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悍刀行-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滩上的形势风云变幻,正当兀突骨凶恶的大笑一声,率领五百虎贲悍卒即将冲锋。

    一位风度翩翩的贵公子,步履不紧不慢的走了出来,站在了双方之间:“孟戚,还要胡闹到什么时候。”

    号称将种克星的何咸,更是天王老子第一,老子第二的混不吝性格,被他拾捣惨了的文人儒生不知道有多少。

    当他看到这人长相,反倒是不甘不愿的恭敬揖礼:“长文先生。”

    当今天下执掌儒生风言议论的鸿儒,一是古文经学家郑玄,另一个则是太学祭酒今文经学家何休。

    抛开家族底蕴不谈,南阳何氏只能够跻身于上十阀,何进身居权势通天的大将军一职,何瑛成为与皇帝并掌宫闱的皇后,只占了一小部分,更多的则是得益于执文坛牛耳之一的鸿儒何休。

    他是继董仲舒之后成就最高的今文经学大家,曾经作了一本《春秋汉议》十三卷,以春秋大义,驳正大汉政事足足达到600多条,使得大汉进入了儒家三世说中的升平世。

    在天下儒生心中鸿儒何休是天下楷模,唯有稷下学宫大祭酒郑玄,能够与他相媲美,就连凡受到他的赏识,也被誉之为登龙门。

    面前的陈群便是登龙门者之一,若只是鸿儒何休的授业学生,倒不至于让何咸这样,关键是身为文坛老供奉之一的鸿儒何休,是何咸的曾祖父。

    按照辈分算的话,年岁不大的陈群与他的祖父平辈,比起大将军何进还要高出一辈。

    由不得他不尊敬。

0095 四达而不悸() 
陈群出现的时机可谓是极为巧妙,刚好踩在了刘辩打压二皇子刘协,即将把事情闹大的节点上,既维护了刘辩的威严,又不让二皇子刘协过于损失颜面,不至于彻底撕破脸。

    两人一个太子,一个是皇子,一旦彻彻底底的决裂大打出手,最终折损的还不是天家的颜面,这是最重名望的清谈儒生深为忌讳的。

    至于党争站队这件事上,虽说太子是何皇后所生,与南阳何氏一脉相承,荣辱与共,但保不齐最终登基的是二皇子刘协。

    历经三朝而不倒,人称庙堂不倒翁的三朝元老何休,并没有明确的表明支持哪一位,保持一贯研究今文经学抨击时政的作风,看似浑噩糊涂,实则高明远见。

    万一二皇子刘协登基,到时候鸿儒何休便可以忍痛将孙儿何进推出去,再加上他在文坛的名望和地位,便可以保住南阳何氏。

    心痛归心痛,但一切要以守住老祖宗的基业为大本大宗。

    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已经到了知命之年的鸿儒何休,可不想南阳何氏平生许多坎坷。

    只是想着在有生之年,悉心呵护与沛国曹氏那般崛起不过数百年,却号称千年世家的南阳何氏,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屹立不倒,成为汝南袁氏颍川荀氏那样真正的千年世家。

    先生没有表明心意,作为学生弟子的陈群等人,自然不敢轻易站队混入党争之中,免得给先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陈群虽说喝止了何咸,连带着胡车儿也不敢轻易妄动,但来自交州的兀突骨完完全全诠释了什么叫做文臣武官两看相厌。

    管你是鸿儒门生,还是朝堂公卿,老子直接率兵冲过去,看你还能不能气定神闲的在那大言不惭。

    放在以往,风骨稍微软一些的交州士大夫儒生,脸上的神情自若志得意满,面对上到将校下至小卒杀气极重的黥字军,往往是吓得屁滚尿流,没有一点士子风流。

    不过对于恨不得碰到昏君,时不时来个死谏的京畿儒生来说,难能有很大的威慑力,陈群只是神情严肃的站在刘辩和二皇子刘协之间。

    寸步未动。

    刘辩颇为敬重这些臣子死直谏的儒生,轻轻摆手拦住了战意沸腾的兀突骨,平静道:“既然长文先生在这,那我就给长文先生一个面子,暂时放过这个不成器的庶出弟弟。”

