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4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人!”

    门外顿时跑进来一名小校。

    白起道:“去将子烈、子契和司马粟三位将军叫来。”

    “诺!”

    过了没多久,三位将军便大步流星地进入中军大帐,参见白起。

    子契询问道:“将军,不知道你找我们前来所为何事?是不是已经得到王上的诏命,要攻打邯郸,灭亡赵国?”

    宋军自从长平之战结束后,便一直处于休整阶段,养精蓄锐。子契渴望建立更多的功绩,故而有此一问。

    白起摆了摆手道:“灭赵之事,不可再提。我此番找你三人前来,是打算处置那25万的赵军降卒的!”

    “什么?不灭赵了?”子契三人都愣了一下。

    子烈叉手道:“请将军明示。”

    “我已得到王上的密诏。灭赵之事暂时不可为之,故而必须先处置一下那二十余万的赵军降卒。”

    白起沉声道:“现在,二十五万的赵军降卒已经被分批打算,编制不全,你三人可率军,分批将降卒带回国内,具体怎么安排,自有王上定夺。”

    “这……王上的意思是让咱们退兵吗?”子烈瞪着眼睛道,“咱们费了这么大的工夫,几十万的将士流血牺牲,这才换来的长平大胜!不一举灭赵,将来想要灭赵都不知到何年何月,又将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这个王上知道。”白起肃容道,“但王命不可违!王上自然不甘心放弃这个灭赵的良机,但是当前的时局,与我宋国现有的粮食不允许。然长平之战,已经打光了赵国所有的可战之兵,故而王上已经决定,在与秦国议和的同时,挥师攻克邯郸,彻底打掉赵国的最后一丝元气!”

第675章 举贤不避亲() 
公元前301年十月末,宋国主动议和,解秦军的皮牢之围,同时命熊子丹率军进驻武遂,威慑秦、韩、魏三国之军。

    与此同时,白起奉命,率领数万精骑,长驱直入,一日之内攻克邯郸。

    继位的赵王章无奈之下,狼狈出逃,宋军俘虏了赵国无数的妃嫔、大臣和将士,由于群龙无首,故而那些赵国的慷慨悲歌之士都不敢轻举妄动,邯郸遂定!

    听闻邯郸告急,远在扶柳与宋军大战的廉颇欲率军回援,不料中途中了宋军的埋伏,被斩首五万,溃不成军,赵国除了邯郸以南的城池土地,就连原来的中山旧地都完全失去了!

    邯郸被攻克后,宋王偃便顺水推舟,承认了赵王章的存在,但遣使代城,逼迫赵王章乞和,签订城下之盟!

    盟约规定,赵国改国号为代,定都于代城,疆域为云中、代和雁门三郡,其余领土皆为宋国所有!

    为了抱住祖宗的基业,更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赵王章无奈地同意了这份不平等,又丧权辱国的盟约!

    这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以至于秦国、韩国与魏国都没有反应过来,赵国已经宣告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名为“代国”的国家!

    只不过,这个代国能苟延残喘到几时,谁都不清楚!

    宋王偃擅自灭赵的事情,引起了朝野上下的极度不满,一下子吃掉了赵国的大半疆土,还是最为富庶,人口最多的疆土,这样让本就缺粮的宋国怎么受得了?

    但是木已成舟,这个时候,即便群臣有再多的不满都于事无补了。

    这一连串的事情,真是搞得秦王荡不知所措,他带领秦军脱困之后,进驻曲沃,又分别想韩王仓和魏王嗣发出邀请,一同攻击在赵地的宋军。

    如今宋军虽然是疲惫之师,但是兵力依旧在60万以上,尽管已经得到消息,宋军已经分批逐次回国,但是这个时候趁火打劫,攻击宋军,韩魏两国是不敢这么干的。

    可以这么说,韩魏两国可以出动的军队,加起来不超过三十万!勉强征兵的话,又唯恐国内空虚,又被宋国来一次“围魏救赵”!

