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4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此刻,不知为何,宋军忽然宛如潮水一般退去,而城头上的楚军将士,和城下的宋军将士都在有条不紊地打扫着战场,将敌我两军的士卒的尸首收拾好,或者是扔到坑里埋了,或者是就地焚烧,骨灰都化在了一起。

    “不知道城外的宋军为何突然停止了进攻。这突如其来的平静,还真是让人倍感不适应呀!”一个身强力壮的楚兵摇摇头道。

    另外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卒叹了口气道:“这不是很好吗?打生打死的,咱们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宋人已经围着咱们寿春城昼夜不停地进攻了半个月,死伤将士何其之多也,好不容易喘口气啊。”

    “老李头,你说这战争什么时候能结束?”

    “呵呵,这战争是否能结束,可不取决于咱们呀。战争机器,说到底还是为国家服务的!我楚国本欲乞和,然宋人不允,不允就不允,接着打呗。”

    就在这时,另一个眼光闪烁的楚兵忽而凑过来,嘀嘀咕咕地道:“哎,你们都听说了吗?西线的宋军已经攻克鄢城,直逼郢都了。”

    “什么?!”

    闻言,附近的楚军士卒不由得勃然变色。

    老卒道:“后生,你是从何处得知的?须知在军中传播此等动摇军心的言论,是要以军法从事的?”

    “我可不敢胡说!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

    另一个身强力壮的楚兵一脸不可置信的模样,说道:“你撒谎!大王在鄢城布置了数十万的重兵,突袭的宋军不过数万人,即便全是精锐,又如何能攻克鄢城?难道西线的宋军个个都是神人?”

    “不是宋军是神人!而是人屠白起是神人!杀神!恶魔!”

    “此话怎讲?”在场的楚军士卒都来了兴致。

    “鄢城一战,白起率军筑堤蓄水,修建百里长渠,然后水淹鄢城。整个鄢城现在都被淹没了,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啊!我听说,整个鄢城,四十万军民无一生还呢!”

    “什么?竟有这种事情!?”

    楚兵们听到这话,都不禁瞠目结舌,有的已经吓得浑身颤抖,脸色煞白。

    那个老卒颤巍巍地道:“如此惨绝人寰的事情,白起怎么干的出来?”

    “但他就是干出来了!”

    那个楚兵振振有词地道:“不仅如此,我还听说朝歌方面,宋国已经开始往西线和寿春这里增兵,宋将匡章,将带着十万步骑,不日赶到寿春!”

    “什么?!”

    “这……原本在十万宋军的围攻之下,我寿春城已经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失守的危险,这一下宋国又增兵十万,寿春焉能抵挡?完了完了,全完了!”

    整个寿春,因为白起水淹鄢城,以及匡章率着十万宋军即将杀到的消息而变得惶恐起来,楚军这边,是一片愁云惨淡,自怨自艾。

    眼看着将士们已经毫无斗志,都存了活命自保的心思,惧于一战,楚国大司马景驹倍感无力,徒呼哀哉!

第623章 绝路() 
寿春城内。

    “父亲,现在军中已经流言四起,说什么宋军水淹鄢城,我楚国的数十万军民都被活活淹死了!还有,就是匡章统率的十万宋军步骑即将杀到寿春。”

    景阳向着高坐在上位的楚国大司马景驹垂手道:“父亲,孩儿已经将撒播谣言的人抓了起来,并严禁城内的军民议论这两件事情,但是屡禁不止,现在谣言已经将整个寿春城搞得沸沸扬扬,城中军民俱是人心惶惶啊!”

    闻言,景驹摆了摆手道:“此事我已然知晓。那些抓起来的军民都放了吧。”

    “父亲!”景阳急声道,“造谣生事者,必是宋人混在城内的奸细,或许就是黑衣卫的人。”

    “为父都知道。但是景阳,你就算将造谣的人都抓起来又能怎样?谣言已经撒播出去了,不会因为你的禁令而终止,甚至会适得其反,让城中之军民更加确信此事是真的。”

    “孩儿知道了。”

    景阳叹了口气,又不由得出声询问道:“父亲,你认为宋人的奸细声称的,宋军已经水淹鄢城,造成我楚国四十余万军民尽数丧生的事情是真的吗?”

    “宋人将此事说的有板有眼的,不论咱们信与不信,此事已经被宋国的奸细宣扬开来,在我寿春城内造成了极大的骚动。水淹鄢城之事,咱们管不着,但是匡章统率的十万宋军即将南下,杀到寿春的事情多半是真的!”

    “那……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寿春城的形势已经危如累卵。无论如何,凭我寿春城之楚军现有的兵力,是无法抵挡得住宋军的强大攻势的!景阳,现在摆在咱们面前的,除了困守寿春死战之外,还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降宋,一条是出逃。”

    “向宋军投降,可以保全如今寿春城内二十余万军民的性命,保存我楚国最后的一丝元气。出逃,则是九死一生,我楚军早已精锐尽丧,现有之兵士,莫不是刚刚拿起武器的黔首,他们连最基本的列队摆阵还不熟悉,可想而知,若是大规模的撤退,必成溃逃之势!”

    景阳听到这话,不由得微微颔首道:“父王,你是在犹豫吗?”

    “这本不是为父应该考虑的事情。为人将者,只需统兵作战即可,统筹全局,那是高居庙堂的诸公,还有大王应该做的事情!但是眼下寿春已经与郢都断了联系,我寿春之楚军已成孤军,外无援兵之孤军,强行抗拒宋军,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为父作为寿春军民之主将,理应先行考虑将士们和城内黔首的生死存亡。”

    “唉!”景阳叹息了一声道,“父亲,真是难为你了。不过,孩儿并不赞成向宋军投降!若宋人真的水淹鄢城,造成我楚国四十余万军民全部死于非命的话,那么郢都必失。此时的郢都已无可战之兵,若是连咱们寿春的楚军都降宋的话,宋军挟大胜之势南下,届时郢都必破,楚国必亡!”

