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4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则今日之秦国,不同于当时之楚国。寡人亦不是楚怀王!”

    “大王是打算收缩防线,聚重兵于咸阳吗?”

    闻言,秦王嬴稷又摆了摆手道:“这是坐以待毙的事情,寡人不会干的。今敌在暗,我在明,白起所率之宋军为机动兵力,来去如风,飘忽不定,我八百里秦川,一马平川,正好适合宋人的铁骑纵横驰骋!故而寡人以为,应兵分两路,在收缩防线,坚壁清野,巩固咸阳的防务的同时,还应该集中兵力,伺机而动!”

    “善!”

    商於之地。

    白起站在山坡上,拄着剑,静静的凝视着下面上岸的宋军将士,久久不语。

    山风吹拂在白起的脸颊上,发丝撩过,更为他的刀削一般的面容增添了一份肃杀之气。

    “将军,将士们都已经全部上岸了。”旁边的孙烈垂手道。

    “好。”白起微微颔首,随之打手一挥道,“击鼓聚兵!”

    等到所有的宋军将士都集合起来,分作十个方阵后,白起这才走到最显眼的高坡上,居高临下地俯瞰着他们。

    “点火!”

    随着白起的一声令下,远在河岸那里的大船被点燃起来,滔天的火焰吞噬着一切,只发出了“噼啪噼啪”的申包胥。

    除了船只外,被焚毁的还有砂锅、米粟谷物等东西。

    白起看着下面一脸震惊的宋军将士,不由得肃容道:“弟兄们,你们都看到了,我军只留下三日的粮秣,别无他物!三日之后,我军若不能取得大胜,拿下蓝田,便会面临粮绝的窘境,如长平之战时的赵军一般!”

    “我们孤军深入,深入秦地作战,四面都是敌军!我们已经没有了退路!欲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有战!战必胜,攻必克!我白起得王上信重,受封武安君,带着你们深入秦地作战,带着你们去建功立业,带着你们去完成我宋国祖祖辈辈人的梦想!这是我们的荣幸!虽死而无憾也!”

    白起挥剑,指着咸阳的方向,厉声道:“此一战,不成功便成仁!我白起若不能带着你们回家,一定会陪着你们葬身在这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无法魂归故土!当然了,只是他乡,而非异国!因为在不久之后,秦地,将纳入我大宋国的版图之中!”

    “万胜!万胜!万胜!……”

    白起的演讲极具渲染力,再加上破釜沉舟,故而所有的宋军将士都在这一刻,爆发出了极大的胆气,煞气冲天!

    公元前298年三月初,白起率军在商地突袭赶赴蓝田的十万秦军,追杀秦军五十里,歼敌六万。穰侯魏冉不得不带着残兵败将,退守上洛。

    惊闻商之战的败绩,秦王嬴稷勃然变色,随即命令甘茂赶到蓝田,指挥各路秦军挡住宋军的进犯,构筑了一条从蓝田到华山的防御线,欲阻击宋军于咸阳之外!

    秦国之所以将防御线拉的这么长,是因为害怕白起统率着宋军去到函谷关,与函谷关外的宋军夹击秦军,到时候秦军腹背受敌之下,必定大败!

    而白起没有管这些,他的目的似乎不是咸阳。

    白起率军绕开了蓝田一线,向着秦国的腹地而去!

    没有人明白白起的战略意图何在,只知道宋军劫掠了沿途的秦国城邑村镇,斩获颇丰,但是宋军的去向不明,来无影去无踪,故而无法捕捉到宋军的确切的位置,几十万秦军对此束手无策!

    就在各路秦军正在围歼白起所率的宋国的军队的时候,在咸阳城内,季君府中,却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尹正,你还敢再来?难道你就不怕我抓了你,去向秦王邀功请赏吗?”看见尹正就坐在蒲团上,神色怡然的模样,公子壮不由得眉头一皱,出声威胁道。

    “不不,我相信季君是不会这么做的。”

    “汝何以如此笃定?哼哼,若是放在平时,秦宋两国无战事的时候,本君自然不想动你,我王也不屑杀你,但是现在两国交战!这么敏感的时候,你尹正还敢跑到咸阳,出现在本君的面前,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哈哈。季君此言大谬!”尹正一脸豁达地笑着道,“我尹正的项上人头不值几个钱,季君若是感兴趣的话,但可拿去。”

    “哼,你这话说得好听。尹正,你来见本君,所为何事?莫不是宋王偃派你来的吗?”

    “尹正确是受王命而来。”

    “所为何事?”

    “欲送季君一场大富贵!”

    “嗤!”

    嬴壮不屑地嗤笑了一声,说道:“送我一场大富贵?可笑!本君为庶长,又是秦国的季君,早已位及人臣,还需什么大富贵?尹正,本君看你还是回去吧!任你有张仪一般的三寸不烂之舌,本君在国家利益面前,都将是不为所动的,所以你不必浪费口舌了!”

    “季君何必急着下逐客令呢?不妨让尹正把话说清楚如何?”

    “有话快说。”嬴壮一脸不耐烦的模样。

    “季君想必是知道秦国当前的困境,知道天下大势了吧?”

    嬴壮闻言,摆了摆手道:“别跟本君说这些有的没的。尹正,我知道你的来意,你无非是想来游说本君为宋国效力的!但是本君告诉你,这不可能!我嬴壮虽然不喜今上,但他毕竟是秦王,是我大秦之王!本君为嬴秦王室,国难当头,怎可会为了一己私利而罔顾国家大义?”

