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4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司马迁的这个论断,尽管很多人质疑,但能流传千年的“匈奴是夏朝人后裔”的说法并非毫无依据。

    至于现在,宋帝国的王公大臣们,与子干的观念都是差不多的。

    他们承认匈奴人是夏王朝的后裔,出自华夏一脉,但是匈奴人的身上同样流淌着戎狄的血,可能绝大多数都是戎狄的血!这就让一向以自身的血统引以为傲的王公大臣们不能认同了!

    汉朝之前,达官贵人莫不是显赫的贵族,无有庶民,以血统论,而非文化认同。

    你认同我的文化,但身上留着的不是我的血,大家就不是一家人!

    子偃眯着眼睛道:“朕知道,灭匈奴之事不可操之过急。在帝国的北方,还有匈奴、东胡、月氏、丁零等游牧民族虎视眈眈,朕深以为虑也!”

    “北方偏僻,人烟稀少,土地贫瘠,朕决定准阳城君所奏,使他率军驻守边防,负责九原、雁门、代郡等地的边关防务。这些年,阳城君将会采取‘占据有利地形,稳扎稳打,层层推进’的积极防御策略!”

    “塞外之异族甚多,朕还欲命阳城君修建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也。”

    “将原来的秦燕赵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可使帝国有了一个坚固的巨大防线,用以屯兵和保障补给,来防御机动性超强的匈奴骑兵!鉴于北地荒芜,人烟稀少,而我北方与戎狄接壤之地甚多,朕还决定,在黄河沿线修城筑县数十座,迁徙百姓戍边,作为屯兵和补给的第二道防线!”

    又是一个劳民伤财的举措,子偃却还是力排众议,驳回了群臣的请求,一意孤行,将圣旨颁布下去。

第694章 夜袭() 
公元前296年十月,熊子丹在率军歼灭了匈奴人的主力,逼迫匈奴单于呼韩耶北遁之后,又上奏皇帝子偃,请求驻军于边关,防御戎狄。

    子偃准奏,命熊子丹率军驻守边防,同时“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连接,使宋帝国有了一个坚固的巨大防线,用以屯兵和保障补给,来防御机动性超强的匈奴骑兵,不仅如此,宋国在黄河沿线修城筑县四十四座,迁徙百姓戍边,作为屯兵和补给的第二道防线。

    有了这两条防线,熊子丹以黄河为依托,渡过黄河,占据阳山和北假,将与匈奴的战线进一步往北推动。

    对于熊子丹,子偃是毫无保留的信任的,这一点,朝野上下无人能及,就是子偃的诸公子,子昂、子启等人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与原来的历史上,秦王朝的蒙恬独独针对匈奴不同,宋帝国的这番动作,一下子将匈奴、东胡、丁零和月氏等异族都拉入了打击范围。

    子偃给了熊子丹三十万之军,命令他驻守边关,修建长城,同时监督在黄河沿线修城筑县的事情,职权之大,前所未有!

    熊子丹这一下子便是手握重兵,都督陇西、北地、九原、云中、雁门、代郡、上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和辽东郡这十一个郡的军事,这还是熊子丹请求,子偃准奏的事情!

    若是没有子偃绝对的信任,熊子丹焉能掌握如此大权?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征发百姓戍守边关,修城筑县的事情,其实是子偃有意为之的。

    天下初定,人心不稳,各地偶尔还有一些叛乱,一些乱军甚至还跑进了深山老林里,落草为寇。

    宋帝国此番大兴土木,在黄河沿线修城筑县,迁徙百姓戍边,其百姓都是来自南方的楚人、越人,这些人桀骜不驯,不服者甚多,故而子偃的这番用意是不言而喻的。

    除了真的想征辟北方之外,其实归根结底,子偃还是想要削弱原来七国的余孽,镇压叛乱。

    这个举措,其实历史上的秦始皇也干过,毕竟偌大的一个帝国,鱼龙混杂,到处都存在着危机,若是不能依靠子偃的威望,镇压这些叛乱,就将会留给后继之君一个烂摊子。

    宋帝国将在那四十四座城邑建造好之后,迁徙南方的楚人、越人,还有北方一些已经归附的游牧民族进去居住,杂居在一起,互相融合。

    而在北方进行大迁徙的时候,南方的征辟百越之战,也进行得如火如荼的。

    白起率军进攻百越之地,一路南下,兵分五路,相继拿下了邗越(今江西省中北部;安徽省西南部、湖北省东南部分地区)、扬越(今江西省大部;以及湖北省东南部、湖南省东部、东南部地区)、瓯越(今浙江省南部地区;福建省北部地区)、闽越(今福建省大部;及台湾省诸岛、广东省东部部分地区、海南省大部)等百越部族。

    但是,宋军却在进攻西瓯(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贵州省东南部;以及云南省东南部地区)、骆越(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及沿国界线地区;云南省东南部沿国界线地区)和越裳(今云南省南部地区以及沿国界线地区分布),这三个最南部的百越部族的时候,遭遇了极大的伤亡和伏击。

    夜幕降临,宋军将士们点燃了篝火,正在那里休憩。

    火光可以驱赶山林里的毒虫猛兽,这是宋卒们用血的教训换来的。

    不知道是从那里响起的叫嚷声,或者来自一面,或者来自两面,或者来自四面八方,听见这一叫嚷,早已绷紧了精神的宋军将士们顿时吓得跳了起来,拿起武器,就往叫嚷声的源头冲了过去。

    宋卒们虽然不清楚这些南方土著的语言,但是这叫嚷声,与他们的喊杀声是如出一辙的!

    在夜间,宋军将士的战斗力是大打折扣的,这不,两方人马刚一接触,拿着简陋的武器和弓箭的越人却占了上风!