    “为父知道。但我们这十几万的军队,即便坚守寿春又能坚守到几时?死战不降的话,最终只有一个下场,便是人城俱亡!从丹阳之战起,我楚国便一直处于战争状态,秦、宋、韩、魏四国相继伐我楚国,造成我楚国军民之死伤不下于百万之众!”

    景驹一脸悲愤地道:“我楚国已经没有余力再战了。景阳,你睁开眼睛看看,我楚军士卒当中,两鬓斑白的老卒,面孔稚嫩的新兵何其之多也!战争已经进行到这一步,即便宋人手下留情,不破我楚国,不破郢都,只怕我楚国也将名存实亡,如齐燕一般,沦为宋国之附庸也!”

    “但是,沦为附庸,至少比亡国要强的多啊!”

    从这句话可以听得出来,在景驹的心中,是偏向于降宋的。

    在寿春城的五十里之外的地方,是宋军的战营,此时此刻,宋军战营是灯火阑珊,人仰马嘶,一番热闹的景象。

    为了尽快赶到寿春,匡章率着宋国的十万步骑,水陆并进,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地赶路,终于在半个月后急行军赶到了寿春。

    而此刻,黄煌便带着众将出迎。

    “上将军,一路鞍马劳顿,辛苦了。”黄煌寒暄着道。

    匡章下了战车,快步上前,回礼道:“哪里的话。若说辛苦,老夫可不及汝等在前线浴血奋战之将士!”

    二人领着众将,一道回到中军大帐。

    分主次坐下,匡章为国尉,功勋最大,自然是高坐上位的。

    “黄煌将军,现在寿春城的形势如何?”

    闻言,黄煌起身道:“回禀上将军,我宋军对着寿春城昼夜不休地围攻了半个月,期间虽数次破城墙而入,但因为楚人的抵抗着实顽强,都被打退回来。按照您的吩咐,末将已经鸣金收兵,休整兵马,并以密信的方式,叮嘱早已潜伏在寿春城内,混杂在楚国军民中的细作,让他们撒播我宋军水淹鄢城,还有上将军即将带兵杀到的事情!”

    “现在寿春城内,不出意料的话,应该是人心惶惶,胆气尽丧也。”

    闻言,匡章微微颔首道:“你做得很好。”

    “上将军,不知道何时进攻寿春城?”

    “不必进攻了。”匡章摆了摆手道,“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一战,我们要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闻言,众将都微微颔首。

    黄煌询问道:“上将军是欲让楚人主动投降?”

    “他们已经别无选择了。坚守寿春,死路一条;出逃,九死一生;只有向我宋军投降,才能保全寿春二十余万楚国军民的性命!景驹是一个聪明人,在外无援兵,内无斗志的情况下,投降才是楚人唯一的出路!”

    翌日一早,匡章便命令将士们摆开架势,十余万白衣黑甲的宋军,分作二十个方阵,浩浩荡荡的陈列在寿春城的四面八方,组成了一道又一道厚实的“人墙”,将整个寿春城都围得如铁桶一般,水泄不通的,看上去让人感到窒息。

    当宋军的中军大纛换成了一行小篆写的“宋国山阳君匡”的时候,城头上的楚国将士都不由得脸色惨白,这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清楚。

    既然匡章统率十万宋军步骑即将杀到的事情属实,那么,宋军水淹鄢城,造成数十万楚国军民尽数丧生的事情,看来不假!

    此时此刻,寿春城内的楚国军民已经绝望,连最后一丝斗志都已经磨灭了,再无战意!

    一听说宋军开始摆阵,而且宋军那里连中军大纛都换了,景驹连忙带着众将赶到了城头上。

    “上将军!真的是匡章啊!是宋国的山阳君匡章没错!”景阳一手伏在垛口上,手臂颤巍巍地指着城下的人影道。

    “我看到了。”景驹一脸苦涩地道。

第624章 纳降() 
这时,宋军那边已经派出了一个嗓门大的小校,飞骑而出,一点都不怕死地在城下兜上了一圈,高声喊着:“城上的楚军听着!我们的国尉大人,仰慕楚国大司马,景驹将军之名久矣!今宋楚两国交战,然人情不改,吾国尉欲与景驹将军城下一会!磋谈两军兵不血刃,和平共处之事!”

    什么兵不血刃,和平共处之事,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让景驹出城去跟匡章讨价还价,楚军可以开城献降,但是不能无条件投降。

    城头上的楚国军民闻言,不由得默然。

    事实上,大家已经没有再战之心了,且不说依靠这一座寿春城,已经无法抵挡住宋军的进攻之势,单凭宋人水淹鄢城,造成鄢城数十万楚国军民丧生的事情,便足以令楚人胆寒,令楚人再无战意!

    “唉!”景驹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和楚军迟早是要踏出这一步的。

    “上将军!”

    在景驹转过身去的那一刻,在场的楚将都不由得叫了一声。

    景驹摆了摆手,随即下了城头,上了一辆战车,连一兵一卒都没带,就这样单刀赴会,径直来到了城下。

    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么多的尔虞我诈,两军交战,双方的主将在战前会晤还是常有的事情,算是继承了上古的遗风,大家客套一下,或者是彼此放一下狠话什么的。

    进入大争之世以来,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