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名侦探-第5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发,孙绍宗便又重新动起笔来,淡然道:“杨寺丞有心了,不过本官自认并无渎职之处,任他胡乱非议几句,也算不得什么。”

    杨志铭要的就是这‘有心了’三字,当下忙顺势拍了几句马屁,什么‘大公无私’、什么‘无惧宵小’的。

    等到告辞离开时,那脚步也轻了几分。

    而他离开之后,孙绍宗却又停住了笔,抬头凝目望向外间,半响摇头道:“说走就走了,这当口我却上哪寻个称心的师爷去?”

    这说的自然是柳湘莲。

    眼下离明年春闱大比,也不过还有三个多月,此时还未曾步入职场的举人,多半也都打着苦读数月的心思。

    至于秀才么……

    这京城里的秀才,含金量实在不咋地,几乎稍有才干的,都不难混个举人——柳湘莲那厮不算,原本他压根就没有读书的心思,糊弄事儿似的,能考上举人才怪呢。

    罢了。

    先托人扫听着,若实在没有合适的,就等春闱过后再说,到时候说不准就不用再找旁人……

    呸呸呸!

    孙绍宗忙啐了几口,这没得诅咒自家‘侄儿’,实在不是长辈该起的心思。

    暂时把找师爷的事儿抛在脑后,孙绍宗边抄录边删改着,整整忙了一下午,才算是赶制出一篇自认尚算严谨的文章——这字数,已经不能说是梗概了。

    接下来,就等着于谦帮忙润色,整点辞藻、添些典故什么的。

    小心翼翼的把最后一版归置好,眼见天色也不早了,孙绍宗便提前出了衙门,却既不归家,也不去于谦府上,而是径自赶奔国舅府。

    答应贾赦的事儿,总要去走个过场。

    尤其昨儿还在人家闺女身上驰骋了半宿。

第799章 义无反顾、首鼠两端() 
【第一更,半夜三更】

    若是两年前,在京中问起赵国舅的话,估计大多数人都难以准确的描述出,这位赵国舅究竟是何许人也。

    因为曾经的赵国舅,是一个标准的小透明,虽不至于深居简出,却也甚少摆明车马的出现在人前。

    以至于当时人们对他的印象,还远不如对‘贾国舅’来的清晰。

    硬要给他贴一个标签的话,那肯定非‘低调’二字莫属。

    然而这两年间,他的行事风格却陡然大变,非但高调了许多,出个门都前呼后拥鸣锣开道的,家中更招揽了上百食客。

    虽说其中鱼龙混杂,甚至连洪九的同行,都混进去几个,可声势却已经造出来了,大有‘春申门下三千客,小赵城南五尺天’的势头。

    不过以孙绍宗看来,赵国舅本人的性格,其实并没有多少变化,变化的只是时事罢了。

    而他之所以突然变得高调,自是因为太子‘根基’不牢。

    当初太子尚未失去根本,皇位唾手可得,他这国舅爷自是高枕无忧,只需安安静静,等待着新皇登基水涨船高即可。

    然而眼下的局势,却让他萌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出来,为太子摇旗呐喊、制造声势。

    但归根结底,赵国舅其实还是那副谨小慎微的性子。

    这从他招收的门客之中,并无几个飞檐走壁之徒,甚至稍有勇武之名的,也都被拒之门外,就可见一斑。

    闲话少提。

    却说这日傍晚,孙绍宗驱车到了赵国舅府上,递了名帖之后,就被请到了客厅中等候。

    然而左等右等,都不见赵国舅的人影。

    不过孙绍宗也不急,从当初寿宴时,以及后来在太子府上庆功时,赵国舅对他的态度,他就已经看出这位赵国舅,对自己心怀不满了。

    至于原因么……

    恐怕是出自孙家与荣国府的亲密关系。

    左右逢源两面下注这种事儿,历朝历代都不乏例证,有的人将之视作寻常,自然也就有人看不过眼。

    赵国舅无疑属于后者。

    这也是当初孙绍宗,不愿搀和此事的最大原因——对方本就不满他与荣国府亲近,这巴巴跑来替贾赦说情,岂不正撞在枪口上么?