    庶出和弟弟这四个字,刘辩刻意加重了语调,嘴角轻勾的扫了一眼只剩下中年一代和青年一代的权贵们,意味深长。

    紧紧握着太阿剑的二皇子刘协,瞳孔骤缩,这句话的震慑力实在是太大了,自古以来,无论是皇位的继承,还是世家族长的传承,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

    二皇子刘协想要登临大宝,行呐,就算不是嫡出,起码也得是庶出长子,这样才能给皇帝一个合理的借口。

    可惜这两样他都不占,只要刘辩一天不死,除非是违背祖宗礼法,二皇子刘协一天没有希望登基称帝,毕竟一旦立幼不立长立庶不立嫡,便是撬动汉室统治根基的弥天大祸。

    别说其他皇亲国戚不会答应,就算是满朝文武大臣天下各地的大小世家族长,也不会有一人同意。

    长幼有序,嫡庶有别,历来是各朝皇室世家望族立锥的根本,不然的话,今天皇帝陛下可以册立幼子为帝,明天世家望族中颇有才能的庶出长子、嫡出幼子,还不得翻了天。

    结党争夺族长之位,造成家族内乱还是小事,万一恼羞成怒之下,破罐子破摔的勾结外人霍乱家族,最终导致家族分裂,甚至分裂,那可是百死莫赎的大罪。

    长幼嫡庶之争,数千年来一直是各大世家最为忌讳,乃至于恐惧的事情,所以这个苗头,绝不能让它燃起来。

    刘辩这么多年来在何皇后督促下,庞德公的教导下,帝王心术真是没有白学,也难怪文坛执牛耳者何休见了他说了一句,四达而不悸。

    对于刘辩的评价,几乎达到了汉武帝光武帝的高度,可见刘辩的帝王心术之高,对于王道的领会之深。

    如今一句话便击中了二皇子刘协的要害,利用刘协聚集了大量权贵的机会,令他之前所有的谋划,几乎功亏一篑。

    你们想要支持刘协这个杂种,行啊,家族根基和平步青云孰轻孰重,自己掂量去吧。

    在场的簪缨权贵武官将校,除了雒阳王氏的王允,其他人下意识的远离了一步。

    二皇子刘协愤然拂袖而去。

    刘辩嘴角勾起的弧度更翘了三分,到底是年轻气盛,现在你更应该做的是赶紧收买人心,以免已经站队的王侯大臣心生异样心思,而不是气冲冲的离开。

    阳光明媚,暖风徐徐,一起洒在身上,暖洋洋的,说不出的惬意。

    愕然望着二皇子刘协的权贵们,如逢冬至降临,心寒如冰。

    这个天下,终归是太子殿下的啊。

0096 胜过千金万帛() 
簇拥而来的权贵们,随着二皇子刘协的负气而走,三三两两的结伴迈入青葱山道,向烟岚汇聚成缥缈云海的山顶草原走去。

    外戚一党在雒阳做官的武将,经过胭脂楼一战的清洗,还剩下三两只小鱼小虾,不过并非什么肘腋之患,他们本来就是戏志才抛出去的诱饵,却换了一位手握重兵的军国大将军,这比买卖简直赚翻了。

    西凉并州两处比邻游牧民族的边疆大州,民风彪悍,习气尚武,又是秦国旧地,自古以来便盛产猛将悍卒,精良骑兵。

    但物产丰饶的八百里秦川,却被划给司隶所有,地处边疆苦寒之地的西凉并州,极度匮乏盐铁、粮秣、绢帛、大漆。。。。。。。生活军用辎重。

    由于司隶地区山河走势的特殊性,司隶七郡分为两部分,以东都雒阳为中心的河内郡、河南尹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则以西京长安为根基,将八百里秦川划分为右扶风、左冯翎、河东郡、弘农郡、京兆尹五郡。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辎重吃不饱穿不暖,就算是虎狼之师也能饿成一群羊羔子,更别提没有制作精良的兵戈甲胄,士卒无法上阵杀敌了。

