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图-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帝突然问道:“事情妥了吗?”

    “安排好了。”张岑答道。

    “朝臣们都什么神情?”汉帝淡淡地问。

    张岑顿了顿,“大家都有点惊讶?”

    “太子呢?”

    “他”张岑迟疑了片刻,“太子他好像有点紧张。”

    “陆佐呢?”

    张岑思忖片刻后,摇了摇头,“看不出什么变化!”

    “现在何时了?”

    “将近午时了。”

    此时汉帝似乎才动容了一下,布满脸颊的皱纹像是难以填平的沟壑,浑浊的一滴泪珠划过,挂在脸庞,久久没有掉落。汉帝摇着头绝望地长叹一声,擦干了眼泪,站了起来,然后又整了整衣冠,道:“上朝!”

    午时,宣政殿内等候着的朝廷大员,一个个已站得腿脚发麻,几个肥胖的官员也已开始挥汗如雨。不过即使如此,大家似乎心照不宣的保持安静,都明白可能暴风雨即将来临了,想到这时,所有人的眼神又会不约而同的落到太子刘衍的身上。

    而太子刘衍此时更是左右为难、坐立难安,昨夜计划失败,邓灼被陆佐逮个正着,好在邓灼已经身首异处,无法将自己供出,不过皇爷爷突然又要临朝,估计也正是为了此事和宁王被毒一事有关,想到这里,再看看身边朝臣一个个异样的目光,刘衍只感觉后脊背阵阵冰凉。

    荀谋就站在刘衍的身后,上前一步,给刘衍示意了一下眼色。刘衍会意,凑近荀谋侧耳倾听。

    荀谋低声道:“殿下记住我说的话,若是问罪,矢口否认,千万不要迟疑。”

    刘衍显然有些紧张了,张口结舌的说不出话,索性点头算是明白了。

    丞相李释之心事重重也站在文班第一排,见太子神色紧张,再加上也听说了太子这两日的事情,心下其实也替太子担心,只是这次皇上不知道会如何处置太子呢?皇上一但怪罪太子,自己又该以何处态度向皇上谏言呢?哎!自己毕竟是他的舅公,他如果有何差池,估计自己也没有好果子吃。

    大殿的龙柱旁站着一个高大身影,此时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哥哥新丧,自己没能保住哥哥的性命不说,还让哥哥背上骂名,此次皇上临朝,必须讨一个公道。

    朝班的另一个角落,陆佐正潜心观察着每一个人的神情变化,接下来是时候先收第一网鱼了。站在陆佐斜前方的崔皓突然回头,眼神四下里搜索了一下,然后落在了陆佐了身上,二人心有灵犀地一点头,便又回过头去。

    “皇上驾到”

    一声刺耳的声音传来,大殿里所有的官员都不约而同地一抖擞。太子刘衍的反应却明显迟钝许多,怔了须臾,才跟着一同跪下山呼万岁。

    宣政殿上,汉帝正襟危坐,气色红润,完全没有了早上的那种疲态。

    大臣们跪了许久,见汉帝依然没有让大家起来的意思,都有些茫然无措。

    刘衍忍不住想抬头看看皇爷爷的脸色时,汉帝突然正色道:“都起来说话吧!”

    百官你看我,我看你,犹豫片刻后,才三三两两的站起身。

    宣政殿又重新回到了一片死寂,没有人敢再喘一口粗气,也没人敢先出班先说话,因为大家都还不清楚皇上此刻的立场,如果冒然先站队,万一和皇上站在对立面,那岂不是自讨苦吃。

    许久,汉帝终于开口道:“工部尚书何在?”

    大殿内的空气突然凝结片刻,所有人都有些猝不及防,都猜不中皇上到底是真心不知,还是故意如此说。百官再次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汉帝见没人站出来回答,又面不改色的再问了一遍道:“工部尚书是何人任职啊?”

