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4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偃啊,寡人已经是将死之人,但心中还有未了的心愿,你能不能答应寡人这最后的愿望?”老楚王气若游丝地道。

    “只要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老哥哥但有所求,寡人无不应允。”

    “呵呵,都到这个时候了,你还以为寡人会算计什么?”熊槐苦涩地笑了一下,说道,“寡人的心愿,是想请求你……求你,寡人死后,请楚国迎回寡人的棺椁,葬于楚地。寡人就是死的时候,不能死在楚国的土地上,死了,尸体都要埋在楚国的土地下面!”

    “这是寡人应做的。”宋王偃颔首道,“寡人答应你!老哥哥,寡人这就修书一封,请楚王下诏。”

    “嗯。”

    公元前306年开春,楚王熊槐染病,客死朝歌。宋王偃甚哀之,以上好的金丝楠木将老楚王的尸体放置进棺椁里,同时派遣五千锐士,护送老楚王的棺椁返回郢都(长沙)。

    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熊横与群臣对老楚王的谥号是“怀”,楚怀王。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这是谥法之始。《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死后一段时间。

    《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事也。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君主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如楚怀王的“怀”表示“慈仁短折”。

    前者称为上谥、美谥;中者称为下谥,恶谥;后者称为中谥。

第633章 各国实力() 
取得长江以北的所有楚国疆土之后,宋国的疆域进一步扩大,宋王偃增设南阳郡、衡山郡、巫郡、临江郡四个郡,再加上宋国原来的下邳郡、泗水郡、会稽郡、睢阳郡、淮北郡、陶郡、河内郡、九江郡、河内郡、淮南郡、吴郡、薛郡、琅琊郡、易水郡这一十四个郡,现有的宋国共计一十八个郡,城池多达三百五十二座!

    宋国现在的疆域,可谓是幅员辽阔,约占整个华夏版图的五分之一还多一些。东到琅琊台,西起洞庭湖至巫山一线,南临江水,北至大河两岸,土地辽阔,人口众多。

    单单以疆域比较,宋国的现有疆土,乃是韩、魏、齐、燕四国之总和,论人口,宋国之人口多达一千二百万,就已经占了整个华夏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其中许多逃入山林的人口还没统计出来!

    根据宋王偃命人收集的关于各国的要塞、户民、律法等记载,得出的列国的综合兵力与人口如下。

    宋国乃是霸主大国,当今的超级大国,人口一千二百多万,常备军(不包括戍卒、衙役和临时征召的兵员)在六十万左右。而在举国动员之下,全民皆兵,宋国能在半年的时间内征召到大概一百八十万的兵力,三个月内,征召一百万兵力是绰绰有余的。

    因为宋国占领的是残破不堪的楚地,人口因为战乱而稀少,故而男丁凋零,一时之间无法恢复过来。

    其次是秦国,秦国在秦王荡的手中,东出崤函,取韩魏之地,败韩军于宜阳,兵临洛水,此前秦国又取楚国的商於、黔中之地,故而秦国的人口在六百万左右,常备军多达五十万。

    在三个月内,秦国随时可以动员起一百万人的兵力,真可谓是带甲百万,万乘之国也。

    再来就是赵国,赵国在赵王雍的带领之下,走上了大国崛起之路。

    赵国驱逐了楼烦、林胡这些异族,占领了辽阔的河套平原,辟地千里,设置了云中、代和雁门三郡,又在两年前攻灭中山国,赵国的疆域由此大盛!

    赵国的疆域仅次于宋、秦,位居第三,综合国力亦是位居第三。赵国的人口在四百五十万左右,常备军四十五万,举国征兵的话,三个月之内,赵国至少能征召到大概九十万的兵力。

    再者,就是燕国,燕国出人意料的强于韩魏,位居天下第四。

    燕国在燕王职的领导之下,招贤纳士,励精图治,鼓励生育,开疆拓土。去年的时候,燕将秦开便率军大破东胡,辟地千里,一直打到了鸭绿江的边上。

    燕国的人口在三百五十万左右,常备军不过四十万,紧急征兵的话,三个月之内,燕国至少能征召到七十万的兵力。

    接下来的就是魏国,魏国只比韩国强上一些,哥俩都是半斤八两的。

    魏国的人口在二百六十万左右,常备军不过四十万,紧急征兵的话,三个月之内能征召到的兵力应有五六十万。

    韩国仅次于魏国,人口在二百五十万上下,常备军亦是四十万左右,紧急征兵的话,三个月之内能征召到的兵力应有六十万。

    接下来是齐国,齐国和楚国一样,已经从昔日的霸主大国的地位上,跌下神坛,这日子混得是一日不如一日。

    齐国的人口不过一百五十万,常备军不过十万,紧急征兵的话,最大的极限不过三十万人!这就是当年宋国的征兵极限!

    最后一个,混得最惨的就是楚国,楚国现在的疆域大幅度缩水,不过比韩魏两国之疆域之总和还要大,只是全是地广人稀的地方。

    由于境内还有许多异族尚未清理,故而楚国的实质上的人口,不过一百二十万,常备军倒是比例挺大的,足足有二十五万!至于极限征兵的话,相信楚国还是能捣鼓出四十万人出来的!

