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名侦探-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路无话,眼见离着大理寺没多远了,迎面却撞上个百十人的迎亲队伍。

    这年头习惯傍晚拜堂,因而一般正经迎亲,都是要在中午以后,而这一大早就兴师动众的,也指定不会是纳妾。

    看来应该是二婚也就是续弦无疑。

    而且看着排场,八成还是个官宦人家。

    虽说糟糠之妻不下堂是美德,但这年头‘升官发财死老婆’的,也着实不在少数啊。

    倒不是嫌弃原配老迈貌丑。

    反正有权有势,多纳几房美妾也没人说什么。

    主要考量的是人脉、臂助之类。

    娶个大户人家的庶女做老婆,好歹也能借岳家些东风,因而一些急于上进的,便总忍不住把这三部曲倒过来演。

    闲话少提。

    却说眼见那迎亲队伍甚是臃肿庞大,张成便收住了缰绳,把马车牵引到路边儿,打算等迎亲队伍过去之后,再继续赶路。

    谁知那迎亲的队伍到了近前,却忽然停了下来,连居中的花轿都落了地。

    紧接着又有人打马上前,朗声招呼道:“车内可是二堂哥当面?”

    二堂哥是什么鬼?

    莫说南宗在京城,只有两个小辈在,就算真是来了同辈的,也该称呼一声十三哥才对。

    可要说是认错了……

    那人甩蹬下马,径自到了车前,却是一副笃定不疑的样子。

    虽说丈二和尚一般摸不着头脑,可人家既然已经到了近前,总还是要支应一下的尤其看阵仗,就知道这家不是普通门户。

    因而孙绍宗挑帘子下了马车,上下打量了那少年几眼,迟疑道:“恕我眼拙,却不知尊驾是……”

    那人闻言略有些尴尬,不过马上又释然的笑道:“家父是国子监祭酒孙焘,去年秋天两家连宗时,二哥您不在京中,也难怪认不得我。”

    原来是准国舅太子妃的亲弟弟当面。

    孙绍宗顿时恍然大悟,怪不得这般排场,感情是太子妃娘家有人出嫁。

    不对!

    两家既然已经连宗了,理论上就是亲戚,没道理他家嫁女儿,孙绍宗却一点消息都没收到。

    “原来是兆麟兄弟当面。”

    孙绍宗一口道出了那年轻人的名字,随即狐疑的望向不远处的花轿,奇道:“这却是谁家姑娘出嫁,怎得倒劳烦贤弟出面相送。”

    孙兆麟见这声名远扬的孙二哥,也曾听说过自己的名姓,正喜不自禁之际,忽听他问起那轿中新娘的身份,不由又尴尬起来。

    嗫嚅了半晌,方讪笑道:“里面实是我二叔家的妹妹。”

    说着,又往前凑了凑,压着嗓子道:“因她嫁的信阳王,所以我爹便不肯声张。”

    看来那信阳王终究还是弄死了牛家女儿!

    不过……

    因当初的事情,太子对信阳王应该是极为排斥的,又怎能允许太子妃的娘家,与信阳王联姻?

    这孙兆麟和他姐姐一样,也是个眉眼通透的,只看孙绍宗的脸色,便又忙解释道:“家父也极力反对,可无奈二叔一门心思想要家里出个王妃,于是……”

    啧~

    如果孙绍宗没记错的话,太子妃那位二叔,如今不过是太常司七品小吏,被信阳王妃的名头迷了心窍,也属寻常。

    只是这样一来,太子妃的处境怕是更要尴尬了……8

第651章 人浮于事() 
【有事耽搁了一会儿,不过1点多也该算中午——吃饭去!】

    步出大理寺正厅,孙绍宗摸出怀表扫了一眼,发现已经将近午时【十一点】,心下不由暗叹了一声。

    虽说先前两天就已经发现,这大理寺上下人浮于事,可今儿这场圆桌会议,还是刷新了孙绍宗的认知。

    堂堂大理寺三位堂官,聚在一起商议了半日,讨论的竟是万寿节时,到底要不要带那只白象一起入宫贺寿。

    敢不敢再无聊点儿?!

