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5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是,这是在下的过失。”看见子昂没有这样的野心,魏齐不由得黯然神伤。

    子昂随即将一份资料递给了魏齐,说道:“先生,这是朝歌发来的关于这个孔雀王朝的情报,你也看一看吧。”

    “这……”

    浏览了一遍过后,魏齐不由得有些诧异,说道:“没想到,这并不是一个蒙昧不化的国度,而是与我华夏一般,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啊。只是这个孔雀王朝,印度人被外敌入侵了这么多次,没想到还能翻身,真是难以置信。”

    子昂微微颔首道:“这个民族的毅力倒是挺大的。在三十几年前,这还是一个被异族统治的地方,我们现在面对的这个孔雀王朝,为摩揭陀国,这亦是一个武力强盛之国,不容小觑!欲击败入侵的孔雀王朝的军队不难,而拿下其国土,并入帝国才是最难的,首先一个问题,如何治理?”

    在子昂看来,征服这个孔雀王朝并不难,因为宋军已经与孔雀王朝的军队交战过,对方的战斗力太弱了,无论是丛林作战还是野战,乃至于攻防战,宋军都完败孔雀王朝的军队。

    但是打天下难,坐天下更难。

    不过,子偃在信中还给子昂指点迷津,告诉他如何去征服孔雀王朝。

    子昂笑着道:“不过,陛下却已有对策。”

    “什么对策?”

    “陛下说,印度曾经被雅利安人、波斯人、中亚人、马其顿人等异族先后统治过,这些异族不费吹灰之力,就彻底征服印度,建立起了国家,统治几百年。”

    “这是为何?”魏齐一脸不解地道。

    “其一,印度有几百个部族,互相征战,没有如我们华夏一般的主体民族,没有国家归属感,异族入侵,印度人完全不当一回事。”

    “其二,印度长期实行种姓制度,而种姓制度是稳定印度大陆的基础制度。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印度高种姓大家族为首的统治,每个地区基本上都是几个家族或者王公,而广大的首陀罗和贱民都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入侵的军队征服地方的王公和家族之长,其实就征服了整个印度了。”

    “其三,印度人的战力很弱。这一点,想必你应该是知道。我们与孔雀王朝的军队大战过几次,他们的战象部队很难缠,可是无论是大规模的兵团作战,还是单兵作战,我宋帝国的将士和雇佣兵,对孔雀王朝的士卒的战死比例,是一比六!也就是说,每死六个印度人,我们这里才会战死一个宋卒或者是雇佣兵!”

    子昂眯着眼睛道:“最关键的是,印度人经不起大战。一旦碰上硬仗,被我军的骑兵突袭,就会溃不成军!很多时候,这些身材高大的印度士兵,都是在溃逃中被杀死的!”

    孔雀王朝军战营。

    一个包着头巾,胡络腮,英气逼人的将领昂首阔步,腰挎战刀,走进了中军大帐内,一下子坐到了主位上。

    这个胡络腮的将领名为魔笛,是孔雀王朝的名将之一,曾经跟随过月护王旃陀罗笈多赶走马其顿人,建立孔雀王朝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此后,魔笛又为月护王、瓶头王这两代孔雀王朝的国主开疆拓土,立下了无数的汗马功劳。

    魔笛生平百战百胜,未尝一败,这一回原本出兵攻伐东北的将领不是他,而是多隆的,奈何多隆作战不力,在东北屡战屡败,折损了数万的兵力。

    瓶头王一怒之下,这才换上了魔笛,并派给他十万人,希望能获得一场大胜,继续开辟孔雀王朝东北的疆土。

    “多隆,国王对你实在是太失望了。”看着左手一侧的精神憔悴的将领,魔笛眯着眼睛道,“国王陛下给了你十万人,希望能开辟东北的疆土,击败来自北方的强敌。但是没想到你却屡战屡败,不仅没有为王朝拿下一寸土地,反而连我摩揭陀国的故土都丢了大半!国王陛下对你很失望!这一战你若不能戴罪立功,国王陛下一定会杀了你的头,然后将你的家人都贬为卑贱的奴隶的!”

    多隆闻言,不由得惶恐万分地道:“尊敬的将军,非是末将作战不力,而是对手真的是太强悍了!我多隆戎马二十多年,经历的大战无数,可是从未碰见过这么强大的敌人!”

    “强敌?对方再强大,能强大得过马其顿人吗?当年的马其顿人何其之厉害,不也被咱们赶出了印度了吗?”

    说起赶走马其顿人的这段光辉历史,魔笛颇为骄傲。

    话说,在公元前前325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从印度河流撒走,在旁遮普设立了总督,留下了一支军队。

    这时,旃陀罗笈多(月护王)率领当地人民揭竿而起,组织了一支军队,赶走了马其顿人。随后,又推翻了难陀王朝,建了新的王朝,定都华氏城。

    由于出身于一个养孔雀的家族,因此,后来人们把旃陀罗笈多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

    到了旃陀罗笈多儿子宾头沙罗统治时期,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达阿拉伯海的广大领域。

    马其顿人,在魔笛看来是十分的强大的,其方阵(马其顿方阵)更是无解,当年若非马其顿王国真正的精锐已经撤走,只留下不过万余人的话,可能印度此时还在马其顿人治下。

    多隆一脸憋屈地道:“将军阁下,在我看来,这些异族人,比马其顿人还要厉害!我已经通过商旅打听过了,这些异族人为宋人,来自我们西北方向的一个强大的帝国,这个帝国幅员辽阔,据说有我们孔雀王朝六七倍大小!其带甲数百万,人口三四千万,我们现在面对的,只不过是其一隅之地的兵力而已!”