    战国时期各国的常备兵其实并不多,以当时的生产力来讲,各国根本无法负担大量的职业化军队。因此,当时各国主要采取的是,以少量常备兵为主,并组织百姓在农闲时接受军事训练,从而保证在战争时期拥有足够的军队动员能力。

    对于服兵役,各国采取的方式是每一年一轮换,这被称作“过更”。同时,不仅是普通百姓,哪怕是小官吏也是需要服兵役的,可以说是“平时各司其职,战时举国为兵”。

    而在《商君书·兵守》中,则有“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的记载,可见国家一旦陷入生死存亡之际,基本可以说是男女皆兵,从而达到最大动员能力。

    此外,《汉书·严安传》中也有“丁男被甲,丁女转输”的记载,可见即使到了汉朝时期,在战争规模较大的时期,采取的同样是“男人从军、女人运输”来进行极限动员的。

    而反观长平之战,对于秦赵两国来说都是生死之战,两国自然是全力动员、举国皆兵的形势,已经是两国的极限动员了。

    正因如此,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后,才有赵国“举国男子皆战死长平”一说。

    当今天下,战争愈演愈烈,为何人口却是越来越多?

    根据宋王偃派人多年考察,总结得出的结果是:粮食增产了!

    人口和粮食可以说是直接挂钩的。

    历史上,秦国统一天下之后,人口应该不超过三千万,但是到了宋王偃这里,人口反而远超这个数据!

    打残了楚国,接下来宋王偃就寻思着要攻灭齐燕,开始自己的一统天下的步伐了。但是这么一想,宋王偃觉着还是不成,虽然宋国已经天下无敌了,但是依旧有两个阻力较大的绊脚石,挡在自己的前行的路上!

    一个是秦,一个是赵!

    秦国与赵国不打残,宋国想安心地一统天下似乎没那么容易。

    这可咋整?

    要找一个什么借口攻打秦国或者赵国?

    真是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这不,宋王偃刚刚动了攻伐秦赵的念头,洛邑那边,就传来了秦人抢走雍州鼎的事情!

    好啊,是可忍孰不可忍!

    宋王偃当即派人去联络赵、楚、齐、燕、韩、魏六国,要与他们组成七国合纵攻秦之同盟!

    在宋国这位老大的威逼利诱之下,列国自然是不敢抗命的,都或多或少地派出了一些兵马参战。

    于是乎,宋、赵、韩、魏、燕、齐、楚七国订立盟约,共计出兵五十万,会于洛邑,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欲瓜分秦地。

第634章 函谷关外() 
“王上何以倾七国之师合纵攻秦?”

    当列国之军在洛邑会合的时候,作为燕国上卿的张仪出使朝歌,当面询问宋王偃此事之原委。

    这是一座较为偏僻的宫殿,张仪每一次来,似乎都有要事指点宋王偃,久而久之,宋王偃便专门指定了一处宫殿,专门接见张仪的。

    “这……张仪啊,合七国之军攻秦,有何不妥?”宋王偃颇为迟疑地道。

    “何止是不妥,简直是大大的不妥!”张仪掷地有声地道,“宋秦两国并不接壤,鞭长莫及,即便七国之军破崤函而入,直捣咸阳,灭了秦国,瓜分秦地又能如何?秦地,只会为邻近的韩赵魏三晋所有,似宋、齐、燕等国仅仅是得到一块飞地有何用处?即便在王上你的主持之下,列国易地,但是张仪窃以为,王上放着邻近的齐、燕不灭,而劳师远征,攻打秦国,空耗国力,实属不智也。”

    “张子,汝此言差矣。”宋王偃摇摇头道,“今天下之国,诸如齐、燕、韩、魏等国皆已衰弱,不堪一击,挡在我宋国面前最大阻力便是秦国、赵国。此番秦人抢走周王室的雍州鼎,正好给了寡人一个合七国之军,兴兵攻秦之名头!”

    “难道王上想如同破楚一般破秦?”

    “未尝不可。”

    “王上,大谬也。”张仪一脸苦涩地道,“宋秦两国,鞭长莫及,而近者韩赵魏,韩魏两国不足为惧,唯独赵国。赵国一旦举大军攻克秦地,以成国势,如之奈何?王上此举,不正是给他人做嫁衣吗?”

    “这……”

    “王上,这且不说,列国之间心怀鬼胎者甚多,只怕在人人惧宋,人人不敢壮大我宋国之威势的情况下,此番合纵必定如上一次一般,无疾而终!而一旦合纵之事破产,王上又待如何?”张仪厉声质问道。

    “这个,寡人未曾想过。张子,不知道汝意欲何为?”

    “王上已经发起了七国合纵攻秦之事,断不可半途而废。王上,张仪认为,你还是应该奉行远交近攻的国策,先灭齐燕,再图其他!”

    “张子,你是说,寡人可以趁此机会,出其不意地兴兵灭齐?”

    “不错!自王上挥师破楚之后,整个长江以北的大片疆土已经为宋国所有,宋国之疆域、人口和兵力远在他国之上,此时,即便是列国合纵,只怕宋国都无所畏惧矣!而灭齐之后,王上可就地解散合纵联军,或者是乘胜追击,攻入函谷关内,攻略秦地!届时王上只需要遣使,与列国王上言及,齐地归宋,秦地与列国瓜分,宋国寸土不要即可安抚列国。”

    “善!”

    宋王偃当即道:“张子,合纵列国伐秦之事寡人便交于你去办。自即日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