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名侦探-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安邦却又摇头道:“这却是你想差了,虽说如今重文轻武,但你从六品都尉调任六品通判,从朝廷制度上却仍算是平调,任职年限应该从广德八年春天算起。”

    还有这好事儿?

    要真是这样,算一算自己也算是在职两年半了,虽然距离三年一任的说法,还稍微差了些,但有大把的功劳垫着,连升两级来也不算是太扎眼……

    这般想着,孙绍宗心中也不禁生出几分热切,在小跨院里窝了大半年,他早惦记上刘崇善那五间正房了!

    再者说,也只有当上了堂官,日后才有资格与贾雨村分庭抗礼!

    于是他忍不住追问道:“听大人这意思,刘治中是要高升了?”

    韩安邦又定定的瞧了他半响,这才叹息道:“看来你是真不晓得这事——罢了,你先下去吧。”

    靠~

    这特娘刚吊起别人的胃口,却又突然下了逐客令!

    孙绍宗心中腹诽着,动作却是丝毫不慢,起身拱手道:“那卑职便告退了。”

    说着,毫不留恋向外便走。

    老话说的好,上赶着不是买卖!

    要真被韩安邦几句话便弄的进退失据,以后还不得被他牵着鼻子走?

    再说韩安邦变化如此明显,府衙里不可能没人注意到,自己回去好好打听打听,也不难晓得这段日子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孙大人!”

    刚出了韩安邦的院子,就听有人脆脆的招呼了一声。

    孙绍宗转头望去,却是府里掌管文书的从七品经历陈志创。

    当初走马上任的时候,这姓陈的还曾经为难过他。

    但眼下陈志创却是笑的菊花一般,哈巴狗似的凑了上来,斜肩谄媚的道:“大人几时从贡院出来的?我昨儿还听秀才们说,今年这秋闱比往年都要规矩了许多,对大人您这巡阅使那都是交口称赞啊!”

    “陈经历过誉了。”

    孙绍宗淡然的道:“这都是礼部张侍郎领导有方,我不过依命行事,那当的什么交口称赞?”

    “当的、当的、大人那是当之无愧啊!”

    往日孙绍宗要是摆脸色,他多半会讪讪的退开,但这回的热情却是不见丝毫减退,嘴里没口子的喷着马******见如此,孙绍宗心中便猜出,他八成是得了什么内幕消息,知道自己即将升任治中,所以才变得如此热情。

    当然,担任秋闱巡阅使一事,也是不小的加分项——有了这层渊源,孙绍宗这个文官体系中的异类,也便没有最初那么扎眼了。

    在韩安邦门前,倒不好细问什么。

    因此孙绍宗不着痕迹的敷衍了几句,转过脸回到刑名司之后,却是立刻派了周达出马,找陈志创探听消息。

    那陈志创果然是知道内幕的!

    却原来孙绍宗巡阅秋闱这些时日里,顺天府上下为了城外的灾民,也是忙手脚不沾地。

    后来皇帝拨下大笔赈灾银子,灾情为之一缓,韩安邦等人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一松懈,难免便起了歪心杂念。

    又正好贾雨村和孙绍宗都不在,贾系人马就只有一个初来乍到的傅试,韩安邦便琢磨着来个杀鸡儆猴,先捏住这傅试的短处,好趁机扳回一城。

    而这等大事,却怎能不叫上盟友‘刘治中’一起参详?

    然而韩安邦哪里晓得,刘崇善其实已经暗中投靠了贾雨村!

    他表面上帮着出谋划策,等到韩安邦布置下手脚,却立刻上了秘折,弹劾韩安邦构陷同僚。

    然后韩安邦就被御史抓了个人赃并获!

