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4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王雍又道:“韩徐为,寡人再问你一句,若是你为将,寡人命你主动出击,你可愿意?”

    “臣不敢从命。”

    “好。”赵王雍没有说什么,而是淡淡的道,“诸位,寡人欲与宋军战于长平,主动出击,汝等谁敢统兵作战?”

    闻言,在场的大臣都是面面相觑的,噤若寒蝉。

    “我赵国无勇者乎?”

    “赵与!”

    “臣在!”

    被叫到名字的赵与赶紧站了出来。

    赵王雍道:“你是宋国在与列国的军队无数次作战中,唯一将宋军击败的人。你是一名勇者,寡人知道你的才能,让你领兵进击长平的宋军,可愿否?”

    “大王有命,臣不敢不从,只是无必胜之把握。”

    “那你对战胜宋军,有几成的把握?”

    “毫无把握。”

    “……”

    赵王雍还是没有愤怒,脸上还是云淡风轻的模样,似乎早就料到了赵与会这么说一样。

    赵王雍道:“一个白起,就让你们胆气尽丧了吗?好,既然你们都不敢领兵,主动进攻宋军,寡人便御驾亲征!”

    “传令下去!举国上下,十二岁以上,五十五岁以下的男丁都必须参军!寡人要集合国内所有的粮秣,起兵二十五万!增援长平!”

第667章 霹雳炮() 
在下了几场瓢泼大雨,中原地区的旱情得到缓解过后,长平之战开始进入了最后一阶段。

    公元前301年五月,赵王雍力排众议,御驾亲征,下令举国上下,五十五岁以下,十二岁以上的男丁统统征召入伍,又集中赵国国内所有的粮草,起兵二十五万,增援长平前线。

    接到这一消息的时候,宋王偃还在商山学院的科学实验室那里,观看最新研制出来的火炮。

    这火炮乃是“震天雷”的改进版,如果说震天雷只是纯粹的炸弹(通过投石机的方式抛射,威力有点小),那么这火炮,霹雳炮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火炮了!

    铁礶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这就是改进版的火炮的威力!

    “这种霹雳炮现在有多少门?”宋王偃垂询道。

    “回禀王上,已经有五百门!不过还在实验阶段,根据王上你的吩咐,我们是一边研制,一片生产的,其质量还不敢保证。”逍遥子回答道。

    “能用就行。”宋王偃摆了摆手道,“大战在即,寡人为你们找了许许多多的硝石、硫磺等制作火药和火炮要用到的东西,但是具体怎么操作,就要你们自己想办法了。”

    “是。”

    走出商山学院后,宋王偃便接到了来自邯郸的情报,顿时眉毛一跳。

    为了应对这一变故,宋王偃立即决定亲率大军,赶赴长平。

    五月末,宋王偃力排众议,坐镇高都,亲自为长平前线的宋军增派兵马和粮草,把各地赶来增援的宋军,源源不断地往长平送去。

    这一回,宋王偃倒是没有逞强,非要御驾亲征不可!

    宋王偃对于自己的本事还是很清楚的,单打独斗,或许这天底下没有谁能干的过他这个天下第一勇士,但是统兵作战,自己远不如白起!

    而自己这个君主赶到前线去,除了激励人心之外,着实用处不大,与其以身犯险,还要让前线的军队分心保护自己,倒不如亲临前线,调派兵马和粮秣,加快运送的效率。

    长平。

    “有粮了!又有粮食运来了!”

    看见营寨外面的运粮车,还有代表着宋国的天命玄鸟的旌旗,营寨内的宋军将士们是一片欢腾!

    国内缺粮,人人节衣缩食的,但是却不曾饿着前线的将士们。

    子楚是运粮官,在将粮食交接之后,便询问了一名小校,让他带自己去见白起将军。

    “白将军。”

    “公子请坐。”

    白起与子楚是老相识了,故而一见面,行礼之后,便对席而坐。

    白起给子楚倒了一杯茶,说道:“公子一路辛苦,不知此番给我军带来了多少的粮草?”

    “足够前线三十万大军两个月的消耗了。后面还有粮草,在运输的路上。”

    “如此甚好。”

    “将军,除了运粮之外,我此番还带着王命而来。”

    “请讲。”

    “现在赵国已经坚持不住了。赵王雍已经尽起国内之青壮,连十二岁的孩子都上了前线,欲与我宋军决一死战!为此,王上打算倾国之兵,后续还会有几十万兵马赶到长平,王上也将在高都,亲自为大军调派粮秣和兵马!”

    “终于要大战了。”白起不禁松了口气。

    子楚问道:“将军,依你看,此战胜算可大?”

    “战场的形势变幻莫测,能不能取胜,白起不敢保证,但是赵国乃是哀兵,有锐气可以一战!此一战,若想取胜,我宋军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就在这时,远在五十里外的赵军战营那里,许多的赵军士卒都排成了一队长龙。

    赵国经过胡服骑射之后,善射者甚多,故而缺粮的赵将想了一个办法,便是悬挂一个烙饼,挂在百步之外,让赵军将士们排着队射箭,射中者得。

    可是,已经饿得两眼昏花,脚步虚浮的赵卒哪里还有气力射箭?连拉开铁胎硬弓的气力可能都没有。

    这不,已经过去老半天了,这些赵卒射出去的箭矢,不是飞到了一边,就是碰不到烙饼那里,就已经径直垂落到了地上!

    好不容易被一个赵卒射中了,取下了烙饼,最后这家伙还被噎死了!

    “快看!宋军那边又开始生火造饭了!”

