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5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偃沉声道:“恒儿,朕知道你心疼自己的儿子。子源、子韬和子权他们都是朕的孙儿,朕岂能不心疼?可是你看看他们三人都成什么样子?每日里,尸位素餐,不是与官宦子弟厮混,流连于烟花之地,就是外出打猎,沉溺酒色,声色犬马,全然没有了你们那一辈人上马能征战天下,下马可以治国安邦的本事!”

    “他们若是普通人倒还罢了。可他们是朕的孙儿,是你的儿子!他们三人都有可能成为这个帝国未来的主人!这个样子,你让朕怎么放心,将这个偌大的帝国交到他们的手上?”

    “是。父皇,是儿臣管教无方。”

    “你是管教无方。”子偃摆了摆手道,“不过朕不想责怪你什么。恒儿,你要明白,帝国的建立是来之不易的,咱们皇室子弟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天下人看着,若是不能做到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一事情,皇室就不能真正地威服天下!”

第727章 以小见大uaig。() 
公元前280年农历八月,白起率军在底比斯击败60余万西方联军。

    这一战,白起借着尼罗河的洪水暴涨之际,挖掘尼罗河,以水流淹没了处于下游低洼地的联军战营。

    然后宋军全军出击,在战船上射杀了狼狈而逃的敌人,底比斯城附近的尼罗河两岸,皆被洪水泛滥。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波涛汹涌的洪水,在水中还漂浮着许许多多色雷斯人、马其顿人、塞琉西人等西方军将士的尸体!

    底比斯会战,白起一战而歼敌47万(30万被溺毙,剩下的17万被坑杀),不留一个俘虏。

    侥幸逃命的西方人都纷纷屈服,开城献降。

    而在底比斯会战结束的时候,当了三年二世皇帝的子恒,终于被病痛缠绕,不堪重负地躺在了病榻上。

    “皇帝的情况如何?”一听说子恒染病了,子偃与干婉夫妇便当即从离宫赶回沙丘宫,对刚刚出门的御医询问。

    “太上皇、太后,陛下的龙体情形不容乐观。”那个御医摇摇头道,“陛下这病根是早就落下的,只是迟迟没有得到根治。太上皇,陛下只怕……只怕是支持不了多久了。”

    “支持不了多久?”

    子偃的脸色一沉,低声喝道:“你们这些御医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连皇帝的病都治不好?还有,皇帝是何时染病的?为何朕一点消息都没有?”

    “太上皇息怒。”一群御医都诚惶诚恐地下跪道,“这是陛下早先吩咐的。其实,早在陛下登基之前,这病情还没那么严重,但是陛下勤恳,事必躬亲,使得病情加重了,如今已经是药石难治,怕是大罗神仙来了,都回天乏术呀!”

    “你们!”子偃还想发泄一下自己的怒气,却被身边的干婉及时拦住了。

    “婉儿。”

    “唉,太上皇,这是咱们的恒儿自己的选择,怪不得他们的。”

    子偃的眉头一皱,说道:“婉儿,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干婉微微颔首。

    “你们是串通好的,来隐瞒朕一个人的吗?”

    “太上皇,若是当年让你知道恒儿的病情,你会让一个病秧子登基吗?”

    一句话,就让子偃无法反驳,无言以对。

    随后,子偃便与干婉一起进入了子恒的寝宫里。

    子恒躺在病榻上,脸色惨白,气若游丝,不时地还会咳嗽几声,呕出一口血,真的是要多惨有多惨,子偃和干婉真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父皇、母后……”

    看着子恒一脸羞愧的模样,子偃幽幽地叹了口气道:“恒儿,你放心,朕已经让人张贴了告示,悬赏于天下,征集天下的名医神药,他们比这些御医厉害多了,一定能治好你的。”

    子恒苦笑着道:“父皇,你不必安慰儿臣了。儿臣自己的情况,自己清楚。儿臣大限将至,就在这几日了。”

    “恒儿,朕不许你说这种傻话。”

    “父皇,是儿臣欺骗了你,欺君之罪,父皇你会责怪儿臣吗?”

    “有什么责怪不责怪的?”子偃心如刀绞地道,“这是父皇的失职。朕不是一个好父亲,竟然连你的身体状况都不清不楚的!”

    “父皇,请你不要说这种话,不然儿臣真的是无地自容。”

    “你还有什么话要对朕说的吗?”

    “是的。父皇,儿臣无能,在位三年,毫无建树,仅仅是延续了父皇你的国策……”

    “这样就足够了。”子偃叹息道,“你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恒儿,你已经做得更好了,你不必自责什么!”

    “父皇,儿臣想将皇位传给八弟,你……你认为如何?”

    “子楚?”

    子偃不由得蹙眉道:“你是认真的吗?”

    “是的。父皇,儿臣已经想好了!八弟的文治武功,是有目共睹的,其实早在登基伊始,儿臣就已经派人去暗中观察父皇的儿子们,八弟的能力绝对是父皇的诸子中,最为出色的一个,他又是父皇你的爱子,又是行事风格最像父皇你的。儿臣相信,八弟继位,远比儿臣的那三个不成器的儿子继位要好得多。”

    看着一脸虚弱,却又表现得很坚决的子恒,子偃放下了心中的狐疑,连连摇头道:“不可。你现在还是帝国的主人,皇帝之位,父死子继,远比兄终弟及要好得多!这古往今来,因为兄终弟及而闹出的乱子可是不胜枚举的呀。”

