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之间的争斗;等到年老,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

    君子有九件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清楚了;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了;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自己的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的时候,要思考是否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力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孔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作为君子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第四,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君子只谋求道,不谋求衣食”,“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相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所谓,“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第五,君子不结党营私。孔子认为,君子之间的交往应该做到“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君子讲求的不是简简单单地相加,而是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即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

    我们稍微休息一下,欣赏几段舒适的句子,这样的句子也许会让人重拾文字的美感,唤醒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让我们感觉到,原来这样也可以很好!就像一些思念,这么近,又那么远,就像飘落在风中的那缕缕暗香,你可以闻得见,却永远触不到。正如灵魂的邂逅,总能唤起两颗心的共鸣。今夜,不知你能否读懂我如莲的心事,我知道,你即使沉默不语,我依然能读懂你,隐藏在时光深处的那些情意,浅相遇,深典藏。我读懂了你默默的深情,正如你,也读懂了我临水照花般的心境,和为你织就的一帘幽梦。

    时光的仰首间,生命的起伏间,有多少世事,能如水滴般的清透,又有多少故事,都能书写出完美的结局。人生,总有停靠的船,也总有搁浅的滩,总有弯弯曲曲的路,也总有高高低低的山。生命,最美的铭记,总是来自于百转千回间,陌上花开的惊鸿一面。一瞥惊鸿,千里之外;一瞥日月,纵横之间。每每我的感情到了这里,我的眼泪也涌到眼眶。你知道吗?我不想走出曾经的美好,我依然深爱着你,我知道你也爱着我,我会静静地,静静地

    原来,需要等到风住尘香花已尽,才可以看到最后的风清月朗、花好月圆。无论你在哪里,等你走完沧桑人世,我们终会相聚。人人都是过客,我是你的过客,你是我的过客,你我都是世间的过客。可偏偏,你走到我的心里,然后人转身离去。我无法呼吸,我赶紧回头寻找,可你早已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之中,换来的是无尽的懊悔。为什么你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没有好好珍惜,考虑这考虑那,犹豫这犹豫那,唯独伤害了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未来不会再无端地来了,它将会在某个片刻产生出来,下一个片刻将会从这个片刻产生出来。如果这个片刻很美,我希望下一个片刻是宁静的幸福。因为,两个真心相爱的人分开,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斑驳的阳光散在我的身上,我整个人开始变得飘渺,视线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漫无目的地摇曳。直到天上出现了一朵白色的云,我才发现,自己早已成四十五度忧伤地仰望。我还是有一句誓言:就算两鬓斑白,步履蹒跚,我们也要携手共度!

    爱是什么?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答案。孩子说:爱是妈妈的怀抱,踏实、温暖;青年人说:爱是激情燃烧的岁月;老年人说:爱是执子之手,白头偕老的相伴;风说:爱是微风拂过的新绿;雨说:爱是润物细无声的节拍;云说:爱是蓝天的自在包容;草说:爱是对大地三春晖的报答;时间说:爱是世间美好事物的永恒;我们说:爱是生活永远的主题歌。

第21节 孔子的治国理念() 
要珍惜花开时候的绚丽夺目,也要珍惜纷纷花落时候的从容自如。我们的一生,都经历了太多,总有一些事会留在心头;等我们老的时候,可以慢慢回忆。当我们含笑对视的时候,双眸里闪现着风雨同路的携手历程。

    月半弯,云墨染,一抹相思,轻缱绻;桃花畔,柳叶缠,淡淡离愁,淡淡忧,何处是尽头。一笔明镜秋霜,二抹积尘轩窗,三唱人已老,秋将凉。突然发现,越是美景,越断肠,别后一身伤。

