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治理天下和国家。

    凡是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原则,即修养自身,尊重贤人,亲爱亲属,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护民众,招徕百工,怀柔藩国,安抚诸侯。修养自身,道德就能树立;尊重贤人,遇事就不迷惑;亲爱亲属,伯父,叔父、兄弟就不会怨恨,就能安之若素;敬重大臣,治理政事就不至于糊涂;体恤群臣,士就会尽力予以报答;爱护民众,百姓就会受到鼓励;招徕百工,财货就能充足;怀柔藩国,四方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就会畏服。

    斋戒沐浴,衣冠整齐,不合乎礼的事情不做,这是用来修养自身的办法;摒退谗侯,远离女色,轻视财货而看重道德,这是用来鼓励贤人的办法;高位厚禄,好亲人之所好,恶亲人之所恶,这是用来鼓励亲爱亲属的办法;属员众多,足备使令,这是用来鼓励大臣的办法;忠信对待士人,给以厚禄,这是用来鼓励群臣的办法;役使有时,减轻赋税,这是用来鼓励百姓的办法;每日检查,每月考试,论功行赏,这是用来鼓励百工的办法;来时欢迎,走时欢送,多夸奖而少责备,这是用来怀柔藩国的办法;延续断绝了的世系,恢复灭亡了的国家,国内有乱就帮助平定,国势危急就给予支援,按时接受朝聘,走的时候赏赐丰厚,而来的时候微薄,这是用来安抚诸侯的办法。

    凡是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原则,而用来实行这九条原则的方法是事先要有所准备。不管什么事,事先有所准备就能成功,事先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事先有所准备就不会中断,做事事先有所准备就不会受窘,行动之前有所准备就不会出错,道路事先计划妥当就不会搞到走投无路。职位卑下,又得不到上级的信任,是不能够把百姓治理好的。

    要得到上级的信任有方法:首先要得到朋友的信任,如果得不到朋友的信任,也就得不到上级的信任了;要得到朋友的信任有方法:首先要孝顺父母,如果不孝顺父母,也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了;要做到孝顺父母有方法:首先要反省自己是不是诚心诚意,如果不是诚心诚意,也就做不到孝顺父母了;要使自己诚心诚意有方法: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善,如果不明白什么是善,也就不能使自己诚心诚意了。

    诚,这是上天的准则;做到诚,这是做人的准则。作为上天准则的诚,不用勉强就正好,不用思考就得到,从容不迫,一举一动都恰如其分,能这样做到的是圣人。要做到诚,就要择善并且牢牢抓住不放。

    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切实地实行。除非不学,学了而没有学会,就不罢休;除非不问,问了而没有弄懂,就不罢休;除非不思考,思考而没有得到结果,就不罢休;除非不分辨,分辨而没有分辨明白,就不罢休;除非不实行,实行而不实行彻底,就不罢休。别人聪明,学一遍就能学会,自己就学上百遍;别人学十遍就能学会,自己就学上千遍。如果真能这样做了,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会变得聪明,即使是柔弱的人也一定会变得刚强。

第512节 至诚() 
由至诚而有明德,这是圣人的天性;由明德而有志诚,这是贤人学习的结果。有至诚则必有明德,有明德则必有至诚。只有天下至诚的圣人,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天性;能完全发挥自己的天性,就能完全发挥他人的天性;能完全发挥他人的天性,就能完全发挥万物的性能;能完全发挥万物的性能,就可以帮助天地化育万物;可以帮助天地化育万物,就可以和天地并列而为三了。贤人只能从点滴小事做起,在点滴小事上能有至诚;有了至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日益显著;日益显著就会大放光明,大放光明就会感动人心;感动人心就会变恶为善,变恶为善就会让人脱胎换骨。只有天下至诚的贤人才能化恶为善,移风易俗。

    心怀至诚,就可以预知未来。国家将要兴盛,必定有吉祥的预兆;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妖异的前征。反映在占卜的筮草、龟甲中,表现在人们的仪容、举止上。祸福将要来临的时候,是福,必定预先知道;是祸,也必定预先知道。所以,心怀至诚的人就像神明一样。

    诚,就是自身品德修养的完成;而道,乃是走向完成品德修养的自我指导。诚贯穿于万物的始终,没有诚也就没有万物。所以,君子把诚看作是最高贵的品德。诚,并非完成自身的修养就算完事了,二是要使万物都得到完成。完成自身的修养,叫做仁;使万物都得到完成,叫做智。仁和智是人性固有的美德,综合了成物、成几的规律,所以任何时候用它都是适宜的。

    所以,至诚是不间断的。不间断就可以长久,长久就可以得到验证,得到验证就可以行之悠远,行之悠远就可以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就可以高大光明。广博深厚,能用来承载万物;高大光明,能用来覆盖万物;行之悠远,能用来成就万物。广博深厚可以和地相配,高大光明可以和天相配,行之悠远而无边无际。圣人之德如此广博深厚、高大光明、行之悠远,以至于不见所为而功业彰显,不见动作而万物改变,无所作为而道德成就。

    天地之道,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一个诚字。它以至诚不二对待万物,所以能够生育万物而其数无法估量。天地之道,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久。就拿天来说,刚一开始也不过是区区一片微光,微光越积越多,以至于无穷无尽,到了这个时候,日月星辰被悬挂在上面,万物被覆盖在下面。再拿地来说,刚一开始也不过是一把泥土而已,后来越积越多,以至于广博深厚到这种程度,承载五岳而不觉得重,容纳河海而不至于漏泄,万物都可以承载在上面。