    秦王荡无奈之下,决定撤军回国,但是这个时候,熊子丹已经率军在秦军的归途中设伏。

    十一月,宋秦两军战于盐氏,秦军大败,被歼灭三万人,秦王嬴荡负伤,危在旦夕。

    在弥留之际,秦王荡找来了甘茂、魏冉二人,交代遗嘱。

    “大王!……”看见秦王荡躺在床榻上,脸色惨白,一副油尽灯枯的模样,甘茂与魏冉都不由得潸然泪下,伤心极了。

    秦王荡摆了摆手道:“相国、魏冉,寡人此番找你二人前来,是交代后事的。寡人无能,承继秦国历代先王留下的基业,不能奋发图强,强我秦国,反而使我秦国的东出大势屡屡受挫,损兵折将,丢城失地!”

    “寡人自知命不久矣。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寡人有子嬴嗣,其不过一介小儿,不可于此大争之世存我秦国,故而寡人欲在先王的诸子中选出一人,尔等认为谁比较合适?”

    闻言,甘茂与魏冉不由得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甘茂小心翼翼地出声道:“大王,为何你非要在先王的诸子中选一人继位?嗣公子虽不过三岁,然有天纵之姿,若得良臣辅弼,长大成人之后,必定又是一代贤君雄主!”

    秦王荡惨笑道:“相国,汝不必安慰寡人了。现在的时局如此,宋国强悍如斯,时不待我矣,只怕不等嗣儿长大成人,秦国便亡了,宋国已经一统天下了。”

    “不知大王较为属意何人继位?”

    “你们认为嬴壮和嬴稷谁更合适为王?”

    原来秦王荡的心目中,这二人是先王,秦惠文王的八个儿子中,最为适合继承王位的人选。

    不过这也难怪。

    嬴壮是秦惠文王嬴驷的次子,秦王荡一母同胞的弟弟,而嬴稷是少子,芈月所出,不过嬴稷自幼与秦王荡感情甚笃,而且嬴稷少年老成,表现出了同龄人所没有的成熟,聪慧过人,城府颇深,这一点一直为樗里疾所称道。

    于情于理,应该是嬴稷继位比较好的,但是,嬴壮的身份也决定了在世袭制中,他所占的优势比较大。

    和秦惠文王选择储君的时候一般,当时嬴驷要在嬴荡和嬴稷二人中选出一人为太子,最后被选出的人是嬴荡。

    当时的嬴荡代表着本土的秦国公卿大夫的势力,而嬴稷则是被外来的关东列国的大臣所拥戴。

    此时此刻,亦是如出一辙的。

    嬴稷代表着关东列国的大臣的势力,而嬴壮则是被秦国的本土贵族所拥戴的。想要固守其成,救亡图存,秦王荡应该选择嬴壮继位,想要发奋图强,东出函谷,秦王荡应该选择嬴稷继位。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秦王荡一直都犹豫不决。

    值得一提的是,在燕王职复国不久,芈月母子就回到了咸阳,嬴稷还被秦王荡重用,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现在是秦国的少府。

    而嬴壮秉性和能力与秦王荡差不多,由他继位的话,估计秦国的情况会被弄得更乱!

    甘茂沉默了许久,终于回答道:“大王,若是非要在公子壮与公子稷二人中,选出一人继位的话,臣推崇公子稷。”

    “说说你的看法。”

    “公子稷性格深沉,聪颖过人,又常年跟随在大王的身边,辅佐大王处理政务,能力更为出众。而且公子稷为人宽和,为人处世很有一套,深得朝野上下的颂扬,所以臣认为公子稷比公子壮更适合继位为王。”

    “那你对嬴壮有何看法?”

    “公子壮性情刚烈,不宜为王,做一个统兵作战,上阵杀敌的大将军还可以,但是统御秦国,为国君则是难也。兼听则明,偏听偏信则暗,请大王三思。”

    秦王荡闻言,幽幽地叹了口气道:“魏冉你认为呢?”