    眼下朝廷的处置虽然还没下来,但韩安邦再想坐稳府尹的宝座,怕是没什么可能了——当然,贾雨村到任府丞没多久,又不像孙绍宗这样屡立奇功,想要继任怕是没那么容易。

    至于那刘治中,则因为检举有功,再加上沾了孙绍宗不少便宜,已然被列入了外放名单之中,最晚年底就要去外省做一任宣抚使【从四品】。

    而他留下的治中之位,除了孙绍宗这个名声在外的‘神断’,怕也无人能坐稳了。

第122章 断公事岂得无私() 
西城柳儿胡同,兄弟两个因四两六钱银子互殴,失手打死劝和的老父——判:哥哥绞监候、弟弟流放广西,遇赦不还。

    国子监街,有刁民纵犬伤人,事后又死不悔改,拒绝杖毙恶犬——应国子监书生所请,将其收押于犬舍三月,吃住皆与狗同,不得擅离。

    胭脂胡同,有悍妇纵火焚烧妓馆,致使十余男女当街裸奔,并导致三人身受重伤——判:该妇充入教坊司、其夫赔偿所有损失。

    勒马斜街……

    啧~

    这刘治中最近的判决,够随心所欲的啊。

    狗咬了人,就把狗主锁狗笼子里,让他跟狗同吃同睡三个月;有良家妇女火烧青楼,就把那妇人送去做妓者……

    看来人还没走,心倒先飞到外地去了!

    孙绍宗无语的提起的朱砂笔,在‘悍妇火烧青楼’一案的判决书上,写了个大大的‘驳’字。

    然后又在最上面注明道:该妇性烈如火,如此判决,恐致其轻生;为免惹来物议,请酌情改判。

    这种判决,受害人听了或许觉得解气,旁人知道了也会传为趣谈。

    可那妇人既然敢纵火烧楼,肯定是个要面子,又性烈如火的主儿,这判她充入教坊司,岂不是逼她去寻死么?

    万一她真找根绳子自我了断,民间舆论估计就得一边倒的,谴责顺天府逼死了贞洁烈妇。

    挨几句骂倒还罢了,要是因此影响了刘治中外放的差事,孙绍宗还怎么继任治中之位?

    说到底,这刘治中为人做事,还是欠了些沉稳啊。

    孙绍宗‘不顾年龄’的腹诽着,将那被驳回的案宗单独放到了一旁,正准备继续往下审阅其它卷宗,就听程日兴在外面敲了敲门,道:“东翁,该点午膳了。”

    “进来吧。”

    孙绍宗丢开手里的案宗,便见房门左右一分,一个小吏捧着个托盘,满面堆笑的凑到了近前,口中道:“大人,今儿这主菜油水偏重,您要是不喜,小的便让人单独另做几道。”

    那托盘里放着十几张竹片,上面用正楷写着菜名,以供人挑选。

    当然,这点菜的权利也不是谁都有的,顺天府里也只有三名堂官、三个通判够资格。

    “不用麻烦了。”

    孙绍宗在那托盘里翻翻捡捡,见都是些常见的菜色,并没有什么新鲜玩意儿,于是便按照自己和程日兴的口味,随便选了六道菜一个汤。

    然后用红绸子将那七枚竹片一卷,道:“就这些吧——若是有什么时鲜水果,饭后不妨给我送一盘来。”

    那小吏唯唯诺诺的去了。

    孙绍宗也便懒得再处理什么公务,在院子里随便打了几套拳脚,舒展了舒展筋骨,然后照例又获得了一片如潮的马屁。

    对此,孙绍宗也早已经见怪不怪了,目不斜视的回到堂屋里,从程日兴手里接过毛巾,随便抹了几把,就准备去里间候着。

    便在此时,忽见一个肥硕的身影,从门外挤了进来,喜笑颜开的道:“大人,您吩咐的差事,卑职已经办妥了!”

    来人不是别个,正是那知事林德禄。

    想起当初自己曾嘱托他,帮忙寻找香菱的家人,孙绍宗便丢开毛巾,脱口问道:“怎么,已经找到我那小妾的家人了?”

    “找到了、找到了!”