    高筠此时已经痛哭流涕,慌忙出班,跪倒在地,连哭带喊道:“陛下,工部尚书一职如今空缺,原本是由臣的大哥高翰担任,如今他”一语未完,便又涕泗滂沱,哽咽着继续道,“他已经冤死狱中,尸体现在还挂在城西门楼上啊”

    “什么?”汉帝怒斥道,“竟有此事?”

    高筠见皇帝终于肯为自己的哥哥说话了,不禁抽泣得几乎要晕厥过去,旁边几个官员赶紧上前为高筠按人中。

    太子刘衍赶紧出班禀奏道:“皇爷爷,去年正是工部尚书高翰负责疏通河道、建堤筑坝,如今黄河决堤,理应由高翰负责,所以孙儿才将高翰下狱,只是未曾想高翰自己在狱中自杀身亡了。”

    “那你曾有真凭实据啊?”

    “这”刘衍迟疑片刻后继续道,“孙儿只是想将高翰先下狱,然后再细细审问,未曾料到高翰他自己会畏罪自杀。”

    丞相李释之赶紧出班为太子开脱道:“黄河决堤事关重大,如果不给百姓一个交代,只怕天下百姓会将矛头指向朝廷,彼时民怨深积,怕是有人会趁机揭竿而起啊!太子殿下将高翰下狱实则无可厚非,毕竟是他直接负责此事。”

    汉帝听罢,犹豫了许久,看了看其他人,见大家没有意见,于是将锐利的眼神投向朝班的另一个角落里,然后徐徐道:“陆大人,你说呢?”

第三百零二章 破釜沉舟() 
宣政殿的廊柱旁,陆佐就站在那里,极不显眼,就在汉帝问话之时,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陆佐身上。

    陆佐见问,于是缓步出班,深深一揖,道:“丞相说的不无道理,但是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高翰有罪,又岂能轻易下狱论罪呢?如此百姓的口是堵住了,可这毕竟是蒙混过关,当事者却因此成了替罪羊,等老百姓最后知道事情原委的时候,殿下所为又如何能够服众呢?只怕到时候会适得其反,会激起更深的民怨。”

    太子刘衍听罢,手心直冒汗,却又不好为自己辩解。

    吏部尚书权师道,挪着臃肿的身子出班奏道:“陛下,太子殿下也只是想将高翰暂时收监,再细细调查,只是没想到高翰会自杀,此事并不能完全怪罪于太子殿下。”

    兵部尚书徐秉德亦出班接着道:“权大人说得在理,而且高翰是自己在狱中想不开,如果他不是畏罪,那又何必自杀呢?”

    汉帝冷冷一笑,“如此说来,太子没有罪过,反而有功了?”

    “陛下!”李释之道,“如今此事已经发生,高翰不管是否有罪,也应再委人察查此事。”

    “那此事就交由李爱卿全权负责”

    汉帝话锋一转,正准备说另外一件事的时候,刑部尚书崔皓突然出班奏道:“此事万万不可交由丞相处理。”

    殿内突然一片哗然,纷纷看向崔皓,都没想到崔皓胆子如此之大,还敢顶自己的上峰。就连李释之也莫名其妙地偷偷看了崔皓一眼。

    汉帝也有些诧异地打量了一番崔皓,素来知道他虽然尚年轻,资历也不高,但是一向刚正,但是也不至于敢顶撞上司,于是好奇的问:“此话从何说起?”

    崔皓眉间一紧,不易察觉地轻舒一口气,像是再做最后的破釜沉舟,心想着这次一定要完成宁王交代给任务,再不能错过这样的好时机了,顿了顿才道:“丞相欺上瞒下,惯用偷天换日的伎俩,如何能够担此大任?”