    魏冉垂手道:“大王,关于此事臣应该避嫌。臣是公子稷的舅舅。”

    “你可以举贤不避亲。”

    “臣亦是推崇公子稷继位。”

    “好。”秦王荡说道,“寡人中毒箭,自知命不久矣,但骤然薨逝则不可。寡人一死,宋国闻讯,可能来犯,故而请你二人要隐瞒下去,即使在途中,寡人身死,必须秘不发丧,直到咸阳,公布了寡人的遗诏后才可发丧!”

    “诺!”

    翌日,秦军便从盐氏出发,一路畅通无阻,因为有樗里疾带着军队接应,故而宋军早已退去。

    听说秦王荡中了毒箭,已经危在旦夕,宋王偃还琢磨着去打击一下秦国,可是想到宋国目前的窘境,只好作罢了。

第676章 嬴荡薨() 
“秦王薨了?”

    宋王偃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的开春。

    嬴荡的薨逝,的确是出人意料的。在原来的历史上,秦王嬴荡死于公元前307年,七年前嬴荡因举鼎绝膑而亡,时年23岁,可谓是英年早逝!嬴荡也因此一举成为了历史上最有名的作死的帝王之一,泯然众人。

    但由于宋王偃这个穿越者的出现,宋国一家独大后,秦王荡没敢那么作死,故而逃过一劫,没有去举雍州鼎。

    绕是如此,秦王荡还是死了,被淬毒的箭矢射死的。

    对于宋王偃这个想要一统天下的野心家来说,秦王荡在这个时候暴毙,无疑是是让他喜闻乐见的事情!

    本来宋王偃还担心,以秦王嬴荡的刚烈的性格,会趁机捣鼓出秦、韩、魏三国联军出来进攻宋国的,可是现在看来,大可不必为此担忧了。

    如今宋国一家独大,在赵国倒台之后,秦国已经独木难支,再加上苟延残喘的韩魏两国,亦是打不过一个宋国!

    只需三五年的时间,宋王偃很有信心,可以横扫剩下的秦、韩、魏三国,一统海内!

    老天爷无疑是很眷顾宋国,眷顾宋王偃的。韩魏两国太过弱小,宋王偃随便派出十几万的兵马,即可一战成功,灭掉其国。

    但是独独一个秦国,秦国与当年的楚国一般,拥有着极大的战略纵深,疆域方圆四千里,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当然了,连年的征战,再加上秦王荡的穷兵黩武,秦国早已破败不堪,不过大国的架子还在,只是精锐尽丧,可战之兵不过二三十万!

    有崤函之险,想要攻灭秦国,谈何容易?

    而现在随着秦王嬴荡的死,秦国国内势必动荡,在没有任何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历史上的“季君之乱”一定会重演的。

    秦国的季君之乱,是公元前307年,年轻的秦武王因年轻力壮,孔武有力,在进军周王室最后的城邑洛阳后,与手下三位力士比赛举象征天下的大鼎,不慎被大鼎砸断腿骨,失血而死,因没有儿子,而秦惠文王的儿子众多,争相继承,便开始了王位争夺战。

    芈八子的同母异父弟弟魏冉,早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已经在秦国任职,只有他最有势力和能力,这时挺身而出,和姐姐以及背后撑腰的楚国一起,物色并拥立自己的外甥公子稷为王。

    公子稷当时在燕国做人质,燕国人送他回国,他才得以继位成为秦昭襄王。昭王即位后,年纪还轻,尊母亲芈八子为宣太后,主持朝政,让舅舅魏冉执掌大权,并任命为将军,卫戍咸阳。

    第三年,即秦昭襄王二年(前305),任庶长的季君公子壮和大臣、诸侯、公子造反,全部被魏冉诛灭。史称“季君之乱”。

    宋王偃随之将苏秦、子干、苏贺、鹖冠子四人找来,入宫议事。

    “寡人刚刚得到的情报。秦王荡已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