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4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仪的这一生,搅动天下风云无数,其中最让他自傲的,便是官拜燕、秦、赵三国的武安君,腰挂六国相印,然后挥师攻宋之事!

    因为这些事情,从头到尾,都是张仪一个人在做,都是他一个人捣鼓出来的!

    “卿何以见得?”燕王职犹豫不定地道。

    “宋人没必要这么做。虽然宋王知道六国伐宋之事,是我张仪一手促成的,但是以宋王的脾性,即便他知道事情是张仪所为,恨不得食我肉,寝我皮,可是宋王都不可能做出刺杀这种下作之事!大王,臣心有不甘啊!”

    “武安君,朝中与你政见不和的大臣甚多,究竟是哪一位呢?若是江湖中人,找寻真凶,则更像是大海捞针!”

    张仪狠声道:“大王,吾有一计,可试其真凶。”

    “请讲。”

    在张仪死后,原本礼贤下士的燕王职非但没有厚葬张仪,反而将张仪的尸体扔到了大街上,准备五马分尸(车裂)!

    虽然燕国有很多大臣和张仪政见不和的人,但是张仪为燕国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他们还是看在眼里的,故而就问燕王职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们认为张仪生前的作为是值得一个好的待遇的。

    结果燕王职怒气冲冲的说,张仪其实是秦国派来的间谍,燕国的好多消息都被张仪给泄露出来了,他本来想找个理由处死张仪,没想到竟然出现了壮士替他击杀了张仪。

    过了一会儿燕王职说,他现在要找到这个壮士,好好的感谢他。结果没过多久,就来了一个壮汉,说是他杀了张仪,并且细节和张仪给燕王职说的一模一样,燕王职知道这个人就是凶手,于是就把他给抓了起来,成功替张仪报了仇。

    而燕王职在张仪死之后的所作所为,都是张仪给燕王教的办法。

    在死后还能如此闹得满城风雨的,张仪绝对是前无古人的!

第644章 军魂() 
六国伐宋的始作俑者张仪虽死,但是六国伐宋之事,却没有因为他的死而告终,反而愈演愈烈,好似一只越吹越大的气球,渐渐的膨胀起来,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砰”的一声,轰然炸响!

    改变宋国与六国联军百万之众对峙,而僵持不下的这一形势的,乃是发生在权地的战场上。

    农历12月6日,宋将白起尽起宋军十万人,撤出权城,其间故作声势,作疑兵之计,使燕将秦开不敢率军进驻权城。

    战机稍纵即逝。

    白起好似战场的操控者一般,抓住了这一有利的战机,突然从背后夜袭燕军战营!燕军战败,溃不成军,白起率军乘胜追击,一连追杀燕军五十余里地,斩首十万,俘虏燕将三名,俘虏燕兵三万有余!

    秦开带着溃兵狼狈逃回了燕国。

    白起打破了这种平衡,战争的胜利天平向着宋国微微倾斜。赵王雍不甘失败,随即亲率大军,增援邺城,誓要尽快攻下邺城。

    邺城告急,就在这时,宋王偃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宋王偃出兵接应邺城的干骜所部兵马,同时,又出兵接应被围困在高都的宋军,退守朝歌一线,似乎是想要打着保卫国都的旗号,在朝歌与六国联军决一死战!

    ……

    “完了完了!王上怎么会做出如此昏聩的决定?是不是有谗臣在向王上进言?”朝歌的大街小巷,都在议论这个事情。

    “苦也!”一个青衣士子摇头晃脑地道,“王上此举,着实是一记昏招!白起将军本已经率军在权地击败燕军,歼敌十万,威胁我宋国的只有邺城方面,和高都方面的敌军。现在我朝歌又有数十万之众!何不趁此机会,出击一路敌军?”

    “就是就是!”

    附近的人纷纷表示赞同。

    “可是咱们王上反倒是将战火烧到自家的门口来呀!王上没有出兵击败来犯的六国联军,反而策应邺城、高都的军队撤回了朝歌,难道王上是想在朝歌与六国联军决一死战?重现当年获水之战的奇迹?”

    “这个未尝不可啊!”

    “说不定咱们王上是想毕其功于一役,直接在朝歌击败六国联军呢!”

    那个青衣士子闻言,不由得蹙眉道:“我看悬!六国联军,近百万之众,战车数万乘,岂是那么容易击败的?且不说我宋国的总体兵力少于六国联军,单凭军中的将士大多是从各地征召起来的,有许多还是刚刚应征的士卒,这仗怎么打?莫不是非要拼一个鱼死网破?”

    “哼!鱼死网破就鱼死网破!”一个胡络腮的汉子拍案而起道,“若是联军战胜,为保家卫国,俺愿提起家里的杀猪刀,协助军队守城!”

    “对!对!宋人不死,宋国不灭!”

    与此同时,在御书房外面,匡章带着一众宋国的将领求见。

    对此,匡章是愁容满面的,毕竟他可不仅仅是一个赳赳武夫,更不像孙烈、白起这般能征惯战,却缺乏政治头脑的将军。

    宋王偃做事,自有他的目的,为人臣子的,要质问君王如何行事,这不是以下犯上吗?这是在逼宫吗?

    逼宫,向来就是古往今来的君主们所忌讳的事情!

    匡章本不想来的,但是众将联名上书,又亲自到他的府上劝他站出来,匡章这才不得不硬着头皮赶到沙丘宫。不是匡章不知道其中的利害之处,而是他害怕众将会在这个紧要的关头惹恼了宋王偃。

    宋王偃可能不会意气用事,毕竟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但是在事后就很难说了。

    这时,中车府令刘霸缓缓地走了出来。

    黑犬愣头愣脑地第一个站出来问道:“刘大人,王上是一个什么说法?”