    存了这些自知之明,孙绍宗的心态自然是极好的。

    左右这国舅爷府上的茶水点心,味道也还过得去,他也便安之若素、怡然自得。

    眼见第六盘点心吃了精光,孙绍宗正待招呼下人再送些进来,忽听外面一声阴阳怪气的冷笑

    “孙大人倒是真不见外。”

    正主终于到了。

    孙绍宗不慌不忙的拍去指尖残渣,起身拱手道“都说国舅爷是咱们大周朝的孟尝君,想来是最怕客人拘束的,我自然只能客随主便。”

    “哼!”

    赵国舅迈步走进客厅,正好听到孙绍宗这话,当下斜眼嗤鼻一声,自顾自在主位上坐了,细缝也似的眯眯眼,带着明显的质疑之色,直往孙绍宗脸上扫量。

    孙绍宗倒是坦荡的很,也收敛了笑意,淡然迎向他的目光。

    两人对视了半晌,终究还是赵国舅没沉住气,主动开口质问道“孙少卿今日登门,莫不是要为那贾赦说情?”

    孙绍宗点头“国舅爷一语中的。”

    “哈!”

    赵国舅长出了一口恶气,眼底的质疑也转化为浓浓的不屑“好一个‘一语中的’,你倒也不藏着掖着!既然如此,我倒要问你一句!”

    说着,他身子微微前倾,手肘拄在酸梨木的副手上,愣是发出了轻微的吱嘎声。

    显然,他对于接下来的问题,是十分的重视。

    而孙绍宗虽然已经猜出,他究竟要问什么,却还是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就听赵国舅问道“孙少卿,太子殿下视你为股肱心腹,却不知你对太子殿下又能如何?是义无反顾,还是……”

    说到这里,他稍稍迟疑了一下,这才一字一顿的道“还是首鼠两端、左右逢源?!”

    孙绍宗还是低估了这位赵国舅的决心,没想到他会问的如此直接,如此不留转圜的余地。

    有个当皇后的亲姐姐,真好啊!

    同样的话,恐怕就连自己那位便宜同宗,太子妃的生身父亲,都不好在自己面前名言。

    心下吐槽着,孙绍宗脸上的郑重,反倒褪去了些。

    他迎着赵国舅突然瞪圆的眼睛,半晌忽然失笑的摇了摇头“既然国舅爷问的如此直接,那孙某也给您一个准信我能保证的是,在不补牵连到家人、并且太子仍保有登基可能的前提下,绝不会背弃太子殿下。”

    听孙绍宗竟恬不知耻的,在自己的‘忠诚’上加了两个前缀,赵国舅满脸的凝重,顿时化作了滔天怒火

    “哈哈,听孙少卿这话,岂不正是打着首鼠两端的心思?!”

    他咬牙切齿的冷笑着,手肘一撑便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指着外面喝道“既然如此,你我也无需多言,请便吧!”

    这一言不合,就要送客的架势,倒让孙绍宗颇有些尴尬——倒不是尴尬他的态度,而是尴尬于之前自己的推断。

    原本他还认定,赵国舅内里仍是个谨小慎微的——谁曾想事涉太子,他就变得如此咄咄逼人、壮怀激烈。

    可见这人性的复杂,远不是轻易就能揣摩透的。

    不过尴尬归尴尬,孙绍宗敢于实言相告,自然不会没有后手,更不会就这般灰溜溜的离开。

    他再次摇头失笑,就在赵国舅即将爆发之际,这才慢条斯理的道“国舅爷,咱们再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您认为若被形势所逼,太子殿下会否不顾父子天伦,拼死一搏?”