    兄终弟及,就是王位由哥哥传给弟弟继承,传弟一般按年龄长幼依次继承。兄终弟继,传子有传兄之子、传弟之子和传嫡子几种。

    中国古代的夏朝、商朝以及鲁国、宋国等实行这种继承制度。例如鲁炀公熙接替其兄鲁考公酋的位置,宋微仲接替其兄宋微子启的位置。

    在私有观念深入人心的情况下,采用兄弟相继的方式也缺乏硬性的约束力。

    因为“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之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兄终弟及”原则事实上无法抵挡住权力私有欲、独占欲的冲击。只有根据嫡、长这些先赋的或天定的条件,把皇位继承资格最大限度地限制在一个人身上,才能确立起比较明确的、可操作性的标准,才可能杜绝其他皇子的非分之想,较好地避免诸子争立、骨肉相残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绝庶孽之窥箭,塞祸乱之本源”。

    “不会的。”子恒轻轻的道,“父皇,此事儿臣早已有了自己的考量。帝国幅员辽阔,情况复杂,而儿臣的三个儿子,子源、子韬和子权都是庸碌之人,难堪大任,将偌大的一个帝国交到他们的手上,儿臣实在是放心不下,儿臣不能将父皇和儿臣自己的毕生的心血,拿去冒险!”

    “子楚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做楚国之君的这些年,励精图治,将一个原本是化外之地的国家,治理得非常好。以小见大,这且不说,子楚自身的能力很强,威望极高,仅次于儿臣与子启,在朝野上下的威望,仅次于儿臣而已。由此可见,由子楚继位,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闻言,子偃叹了口气,又看向了一侧的干婉,垂询道:“婉儿,你认为呢?”

    “臣妾不想干涉立储之事。”

    子偃摇摇头道:“恒儿,你为什么不将皇位传给启儿呢?”

    “不。启弟的能力儿臣是知道的,他勇猛善战,擅于运筹帷幄,做一将军绰绰有余,但是要统治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启弟的能力是无法让人信服的。而且,八弟比启弟年轻一些,他能带领帝国,走的更远。”

    “恒儿,朕不管这些了,一切,全凭你的意志行事吧。”

    “谢父皇。”

    其实子偃又何尝不知道子恒的心思呢?

    以子恒的三个儿子的能力,确实无法统治好这么一个偌大的帝国,传位给子楚,完全是迫不得已的。

    首先,子恒驾崩,接下来子偃肯定也是时日无多的,那么之后呢?没有了靠山,又毫无威望的后继之君怎么办?

    就子偃想到的,就是多半会如同后世的“靖难之役”一般,被分封的诸侯打着“清君侧”的名号,逼着退位。

    而一旦子楚继位,肯定会念及旧情,善待子恒的儿女的。

第728章 五华诸夏() 
八月六日,宋帝国的二世皇帝子恒驾崩,举国缟素,停止兵戈,停止农桑,并且斋戒三日,以此悼念这位给宋帝国做出了卓越贡献的皇帝。

    虽说子恒只是在位三年,但是他做了几十年的太子,做太子期间,协助宋始皇处理许多政务,贤明孝友之名天下皆知,臣民们都很拥戴他,对他十分信服。

    可是,让世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子恒驾崩,继位的竟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远在楚国为国君的子楚!

    公元前280年,在奔丧过后,子楚随即举行登基大典,加冕称帝,为宋三世皇帝。

    由于子偃健在,故而没有人胆敢反对子楚的继位,一切尽在子偃的掌控中。

    子楚在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二世皇帝子恒葬在景陵,由于子恒驾崩得很匆促,没有修建什么像样的陵墓,故而一切从简,不过后续,子楚还会差遣几万人的劳役修建景陵的。

    子楚又将子恒的三个儿子,分封到自己原来统治的楚国(就是夷洲、现称台湾),一个为楚王,封国在夷洲,一个为成王,封国在吕宋岛,一个为顺王,封国在澳大利亚的西部地区。

    子楚对子恒的三个儿子极好,视同己出,不仅三个人都封王,还给了寸功未立的他们偌大的国土,赐予百工,军队各万人,黎庶各五万人!

    封了一个国还分配土生土长的宋人,这在宋帝国以前是没有先例的!

    子楚一下子获得了原本子恒的拥戴者的忠心。

    子恒驾崩的第二年,子偃的宠妃,当今三世皇帝的生母贞姬便撒手人寰了。子偃大悲,第一次染上了重病。

    公元前273年,就在宋帝国的军队扫灭了色雷斯王国、马其顿王国和南方的希腊各个城邦,远征地中海其余的罗马、迦太基等城邦和国家,屡战屡胜的时候,东宫皇太后干婉的病情加重,危在旦夕了。

    在干婉的弥留之际,子偃匆匆赶过来看望她。

    “婉儿。”子偃紧紧的攥着干婉的手,看着她瘦削而又惨白的脸庞,不由得老泪纵横,一颗又一颗混浊的泪水,都滴落到了干婉的手背上。

    “你来了。”

    “是,我来了。”这一回,子偃终于没有再自称为“朕”。

    “夫君,我很庆幸,能在最好的年华嫁给你。但是现在又很遗憾,因为我会先你一步而去,让你看见我年老色衰的样子,真是……真是过意不去。”

    “你说的什么傻话。”

    子偃将颤抖的手按在了干婉的脸颊上,轻轻的道:“婉儿,在我的心目中,你是最美的。你知道吗,婉儿,我多么希望,再带着你去看一看帝国的大好河山,陪着你去走走,去游山玩水。”

    干婉很是艰难地摇摇头道:“能有你的陪伴,婉儿已经心满意足了。夫君,还记得我第一次见你,咱们洞房的时候,我给你哼唱的诗歌吗?”

    “嗯,记得。”

    “那你给我哼唱一遍好不好?”

    “好,好。”

    子偃一边流着泪,一边翕动着嘴角,唱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