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悍刀行-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心碎。

    细作刺客的保命功夫最重要一点不是刺杀高超,也不是草上飞似的跑的比谁都快,而是悄无声息。

    黄鹂先生宰了那些个黑冰台拔尖刺客还有一伍铁鹰锐士以后,堂而皇之的坐在一棵叶子落光的榆钱树下,一边逗弄黄鹂鸟,一边饶有兴趣的欣赏黑冰台刺杀其他三个细作组织的刺客,就像一位老人坐在暖阳底下慈祥的瞧着几个儿孙夹竹马打架。

    这次黑冰台的领队是十二地支刺客之一的戌狗,郁闷的要死,却不敢有丝毫的怨言,就连多看黄鹂先生一眼都没那个胆子。

    他脸上那道狰狞细长的伤疤,正是在十年前黑冰台派遣三名地支刺客以及上百名乙等丙等刺客准备潜入红符巷时,被黄鹂先生随手用指甲抹开的。

    袁绍逗留多长时间,见了哪几个人,送出了什么东西等等细致到琐碎的东西,一丝不漏的呈给了程昱,面对这些毫无头绪也无联系的杂乱小事,落在旁人眼里自是狗屁不同的一团浆糊。

    很快适应太常寺副手身份的程昱,抽丝剥茧,条条有序的理清了其中的隐晦勾连。

    广平沮氏是一枚埋藏了半甲子的棋子,至于有何不可告人的目的,约莫是和沮授有关。

    刘辩有条不紊分配完所有的大马甲胄武器以后,很快发出了令箭命令各军召集回乡省亲的士卒,准备大战,大营则开始向黄巾贼西线第一坚城也是虎牢关被破以后伺机进攻雒阳的腰膂重心荥阳,徐徐开拔,步步为营。

    华盖宝辇上,刘辩详细的游览完程昱呈上的谍报,心知袁绍应该是为了沮授专门跑了一趟广平沮家,以汝南袁氏的势力豢养一些违禁的谶纬师风水师不是什么难事,而沮授出生的那年,刚好是广平沮氏老家主遇到贵人的那一年,这么说来的话,应该是有人算出了沮授的王佐袁家,不动声色的问道:“仲德有什么想法?”

    看似在闭目养神,内里在搜肠刮肚思考下一位甲等刺客应该从哪里入手的程昱,蓦地睁开双眼,早有腹案:“冀州。”

    “狼子野心的汝南袁氏这是在图谋黄河以北的第一膏腴大州,冀州,瞧这阵仗已经把冀州视作囊中之物了。”

    刘辩内心悚然,暗道自己太依赖先知先觉了,就因为沮授未来是袁绍的谋主,先入为主的认为袁绍去广平沮氏一定是为了招揽这位才情高绝的稷下国士,忘了这个世道的首重土地也就是地盘,其次才是那些治理地方的人才,看来以后要多加注意了。

    “不止如此。”由于天气寒冷双手插进袖口的程昱,默不作声往车内的红泥小火炉添了一块银屑碳:“袁绍年关过后先去了一趟五台山,回到雒阳以后连口热茶都没喝急急忙忙去白马寺拜访莲池大师,显然是想要为汝南袁氏这座大火炉再添上一把大火。”

    “获得佛门的支持。”

    “以前他们倒是没有这个想法,因为在这些顶尖世家望族看来佛门道门只是一群活跃在江湖上的跳梁小丑,难能影响到庙堂。”

    “黄祸爆发以后,黄巾贼遍及大汉的十余个大州,声势浩大,如日中天,汝南袁氏看中了佛门在底层庶民之间的影响力,想要借助佛门找来一个大义,支撑自己反叛大汉。”

    最后一句诛心之语换成郭图徐庶绝不敢说的,只要还没发生便是子虚乌有,郭图畏惧汝南袁氏四世三的威望不敢说,徐庶不会信口雌黄的污蔑别人。

    程昱胆敢断言汝南袁氏会犯上作乱,心里也没谱,但他清楚知道作为执掌天子耳目的细作头子,能力倒是其次,最重要的反倒是嘴里掺不得半点假:“这只是臣的推测,至于汝南袁氏敢不敢犯上作乱,还不好说。”

