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4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王上,白起的这份作战计划也未免太过大胆了吧?”苏秦瞠目结舌地道。

    “用兵在于险!”宋王偃沉声道,“兵者,国之大事也。此一战,我宋国败得起,而楚国败不起!寡人相信白起!”

    公元前307年秋末,在宋王偃的号令之下,淮水一线,在下蔡的十万宋军悍然向寿春发动进攻。

    宋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一连拔掉楚军的数十个壁垒,克淮水沿岸之村邑,楚军在将军景驹的带领之下,败退寿春,固守待援。

    与此同时,宋王偃以右更白起为大将,起兵六万,战船若干,淄重不多,自邓地出发,沿着汉水东下,攻取沿岸的楚国重镇,兵锋直逼楚国之别都鄢。

    楚国,雉阳城外。

    数万身穿白衣黑甲,雄赳赳气昂昂的宋卒高举着长戈,在招展的旌旗之下,高喊“风,大风”前行着。

    宋军将士踏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如一股巨大的黑色洪流一般向着雉阳城墙这里涌了过来,给人以一种窒息的压迫感!

    雉阳城,本是汉水沿岸的楚国重镇,历史悠久,人口众多。

    这里与鄢郢一般,都是楚国之旧地,其地位虽不比楚国之陪都鄢,却非同一般,因为在这里居住的,绝大多数都是老楚人,这里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

    平日里,雉阳的兵力至少有一万,但是,随着寿春前线告急,举国告急的情况下,楚王紧急调兵去到寿春,或者是就地驻扎于郢都,这样一来,便导致了雉阳城的防务空虚,其守军不足三千,加上协防的民众,不过寥寥万人而已!

    这样的一座城池,对于宋国最强之步军,虎贲军而言,可顷刻而下!

    这正是一鼓作气的时候!

    白起站在战车上,眺望着城头上一脸视死如归的楚军士卒,眉头一皱,白起拔出了手中的青铜剑,遥指对面的雉阳城,肃容道:“将士们!那里,是我宋人祖祖辈辈,呕心沥血欲为之拿下之疆土!现在,拿下它!”

    “杀啊!”

    “冲!”

    战前的动员是最为激励人心,最为简洁明了而热血的。

    在白起的这一番鼓动士气的话语之下,宋军将士们顿时嚎叫了起来,有序地往城墙那边冲杀过去。

    “咚咚咚!……”沉闷的牛皮战鼓的声音响彻云霄。

    “放箭!”

    随着楚军都尉的打手一挥,城头上的士卒们顿时张弓搭箭,往下面冲杀过来的宋卒们放着一阵乱箭。而城下的宋卒亦是予以还击,敌我双方的羽翎箭那是你来我往,纷纷扬扬的,如雨点一般交击在一起。

    而宋军这边根本就没有带多少的攻城器械,连投石机都没有携带,只有云梯、弓弩而已,所以想要攻下这一座坚城重镇的话,还需要以人命去填!

    “噗嗤嗤!……”

    宋人善射之名可真不是盖的,虽然楚军将士是在城头上,居高临下的,但是下面的宋卒显然是技高一筹,拉开弓弦之后,利箭疾射出去,就径直插到了城头上的楚兵的脑袋上。

    很快,如潮水一般倾泻而来的宋卒就涌到了城墙边上,架起云梯,开始顺着云梯往城头上攀登。

    看着云梯上的宋卒,城头上的楚兵随即拿起了手中的长戈抡了过去,本来是照着这敌人的脑袋上撩过去的,若是换作一般的士卒,可能反应不过来,可是此番南下攻楚的三万人,俱是虎贲军,虎贲军为宋国之锐士,百里挑一之悍卒,身经百战,训练有素,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被击倒了呢?

    这不,在长戈横扫过来的时候,那个宋卒脑袋一偏,随即伸手抓住了长戈的把柄,往下用力一拽,顿时就让城头上的那个楚兵摔了下去。

    “杀呀!”

    “受死吧!”

