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言,姬劲满意地看着自己的胞弟,心里很满意。

    原本他只是嘱咐姬玄操持国事,在濮阳城外设立营寨,以安顿联军的将士们的,没想到姬玄竟然考虑得如此周到,连酒肉都准备好了。

    匡章欣赏地看了姬玄一眼,笑着道:“世人都道‘卫地多君子,其国无患也’,今日一见,果真是名不虚传啊。你们卫国的确是有很多谦谦君子,这姬玄相邦便是一位了!”

    “好一个兄谦弟恭。”匡章又对姬劲说道,“卫君啊,以你们卫国的国力还拿着酒肉犒劳诸多将士,真是难为了!这份情我匡章记在心里了,回去一定跟我家君上好生说道说道。”

    “多谢大都督。”

    到了傍晚,众人已经是喝得醉醺醺的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而姬玄似乎还保持着君子风度,对于美酒佳肴也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尽兴,不过他却陪着各国的将领喝着酒,偶尔说一些风闻趣事,倒也令席间其乐融融。

    张烈盯着这个姬玄看了有一阵子了,眼神有些发怔了一般,忽而收回了心神,向着旁边的匡章说道:“大都督,你不觉得这个姬玄的行为太过古怪了吗?”

    “呃,古怪?有什么古怪的?”匡章疑惑地道。

    张烈低声道:“他的样子太作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这个姬玄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这么简单。你瞧,在他饮酒的时候,拿宽袖遮掩的那一霎那,眼神里还折射出了一种……一种戾气,此人的心性,不简单呐。”

    闻言,匡章摆了摆手道:“嗨,祭酒大人你担心这个干嘛呢?姬玄是卫国人,是卫国的相邦,还是卫君姬劲的胞弟,即便他的心里有不臣之心,这又与我宋国何干呢?就算姬玄篡位了,我们宋国也可能会拉拢他,也可能会帮助姬劲复国,仅此而已。”

    匡章不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张烈却敏锐地感觉到这个事情有点不简单。

    虽然他跟宋君偃商议过了,合宋、鲁、薛、滕、卫五国一体,还想过分化其他国家的力量,弱化四国,使其潜移默化地附从宋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附属国。

    按理说,即便姬玄篡位了也没关系,宋国也还可以拉拢,但张烈害怕的是,在这个诸侯联军伐魏的紧要关头,卫国这个重要的盟友突然间出什么岔子啊!

    卫国毕竟比邻魏国,大半个疆土都被魏国偌大的地盘给半包围了,受到魏国的影响很大。难保这个姬玄不会被魏国收买了,或者是许诺做下什么不利于诸侯联军的事情,然后帮助他上位啊。

    这其间的尔虞我诈,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啊!

    “大都督,话不能这么说。”张烈的脸色很沉重地道,“此番伐魏,诸侯联军的粮草军需都囤积在濮阳了。加上先前攻破魏军大营获取的粮秣,还有国内押送过来的粮草军需,现在濮阳的粮草已经足以供给十万大军作战半年的了!”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濮阳现在已经成为了联军的重地,其重要性不可小觑!如果姬玄私通魏国,哪怕是卫国的大臣里面有人私通卫国,出卖我们诸侯联军,乃至于跟魏国的大军里应外合的话,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啊!”

    听到这话,匡章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说道:“这倒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大军出征,为了保证行进的速度,不能带太多的粮秣,而补给线太重要了,所以濮阳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联军粮草军需的中转站。”

    “既然有这样的风险,那么必须要想办法去杜绝掉。可是,濮阳是卫国的国都啊,虽然我们不放心自己的粮草军需在别人的地盘里,但是派兵驻扎濮阳的话,我怕卫君姬劲会起疑心啊。”

    当年的假道灭虢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春秋时期,晋献公要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同时给虞国送去宝马和贵重礼物。虞国国君贪财,大夫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近邻,它的灭亡必然会导致虞国灭亡。”

    虞国君主不听劝谏,答应晋军过境,结果晋国灭掉虢国立即灭虞。

    虽然卫国跟魏国也不是什么唇亡齿寒的关系,但是在自己的都城驻扎着别的国家的军队,怎么看都很不对劲,万一姬劲想歪了,认为宋国有灭掉他们卫国的野心,这就糟糕了。

    五国联军很有可能就此土崩瓦解啊。

    张烈沉思了一下,说道:“不如这样吧。等联军攻占了白马,就让熊子丹将军带着三千骑兵和五千虎贲军驻守白马城,对外说是防止粮道被魏军截断,实则提防濮阳有什么异动。一旦出事了,凭着这八千的兵马我军随时可以驰援濮阳,如何?”

    “也只能如此了。”匡章点头道。

第119章 惧秦() 
中原的战事已经暂时停歇下来了。

    马陵之战,魏军溃败,驻防济阳;诸侯联军则是借道卫国,在濮阳休整,而宋国新征召的五万多的军队也随即抵达卫国的都城濮阳,偌大一个濮阳,已经聚集了整整十四万多的军队,比濮阳一地的老百姓还要多得多。

    时间进入西元前326年,即宋君偃三年的七月,自魏军伐宋的事件,已经过去了三个月的时间,秘密出使秦国的苏贺也回到了都城商丘。

    子偃旋即召集苏贺、李敖和子干三大文臣巨头入宫商议大事。

    “苏卿,你此番使秦,不知道秦君是否有和我宋国盟好,一致抗魏的意向?秦国会不会出兵在西面牵制魏国河东地的军队?”子偃很关心这个事情,所以一来就向着苏贺询问道。

    闻言,苏贺的脸色有些沉重地点了点头道:“秦君有意笼络我们宋国,也答应了我们出兵在河东地牵制魏国大军的要求。为此,在臣回来之前,秦君还特意邀请我到河西的雕阴去阅兵,秦国出兵十万在河西一带佯装进攻之势,实则操练大军,吓唬河岸对面的魏人!”

