如何?”

    中愈笑道,“不需要一盏茶的时间,卢雨,拿笔墨来。”

    “少爷,雅间里备着呢,给您。”卢雨磨着墨。

    小公子只是静静地看着,身边的跟班却一副鄙夷的样子,还不要,让你吹吧,小心闪了舌头。

    只见中愈大笔一挥,一首七言绝句便现于纸上。

第0019章 诗名传京师(求收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中愈大笔一挥,洋洋洒洒便写下了这首绝句,只是这个字有点拿不出手,虽然中愈的字写得还行,只是这个何洪俊没练过那么多毛笔字,只能说勉强及格吧。

    这面红齿白的小贵公子,边看边念,心里,心里却有些惊讶,这方公子真有些功底呢,只是这写的毛笔字的样子咋有些怪怪的呢。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一句一句念完之后,小公子问到:“此诗借竹喻人,托物言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衬托岩竹的坚韧顽强,暗含自己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这,是你写的?”她心里是有些不信的,这方公子看着年龄不大,而且都说无商不奸,他怎会有如此的豪情,难道是我太过幼稚,她都有些怀疑自己了。

    中愈淡笑道:“额,小可在小公子面前书就,公子不信?”心里却在嘀咕着,额,前世郑板桥那儿抄的,熟背了这么久,还得感谢我那年老的初中语文老师啊,应当算是自己写的吧,在这儿离板桥先生出生还早呢,也没人找我收费的,怎么说,一提到写竹,自己立马就想到了竹石,板桥先生应该很安慰吧。

    中愈从未想到自己居然如此的厚脸皮,好吧,自己都有些不认识自己了,看来在美女面前自己的抵抗力还是差了,虽然她现在是女扮男装的,但这个姿态,身段是骗不了人的。

    “方兄果真才思敏捷,文采不凡,不想方兄竟有此等豪情,不知此诗何名?”

    “额,徐兄过誉了,既然是徐兄提议以竹为题,那便叫做,咏竹石,赠徐兄于三俊楼上,如何?徐兄是否愿意?”说完,不等小公子回答,便提笔写上,似乎很是了解对方,已然确定对方会答应一样。

    “方公子,不是吧,我家小,不,我家公子还没答应呢?”小公子身旁的跟班看见中愈大笔一挥就写上了,急忙阻止道,这方公子不是征求同意吗,怎么不等回答就写了,真没风度,哎呀,刚刚差点都露馅了,打嘴打嘴。

    “小英,无妨无妨,此诗为方兄所作,方兄自有为之取名的权利,方兄说什么就是什么啦。”小公子很大方的阻止了身边人的拒绝。

    原来这小姑娘叫做小英,看着这两位小姑娘夹着嗓子学男人说话,中愈心里笑开了花,看来真的是徐家小姐了,今天真是巧了。

    “方兄,今日得见,确实感觉方兄不凡,与方兄相谈甚欢,今日天色已晚,以后自能相见,今日告辞,至于此诗,方兄若是愿意,我便带走了。”

    “徐兄若是喜欢,带走即可,就更是应题了。”中愈也无异议,本就是一首诗而已。

    中愈送走了小公子,便回去了,有些时候,他是越发的想静静,他有时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精神分裂了,时而安静,时而烦躁,矛盾的自己。

    第二天,一首诗出现在了人们的口中,准确的说是出现在各大茶楼里,每一个人都知道三俊楼里有人写了首诗,叫做咏竹石,而且啊人们分析的也头头是道。

    “大家看啊,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写的像人一样,使劲的咬住岩石,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确是佳句啊。这首诗啊,怕是要引起大的波澜啊。”

    “额,老先生,这是为何啊?”

    “哈哈,不可说,不可说。”老先生捋一捋自己的胡子,也不管别人的追问,只是一口一口喝着自己的茶。

    在不同的酒楼里,人们也在谈论着这首诗,附带着也对这三俊楼上的徐兄也更加好奇了,都想知晓这人是谁,还有写诗的作者,带来的好处是啊,三俊楼更加的红火了,今天都快忙死了。

    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真正好的东西传播的也是更快的。

    这首诗也传到了诸位朝廷大人的手中,有人透露着欢喜,有人不充满着不屑,有人迫切想要知道作者是谁,想要切磋切磋。

    傍晚就有先消息传出,听闻黄子澄黄大人读了此诗后,连说了三个善字,引起了大家的哗然。

    兵部尚书齐泰齐大人更是有评价传出,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诗人自己的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天佑大明,我大明又出一位季迪先生之人物啊。此言一出,更是惊得天下人,毕竟那是不能提的一个人啊。