    *********

    写完论语中关于人格塑造的内容之后,下面我们来写一些论语中关于治国安邦的东西。宋朝初期的宰相赵普说过关于“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意思大概是:臣一生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过去的时候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要用半部论语来辅助陛下,以使天下太平。可见,论语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有关治国的道理在论语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齐景公问孔子该怎样治国时,孔子说:要治理好国家,君主必须像个君主,臣子必须像个臣子,父亲必须要像个父亲,儿子必须要像个儿子。这一思想虽然反映了孔子的宗法**观念,但在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纲常确实起到了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在阶级社会里,不论处于什么时代,都需要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否则国将不国,政将不政,社会将混乱不堪。

    那么,孔子为什么要强调用人伦纲常来治理国家呢?孔子在回答子路的问题时作了说明,子路向孔子请教道:卫国国君等待着老师去治理他们的国政,老师您打算先从哪方面入手呢?孔子回答:首先应该先把名分确立了。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了。当然,孔子也认为,重视人伦纲常的作用时也不能脱离礼让。孔子说:用礼让的精神来治理国家,国家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人伦纲常的礼才能得以保证。在这里,礼让成为了维系人伦纲常的精神纽带。

    (二)治国的前提在于君主要严于律己。孔子说: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端正自己的正身,严格要求自己。如果己正,管理国政时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如果自己都不端正,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就不可能去端正别人,其国家也就无法治理了。孔子还以舜为例来说明君主要严于律己的重要性。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了吧?他做了些什么呢?他只是庄严端庄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这里舜的庄严端正行为正是他实现太平世道的关键所在。

    当然,孔子还认为君主在治国方面除了要行为端庄之外,还应该重视才智礼仪仁德的关系,这些都是治国不可偏废的条件。孔子说: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没有足够的仁德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有足够的仁德可以保持它,不用严肃的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不敬;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能用严肃的态度来治理百姓,但动员百姓时不按照礼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

    可见,治理好国家对君主的要求应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另外,孔子还总结了历代圣明君主治国的道理,重在宽厚、诚信、勤敏、公平。庄重就不会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可以使唤人了。

    (三)治国的基本方法是:选才,富国,育人,立法。孔子认为,君主管理国家大事,要处处从大局着眼,重视选拔优秀的人才。使人人各司其职,各得其所,赦免小的过错,重用贤人。同时,要重视富国,教育民众。有一次,冉有为孔子驾车一同去卫国,孔子感叹道:卫国的人口真多呀!冉有问孔子:一个国家人口已经够多了,那国君还需要再做些什么呢?孔子回答:使他们富起来。冉有接着问:百姓富了以后还要做些什么呢?孔子回答:对他们进行教化。

    在这里,孔子强调在卫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里,要想治理好它,首先要让他们先富起来,然后使他们再好好地接受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另外,孔子还特别重视法制对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有一次颜回向孔子请教该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告诉他: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韶乐,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能言善辩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不正派,佞人太危险。孔子借鉴夏、商、周三代的古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这里孔子不仅强调了法制对于治国的重要作用,而且他的古为今用的思想方法也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四)治国的基本原则是:讲究诚信,爱护人民。孔子认为,治理好国家,君主一定要重视人品、道德,要讲究信用、爱护民众,这是治国的基本原则。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且要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能爱护官吏臣僚,役使老百姓应该在农闲的时候,不要耽误了农时。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君主与人民的关系。

    我们来为论语做一下总结吧!论语从多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两千多年前的论语,时至今日,它仍然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价值。事实上,作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们现代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孔子的许多思想都是我们当代人的精神楷模。这说明了古代思想家的一些观点主张与我们今天的思想是非常接近的。当然,孔子是人不是神,他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我们在学习孔子的时候,重点在于吸收他的思想精华,而不是简单地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论语,确实是一部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国学经典!

第22节 孔子关于道德和修养的说教() 
下面,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一下孔子的言论吧!

    (一)关于道德的。孔子说:一个人如果立志于仁德,就不会为非作歹了。君子连吃一顿饭的功夫也不会背离仁德,在最紧迫的时候也一定会实行仁德,哪怕在颠沛流离的时候心里也一定想着仁德。仁德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靠自身的努力,一定能拥有仁德。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