    当然,这事儿也不是不能讨论,毕竟以前还没有先例——白象被封为正一品的那年,恰逢广德十年大寿,请的是京城老叟,没文武百官什么事儿。

    后面又因为日食的缘故,万寿节连着停办了两年。

    直到今年,朝廷才又恢复了在京四品文武官员,在万寿节当日入宫贺寿的规矩。

    因而也便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只有正一品官衔的白象,要不要也按品级带去贺寿?

    可就算有疑问,也没必要专门抽出一个上午,引经据典的扯个没完没了吧?!

    直接给皇帝上个折子,问一问不就结了?

    归根到底,就是闲的蛋疼!

    孙绍宗又是不屑、又是憋闷,径自到了左寺属衙,却不急着回自己的官署,而是趁机里里外外转了一圈。

    来这大理寺上任已经是第三天了,却还连左寺属衙的格局都没闹清楚,这可不是孙绍宗为官的一贯风格。

    却说不转不知道,一转之下才发现,这左寺属衙用来办公,简直是糟践了——寺中有近半院落都是傍水而建,期间点缀着凉亭朱阁七八栋,皆可将湖光水色尽收眼底。

    其中一个院落里,竟还用水车、竹管引了条小溪,专行那曲水流觞的把戏。

    从痕迹上来看,这些设施应该是经常有人使用的,频率远超居中那座断案用的内堂。

    这官当得,都跟度假差不多了!

    唉~

    果然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带着一肚子‘任重道远’的心思,摇头叹息着回了自己官署,进门就见柳湘莲正扒拉几块铜牌子——却是已经到了点菜时间。

    孙绍宗凑上去扫量了几眼,发现比刑名司丰盛了不少,还有几道用什刹海水产,专门制作的特色菜。

    捡那新鲜的随便勾选了十来道,孙绍宗又交代帮厨的杂役,顺路把寺丞杨志铭喊来一起用餐。

    “二……”

    待那杂役领命去了,柳湘莲面色顿时一垮,张口想喊二哥,忽又想起这是在衙门,忙改口道:“东翁,昨儿忙成那鬼样子,今儿我铆足了劲儿,却枯坐在这里一整个上午,连个鸟毛都没瞧见半根!”

    “叫二哥就成,什么东翁不东翁的,听着别扭。”

    孙绍宗说话便进了里间,在那酸梨木的书桌上铺开了纸笔,又取了一锭祗园斋出的集锦墨,在端砚里注水研磨着。

    柳湘莲见状,忙夺在手里,边捣弄边抱怨着:“二哥,我是来给您当师爷的,总不能就这么闲着吧?”

    “急什么。”

    孙绍宗顺势往那高背椅上做定,用手指梳拢着笔尖上的紫毫,微一咧嘴道:“你二哥我是属坠子的,既然到了这大理寺为官,就不会一直跟他们玩和光同尘的把戏。”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许诺,要带赵楠来帮衬柳湘莲的,昨儿‘睡’的太早,就把这事儿给耽搁了。

    于是又道:“那帮手,我明儿再给你带来,趁着眼下还没忙起来,你同他好生熟悉一下,免得……”

    “大人!”

    正说着,就听外面有人扬声呼喊。

    见柳湘莲还在那里研墨,孙绍宗无奈的冲他使了个眼色,他这才恍然大悟,忙撇下那端砚出去应对。

    那墨汁虽还没完全研磨开,但用来打草稿也勉强够用了。

    于是孙绍宗便提笔沾了些,在那雪白的宣纸上,前言不搭后语的胡乱涂抹着。

    不多时,柳湘莲便领了左寺丞杨志铭进来,因瞧见孙绍宗正在提笔疾书,那杨志铭忙拦住柳湘莲不让通报,又往角落里挪了挪,三十五度躬身侍立。

    孙绍宗眼皮也不抬一下,口中却问:“咱们寺里羁押待审的案子,眼下都有哪些?”