    赵国舅眉头微微一皱,依照太子的性格,不顾天伦是肯定的,但拼死一搏么……太子怕是未必有这勇气。

    当然,他嘴里吐出来的,却与事实正好相反“太子殿下是忠孝仁义之储君,如何会不顾父子伦常!”

    孙绍宗脸上的笑意更浓,两手一摊道“既无生死相搏、君臣相残之事,那孙某方才的承诺,难道还不够么?”

    赵国舅愣怔的看着他,好半晌终于吐出一口浊气,人也颓然的倒回了椅子上,呓语也似的呢喃着“够了、足够了。”

    言语间,脸上却透出苦涩之意,似是有些恨铁不成钢。

    但这等无君无父的表情,孙绍宗自然是看过就忘,全当没弄明白他遗憾的是什么。

    。

第800章 战端终启() 
【第二更】

    赵国舅终究没有答应,与贾赦罢手言和。

    但他也许诺了,暂时不会揪着这事儿不放,更不会让石呆子再去满街告状。

    这其中有孙绍宗的人情,但更多的是处于他自身的考量。

    上次寿宴时,赵国舅其实就打算告御状来着,结果刚一开口,还没等把正事说出来呢,就被皇帝赶到的门外。

    当时只以为是自己的态度激怒了皇帝,可转回头细琢磨起来,分明是皇帝已经猜到他要将这件事捅出来,所以才提前发作,把两个‘小舅子’一起赶出门外。

    说白了,皇帝不希望在贾贵妃怀孕之际,赵、贾两家之间起冲突。

    有鉴于此,赵国舅自然不好再拿这事儿攻讦贾家。

    但这并不代表他要放弃这个把柄,一旦未来局势有变,皇帝的庇佑不在,赵国舅肯定会落井下‘石’。

    还是那话,贾元春这次怀上身孕,对荣国府而言,还真未必是什么好事。

    “闪开、快闪开!”

    却说孙绍宗正在车厢里,琢磨些有的没的,忽听外面有人高声呼喝,紧接着人喊马嘶的,好不热闹。

    就连孙绍宗所承的马车,也一样受了影响,先是一个急刹,紧接着又往旁边避了避。

    紧接着又听张成在外面禀报:“二爷,是兵部的八百里急报。”

    孙绍宗闻言,立刻挑开帘子探头张望,却见两名背着殷红靠旗的军官,正自催马穿过闹市。

    目光落在那两人的鞋上,孙绍宗心下稍安——那满是泥浆的靴子,乃是单薄的南方款式,因此肯定与酣战辽东的大哥无关。

    不过……

    瞧二人的神情,怕是出了什么了不得的惊变。

    东海倭患?。。

    应该也不是,王子腾现如今已经牢牢压制住了东南的海盗,就算是遇到临死反扑,也不至于慌了手脚。

    如此说来,那就只西南了。

    南疆六国终于还是忍不住了吗?

    孙绍宗皱眉沉吟着,他倒不担心东南局势彻底糜烂,却怕自家那位老丈人会被杀了祭旗。

    不过这天南海北的,就算再怎么担心,也是无济于事。

    且等事情真正落下来再说吧。

    想到这里,孙绍宗放下车帘,淡然的催促了一声:“回府吧。”

    …………

    果然不出孙绍宗所料,第二天到衙门里当值的时候,南疆六国歃血盟誓组成联军,准备夺回旧日故土的消息,就已然传遍了京城。

    据说六国联军足有五十几万兵马,自真腊、茜香二国左右杀出,似有一举吞并云贵之势。

    五十几万兵马云云,孙绍宗是不信的。

    但二三十万应该还是有的。

    而且相较于驻扎在四川境内的周朝军队,这些人对西南湿热的气候、地形,更为熟悉适应,又卧薪尝胆了好几年,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反正不管怎么说,京城上下都被这消息搅的不安分起来。

    就连大理寺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衙门,也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