    不到一柱香的时间,就有几百个宋卒冲上了城头,与敌人展开了惨烈的短兵相接之战。

    虎贲军的士卒几乎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他们虎入羊群一般,左右冲杀,在拥挤的城头的过道上,硬生生地杀出了一条血路!

    宋卒如此厉害,但是楚兵一点都不胆怯,在最后仅剩的血性的鼓舞下,他们奋不顾身,前赴后继地冲了上去,一个人战死了,换上了一个,再死,再上,直到将那个宋卒击杀为止。

    因此,从上往下俯瞰,可以清晰可见,人头攒动之间,倒在城头上的楚兵的尸体,远比宋军的要多上五六倍!

    平均每死六个楚兵,才有一名宋卒倒下!

    不过,这在白起以及众将看来,都是不怎么值得的!

    守城的楚军将士不过是留守的老弱病残,不堪一击,而国破家亡之际,楚人因为身后站着的是他们的父老乡亲,国家土地,而不惜拼死一战,誓与城池共存亡!

    子楚依稀可见,一名已经负伤的楚兵,鬓角泛白的楚兵在无法反抗之后,竟然直接抱起了冲过来的宋卒的腰身,用以命换命的方式,抱着宋卒一起摔下了城墙,同归于尽了!

    悲壮!

    在白起身边站着一名部将,正是子楚。

    子楚见到这么悲壮的一幕,不由得感慨出声道:“古人云,哀兵必胜!我尝有此困惑,今日一见,终于知道何为哀兵之势了!”

    白起闻言,睥睨似的扫了子楚一眼,说道:“哀兵不一定必胜,然则可惧也。子楚公子,看着吧,当楚人见到国破家亡之势已经无可逆转,无可挽回之后,今日有多哀,他日就有多绝望!”

    一个时辰,不到一个时辰白起便率军攻克雉阳城。此一战,宋军将士因为守城的楚军负隅顽抗,阵亡之人多达两千,要知道,这些都是百里挑一,让国家耗费巨大的代价培养出来的虎贲军的锐士。

    他们每一个人的性命都是极为宝贵的,现在却因为攻克一座雉阳城,而损失如此之惨重,这是白起万万没想到的!

    而守城的楚军将士则战死上万人,战损比例五比一。

    绕是如此,白起还是分外的不满。

    这时,子楚骑着高头大马跑过来,询问道:“将军,楚军降卒有两千六百多人,其中还包括了大部分城中的黔首,这些人要如何处置?”

    白起愣了一下,随后看向了已经被看押起来,宛如被圈禁的鸡鸭一般的楚军降卒。

    这些人说是士卒,其实太过抬举他们了,他们其中绝大多数连武器都没有摸过,好多人之前都是辅助守军,助纣为虐的。

    不过,白起在看到这些人眼中的恨意的时候,还是心有余悸的。

    “全杀了。”

    “什么?杀了?!”子楚不由得勃然变色。

    “本将的命令你没听清楚吗?全部,杀死!”

    就这样,那些楚军降卒被带到了一个较大的广场上,被成千上万的宋卒拿着长戈戳穿了衣甲,有逃跑的漏网之鱼,也被乱箭射杀。

    场上一片哀嚎,求饶声,怒骂声连成一片,不绝于耳。

    众人看着白起下的这道命令,着实是不寒而栗。

    白起不负“人屠”之名,竟然连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都杀死!

    见到自己本国的士兵惨遭屠戮,可能里面还有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儿子,自己的丈夫,所以雉阳城中的黔首顿时暴动起来。他们其中全都是老弱妇孺,他们疯了一般,拿起了木棒、锄头、铁锹之类的工具冲向了正在屠杀楚兵的宋军那里。

    白起的眼睛都不眨一下,红着眼睛道:“放箭!”

    “杀啊!”

    “嗖嗖嗖!……”

    “噗嗤嗤!……”

    冲过来的楚人一时之间绝大多数都中箭倒地,流血汨汨,而有幸运的人,即使冲到了宋军方阵这边来,等待他们的,还是宋军将士那惨无人道的屠刀!