    “秦君赢驷邀你去河西阅兵?”宋君偃的神色有些凝重起来了,他说道,“秦军的声威、战力如何?比之我宋国的锐士如何?”

    “有过之而无不及。”

    “把你在秦国的所见所闻都说出来吧。”宋君偃叹了口气道。

    秦国的厉害子偃是知道的,他的身上有着后世戴偃的灵魂,对于这个神秘而强韧的西方强国也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

    秦始皇能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驱宇内,横扫六合,一统天下,除了他本人雄才伟略,古今罕有比肩者之外,更主要的还是秦国自身的国力太过雄厚了!

    从秦孝公的时候商鞅变法开始,秦国经过孝公嬴渠梁、惠文王赢驷、武王嬴荡、昭襄王赢稷、孝文王嬴柱、庄襄王嬴异人六代秦国君王的励精图治,原本偏居一隅一直被晋国压制,被三晋制衡,被魏国吊打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秦孝公嬴渠梁秉承先君的遗志,以极大的魄力,启用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重用贤才,奖励耕战,根除旧贵族的权力,大破魏军,彻底富强了秦国!

    秦惠文王赢驷更是野心勃勃,在位期间,他杀商君却不废除商君之法,大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随后彭城相王的失败,更是让赢驷愤慨不已,于是立志东出,聚集犀首、张仪等六国贤能还有老秦人合纵连横,屡屡大破魏军,丹阳、蓝田之战大破楚军,攻克巴蜀之地而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

    赢驷的儿子也很厉害。

    秦武王嬴荡不必多说,一个猛人,但是在位仅仅三年,平定了巴蜀之乱,东出函谷,取宜阳(韩国的矿场,意义重大),驾临洛邑,威震天下。

    不过嬴荡这厮穷兵黩武,按理说秦国经历了惠文王时期的连番大战应该休养生息的,如果秦国还在嬴荡手里的话,会不会衰落还两说。

    嬴荡这厮最后是在周天子的宫里举鼎,砸到了脚被活生生的疼死的。

    到了秦昭襄王赢稷上位,前几十年跟他干系不大,因为是宣太后垂帘听政,所以掌权的是宣太后和他的弟弟魏冉,不过在这个时期里,秦国愈加地强大起来了。

    魏冉重用的白起,堪称秦国的战神,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白起这一生打的都是歼灭战,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二十五万,郢都之战大破楚军,败韩赵魏三国,破楚国,淹了郢都,还挖了楚人的祖坟!

    白起的战无不胜,大大地震慑了六国,楚齐燕赵魏韩关东六国都闻风丧胆。一听到是白起领军作战,都不敢打了,直接割地求和了。

    如果不是秦国放出风声,白起生病了,领军的是王纥,只怕赵孝成王也不敢跟秦国打长平之战。

    秦昭襄王时期又用范睢为相国,远交近攻,秦国在军事上和外交上都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彻底地把关东六国给打残了,秦国的疆域扩张到了极致,几乎比燕齐赵魏韩五国加起来的疆土还要辽阔!

    六国,在那个时候,说灭也便灭了!

    赢稷死后,他的儿子秦孝文王嬴柱上位,不过只当了三天的秦王就死掉了。赢稷把自己的儿子活生生地熬死了,不过嬴柱也是一个有作为的君王,只是没有发挥的时间而已。

    到了嬴政的老爹,秦庄襄王嬴异人上位,也不过几年的时间,对外战争也是屡战屡胜,不过秦国更多的还是在休养生息,削弱敌国的同时,自身也在恢复国力。

    自秦孝公以来的六位秦国君王在位的时候都很有成就(呃,嬴柱免了吧),至少都是比较有作为的君王,这是其余六国所不能比拟的。

    直至秦王嬴政,才能秉承历代先王的遗志,灭掉了六国,使四海归一,一统天下。

    老实说,宋君偃对秦国是极为忌惮的,老秦人的那一种恐怖的韧性,那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让人感到惊惧!

    秦国在立国的时候,只是拿了周天子的一张空头支票,却愣是凭着一股血气,驱逐了渭河附近的戎狄、羌族,最后还是接连作战、死战,战死了几位国君才把秦国的疆土稳固住了。

    老秦人的这种韧性是值得学习的,不过宋君偃是宋国的国君,可以说在他的心里,除了利益是没有真正的朋友的。

    除了宋国,其余秦齐楚这些大国,哪怕是盟国薛国和鲁国都是他的潜在敌人,为了利益,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地翻脸!

    子偃惧秦也!

    就目前来说,秦国还是能成为宋国的长期盟友的。毕竟秦宋两国并不接壤,也没什么利益冲突,而且他们还有着一个共同的敌人:魏国。

    而且,秦国在没有吞并巴蜀之地前,其国势也就跟齐国、楚国差不多,并没有发展到秦昭襄王以后那一超多强的国势。

    不得不说,赢驷在位的时候碰到的都是强劲的对手,无论是魏惠王魏螢,还是齐威王田因齐(齐宣王田辟疆),或者是楚怀王熊槐,还有赵武灵王这些英明神武的君王,放在任何一个时代,作为领袖他们都是非常合格的。

    俗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但是英雄出的太多了,就会有强弱之分。

    而这个战国中期天下列国就是这么个局面,谁也奈何不了谁!

第120章 伐交() 
听到宋君偃询问自己在秦国的所见所闻,苏贺也如实地回答道:“君上,臣使秦,观其黔首,除了吆喝的小贩,其余的人走在街道上都不作喧哗,各行其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