    杨志铭忙把身子又低垂了些,赔笑禀报道:“回大人的话,刨去正在侦办的户部给事中一案,还有三名知县、一名同知、以及宁波府守备在押待审。”

    以前在顺天府的时候,多是处置民间百姓的案子,如今到了这大理寺,倒有些‘非官莫入’的意思。

    他又追问道:“都是些什么罪名?下午你把卷宗送来,咱们赶在万圣节前清一清,也算是给陛下贺寿了。”

    “这……”

    杨志铭抬头瞄了孙绍宗一眼,见他依旧伏案疾书,丝毫看不出心思如何,便也只得讪讪答道:“大多都是些贪腐之徒,只那宁波府守备,是因为贻误战机被王太尉参劾下狱。”

    说到这里,他吞了口唾沫,这才继续道:“那几个贪官,人虽然押在咱们这里,可抄检的结果、以及具体罪状,都察院那边还没有行文过来,因此……因此怕是不好定罪。”

    “至于宁波府守备,按例这等贻误战机的罪名,兵部那边儿先要彻查,然后再将结果报到咱们这儿。”

    孙绍宗听到这里,终于停下笔,抬头盯着杨志铭道:“如此说来,咱们堂堂大理寺,竟是只能等别人查清楚一切,再照本宣科的判罚喽?”

    被这鹰鹫也似的眸子牢牢盯住,杨志铭心下便有些打鼓,连吞了几口唾沫,才又鼓起勇气讪笑道:“这……这也是往年的成例,再说人犯毕竟是都察院拿下的,咱们也不好随便插手。”

    “成例?呵呵……”

    孙绍宗嗤笑一声,太上皇初登大宝时,曾任命名臣许秦为大理寺卿,那时候大理寺的名头一度盖过了刑部、都察院。

    当时可没听说过,大理寺的成例是‘等、靠、要’三字。

    当然,在孙绍宗看来,大理寺最大的顽疾,还不是这等官僚作风,而是本身的制度就极其不接地气。

    名义上,各省提刑按察使司,归属于三法司管辖。

    但大理寺既不似刑部那样,掌握刑名官吏提举、考察的权利,又不似都察院那样,有稽查百僚的职司,更在各省驻有监察御史。

    再加上刑部、都察院都是正二品构架,偏大理寺最高只有三品,与各省按察使平级——这上下级便也不那么牢靠了。

    若是有个威望足够的能臣坐镇大理寺,主动邀揽各地的重大案件,或许还不显什么。

    可一旦遇到魏益这种得过且过的,这大理寺就几乎沦为了摆设。

    想要扭转这种局面,指望没一任大理寺卿都是能吏,是绝不靠谱的。

    真正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得从制度上着手,让大理寺的触角扎根于地方,而不是高高在上、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当然,这种改变怕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

    好在孙绍宗刚来,还有的是时间与他们消磨——而后世法院体系的一些理念做法,也或许可以借鉴一二。

第652章 屈打翻供() 
孙绍宗一面在心里默默盘算,一面在那宣纸上勾勾画画,很快‘泼’满了好几张。

    个顶个都鬼画符似的,别说旁人了,他自己连蒙带猜的,也未必都能认全。

    不过这也就是习惯性的思绪发散,等最后理清了思绪,再工整的记录下来也不迟。

    当然,今儿中午是不可能了。

    外面那饭菜的香气,早引得他肚子里咕咕乱叫,等到没什么新思路,便干脆把紫毫往铜笔洗里一丢,起身招呼道:“走吧,有些事情本官还要向杨寺丞讨教,咱们饭桌上边吃边聊。”

    杨志铭待要谦虚几句,孙绍宗却早大步流星的到了外间。

    等杨志铭追出的时候,孙绍宗已然抄起张葱花酥油饼,捡那新鲜的椒盐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