    已经饿得半死,全身无力的赵军将士们,开始三五成群得坐到一起,熟识的人都挨在了一起,相视无语。

    这一见到了对面的宋军战营那里,袅袅升起的炊烟,大家都不无艳羡地看着。

    他们好多人,已经好多天没吃过米饭了,饥肠辘辘,面黄肌瘦的他们都已经忘记了米饭是一个什么味道!

    “兄长,我肚子好饿啊。”一个面庞稚嫩,稚气未脱的少年捂着自己的肚皮,一蹶不振地道。

    “忍着点。弟弟,只要想想大早上的那个烙饼就好了。”

    那个少年赵卒指着被抬出去的尸体,说道:“兄长你看,又饿死了一个人。”

    “嗯。”

    少年赵卒看着已经百无聊赖,似乎生无可恋的兄长,没说话,拿起了自己腰间挂着的匕首,就着旁边的一颗已经干枯的树根往下挖,挖着挖着,还真让他挖出了一根比较鲜嫩的树皮!

    “兄长,吃。”少年赵卒撕下了一半的树皮,递给了自己的兄长。

    那赵卒顿时热泪盈眶,接过了树皮放在嘴里咀嚼着,实在是难以下咽也没办法,只能是硬着头皮,当他想吐出来,或者是已经吐出来的时候,都会拿自己的手,生生的将这苦涩又难吃的树皮咽下去!

    正在巡视营地的将军楼缓见到这一幕,都不由得潸然泪下。

    跟在一侧的部将说道:“将军,这附近的活物和树皮草根都被刨光了。若是国内再没有粮草过来的话,咱们这几十万的兵马,很有可能都要活活饿死在这里啊!”

    “是呀。”另一名部将道,“现在不仅是人,连咱们的战马都饿死了不少。饿死都战马能食用,本来军中是明令禁止杀马的,但是沦落至此,夜顾不了那么多了!”

    “再坚持几日。”楼缓幽幽地叹了口气道,“过几日,大王就会带着兵马和粮秣赶过来,到时候咱们就能吃的上饭了。”

    “这仗真的是没法打了。”部将落泪道,“宋人可不曾断粮过,就咱们赵军命苦,宋军的战线拉的那么长,其军粮还大多是从江南一带运输过来的。”

    “休要胡说。”楼缓肃容道。

    “将军,实不相瞒。再这样下去咱们都要崩溃了!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尽快出击,与天杀的宋狗决一死战呢!”

第668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赵王雍带着二十五万赵军和一大批的粮秣抵达长平之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击鼓聚将,而是自己一个人在中军大帐,面对着一张关于整个长平态势的地图独处。

    对于这张地图,赵王雍自己演算了无数遍,究竟要如何打破僵局,他的心里还是没底。

    现在,长平的形势大致上是这样的:

    在公元前303年的春夏间,韩徐为在空仓岭一线布防,白起率军于沁河沿线准备突击。战事是由赵空仓岭守军同宋国的前哨部队遭遇开始的,守军招架不住,秦军步步进逼。

    赵军初战失利,起初赵军还歼灭了宋国的几千斥候部队,但自身伤亡不小,连裨将赵甲都战死沙场。接着,赵军又修筑壁垒,坚守不出,但又被凶悍的宋军攻下了都尉城与故谷城这两个重要的据点,赵国的四名校尉被俘。

    宋军攻势锐不可当,宋军在白起的统率之下,很快就突破了赵军空仓岭一带呈犄角之势的防卫体系。

    赵军于空仓岭陷落后,曾作过加固南北两翼以钳制深入之敌的努力,所谓“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结果没有成功,宋军又攻其垒,夺西垒壁,终于空仓岭南北几十里防线—一西垒壁一作西长垒完全陷落了。

    赵“西垒壁”,指的是天险空仓岭今山西高平与沁水交界处为中心的南至武神山、北达丹朱岭的南北防线。

    白起率军突破了赵的天险空仓岭及其防卫集群,攻占了其接应和补给基地——四山环卫、三水汇流的完固要塞光狼城,东进丹河的障碍扫除殆尽,一鼓作气进抵丹河西岸一线,遂形成隔河与赵相峙的态势。

    从赵军方面看,极富实战经验而老谋深算的韩徐为,在遭遇中摸透了宋军战力不可与之正面硬拼,出于保存实力以伺机后发制敌,再未经组织抵抗就撤回丹河东岸沿山一线,固守有利地形,以丹河为依托,全力加固丹河防线。

    韩徐为在丹东不独有水宽谷深的丹河可凭,更有大粮山、韩王山两大制高点,可鸟瞰数十里丹河两岸,敌我动静,如指囊中。

    就这样,韩徐为充分利用占据的有利地势,固守阵脚,以不变应万变,一连坚持数载,实力强而急于战的宋军却一筹莫展,始终不能跨越丹河一步!

    宋军远道而来,粮刍辎重补给维艰,又有好战嗜杀所谓“虎狼之国”之名,在上党可谓“失道寡助”;赵军则以逸待劳,补给可源源而来,又有上党吏民的全力支持与合作。

    这就决定了宋军利于速战速决,赵则利于持久之战,而所以“宋数挑战,赵兵不出”者,正是这种战略战术利害的客观反映。

    但是,让韩徐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这种战法出现了一个致命的缺陷,便是赵国有死战到底的决心,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饥荒,搞垮了赵国的粮仓,国内缺粮,饿孚遍地。

    这样一来,无论是赵军还是宋军,都必须要速战速决了。

    这个时候,即便赵人求和,只怕宋国都不会允许的。

    赵王雍随即击鼓聚将,将几十个赵国的大将都聚集到中军大帐这里。

    “诸位,对于眼下的形势想必你们都是心知肚明的,寡人也不多说了。这些日子,寡人会亲自巡视各处要地,同时,你们也要将那些粮秣发放到位,不可使将士们饿着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