    林德禄从袖筒里取出一张信纸,双手奉上,道:“姨太太本姓甄、双字英莲,祖籍乃是苏州人士,其父甄士隐也曾做过一任主簿【九品】,那年灯节因家奴看护不周,被歹人掳走……”

    孙绍宗只听他说了个开头,便低头去看信上抄录的信息,见上面条条件件说的分外详细,便知不会有错。

    于是那把信收入囊中,满意的道:“这差事你办的不错,我……”

    正说着,便见两个灶头军送了饭菜过来,孙绍宗便顺手一指,道:“这道汤便赏给你了。”

    那林德禄倒也不嫌寒颤,躬身道:“多谢大人赐汤!”

    说着,上前便要捧在手中,却被汤的龇牙咧嘴,忙换了袖子拢住,这才喜滋滋的端着那汤出了房门。

    出门之后,他却并不急着回去,反而又东厢、西厢转了个来回,逢人就说通判大人赐下热汤,褒奖他近日克己为公之举。

    这却是为了让旁人晓得,他已经从‘冷炕’转到了‘热灶’上。

    不提这林德禄捧着盆热汤,如何去四下里招摇。

    却说经此一节,孙绍宗倒又想起件私事来,于是趁着吃午饭的时候,向程日兴扫听道:“程先生,咱们当初抓的那批‘文贩子’里,可有个唤作醉金刚倪二的?”

    程日兴听他问起倪二,立刻便道:“那厮莫非真是大人的亲戚?”

    却原来那倪二被抓之后,便一直嚷着什么大水冲了龙王庙,又说自己是孙绍宗的亲戚云云。

    因见这厮一副泼皮无赖样儿,赵无畏心中也只信了半成,但仍是不敢擅自做主,于是忙找到了程日兴请示。

    程日兴听了事情经过之后,便让他先好生照顾着那倪二。

    这样一来,若是孙绍宗日后提起,也不至于有什么错处;若是孙绍宗不曾提起此事,便将这冒认官亲的泼皮,重重责罚一番。

    “如今人还押在牢里,好在没受什么罪。”

    程日兴建议道:“若真是大人的亲戚,不如让赵无畏将他悄悄放了便是——反正这案子算是巡阅使的差事,卷宗名录什么的,还没有交到府里。”

    “也不算什么正经亲戚,再说就这么放出去,岂不是太便宜他了?”孙绍宗摆手道:“给他按个检举有功的名头,免去充军发配也就是了——那顿板子给我用心打,也好让他长长记性!”

    程日兴嘴里应了,心中却盘算着让赵无畏盯紧了,千万别得罪大人的亲戚。

    两人边吃边聊,却忽听外面一阵大乱,惊呼嘈杂之声此起彼伏。

    这又是怎得了?

    好歹也是执掌一府刑名的所在,却弄的跟菜市场似的!

    孙绍宗领着程日兴出门一瞧,却只见众人指指点点,都在向着天上张望。

    他便也好奇的抬头望去,却只见半空飘着中圆滚滚一团东西,底下还吊着个大藤筐……

    这年头就已经有热气球了?!

第123章 五凰山上落祥瑞、难民营前痴秀才() 
“退后、都给老子往后退!”

    “说你呢、说你呢!要跪也特娘跪的远一点!”

    城南五凰山。

    这山名字虽然响亮,但其实就是一陡峭荒芜的土坡,因这附近缺水少林的,素来少人问津。

    但今儿却例外,非但四九城里万人空巷,便连城外的难民也有不少赶过来凑热闹的,这小小一座荒山,当真被围的水泄不通。

    造成这等奇景的,自然正是大周王朝第一只热气球的横空出世,以及……骤然坠毁!

    当然,这只是孙绍宗心里的想法罢了。

    官方对此事的统一口径是:天降祥瑞,恭贺吾皇登基十载——否则的话,这祥瑞为啥那都不去,偏偏落在了五凰山了呢?

    别说,这无比扯淡的说辞,还真蛊惑了不少人。

    此时山脚下便乌泱泱跪了一片,念佛的、崇道的、颂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