    “噗嗤!”

    箭矢插入了胸口上,钻心的疼,这个宋卒的嘴里发出了“咕噜噜”的声响,随后脑袋一歪,径直倒在了地上,气绝身亡。

    来袭的越人都举着火把,在一片混乱中肆意地砍杀着远比自己高大的宋人。

    这个时候,只要宋卒们定睛一看,就能看见这些穿着野兽的皮毛制作成衣裳的越人,他们剪了短发,或者扎成辫子,手臂上或者是脸上有纹身,亦或是钉着鼻环,戴着耳环,肤色黝黑,身材精悍,不足五尺的身高,却能爆发出极强的起来,就连那些牛高马大的宋人,在与这些越人一对一单挑的时候,甚至都打不过!

    更为可怕的是,这些越人擅于在山林中疾跑,跑起来就跟猴子一般,让人根本就逮不到人!

    “嗖嗖嗖!……”这时,从不远处的大树上,一大群的越人借着树藤,从远处划落过来,径直挥着手中的青铜剑,杀死了病猫一般的宋军。

    在这种混战中,个人的武力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越人的突袭是十分迅速的,就像疾风骤雨一般,来的快,去的快。

    这才不到半个时辰的工夫,那些宋军将士们就七零八落地倒下了,反倒是突袭的越人,这些人在杀死了许多宋卒之后,还能大摇大摆的离去,如同鬼魅一般。

    看着满地都是己方将士的尸体,子昂气得抓狂,但是又无可奈何。

    “我军的伤亡情况如何?”

    “回禀将军,方才的突袭,我军阵亡将士512人,重伤者一百余人,轻伤者不计。”

    “越人呢?”

    “越人……死了六十一个。”

    “……”

    子昂不得不咬牙切齿地道:“可恶!老子征战这么多年,还从未打过这么屈辱的仗!真是憋屈!”

    这些只会在背地里偷袭游击的越人,子昂气不过,却奈何他们不得,真是气死人了!

    子昂随后去到武安君白起那里,商议军机要事。

第695章 难题() 
白起率军南征百越之地,兵分五路,只用了大半年的时间,便横扫扬越、瓯越、闽越等百越部族,屡战屡胜。

    但是,却在征辟到西瓯和骆越这两个百越部族的时候,遭遇了最顽强的抵抗!

    这百越之地,气候炎热潮湿,山高林密多水,热气熏蒸,积成瘴雾,行人触着,轻则致病,重则伤身。还有那毒蛇猛兽,随处会出来伤人!

    时间已经进入公元前295年的农历五月,天气酷热,热气蒸腾,宋军将士大多为瘴气所阻,生了疟疾,病死多人。再加上粮道受困,无奈之下,白起只好命令军队退回长沙郡。

    长沙的府衙中,白起击鼓聚将。

    “诸位,我宋军经过这一年多的征战,已经征服了扬越、瓯越、闽越等百越部族,辟地千余里,但是最南方的西瓯和骆越仍在负隅顽抗,使我南征之军这一年来毫无进展,反倒是损兵折将,一无所获!我希望大家能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白起坐在上位,淡淡的道。

    刚刚撤军回到长沙的子昂第一个站起来,十分憋屈地道:“将军,末将以为,我大军南下,之所以无法取得胜利,征辟南越之地,有如下几个原因。”

    “其一,以西瓯为首的百越联军战法诡异,不同于过去与我宋军作战的七国的军队。越人穿行于山林之间,往往夜里突袭,且不排兵布阵,在这深山老林中,大军也无法排兵布阵,故而单兵厮杀的话,我宋卒往往落于下风!”

    “而且越人似猿猴一般,可在山林中来去如风,其行踪飘忽不定!敌暗我明,帝国的军队永远都是被突袭的一方,故而死伤远大于越人!”

    “其二,南越之地山路崎岖,运送粮草军需极为不易,又容易被袭击,我宋军是粮道不断被袭击。所以现在造成了军中缺粮,不得不撤出南越之地,回长沙休整的窘境。”

    “其三,南方的湿热气候也是对宋军的一强大困扰,我军大部分是北方人,很难适应当地炎热的天气。行军打仗,一身铠甲,天气却热的要命,脱还是不脱?敢脱吗,能脱吗?敌人时不时的窜出来!”

    闻言,在场的将领都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白起道:“子昂,你总结得很到位。不错,这这三点,正是帝国的军队无法拿下南越的原因!南越人的战法、缺粮,还有当地的气候、地形等,这些都是这一回,让我宋军无功而返的原因,那么如何去克服这些困难呢?”

    这时,子昂又起身道:“将军,末将以为,应该奏请陛下,请陛下征发南方的旧楚军,或者是从南郡、衡山郡、吴郡、会稽郡等南方各郡县中征发青壮,组建新军。我们是不熟悉百越人的战法,但是在吴郡、会稽郡,还有新纳入帝国版图中的闽中郡、庐江郡中,有许多百越人,这些人完全可以收买,雇佣他们为帝国效力,以此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

    “很好。”

    白起微微颔首道:“现在大军中大部分都是北方人,不能适应南方的气候,常为瘴气所袭,生了疟疾。若是能用百越人战百越人,以夷制夷,那就再好不过了!”

    子昂又道:“还有,将军,这交通是我宋军碰上的又一棘手的问题!通过五岭道运输粮秣,使我们大军迅速征辟了扬越、瓯越、闽越等百越部族,百战百胜。但是五岭道不通往西瓯和骆越,故而帝国的军队粮道受阻,我军缺粮,这是一大难题,必须迅速解决。”

    “你有何对策?”

    “不如就五岭道而出,建造出一条通往南越的直道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