    “鬼扯!”

    魔笛哼了一声道:“不要为自己的战败找借口!多隆,这样会让我瞧不起你的!败了就是败了!”

    “是。”多隆十分落寞地低着头。

    “好了,现在将战争的形势仔仔细细地告诉我!”

    “是的。”

    多隆回答道:“今年二月,我率军十万人,向宋帝国的安南都护府进击,不到半个月,便横扫七百余里,歼敌二万人,不过这些人都是当地的土著,还有百越人自己组建的游击队,其中还包括了悍妇。真正被歼灭的宋军其实只有不到三千,而我军自身阵亡的士卒已经有近万人了。”

    “然后呢?”魔笛面沉如水地道。

    “然后,安南都护府的大都护,子昂便率军出战,由于道路阻塞,宋军不能调集重兵,所以子昂只是带了八千人赶到前线。接着,我率军三万人,与宋军在红河交战,结果……结果被打得大败,我只能带着不足千人的残兵败将,回到了这里。”

    “什么?!”

    魔笛顿时拍案而起,“啪”的一声,扇了多隆一巴掌,怒不可遏地道:“你这个蠢货!废物!三万人竟然还打不过对方八千人!你是怎么打仗的?你是去送人头的吗?”

    多隆捂着自己的脸颊,一脸憋屈地道:“将军阁下,你听我说。宋军的战斗力实在是太过强悍了!之后的一个月,我只能率军转攻为守,步步后退,收缩防线,因为宋军联合了百越人和当地的土著,其兵力大概有十万人。我军在占领区的城寨据点被一一拔除,没有了立足之地,我只好率兵退回国内,没想到,宋人竟然还赶追击过来。”

    “那么现在呢?”

    “我出动了战象,勉强挡住了宋人的攻势,不然可能连咱们摩揭陀国的全部故土都要失去了。”

    “这么说,战象能克制宋人吗?”

    “应该是的。我将战象部队出动,一阵冲击之后,宋军就不战自退了。”

    “这倒是一个有用的情报。很好,这一回我还带来了三千头战象,加上你这里的一千多头战象,相信碾压宋军,完全不成问题啊!”

第708章 恒河() 
在魔笛抵达前线的同时,宋帝国的将士、雇佣兵(包括百越人和土著人)已经集结完毕,一应的攻城器械,霹雳炮、床弩、投石机等已经到位,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的稻米装在车上,独轮车由人力推着。

    由于山高路远,道路崎岖难行,子昂没办法一下子出动太多的兵马,故而只是以十万步骑出战,后续的二十万人将作为民夫,在岭南三郡过土著之地,随后再送到原本孔雀王朝的土地上。

    仅仅十万人,能征服得了这个巨大的国家吗?子昂的心里没底,不过他有一战的勇气!

    反正是侵略战争,打败了就退出去吧!

    公元前288年九月初,子昂起兵十万人渡过恒河的支流,突袭了弗栗恃城,借此作为跳板,与孔雀王朝的军队在恒河之滨展开决战。

    子昂站在战车上,望着眼前这一片波光粼粼的大河,不由得颔首道:“这片河流之宽广,之流域,倒是不下于我宋帝国的黄河!”

    在一侧的白羽笑着道:“大都护,这条河叫做恒河,是印度人的灵魂,其影响的确与帝国的黄河如出一辙。据我所知,恒河两岸,衍生出了印度璀璨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无数的国家、部族都赖以生存!”

    “而且,印度还是一个宗教色彩十分浓重的地方。恒河之于印度教徒,是最为神圣的象征。身为印度教徒,一生至少必须到恒河净身一次。所以千百年来,朝圣者的足迹遍布了恒河两岸,诗人、歌手常常行吟于河畔!”

    子昂笑着道:“只可惜,这条河流即将被鲜血浸染了。”

    子偃何出此言?

    因为宋军惯用武安君白起的战法,不战则已,一战则争取歼灭!

    宋军并没有驻守弗栗恃城,而是在占据这个战略要地之后,又马不停蹄地顺着恒河西进,逼向了摩揭陀国的腹地,兵锋直指孔雀王朝军主力所在的地方。

    听说宋军来犯,魔笛当即亲率十五万军队,赶到弗栗恃城附近,欲与宋军展开决战。

    宋军与孔雀王朝军在恒河之滨摆开阵势。

    宋军方阵依旧犀利。

    宋军方阵是指宋军拥有一种步兵方阵,手持7米长矛,将它端平,靠它很长的优势刺伤敌兵。

    方阵中弩、步、车、骑的规则分布,让人联想到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图。根据地形地势,敌我方力量优势对比,方阵的统帅摆阵布兵,时而严阵以待,时而机动灵活地调整着阵法的变换,以最有效的方式调集着内部组织资源。

    古代军队作战时采用很多队形,其中就有方阵。这是一种将军队在野外开阔地上排列成方形阵式。

    一般由前军、中军和后军相互嵌套排列而成,方阵平面呈现“回”字形状,可能源于“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据说,这种方阵是黄帝创造的。

    《李卫公问对》载:“黄帝兵法,世传握奇文”,“考其辞云:四为奇,四为正,余为握奇。奇,余零也。”

    所谓“握奇阵”,就是将一支军队分为八个小方阵,四正四奇总为八阵,按井字形、环形配置,大将居中掌握,称为“握奇”。军队环卫前后左右,形成八个活动区。做到一处受敌,多方可救。“其形井字,开为九焉,五为阵法,四方闲地”。

    李靖认为,黄帝创立的这种方阵是阵的最初形式,后来诸葛亮的八阵图就是依据这种八行方阵演变而来的。

    宋卒们手里的长矛,长达近七米,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