    刘辨脸色如常,内里再次给程昱添了一笔,忠心可嘉。

    “还有一件小事。”程昱向来对不忠于大汉的人没什么好脸色,还要吃了他们的心肝,呈上另一封谍报的时候却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袁绍为了一个寒酸士子,嗯,这人当初也是千剑宗师的一员,应该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寒门。”

    “为了这么一个不值一提的寒门士子,袁绍当众抽了雒阳王氏嫡系子弟王晨一巴掌,事后没有道歉也就算了,还把那座秦楼从娥姁君那里买过来,送给了这个浑身上下摸不出来十文五铢钱的的寒门士子。”

    “张郃?”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早就被刘辩视作一定要拿下的名将,没想到费劲千辛万苦还是被袁绍招揽了,这座秦楼送的实在是太值了,简直就是赚翻了。

    不过有了沮授的前车之鉴,应该不是专门收服这么一位世家望族眼里的小人物:“袁绍这是在收买人心。”

    程昱推测汝南袁氏有不臣之心的根源,便在于这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这也证明了戏志才的选择是正确的,只有在千千万万个平淡无奇的琐碎小事中,吹毛求疵,才是一个合格的太常寺继任人:“这件事看起来虽小,却是汝南袁氏在向整个天下的门生故旧释放一个风向,只要是入了我袁家的大门,哪怕是一个小吏,袁家也会不遗余力的去庇护。”

    “那些在上到朝廷中枢下到地方一隅的大大小小官吏,从此会更加感恩戴德,更加依赖袁家这棵好乘凉的大树。”

    这一席话落下,刘辩内心受到的震动更大了,以前总认为被曹操轻松击败的袁绍也是废物一个,现在看来后人通过史书上的寥寥几个字记述,便对古人进行妄加判断的盖棺定论,也算是一种另类的望文生义了。

    袁绍能从数目不多也不少的本族顶尖子弟外族顶尖子弟脱颖而出,成为东汉末年坐拥大半个中原的庞然大物,肯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曹操在官渡一战赢得怕是也没那么轻松,稍有不慎,万劫不复应该是他了。

    而袁绍惨败在曹操手中跟脚也是因为轻视曹操,轻蔑的认为本就兵微将寡的曹操不敢分兵,不敢冒险偷袭重兵把手的官渡,这才导致了一连串的惨败,看来以后万万不能轻视这些古人了,要不然惨败的一定是自己。

    北方冻梨,南方糯米。

    说的是北方在冬季家家户户喜欢吃冻梨,南船北马,南方则是喜欢吃上一碗糯米饭,刘辩坐在红泥小火炉上煮的不是茶而是一釜糯米饭,身旁还有一盘黑不溜秋蔫了吧唧的冻梨。

    除夕守岁的时候,一盆冻梨是必可少的,现在早已过了守岁,刘辩身边还是时刻不离冻梨,除了喜欢这一口以外,更重要的还是为了警醒自己。

    刘辩面前除了冻梨以外还有一盆清水,大冬天的不是热水,而是一盆冰凉的井水,取出两个硬邦邦的冻梨放入水中,是为缓梨。

    一盏茶的功夫,井水表面结出了一层薄冰,冻梨的表面也结出了一个冰坨子,刘辩拿起刀鞘敲开冰层,自己留一个,给了程昱一个。

    今年的鹅毛大雪尤其底蕴悠长,已经过了好些日子还在不停的飘荡,华盖宝辇内铺着一层厚厚的貂皮,红泥小火炉里的火焰噼呖作响,温暖怡人。

    早就尝过冻梨滋味的刘辩知道冻梨更加的怡人,冰凉的汁水夹杂着冰渣子,缓缓的在嘴里融化,冰凉绵软,沙脆清甜。

    车外鹅毛大雪,车内炉火熊熊,刘辩拿起一个普普通通的冻梨放在程昱手心,如获至宝的郑重其事道:“愿君与孤共勉。”

    “始终对这个世道保持敬畏之心。”

