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4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屈子惦念,某甚好。只是不知屈子今日大驾光临,所为何事?”熊子丹回礼道。

    屈原扫视了四周一眼,笑着道:“将军不请在下进去坐坐吗?”

    “请。”

    屈原出行,带来的数百名楚军甲士都在外面,屈原一个人都不带,就径直与熊子丹走进竹屋里面,对席而坐。

    “屈原听说,将军寻访尊夫人多年,不知可曾找到?这地方,不会是尊夫人及将军二子的落榻之所吧?”

    熊子丹闻言,不由得轻轻的闭上眼睛,说道:“这确是拙荆和某家孩儿居住多年之所。”

    “唉,只可惜,吾王不知尊夫人和将军之子落榻于此,如若不然,必寻得其母子三人,告予将军。如此才不枉将军思念爱妻爱子之苦!”

    熊子丹垂手道:“多谢楚王和屈子的美意,某领受了。”

    “不知尊夫人现在何处?怎不见踪影?”屈原颇为好奇,看来是一点都不知情的。

    “伊人已逝。”

    “将军是说,尊夫人已经故去了?”

    “是的。”熊子丹将脑袋别到一侧去,这个时候,他想起了这般伤心的事情,又不由得虎目含泪。

    “将军请节哀。”

    “屈子,你不辞劳苦,从郢都到此,不知所为何事?”

    屈原道:“正是为将军而来。”

    “为某?”

    “不错。”屈原颔首道,“关于宋王与尊夫人的那一段秘辛,虽已过去多年,但早有传闻!将军为宋将二十余年,为宋王戎马半生,破齐、灭越、攻魏、击楚,大小数十战,歼敌无数,战功赫赫,将军成为了天下屈指可数的名将!但是子丹将军,汝忠心耿耿,为宋王征战天下,浴血疆场,最后换来的是什么?是宋王的背叛!”

    “宋王辱卫氏,是为奇耻大辱!或许寻常之贵族之妻能得王上之宠幸,还会沾沾自喜,但将军你是何等的英雄!你又……”

    “住口!”

    熊子丹咬牙切齿地道:“屈子,请你不要在说这些话。不然,休怪熊子丹不念旧情!”

    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早已传扬出去,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伴随着熊子丹的赫赫威名,他的事迹,包括宋王偃与卫文君的那一段前尘往事在内,都被世人所传颂。

    老实说,宋王偃这个事情做得的确不怎么地道。毕竟熊子丹在前线浴血奋战,为他打生打死的,他却在背后沉溺于温柔乡里,还欺辱了熊子丹的爱妻,这是个男人都不能容忍的。

    “唉!”

    屈原不由得扼腕叹息道:“将军,实不相瞒,屈原的来意便是劝将军弃暗投明,入我郢都,为楚将,为国而战!”

    “断无可能!”熊子丹斩钉截铁地道。

    “将军何以如此决绝?是,屈原知道将军念及旧情,与宋王偃的君臣情谊甚笃,可是宋王做过多少对不起将军的事情,将军可曾知道?就屈原所知,其实宋王的黑衣卫早已找到了卫氏母子,可是宋王却知而不告,故意隐瞒将军。在将军入楚寻找妻儿之时,还三番五次地派人误导将军,险些令将军连爱妻的坟头都找寻不到!如此劣迹斑斑之君主,如何值得将军效忠?”

    闻言,熊子丹一脸冷酷地道:“屈子请回吧。你为楚王作说客,但熊子丹心不在楚,何以事君?”

    看来诉说宋王偃又多么可恶的事情,是无法说服熊子丹的。

    屈原又道:“将军,今楚国破败,国势一蹶不振,其衰微之程度已经不下于当年孙子‘千里破楚,五战入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我楚国乞和,而宋王不允,想来不久宋国又将尽起大军,伐我楚国,届时楚国将如何抵挡?”

    “将军有大才,乃世之名将!吾王求贤若渴,欲拜将军为统兵大将,率军击退宋人之进攻!”

    “断无可能!”熊子丹还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将军何以如此决绝?世人皆知,将军忠义无双,高风亮节,然将军而今虽为宋将,却是土生土长的楚人!有族谱为证,子丹将军,你的确是先君楚庄王之十世孙!将军为楚人,又是王室之后裔,今大敌当前,楚国岌岌可危,难道将军就不愿背负起拯救我楚国子民,保家卫国的重任吗?将军!屈原拜托了!”

    屈原直接给熊子丹跪下了。

    “使不得。屈子使不得!”熊子丹连忙将屈原扶了起来,说道,“屈子,你与楚王的好意,熊子丹心领神受。但是为楚将,与宋军一战恕难从命!”

    “某生于楚国,长于楚国,然发达于宋国!无论宋楚,在某心目中的分量是一样的,如父如母。屈子,假使有一日,令尊与令堂起了争执,你会站在谁的那一边?”

    “这……”虽然知道熊子丹是在饶舌,屈原都无可奈何。

    别看熊子丹只是一名统兵作战的将领,但是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他可没少读过。这个时代的名将,可不仅仅是一个赳赳武夫!