    最开心的莫过于卢三森和卢雨两兄弟了,越来越多的人到他们家吃臭豆腐,虽然可能吃不到,但是也带动了其他菜品的贩卖啊,反正就是三俊楼的名声大的不得了,卢三森一家高兴的不得了,再也没有因为卢三森在外开店投钱而说教了。

    卢三森庆幸自己昨天在听闻卢雨的汇报后,迅速将此事宣扬出去,他事先并没有去征询方中愈的同意,也丝毫未曾怀疑那首诗的来历,在他的眼中,方公子的父亲是帝师,他做什么事都是应该的,因为他是方公子,三俊楼的东家,只要是他做的,那就够了。

    中愈在早上就得到了这个信息,他摇摇头,没有说什么,小事情,并不能影响他的心境,他知晓卢三森的用意,他完全可以打着他的招牌,告诉别人这首诗是他做的,但卢掌柜没有那样做,这就足够了,他很满意,手下要是多一些这样的人就好了。

    也许命运总爱开玩笑,在这个大家都在看好咏竹石时,北方的战事又有了新的变化,正月十二日,燕军铁骑从馆陶渡过漳水,沿线官军阻止不力,不久就来到了山东境内,引发了大量的难民潮,地方官府已经处置不了了。

    消息传来,京师哗然,对于之前的谣言就更是相信了,不管是老百姓,还是拿着朝廷俸禄的官员,心里都打起了突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天命真的不在王都了吗?

第0020章 官家子拜年() 
大明建文四年,正月十三,欢喜的年味还未散去,元宵佳节即将到来,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丝毫不因为冬天的寒冷而宅在家里闭门不出,也未曾因为北方的大战而慌张,采购一番也还是能够接受的,民间还是准备大肆庆祝的,到处都能看到带着笑容的人们,想必人们的心情还是挺好的。

    今天,喜气洋洋的方府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不是之前来拜访的本家亲戚或者是方孝孺的朋友,而是方孝孺门下的学生,廖镛、廖铭、王稌三人,他们来给自己的老师拜年。

    方孝孺是很高兴的,听说他们来了,笑得合不拢嘴,毕竟每一个大儒都希望自己的门生遍布天下,方孝孺的同窗,他的故旧,外放做官的也不少,留在京师的也有,如今有几个学生过来拜年,确实让他很欣慰,这也证明自己还是挺受学生尊重的。毕竟在这个年代,天地君亲师,老师的地位可是很高的,自从自己的老师仙去后,同窗们都分隔在各地,只靠书信来往。

    管家方福出门将三位公子引进门,到达客厅之后,三位公子给坐在上方的方孝孺行跪拜大礼,“学生廖镛,廖铭,王稌给老师拜年,恭祝老师新年快乐,步步高升,万事大吉。”

    “好好好,快起来,快起来,大家新年好,老师谢谢你们了。”说完还从方福手里拿出红包分发给他们,三人都没有推辞,很是高兴地从老师手中接过红包。

    这三人看起来都很年轻,分别坐在堂下的两边。方孝孺分别问候了一下他们三人的家人,也聊了聊最近的学业情况,聊的很是开心。

    “呵呵,看你们近来都还不错,为师就放心了。给你们介绍一下你们的小师弟,我的儿子方中愈,年前从汉中接过来的,你们应该是第一次见面。方福,去叫中愈过来,见见他的师兄们。”方福到了一声是后便领命去寻找中愈了。

    不一会儿,中愈从前厅走过来,翩翩公子,引人注目。方孝孺给他们彼此介绍,中愈给三位师兄见礼,三人盯着他,在打量着他们的小师弟,中愈也在打量着他们。只见这三位公子,其中两位是英姿飒爽,棉袄上还绣着金丝,腰间上还挂有玉佩,可见这两位公子身份不凡,不愧是德庆侯的孙子,虽然德庆侯前些年已经逝去,但他的身后人并没有丢掉勋贵的气质。

    另一位虽没有他们身上的贵气,一身棉衣却也裁剪的很是合身,穿带着整整齐齐,看的也是严肃庄重之感,是中愈的王师兄了。

    “好了,你们师兄弟几人好好聊聊,年轻人多交流交流,为师今天还有事,就不陪你们聊了,中午的时候就在家里吃吧。”转头又对中愈说,“你的师兄们都各有建树,跟你的师兄多学习学习,你刚来京师,不懂的就要多问问,中午好好招待他们。”说完便起身离开了,四人起身送方孝孺离开。

    之前方家中午是很少吃一顿很正式的午餐的,但是自从中愈醒来后,家里便在他的要求下加了一次午餐,因为他的要求,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