    “一个不留!”

    随着白起下的这一道军令,整个雉阳城随之被屠戮一空,大火,熊熊燃烧的大火,随之焚毁了雉阳城的屋舍。

    一条冲天而起的火龙,似乎象征着楚国一般,在雉阳城的上空哀嚎着,翻滚着,最终烟消云散,化作了一堆的废墟!

    好残忍!看着白起的这种做法,绕是子楚的心理承受能力足够强大,都不由得咽了一口唾沫,战栗不已。

第618章 国殇() 
“白起!恶贼!屠夫!桀宋!寡人恨不能食汝肉!寝汝皮!”偌大的章华宫的议政殿上,回荡着楚王熊槐那充满了滔天愤怒的话音。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子一怒,血流飘橹!

    不知白起可否承受得起楚王熊槐这发自内心的滔天怒火?

    “大王息怒!”群臣赶紧跪下来,山呼道。

    熊槐直接从王位上蹦了起来,暴跳如雷,额角青筋直跳,一突一突的,显然是愤怒极了。

    “你们让寡人如何息怒?昂!白起冷血、残暴,毫无人性!宋军更为暴虐之师!今我雉阳城惨遭屠戮,六万军民无一幸免于难!我楚国究竟是做了什么孽?要让上天降下白起这么一个人屠来残害我楚人?!”

    屈原亦是悲愤欲绝地道:“大王,此为国难,宋军屠戮雉阳之事已经酿成楚宋之国仇!然,当务之急,不是谴责,不是愤怒,因为这些都无济于事!现在寿春被围,白起又率军自汉水南下,直逼鄢郢,此时此刻,吾等更应该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击退白起之桀宋之军才是!”

    闻言,楚王熊槐缓缓地闭上眼睛,瘫坐到了王位上,叹了口气道:“寡人早已命景翠率军进驻鄢城。此刻,鄢城之内,已有我楚军十余万,加上当地之民众协防,挡住宋军的进攻应该不成问题。”

    “大王,如此只能解我楚国当前的燃眉之急,但不败宋军,不灭宋人进击我楚地之心绝不可有任何的侥幸心理!为退宋军之计,臣请大王再度遣使,派往新郑、大梁、邯郸、咸阳,乃至于北方的齐、燕都可联络,以便列国合纵,兵颇宋国!”

    屈原的话音刚落,已经被宋人收买的上大夫靳尚便不由得站出来道:“左司徒此言未免也太痴人说梦了!两年前,韩魏反水,秦、赵之军迫近宋地,加上我楚国,楚、秦、赵、魏、韩五国合纵攻宋之势几乎大成,未曾想,宋王突然以白起领兵,出其不意突袭华阳,华阳之战,宋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胜!歼敌24万,韩魏两国就此元气大伤,不敢忤逆宋王之命,割地以求和,献媚于宋。而秦赵两国之兵,不战自退也,五国合纵之势就这样土崩瓦解!”

    “今左司徒大人又欲合纵,不知天下列国中,还有谁会响应?韩魏惧宋,不敢乱动,齐燕为宋之附庸,再加上国力不振,在此颓势之下,只怕更不敢草率加入合纵,至于秦赵两国。恕我直言,秦国地处西陲,其地与宋国并不接壤,鞭长莫及,能给予宋国的打击有限。而赵国则在去年的时候,被宋军逼得尽起国内之兵,最后还是献媚于宋,这才了结的战事,不然宋赵之战,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赵国,刚刚吞并了中山国,已无精力出兵攻宋。退一步说,还有秦国,即便秦国出兵援救我楚国,但是谁又敢担保秦人狼子野心,以秦王荡之贪婪本性,不会如同当年的假道灭虢一般,在帮助我们楚国击退宋军的进攻之后,又反手灭我楚军,继续侵占我楚地?秦人与宋人一般,侵略成性,没准他们还会沆瀣一气,组成宋秦联军攻伐我楚地,最后真的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引狼入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