00324 二十八() 
    智算过人的程昱即使拥有郭嘉那般天纵奇才的算定人心,也难能猜透主公君心难测的真正心意,错误的理解成了敲打自己,不要因为逐步渗透掌握储君未来的耳目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要时刻警醒自己不可误入歧途。

    嘴里的薄冰冻梨沙脆清甜,程昱心里如履薄冰,切身体会了什么叫做帝王心术。

    大军行进在大汉东线虎牢关与黄巾贼西线荥阳之间广阔的缓冲地带,为了时刻保持充沛的体力,应付随时可能袭来的黄巾贼,在名副其实军事第一谋主徐庶的主持下,因地制宜的以每日四十里行军速度步步为营的前进。

    饱受诟病,每逢大战第一个冲出去斩将夺旗的兀突骨,想要以一场大战证明自己的方悦,急的抓耳挠腮迫不及待想要立功的管亥等等诸多武将们,经常在私底下骂骂咧咧。

    刘辩倒是对徐庶的这份老成稳重赞誉有加,终于在今日在众多武将的翘首以望中抵达了与荥阳遥遥相望隶属于大汉的一座城墙最厚的城池,成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甘宁早早领命回到黄河以北河内郡的郡城怀县,亲自坐镇水师大军从沁水出发,绕道黄河,再绕道汜水,源源不断运输大批的粮草进入黄河以南汜水以东的成皋。

    期间遭受了无数次缺粮的黄巾水师袭扰进攻,时常面对三倍甚至五倍于自己的敌军水师,甘宁不负重托理所当然的一次又一次击溃了黄巾水师,从不喜欢被动防守痴迷于主动进攻的他,只率领增加到五百的锦帆锐士轻而易举夜袭了黄巾贼的水寨。

    锦衣夜行的呼声高涨了十倍,驻扎在黄河一带各大渡口的黄巾渠帅,无不想要和他大战一场,掂量掂量这位锦衣将军究竟有什么神鬼莫测的能力。

    刘辩得知甘宁这段时间以来的大胜小胜,欣慰的同时又觉得顺理成章,作为吴大帝孙权麾下第一大将,除了周泰蒋钦等少数几人能在水战上能与甘宁争较一时长短,其余人甘宁一只手都能捏死他们,当然了江东的六大主帅级名将要排除在外。

    和武将一个脾性偏爱骑兵的刘辩,由于这件事逐渐把水师的位子上升到了与骑兵同等的高度,别的不说单就运输粮草这一点,水师大军还没开战已经立下了首功。

    舟车劳顿了一路的刘辩,没有去准备了许久的临时府邸来个香汤浴舒展疲惫的筋骨,而是直奔贮存粮草的粮仓,注视面前一囷囷堆积满满的米粟,关于这一战是胜是负安了一半的心。

    前脚刚离开粮仓,刘辩情不自禁的感慨了一句令城中功勋老将们都眼馋的称赞:“有兴霸在,孤后顾无忧了。”

    ——————————————————————

    东汉唯一记录在案举霞飞升的道门天师只有张道陵一人,宫内豢养的那些谶纬家正是师承天师张道陵,比起龙虎山还要根正苗红。

    领头的那几个谶纬大家夜观了无数次星象,掐指算了不知多少次大六壬,大汉国运预测罕见的如出一辙,二皇子刘协是大汉国祚延续最后的希望。

    十常侍领衔的宦官党这才敢和大将军争权夺利,在雒阳王氏的牵头下才会有许多世家望族支持二皇子刘协,从小道消息得知一些宫闱风声的世家望族们,哪一个不想趁机捞个扶龙之臣,兴旺宗族,挪一挪屁股下面的位子。

    二皇子刘协自视甚高的底气便在于这里,在于自己是天命所归,在于自己是大汉国祚寄予的最后期望。

    按理说二皇子刘协的运气应该是好到逆天才对,随便出门打一次猎便能收服一员猛将,随意出入秦楼楚馆就能招揽一位国士,一直以来运气确实不错,先后招揽了张绣关闇等几员猛将,可自从碰到刘辩以后便开始倒了八辈子血霉,一再的吃瘪。

    搞得二皇子刘协现在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天命所归了,郁郁寡欢的也跑去五台山散心,顺便看看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