    刘霸睥睨了在场的将领们一眼,摇摇头道:“王上还在里面与相国大人奏对。汝等几十个人不便一起进去,国尉大人,便以你为代表,进去与王上说说吧。”

    “好。”匡章微微颔首。

    看来宋王偃还是很有大局观,以及是非观念的。

    这个时候,这么一大帮的武将涌入御书房,吵吵嚷嚷,七嘴八舌的在宋王偃的面前说话,指责君王的做法,成何体统?

    匡章来的正好,不然进去的不是干骜就是简雍了。而干骜与简雍在军中的威望,显然是不足与匡章相提并论的,匡章堪称为宋军第一人,德高望重,他的话最具说服力。

    值得一提的是,宋国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争,在宋王偃在位期间,不知涌现出了多少的名将。

    这第一代宋国名将,便是匡章、熊子丹、干骜、简雍等人。第二代宋国名将,即白起、孙烈、黄煌、殷纣等人。第三代宋国名将,便是子启、子契、白羽等这些后起之秀。

    所谓的名将,还要划分世代,这是因为他们成名的时候都各有不同,基本上每隔十年八年的,就会涌现出许多后起之秀。

    除了国之名将,便是天下名将!

    当今天下,公认的天下名将有九人,匡章、熊子丹、干骜、乐毅、司马错、白起、景翠、韩徐为。

    其中燕将一名,秦将二名,赵将一名,楚将一名,宋将四名!

    天下名将九个人,宋国便独占鳌头,足足有四个人入围天下名将的行列!

    可想而知,宋国的军力该有多么繁荣昌盛!

    “臣匡章,参见吾王!吾王万年万年万万年!”一见到宋王偃的面,匡章便大礼参拜起来。

    宋王偃在宝座上虚扶了一下,说道:“贤卿请起。赐坐。”

    “谢王上!”匡章低眉顺眼地走到一侧刘霸搬来的蒲团上,欠着身子坐下。

    谦逊无疑是匡章的最大的优点。对于这一点,宋王偃十分的赏识。

    可以说,若是匡章不具备谦逊这种品质,似后世的蓝玉、韩信等千古名将一般居功自傲,桀骜不驯的话,匡章早就从国尉这个宋国最高军事主官的位置上滚下去,不是身首异处,就是归隐自己的封地山阳去了。

    不是宋王偃的肚量太小,而是匡章给予他的威胁性太强!

    匡章太厉害了,已经厉害到功高震主,厉害到宋王偃都不得不对他忌惮三分的地步!

    匡章对于宋王偃的忠诚毋庸置疑,但是宋王偃还是感到十分的惶恐。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你是一个忠臣,你没有造反之心,但是你有造反的能力,这就是你的罪过”!

    在宋国的军中,匡章的威望仅次于宋王偃,其中绝大多数的将领,都是由匡章一手提拔起来的。匡章为宋国之军事主官二十余年,战功赫赫,为宋国的开疆拓土,立下了不世之功。

    正因如此,宋王偃这才忌惮匡章,又不得不倚重匡章。

    匡章的政治头脑不错,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故而在几年前,便屡屡上书宋王偃,请求告老还乡。但宋王偃却没有同意。

    现在的宋国,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匡章为天下第一名将,名动天下,有着他的赫赫威名,各国想要挑战宋国,都要自己在心里掂量掂量。

    而似熊子丹、干骜这些人,固然有能力,名气也很大,但是比之匡章有所不如。有匡章在,宋国才有军魂在。

    宋王偃自己都不得不承认,匡章乃是宋国的军魂,他成功地在宋军将士们的心目中,树立起了一个不败战神的形象。宋王偃大力扶持白起,便是在培养匡章的接班人。

第645章 龙战于野() 
“山阳君,你的来意寡人已经知晓。刚刚寡人才得到众将,朝中以及各镇整整五十三人的联名上书!”

    宋王偃眯着眼睛道:“他们一致认为,进谏寡人,合兵于朝歌,共拒强敌的邹衍、韩魄、韩凭等人为奸臣,蒙蔽圣聪,要求寡人将这些奸佞杀死,以儆效尤。同时,众将还在奏牍中有谴责寡人之意,谴责寡人不应听信奸臣之谗言,擅自将战火引到朝歌,致使国都告急。山阳君,对于此事,汝有何见解?”

    匡章闻言,不由得苦笑着道:“王上的做法,自然不为外人道也。臣揣摩不得,亦不敢妄加猜测、评议。”

    “你啊你,还是一个老滑头。”宋王偃终于笑了出来,说道,“匡章,其实你不说寡人也知道,你自己在心里面,对于寡人擅自合兵于朝歌,放弃朝歌之外的所有屏障之事还是十分不满的对吗?”

    “这……”

    匡章是左右为难,回答是,便是和御书房外面聚在一起的众将一样,已经在质疑宋王偃,这不是人臣所为。回答不是,这不仅仅是违心,还犯了欺君之罪!

    宋王偃摇摇头道:“寡人很明白。现在朝野上下都在议论此事,无不在非议、谴责寡人之所作所为!权之战,白起率军大破燕人,歼敌十万,这正是振奋人心的时候,按理说,寡人应该则邺城或者是高都一处出击的。但是寡人为何没有这么做?”

    “臣不知。”

    “匡章,寡人且问你。若是吾宋军先击败邺城的赵军,再南下进击高都一线的六国联军,需要多久?我军能否战胜,即使战胜,又将折损多少将士?”

    “这……”匡章沉默了一下,随即道,“王上,非半年不可,可能需要更久。”

    “那你有十足的把握能战胜敌军吗?”

    “没有。兵者,国之大事也!战场上的形势变幻莫测,非以强弱,非以兵力之多少权衡之,即使是在胜券在握的情况下,亦不能保证一定可以战而胜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