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5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公元前2134年左右,埃及第十一王朝法老孟苏好代布兴建底比斯作为都城,直到公元前27年,底比斯被一场大地震彻底摧毁时止,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底比斯在古埃及的发展史上始终起着重要作用。

    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大概看到了阿蒙神庙祭司们不断增加的财富所构成的威胁,决定推行宗教改革,也就是我们下边要介绍的埃赫那吞改革。底比斯从此又衰落了20来年。

    第二十一王朝以后,随着底比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不断加剧,加上爱琴海和小亚细亚一带的“海上民族”的不断入侵,新王国日益衰落,底比斯也开始了自己的厄运。

    公元前663年左右,入侵埃及的亚述军队再次火烧、洗劫了底比斯。公元前27年,一场地震又使底比斯城里仅存的一些纪念性建筑物瞬息之间倾塌无遗。

    到公元19世纪,只留下一堆废墟的底比斯,成了古墓盗劫者的乐园。在现今埃及的卢克索和卡纳克一带,人们还能见到底比斯遗址的一些断垣残壁。

    到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虽然第十二王朝的开创者门内姆哈特一世曾把首都从底比斯迁到孟斐斯附近的李斯特,但在底比斯仍然为阿蒙神继续兴建纪念性建造物。

    从公元前1790年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中王国遭到了外族喜克索斯人的入侵。

    喜克索斯人征服了大半个埃及,最后定都阿瓦利斯,建立了第十五王朝和第十六王朝。底比斯经历了第一次衰落。

    埃及人阿赫摩斯一世的率领下,又在底比斯建立了第十七王朝,并在公元前1580年左右攻占了阿瓦利斯城,把喜克索斯人赶出了埃及,开创了古埃及新王国时代。

    新王国时期的法老们再次选定底比斯作为埃及的宗教、政治中心。他们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掠取了大量财富和战俘,并把底比斯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显赫宏伟的都城。他们在东底比斯为阿蒙神和他们自己建起了一座座壮观的神庙和宫殿。

    底比斯在埃及古王国时期,是一个并不出名也不很大的商道中心。通往西奈半岛和彭特的水路,通往努比亚的陆路,都要经过底比斯。底比斯的兴盛是跟阿蒙神联系在一起的。法老孟苏好代布把首都定在底比斯后,又将阿蒙神奉为“诸神之王”,成了全埃及最高的神,从此开始在底比斯为阿蒙神大兴土木。

    底比斯在古埃及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就这样被奠定了下来。

    “走,咱们去帝王谷看看。”

    白起口中的帝王谷,其实就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即金字塔。

    夕阳西下时分,底比斯神庙巨大的淡褐色石柱傲然挺立,它似乎正向千里来此朝圣的人们诉说着千年文明和人间沧桑。

    卡纳克神殿处在黑暗笼罩中,万籁俱寂,在卡纳克圣湖畔,在神妙光束的引导下,云游于法老的世界。

    有幻觉之感的旁白抑扬顿挫,铿锵有力,那仿佛是法老在独白,众神在议论,争辩或祈祷,不得而知。

    突然阿拉伯古乐齐鸣,百万雄师严阵以待,法老御驾亲征,歼敌奏捷,凯旋归来,举国欢庆——青灰的、紫红的光束以神殿里的巨大雕像和断壁残垣为背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地映现出一幅幅埃及古王朝千古兴亡的历史匡画。

    “寡人真是很难想象,这么一个文化悠久,底蕴雄厚的国度,竟然会被那些茹毛饮血的野蛮人占领?这真是一种侮辱!”白起对此连连摇头。

    艾尔夫曼微微一愣,表情有些尴尬,因为白起口中所说的“茹毛饮血的野蛮人”,其实是马其顿人,而他艾尔夫曼正是马其顿人。

    庙门前面对尼罗河,高达38米,称为塔门。大门和神殿之间的大院两边排列着40个狮身半面或者狮身举面的巨大石像,造型质朴,气势宏伟。

    在埃及常见狮身的人或者动物像,从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到狮身牛面像,狮身羊面像。这是因为在古埃及,狮子是力量的象征,为其塑像是显示权力和威力。

    进入主殿,感觉犹入石林,在这个面积近500平方米的主殿里,有排成16行共134根,5人不能合抱的巨石圆柱,其中的12根莲花柱高达21米,全是整块石料雕成,柱上均残留有描述太阳神故事的彩绘和象形文字。

    白起仰望这一根根石柱,不由肃然思远,几千年前埃及人竟然就能建造出这样伟大的建筑。

    艾尔夫曼忽而来到白起的身边低声道:“将军阁下,天色已晚,敌军的游骑不知会不会来到这里,不可让他们发现将军阁下的行踪。这帝王谷,不如改日再来吧?”

    “唉,寡人真想在这里待久一点。”白起油然而生地叹息道,“埃及人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木乃伊等,都给了寡人极大的震撼!这真是一个个伟大的建筑!寡人一定不能让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东西,落入野蛮人的手里!这些地方,只有强者,只有一样属于文明国度的宋帝国,才能拥有!”