    “大胆”

    汉帝不由分说,直接怒道。李释之也身体一颤,倒不是因为崔皓的诬告,而是被汉帝吓一跳。

    一些平日和李释之走得近的官员,也纷纷指摘崔皓,“你这后生,在刑部还没几年,如此出言不逊”,还有地道,“陛下,请立即将崔皓赶出殿去”殿内瞬间像是炸开锅热闹了起来,李释之见许多朝臣都在为自己说话,心里倒有几分得意。为首的太子刘衍,此时见方才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心下也无所谓他们说的是谁了,而且自己这个舅公向来没有什么把柄在别人手里,凭他们说去,这个崔皓想来也是宁王的人,大家一起落井下石,也正好拿他一个罪名。

    汉帝原本怒气中烧,想在崔皓身上发泄怒火,但见百官的反应如此激烈,倒让他有几分意外与反感,因此汉帝反而有兴趣听听崔皓的解释,“崔皓,你且说说缘由,如若不然,定你一个诬陷同僚之罪,流放荒岛。”

    崔皓不慌不忙道:“此事还得从御史大夫杜大人说起,正是去年杜大人举报的丞相大人。”

    杜宗庭?几乎所有人的反应都不约而同,大家的眼神又落在了杜宗庭的身上。杜宗庭则云里雾里的直冒冷汗,尴尬地冒出一句道:“这与我有何干系?”

    刘衍也好奇,杜宗庭如今是自己的人,他难道也背叛自己了?

    汉帝饶有兴趣地问道:“此话怎讲?”

    正当众人疑惑之时,崔皓继续道:“正是去年杜大人检举丞相在当年审判吴卿丰一案中徇私舞弊,朱笔名单上原本有一百二十四人要问斩,但是行刑之时,少了三人,其中三人正是丞相由暗箱操作。”

    崔皓说罢,朝臣一片哗然,众人神态各异,没想到崔皓会旧事重提,敢得罪当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而且此事也是捕风捉影,没有确凿证据,如何有这般胆量!

    杜宗庭已听得双腿发软,鼻尖沁汗,这已经是陈年旧事,当时魏王刘诩还尚在人间,各为其主才不得已发难丞相李释之,彼时汉帝也并未追究,而且还升李释之为相,这崔皓分明就是利用自己来重提此事,把自己作为挡箭牌。

    陆佐更是心头一惊,崔皓要状告李丞相,如何没有跟自己商量,难道这是宁王的意思?

    汉帝倒是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但嘴角依然微微上扬,故作严肃道:“此事没有真凭实据,你身为刑部尚书,诽谤上级,崔皓啊!你应该知道后果吧?”

    崔皓微一躬身,继续道:“此案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是臣最近在刑部翻阅旧档时,无意间发现卷宗内有诸多纰漏,实在匪夷所思!记得去年杜大人指控丞相在主审此案时,说他私自放了三个人,但是案卷上记载的人头并没有少,但是刑部的卷宗里有一个地方记载的确实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啊?”

    “卷宗文字记载寥寥,卷中记载:‘元亨十一年秋,东平侯柳昌弹劾兵马大都督吴卿丰以权谋私、图谋不轨,意欲谋反,帝命大理寺卿李释之主审。八月十八,吴门一百二十四口悉数入狱,经查实,于八月二十三斩首示众’,此卷宗后面还补一处道‘尸首一百二十四具无缺失,三颗人头血肉模糊不可辨认’。”

    汉帝不解道:“有三颗人头难以辨认?会不会是有人在此之前就用刑了?”

    崔皓道:“臣也是这么想的,但是臣在另一起案件的卷宗之中发现,有三个罪犯在同年的八月二十二那天失踪了。”

    “失踪?”汉帝疑惑道,“失踪的是何人?”

    “失踪的是三个母子,一寡母指使自己的两个儿子去偷隔壁家的耕牛,被抓了,而被抓的时间刚好是八月十八,失踪的时间也正是吴卿丰问斩的前一天。”崔皓面不改色地娓娓道来。

第二百三十三章 波澜再起() 
崔皓的一番回答,使李释之汗湿衣背,崔皓这后生到底知道多少,暗地里又查出什么了呢?

    荀谋听罢崔皓的回答,却冷笑一声道:“崔大人,这无非就是巧合,说明不了什么吧!也许这三个人已经被放出去了呢?”

    汉帝也道:“对啊!偷别家耕牛,也不是什么死罪,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