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悍刀行-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光灿烂。

    心潮澎湃。

    昼夜兼程赶了十余天的儒生,郑重的摆正竹冠,小心翼翼的拍打干净身上灰尘。

    随后,挺直腰杆,大步前行。

    “大汉,我徐元直来了。”

00234 卿大夫不仁() 
    行军作战历来是‘兵权贵专,军令贵一’所以才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一说,不过这句话说起来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却是不知堆积了多少将士的尸骨才求证出来。

    太子大营,外有二十万黄巾精锐环伺,内里竟然发生了啸营一般的内讧。

    幸是黄巾大军正在紧锣密鼓的布阵,准备构建一局飞鸟难过的死局,不然的话,只需一波冲阵这支费尽心机鏖练出来的披甲精锐,转瞬间便会化为乌有,等到刘辩从黄河水底出来,不知会作何感想了。

    “给老子滚开!”隐隐成为雏形武官党魁首的兀突骨,铁塔般的九尺身躯肌肉暴涨,俯视挡在面前的几名士大夫文人,那对沉重的大铁锤如泰山压顶横在半空:“再不让开,老子砸爆你们的脑袋。”

    当世儒生最重气节,鲜有贪生怕死之辈。

    习惯了蝇营狗苟的郭图虽说是一个贪财好色的小人,但是面对出身于黥字军的南疆斩将夺旗第一人兀突骨,依旧是面不改色,踮起脚尖,用剑尖指着残暴蛮子的喉咙道:“你可以试试!”

    郭图身后几名体态单薄的儒生,同样是不甘示弱,撸开袖子剑指面前散发着野兽气息的南疆蛮子,颇有视死如归的大将风采。

    不远处,没有心思结党营私保持中立的太史慈,一边搬运着脉络里的气机,一边神色平静的望着剑拔弩张的双方。

    未来的文武两党,第一次针锋相对。

    保持中立的姜冏和自诩宗亲外戚党的方悦,默不作声的握紧了兵刃,体内气机如漫延到岸边潮头,蓄势待发。

    一旦双方产生冲突,立即冲过去拦下兀突骨胡车儿几人,免得造成不可饶恕的后果。

    眼看兀突骨的竖瞳凝成一线,狮发狂髯绷紧的如同钢针,大战一触即发。

    太史慈却搬运气机,转身向外走去:“姜校尉方校尉随我去迎接先生。”

    先生?主公麾下能够被尊称一句先生的,寥寥无几,就算品秩最高身份最是煊赫的黄琬,也不当不得一句先生,唯有稷下国士戏志才一人。

    但志才先生现在应该在荆州亦或是江东,怎么可能会出现在这里,难不成是快马加鞭的赶来解决这场兵锋灾祸?

    不可能,以志才先生走一步咳三声的小体格,别说快马加鞭了,就算是马车的速度稍快一些都受不了那么频繁的颠簸。

    心底塞满疑惑的姜冏和方悦,很快来到了营寨门口。

    只见一名衣着朴素,却是极为干净利落相貌堂堂的儒士,泰然自若的站在饱含沙场萧杀气息的营寨大门前。

    千箭所指,依旧面含微笑。

    姜冏方悦二人眼前霎时一亮,这股兵戈在前谈笑自若的器宇风骨,除了稷下国士戏志才以外,还真没有几个士大夫儒生能够拥有,称上一句先生不为过。

    身为三军统帅的太史慈,能够屈尊出门相迎,显然是知道些什么,为了表示尊重就连双戟也交给了身边的亲卫,抱拳道:“等候先生很久了,先生里面请。”

    跟在二人身后向内走去的姜冏,捅了捅身边的方悦,小声嘀咕道:“小方,你认不认识这个儒生,能耐不小啊,竟然能够让主帅这么恭敬。”