    而辅国大将军皇甫节正是依靠长安统辖的五郡八百里秦川,作为西凉董卓并州丁原的根基命脉,才能从各个方面牢牢掣肘两地。

    不然的话,三个皇甫节也压制不了常年与匈奴、鲜卑、羌族交战的西凉铁骑并州狼骑,要知道两地加起来可是有足足四十多万虎狼甲骑。

    所以除掉辅国大将军皇甫节,才是戏志才战略大计中的重中之重,关系到这么多年筹划的成败。

    别说区区几十名早已过惯了纸醉金迷生活的无权将领,就是外戚一党彻底清空,也是值得的,谁知道他未来是效忠太子刘辨,还是二皇子刘协。

    外戚一党的死活,与他无关。

    但这一步却是必走的一步,也是关乎成败的一步。

    至于剩下没有兵权只是空衔的武官,正随着姗姗来迟的黄琬,以及二十几名文官匆匆赶来。

    这些文官虽说只是士大夫一党的中青年一代,官位并非大红大紫,但他们算是士大夫一党的中坚,背后所代表的势力更是惊人,由不得刘辩不加以重视。

    不过刘辩并没有上前寒暄的意思,而是准备拦下陈群,先不说这人创立了影响中国数百年的九品中正制,住持编撰了魏律,为曹魏的礼制和政治制度做出了杰出贡献。

    单是他数次谏言朝廷治国的得失,劝阻魏明帝曹睿不要大兴土木等等,堪称治世之才。

    而陈群身后的太学与稷下学宫并掌天下的舆论风向,有了他们的鼓吹造势,无论是收买民心,还是推行新政,都有极大的便利。

    还没等他出声,准备一条路走黑的黄琬,扶正高冠,在一阵佩玉鸣环相击的清脆声响中,面含笑意的走了过去,颇有名士风范:“长文先生,别来无恙。”

    “我家长子最近有幸买来一支草圣张芝亲手制作的临池笔,听说贤侄陈泰这一段时间痴迷‘字之体势一笔而成’的草书。”

    “过几日,让不成器的长子,送给陈泰贤侄把玩几天。”

    陈群的长子陈泰与黄琬的长子黄奎,是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玩伴,也就是文人雅士口中的总角之好。

    不过一起长大的世子子弟多了,他们两人又各有小团体,关系不好也不坏,只能算是泛泛之交。

    如今不惜重礼送出一支有价无市的临池笔,其中意味陈群再明白不过了,却也正对了这些自诩高风亮节的名士胃口。

    洁身自好的他们,对于金银钱帛没什么兴趣,对于临池笔、雒阳澄泥砚、婵衣熟宣等等高雅之物,尤为喜爱。

    曾经有传闻稷下学宫大祭酒郑玄和太学博士祭酒何休,两位盛名都享誉海外的鸿儒,为了一块泽若美玉击若钟磬的上乘雒阳澄泥砚,檀香紫,大打出手,谁劝都没用。

    最后如果不是大将军何进实在看不下去老祖宗耍小孩脾气,忍痛用一匹甲等汗血宝马,从执掌皇帝私钱的少府,半换半抢的搞来一块品相不亚于檀香紫的鳝鱼黄,这两位鸿儒还不知道要争到什么时候。

    两位当世学问名望最盛的鸿儒,对于这等雅物如此痴迷,更不要说门生弟子了,草圣张芝亲手制作的临池笔对于读书人的吸引力,不亚于武将碰见一匹甲等汗血宝马。

    心底升起万丈波澜的陈群,讶异的瞧了一眼黄琬,暗道黄琬虽说心思阴沉,不适合深交,但他的品性还不错,称得上是忠心不二:“子琰先生太客气了,泰儿不过是胡乱写写划划,恐怕辱没了临池笔。”

    陈群生怕这位底蕴绵长的大世家子弟,再次抛出什么难以抵御的雅物,以至于自己忍不住答应他,破坏了先生的大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