    “至于你们宋国上一回开出的条件,更是荒唐!我嬴壮乃是顶天立地,光明磊落的人,王位的确很诱人,可是本君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得到,什么东西得不到。得不到的东西,本君一向是不会去苛求什么的。”

    尹正不为所动,笑着道:“季君,我真是来给你送一场大富贵的!以季君你的眼光,不应该看不出来,秦国覆灭在即,大宋国一统天下的势头已经无可阻挡了吧?”

    “那可未必!”嬴壮死鸭子嘴硬地道,“宋国不过外强中干,一下子吞并了关东列国,宋国根本来不及消化,如此穷兵黩武,宋国迟早会败亡的。”

    “那季君可看出了我宋国的败亡之势?”

    “这……”

    “季君,请听我一言。”尹正大义凛然地道,“秦国已经保不住了!秦国坐拥崤函之险,固若金汤没错,但是这天下,没有刺不破的盾牌,没有攻不下的城池关隘!函谷关坚固,但是总有一天,会被我宋军攻克的!这且不说,白起已经率军深入秦地,正在四处扫荡秦国的各个城邑!你们秦军根本阻挡不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宋国今非昔比,秦国今非昔比啊!季君,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秦国覆灭,嬴秦一脉的祭祀必然断绝,除非秦王能跟过去的韩、魏、齐诸王一般,早日归降,不然咸阳城破之日,就是秦国国破家亡之时!”

    “你这是在威胁本君吗?”嬴壮黑着脸道。

    “尹正不敢威胁季君,只请季君好好想想。退一步说,他日秦国覆灭,秦王为嗣君,能得一县之地延秦国历代先君的祭祀,但是到时候季君能得到什么呢?只怕季君将不是季君,除了一个旧贵族的头衔,一无所有!”

    尹正肃容道:“而我王可以向你保证。只要季君幡然醒悟,助我宋国里应外合,破袭函谷关,则将来我王会选一个郡的地方,作为季君你的封地,号秦君,你会成为秦国的嗣君!”

    “这……”

    “请季君好好想想,尹正告辞。”

    尹正是一个聪明人,在看见嬴壮的神色出现了松动的迹象后,立马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嬴壮好好想想。

    “今夜子时,我还会再来,届时请季君给一个答复。”

第679章 白起破雍() 
宋军大举进攻秦地,分成两路大军,一路由山阳君匡章率领,攻击函谷关;一路由武安君白起率领,深入敌后,袭扰秦国的腹地。

    白起所率的军队还好说,在秦地连战连捷,攻必克,战必胜,无往不利。但是函谷关这边就惨了,和前几次合纵伐秦的战事一般,任凭宋军用上了最先进的霹雳炮,都无法撼动函谷关!

    无奈之下,宋王偃只好另图它法。

    函谷关,因处于险要之地,西居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深险如函而得名,乃大秦第一坚关,易守难攻,自古以来乃兵家必争之地。

    在原来的历史上六国5次攻秦,2次攻入函谷关,两次失败,一次未交手。可为什么六国每次都走函谷关呢?

    战国时期,秦国凭借着地形的优势,在很长时间的弱势下保持着自己的本土不受到攻击。而其他山东六国在和秦国打仗时候,很少能够攻入到秦国的本土地区,而为了去灭秦,当时的六国也是费尽了脑筋。

    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山东六国攻打秦国的时候,秦国每次都能准确去判断出主力的地点,那就是函谷关。虽然有细作的禀报,但是函谷关前出现六国军队对秦国来说似乎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那为什么山东六国就不往其他地方走呢?

    其实除了函谷关,在其他地方倒是也能突破,比如说从定阳到安邑这一线前面的黄河渡口,这个渡口最大的受益者便是魏国。

    在当年魏武卒横行天下的时候曾经凭借此处打败过秦国,但是黄河在这一段能渡河的地段还比较少。秦军在这里进行防守的压力也不是很大,只要击敌于半渡了,在黄河里的魏军根本无法抵挡。

    第二条路是走武关进入咸阳的东南面,这里倒是一个好去处,也没有河流阻隔。

    这一段其实最大的受益者便是楚国,后来的刘邦进入咸阳便是走的武关。

    但刘邦进咸阳最大的优势在于当时的秦军主力部队已经被歼灭,剩下的部队集结在函谷关防守项羽的大军。武关地区防守薄弱,所以刘邦才能跑到项羽的前面,而如果函谷关没有军事压力的话,秦军主力调集武关,凭险据守,第一线不需要太多人便能拦截这里的大军。

    还有第三条路,就是从巴蜀之地进入秦地的南面。

    秦军都在防备东线,不可能去对南面防守太多。其实这里最大的受益者恰恰还是楚国,因为当时在这里的巴国和蜀国实力远远不能和秦军抗衡,而楚国也积极去探索者西南。

    其实即使楚国能从巴蜀绕过来,也是劳师远征。因为巴蜀的道路十分险峻,不适合大规模军队行进,大部队出击需要在出巴蜀之后进行很长时间的休整和集结才能战斗。

    而且在秦惠文王的时候,借着巴蜀请秦国平乱的机会,秦拿下了巴蜀,断绝了楚国可能的计划。后来还凭借此秦国把楚国探索云贵的军队堵死,一部分楚国军队只能滞留云南无法返回。

    所以这三条路虽然都能绕开函谷,但是不太适合作为突击力量。只能是小规模的助攻或者多点开花的时候作为突击地域。

    但其实还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从秦国的北境南下,当时赵国占据了河套地区,秦国的北面直接暴露在赵国的攻击矛头之下。加上当时赵国的骑兵很强,如果从九原南下,秦国似乎无可阻挡。

    但是这个计划需要强有力的将领才能很好的执行,否则远距离无后勤的奔袭很可能会被反杀。而且秦国在看到这里的危险后,便把长城延伸到了河套地区,人为堵死了这个最大的威胁。

    于是,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