    为了在朝堂上少碰钉子,方悦闲着没事总喜欢去簪缨权贵的府邸门前溜达。

    不是为了被这些庙堂重臣侥幸看中,而是混个脸熟,记下这些个庙堂重臣的长相,宗族子弟的样貌。

    免得哪天冲撞了这些煊赫权贵,一句话便让自己稍有起色的功业,瞬间打回原形。

    有自知之明的到了方悦这个份上,算是做到了极致,倒也对他以后的仕途升迁产生了莫大帮助。

    左思右想了许久,方悦始终记不起雒阳城内有这么一号人物,摇头道:“不知道,可能是太史慈以前的授业恩师吧。”

    不过,接下来的场景让两人改变了这个想法,露出了原来如此的表情。

    撸开袖子与兀突骨这个暴徒争锋相对都面不改色的郭图,在看到儒士的一瞬间,炸了毛似的窜进了众多士卒中间,瞪大双眼,手指颤抖的指着儒士道:“徐徐徐庶,你怎么会在这里。”

    徐庶不卑不亢的施了一礼,微笑道:“公则兄,好久不见了。”

    听到这人的名号,其他几名士大夫儒生也是连连后退,比见了豺狼虎豹还要骇惧。

    这人可是出了名的扫把星转世,但凡是距离他近一些,不是被路过的野鸟拉一头鸟屎,就是屋舍莫名其妙的被大火吞噬。

    不过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却是因为徐庶在书山,获得了一本《孟子》原稿,领悟了亚圣孟子法先王行仁政的内在大义。

    单是这样并不会让郭图这些儒林士子骇惧,真正原因是在于徐庶有一手‘不仁’的浩然手段,能够批红判白。

    批红判白,能用接以他木的方式,达到岁岁益奇的地步。

    当然了岁岁益奇中的奇只是旁人眼中的奇,有着切身体会的人,则是一种切肤之痛。

    熹平元年的这批璞玉中,徐庶是公认的好脾气,不然也不会有稷下四君子之称,但就算是圣人真人也有禁脔,更何况道德修养还没有达到‘知行完备,才德尽全’圣人境界的徐庶。

    母亲,便是徐庶最大的弱点。

    徐庶出身低微却被儒教祭酒荀爽青眼相加,自然遭到了无数的嫉妒和嫉恨,遭受了不知多少的白眼和算计。

    东郡程氏既是名门望族,又是晋国荀氏之后,这一代程氏宗族的扛鼎人物程昱还是国士之才。

    本以为凤毛麟角的祭酒学生,已是囊中之物,没想到居然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寒门夺走,恼羞成怒之下,着手谋算徐庶。

    从好友戏志才那里得知东郡程氏谋划的徐庶,更加的恼羞成怒,他们居然算计自己的母亲。

    那一日过后,徐庶便消失不见了,再次出现,站在了东郡程氏大门前。

    一手批红判白,一身福浅命薄转嫁到了东郡程氏宗族祠堂。

    祠堂如春秋战国的卿大夫宗庙,是宗族的大本大宗和基石,用来祭祀祖先,商议宗族兴亡大事,族人子弟授学课业等等。

    因为母亲被人算计怒火中烧的徐庶,已经失去了理智,再加上第一次以‘不仁’惩戒仇敌,自己也不清楚这手批红判白浩然手段,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因此让东郡程氏遭受了一场残忍的灭顶之灾。

    青黄不接。

00235 儒生将气()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脸上隐隐有紫气萦绕的刘辩,霍然睁开双眼,轻吐一口浊气拂在面前的长城虎士身上,赫然发出了金石相击的声音。