    再拿山来说,刚一开始不过是拳头大的一小块石头,后来越积越多,以至于广大到这种程度,草木在上面生长,禽兽在上面居住,矿藏从里面开采。再拿水来说,刚一开始也不过是一勺水而已,后来越积越多,以至于达到深不可测的程度,于是鼋鼍(yuántuo)、蛟龙、鱼鳖生活在里面,种种货财也从水中繁殖。诗经上说:想那天道在运行,庄严肃穆永不停。说的就是天之所以成为天;呜呼,多么光明显赫!文王的品德真纯正。说的就是文王之所以被称为文,其纯正也从未间断。

    伟大啊,圣人之道!充满世界,化育万物,高达于天。绰绰有余,真伟大啊!礼的大纲三千,一定要等到圣人出来才能实行。所以说:如果不是具有至高无上道德的人,圣人的至善之道就不能实行。所以君子尊崇圣人的至诚之性,并通过勤学来表达;既要达到如同地德的广博深厚,又要无微不至;既要达到如同天德的高大光明,又要遵循中庸之道;温习旧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体会;为人敦厚而崇尚礼仪。

    所以,身居上位而不骄傲,身居下位而不背叛;如果是国家政治清明,他的积极建议足以使国家兴盛;如果国家政治黑暗,他的沉默不语也足以使他保全自身。诗经上说:既明白道理而又洞察是非,就可以保全自身。不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吗!

    孔子说:愚蠢而好自以为是,卑贱而好自作主张;生活在当今世界,却要恢复古代的那一套。这样做的人,势必要灾祸临头了。不是天子,就没有资格议论礼制,没有资格规定制度,没有资格考订文字。当今的天下,车轮之间轨迹等宽,书写的字体一律,行为的规范相同。虽然处在天子的地位,如果没用相应的道德,就不敢制礼作乐;虽然具有圣人的品德,如果没有相应的地位,也不敢制礼作乐。

第513节 自我教育() 
孔子说:我想讲说夏礼,但现在的杞国已经不足以验证它了。我想学习殷礼,现在的宋国还保存着一部分。我想学习周礼,这是当今正在使用的礼,所以我遵循周礼。称王天下的人有三件重要的事做好了,大概就可以少犯错误了。周代以前的一套规矩虽然很好却无从验证,无从验证百姓就会不信,百姓不信也就不会遵从;处在下位的圣人的一套规矩虽然很好,但其地位不尊,地位不尊百姓就会不信,百姓不信也就不会遵从。

    所以,君子治理天下的办法,应该是首先从自身出发,然后在百姓中求得验证,稽考于三王而没有错误,树立于天地之间而毫无悖逆,询问于鬼神而没有疑问,百世以后等到圣人出来也提不出不同一件。询问鬼神而没有疑问百世以后等到圣人出来也提不出不同意见。询问于鬼神而没有疑问,这是懂得天理;百世以后等到圣人出来也提不出不同意见,这是懂得人情。所以君子的任何举动都被后世奉为天下的楷模,君子的任何行事都被后世奉为天下的法则,君子的任何言论都被后世奉为典范。远离君子,则有仰慕之心;靠近君子,则无厌倦之意。诗经上说:在那里无人厌恶,在这里无人讨厌。从早到黑不懈怠,交口称赞美名传。君子没有一个不是这样做了以后才早早地名扬天下的。

    从远处说,孔子继承唐尧、虞舜;从近处说,孔子效法文王,武王;上据天时,下据地理。譬如天的无不覆盖,譬如地的无不承载;譬如四季的交替运行,譬如日月的轮流照耀。万物共同生长而不互相妨害,各种规律并行而不互相冲突。小德川流不息,大德敦厚化育,这就是天地之所以伟大的地方。

    唯有天下最伟大的圣人才能做到聪明睿智,足以君临天下;宽厚温柔,足以包容万物;坚强刚毅,足以决断一切;端庄正直,足以令人起敬;条理清晰,详审明察,足以辨别是非。圣人之德,博大精深,待时而出。其博大犹如苍天,其精深犹如深渊。他一出现,百姓就无不起敬;他一说话,百姓就无不信服;他一举动,百姓就无不喜悦。

    所以他的声名不但响彻华夏大地,而且传播到少数民族聚居的远方。凡是车船能行驶到的地方,凡是人的足迹所能到的地方;只要是苍天覆盖之处,大地承载之处,日月所照之处,霜露所降之处;凡是有血气的生命,无不尊敬他,无不亲近他,所以说圣人之德可以与天媲美。只要天下最至诚的人,才能理顺治理天下的大纲,才能树立天下的根本,才能洞晓天地化育万物的原理。做到这些难道还要依赖别的什么吗?他的仁厚是那样的诚恳!智慧是那样的深沉,盛德如天,浩浩荡荡!如果不是本来聪明睿智而又通晓天地的人,谁能了解他呢?

    诗经上说:身穿锦服罩单衣。这是讨厌锦服的花纹太招眼。所以君子之道,刚一开始不太显眼,时间长了却日益彰明;小人之道,刚一开始光芒刺眼,时间长了却日趋消亡。君子之道,看似淡薄实则醇厚,令人不厌,简朴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而知远,溯流而知源,见著而知微,这样就可以说是摸到进入圣人之德的门径了。诗经上说:虽然潜藏水底,仍被看得分明。所以君子自我反省,问心无愧,也无损自己的志向。君子的不可企及之处,大概就在于人所看不见的地方也能够严于律己吧!

    诗经上说:看你独自处于室内,做事尚可无愧神明。所以君子不用举动就能令人起敬,不用说话就能令人信服。诗经上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