    白起随后回到了底比斯城,在给子恒和子偃的信中,他除了请求派出更多的兵力,和一些军需淄重之外,还向二位皇帝描述了埃及的建筑物和自己的所见所闻,相信这是一个奇妙的地方,白起一定要拿下这个地方。

    同时,白起还请求皇帝陛下,将这个地方赐给自己。

第726章 离宫uaiG。() 
接到白起的来信之后,子恒便马不停蹄地赶到子偃所在的离宫,与后者商谈此事。

    离宫,是子偃完全按照历史上秦王朝的阿房宫建造的,穷奢极侈。

    前殿是离宫的主体宫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

    离宫前殿占地约800亩,相当于9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磁石门为离宫的门阙之一。

    离宫的建筑以磁石为门,一是为防止行刺者,以磁石的吸铁作用,使隐甲怀刃者在入门时不能通过,从而保卫皇帝的安全;二是为了向“四夷朝者”显示离宫前殿的神奇作用,令其惊恐却步。

    兰池宫是始皇帝子偃的一座寝宫,又名仙岛。因筑于兰池之畔而名之。

    上天台是离宫祭祀天神的建筑物。

    古代先民认为,太平盛世,均是天神的恩赐和保佑。皇帝为了使自己的国家物阜民丰,四海长平,定期率领朝臣登坛祈祷天神。

    上天台作为祭祀土地之神的活动场所,专供皇帝祈祷五谷丰登之用。古代曰:“社”。“社”代表国家。“稷”为谷神。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发源于黄土高原远流长的农耕文化。

    此外,在离宫之内,还有一处上林苑,专门供给皇室中人狩猎的。

    子恒赶到离宫,将手中的书信毕恭毕敬地递到太上皇子偃的手上。

    子恒已经继位两年,威望日隆,但是依旧不敢对子偃的意志有任何忤逆的地方!父皇终究是父皇!

    “父皇,这是秦公白起从底比斯城发来的书信。他请求帝国增派兵力,赶赴底比斯作战,同时还要一些霹雳炮、床弩和投石机等军需淄重,此外,白起十分喜欢埃及,他想要帝国将埃及作为他的封国,赏赐给他。”

    “白起想要埃及?”

    “是的。”

    子偃微微颔首道:“这也难怪。埃及的文化底蕴,不必咱们华夏文明差,二者不相上下!那是一块肥沃的土地,白起想要埃及,给他吧!但只限于埃及,毕竟原来的托勒密王朝的疆域太大,剩下的土地,朕还想用来分封给你的弟弟们。”

    “诺。”

    子偃又忽而道:“恒儿,朕力主将这些远征军打下的疆域,都分封给你的弟弟们,你不会在心里埋怨朕吧?”

    “不会的。”子恒低着头道,“儿臣理解父皇你的良苦用心。远征军打下的土地,都是化外之地,那里都是不服王化,性情桀骜不驯的蛮夷,帝国又是鞭长莫及的,难以管理,所以只有分封弟弟们去统治才是最好的。他们都是父皇的儿子,儿臣的弟弟,他们必须有这个资格和能力。”

    “嗯,你能这么想,朕很欣慰。”

    子偃颔首道:“恒儿,你已经在位两年了,颇有建树,但是你怎可一心处理政务呢?你的身体不太好,这个朕是知道的,你只有子源、子韬和子权三个儿子,人丁稀薄,将来何以更好地为皇室开枝散叶?”

    “这……父皇,儿臣真的是不愿沉溺于女色。”

    “那你是在责怪朕往日好色如命了吗?”子偃板着脸道。

    “儿臣不敢。”

    “子恒啊,你要明白,似你这般,只有一个皇后两个妃子的君主,何其之少也?纵观古今,这几乎是没有的事情!即便是寻常的富贵人家,不说三妻四妾,至少他们都是妻妾成群的!你要为皇室开枝散叶啊,咱们子氏一族的子子孙孙,越多越好。”

    “是,儿臣明白了。”

    子偃还是淡淡的摇摇头,其实关于这个事情,子偃已经跟子恒说了无数次。

    子恒的性格与子偃截然不同,相貌上颇为相似,但是在做事情这一方面,真是天差地别的。

    子偃很好色,别的不说,子嗣已经有九百多个,差不多一千了,女儿亦有六百多,前不久,子偃的第986个儿子出世了,真可谓是老来得子,可喜可贺。

    而子恒呢?子恒只有三个后妃,不算夭折的,儿子三个,女儿两个,只有五个儿女,这怎么行?

    若是子恒的三个儿子都是能力出众的人,这也就罢了,可是子偃其实并不看好子恒的三个儿子!

    管理这么一个偌大的帝国,没有足够的威望,不出乱子是不可能的。

    而子恒的三个儿子,娇生惯养的,从小就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了,生活在深宫之中,没有与底层的黎庶接触过,不知道民间疾苦,这就导致了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人登基之后,多半会不恤民力,导致帝国分崩离析,四分五裂的。

    帝国还很年轻,需要一段时间来过渡。

    更久远一点的事情,子偃管不着,但是眼下,帝国绝不能发生什么乱子!

    “恒儿,朕想跟你商量一个事情。”

    “请父皇尽管吩咐。”

    “还记得吗?朕的好多儿子,你、子启、子楚你们,都曾经被朕下放到民间,去体会一下民间疾苦,锻炼你们的才能。现在你的三个儿子,子源、子韬和子权最大的有子源有26岁,最小的子权也有17岁了。朕想将他们安排到民间去生活一年,考察和锻炼他们的能力,你觉得如何?”

    “儿臣明白父皇的良苦用心。”

    子偃颔首道:“恒儿啊,朕日后还想立下一条祖训。即,凡帝国皇室子弟,皇帝之子,十四岁以后,必须出宫,流放民间三年,磨砺其能力,考察其才干。你觉得如何?”

    “这个……父皇,这样是不是不太好?一年还好说,流放民间三年,这就让人无所适从了。皇室子弟,都是天潢贵胄,须知书达礼,学习权术或者文韬武略,岂能与黎庶一般?”

    “黎庶就不能学习权术和文韬武略了吗?”

    子偃沉声道:“恒儿,朕知道你心疼自己的儿子。子源、子韬和子权他们都是朕的孙儿,朕岂能不心疼?可是你看看他们三人都成什么样子?每日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