    这副光景倘若是被道教弟子瞧见,说不定会把他当做某一位隐世不出返老还童的老神仙,恭恭敬敬的施起澄心存神敬对祖师的大礼。

    这一口浊气看似平凡,却有了呼以定八极呵气种青莲的登天阁叩长生玄妙光景,多少餐霞食露坐忘山崖的道教真人都求之不得。

    落在刘辩这等武夫身上,更是弥足珍贵,悉心打磨几十年,说不定可以达到传说中气冲斗牛的奇绝境地。

    到那时刘辩的剑气卷龙门,便能真的卷起龙门,剑气如银河倒泻,惊涛拍岸击天门,丝毫不弱于王老剑尊那一手震惊寰宇的一剑开天门。

    刘辩体内气机干涸,神采却熠熠,从封土顶端的帝王宝座上起身,慢条斯理的审视自身,已从伪金刚跌至二品宗师。

    心情反而是更加的畅快了。

    跌境,是他刻意造成的,一品四境各有各的神妙,但进入伪境之后,从此便会一叶障目再也看不清一品四境的内在真意。

    除非碰上大福荫,不然这辈子是没有希望气血磅礴一指通玄了,所以刘辩才会趁着以体内气数牵引香火唤醒长城虎士的机会,断臂求生,主动跌回二品宗师。

    只要头顶的大限刼数消融一部分,便会顺水推舟的进入一品金刚,并且不是一脚踩在上面,不上不下的浑身不痛快,而是两只脚稳稳站在山顶,脚踏实地。

    看那山下的大江东去,看那山间峰峦如聚。

    “按照日子推算,今天便是寒露时节了。”刘辩凝视自己刻下的刀痕,眉头紧皱:“我在这呆了这么久,不知道太史慈他们怎么样了。”

    “三大王。”按照水伯天吴的推算公士应该称呼刘辩大王或者陛下才对,不知道为何却要执意称呼他三大王:“出口已经找到了。”

    俯瞰数以万计大秦甲士的刘辩,轻轻点头,单手握起那柄斩马剑霸业,背负在身后,大步离开。

    “随孤杀敌。”

    河内一战的目的达成,戏志才便要收拢棋局了。

    徐庶因此在太史慈的协助下暂时拿下了三军统帅权,他也辜负戏志才的期望,稳稳的以战术抗衡了判官的战略,让桀骜不驯的兀突骨胡车儿等人心服口服,不再有牢骚愤懑的情绪。

    “哒哒”

    由于军情太过紧急没有下马的太史慈,直接冲进了主帅营帐,抹了抹脸上的血迹,拱手道:“军师,大营前方又出现了一批黄巾贼。”

    正在专心琢磨山河走势图的徐庶,听到这个噩耗,反倒是轻松了许多:“黄巾贼这是在效法春秋时期栾武子主导的晋国秦国麻隧之战的战术。”

    “准备彻底击溃我军将士的士气,一口吃掉我军。”

    “不过”徐庶拿起粗木案几上的环首刀,挂在腰间道:“我可不是当年的秦军将领成差,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太史将军,立即传令埋伏在二十里外的方悦,随着我的战鼓冲阵,这一战一定要剿杀所有的黄巾贼。”

    走出营帐,徐庶望着直冲天空的烽火狼烟,声音在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中异常坚决:“既然对方想要击溃我军的士气,那么我们就把黄巾贼杀破胆,先行击溃他们的士气。”

    营寨外一马平川的土地上,一红一黄两支大军焦灼的厮杀在一起,旁边滔滔不绝的大河,连河底的泥沙都染成了血色。

    战事委实惨烈,这片土地上已经躺下了将近一万多具尸骨,有披着红漆札甲的汉军士卒,更多的则是披着黄漆札甲、黄漆皮甲、黄褐色布衣的黄巾贼。

    黄巾贼后方有一支全营披挂精良札甲的黄巾精锐,甲胄鲜明,刀矛锐利,坚如壁垒的护卫着中间几员将领。

    判官站在一座临时搭建的高台上,远望厮杀了大半日水米未进的两军将士,漠声道:“差不多了,传令让颜良文丑等人撤退,免得出了什么差错。”

    磨刀霍霍准备冲杀过去的几员黄巾渠帅不禁愣住了,现在是两军交战的关键时刻,牵一发而动全身。

    没了颜良文丑等人的压制,兀突骨胡车儿这等武将一旦放开手脚,军阵首先溃败的就是他们了,而不是太子军。

    身为国士的判官,怎么会不清楚这一点,但颜良文丑等人还不到死的时候,那件大事未到来之前容不得有半点闪失。

    一品武夫的临死反扑绝对可以用恐怖二字形容,万一临了拉上一个垫背的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