    “唉,罢了。来人,将东西抬上来!”屈原有些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随即,便有两名士卒抬着一个大箱子进来。

    “屈子,汝这是做甚?”

    屈原将大箱子打开,只见箱子里面尽是黄灿灿的马蹄金。

    屈原道:“子丹将军,屈原知道你为人正直,高风亮节,不喜欢私相授受,但是这些许财物还请你收下。”

    “使不得。屈子,请你收回去吧!”

    “子丹将军,这三千金,本是吾王的赏赐之物,若将军答应为我楚国效力,便赏赐于将军。可惜将军不允。不过没关系,这些财物还请将军收下,聊表心意!不然屈原回去也不好交代。”

    屈原又退后一步,向着熊子丹行礼道:“子丹将军,来日方长,屈原告辞了。”

    随后,屈原只留下一脸懵逼的熊子丹,扬长而去。

    在路上,随行的都尉十分不解地询问道:“大人,这熊子丹不识抬举,没有为我王效力的打算,您为何还将王上赏赐的三千金都留给他?”

    “呵呵。说了你也不懂,反正,能将熊子丹留在楚国最好不过了。”

    屈原本可以命人杀害熊子丹的,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还阻止楚王熊槐这么做,何以也?

    除了熊子丹的确很有将才,杀之可惜之外,杀了他,会让宋王偃勃然大怒,然后宋国必将打着为熊子丹报仇雪恨的旗号,兴师动众,上下一心,讨伐楚国。

    这样,宋楚两国之军皆为哀兵,对于楚军极为不利。

    熊子丹为宋军二十余年,在军中的影响力仅次于匡章,由他一手操练出来的宋军将士不知凡几,感情甚笃,如手足,如父子一般,楚人这么将熊子丹杀害了,那些宋军将士岂能善罢甘休?

    此外,还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便是屈原何以在熊子丹不拒绝为楚国出战的情况下,还送给他三千金的缘故(要知道,现在楚国国库拮据,楚王能拿出三千金已经殊为不易)。

    其一,宋王偃很关注熊子丹的动向,其一举一动都在黑衣卫的监视之中,一旦熊子丹接受楚王三千金的事情被宋王偃知道,难保后者不会起疑心。

    其二,三千金拉拢不到熊子丹,却能给楚国留下一份人情。

    其三,熊子丹有了这三千金,足以过上富足的日子,可以安心地留在楚国。屈原之前何以说“来日方长”,便是这个缘故,来日方长,现在熊子丹不愿意为楚国效力,日后就很难说了。

第614章 兵行险招() 
“楚王赠予熊子丹三千金,熊子丹还接受了?”一接到这个奏报,宋王偃的心中果真起疑。

    “是的。”

    “熊子丹现在楚国都干了什么?”

    中车府令刘霸回答道:“子丹将军在为亡妻修缮坟墓,结草庐以为卫氏守灵。”

    “寡人知道了。以后熊子丹但凡有何异常之举动,务必要先向寡人禀告!”

    “诺。”

    看着刘霸退下的身影,宋王偃的眉头一皱,神色颇为凝重。

    这时,在一侧吃饭的王后干婉见状,不由得蹙眉道:“王上,你不会对子丹将军起疑心了吧?”

    闻言,宋王偃摇摇头道:“有什么值得怀疑的?阿丑对寡人之忠心,不足为楚人破坏也。楚人这是在离间寡人和阿丑。”

    “那王上你打算怎么做?召回子丹将军吗?”

    “不了。”宋王偃幽幽地叹了口气道,“寡人对不起阿丑的事情甚多,若是连这么一点静养的时日都不给他,寡人何以为人君?”

    “嗯。王上,前面再过不久,就到上蔡了,你是要去巡视一下城防工事,慰问一下前线的将士们吗?”

    “这正是寡人此行的目的啊。”

    上蔡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上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西周初年,距今约3000年。人类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于蔡地而画卦于蔡河之滨,遂名其地为蔡,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以国为氏,传18代近500年。

    上蔡自古出名人,“孔子弟子贤者七十二,蔡有六人”,漆雕开最为有名;后来曾辅佑秦始皇统一六国,史称“千古一相”的秦丞相李斯亦生于蔡。

    号称“通明相”的西汉丞相、高陵侯翟方进,世称“上蔡先生”的北宋著名理学家谢良佐,西汉著名文士、庐江太守丞桓宽,还有明代的李逊学、刘光国,清代的循吏张沐,书法家程元章、李景梅等,近代及现代的汉一夫、寇文谟、雷保森等数不胜数的历代名臣、文人巨匠、民族精英都出生于古蔡厚土。

    蔡氏祖根源于上蔡。

    上蔡的确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一个地方。只不过现在宋楚两军对峙于淮水,宋据上蔡,楚据寿春,沦为了两军交战之前线,若是楚军主动进攻,或者是宋军战败的话,上蔡这么一个文化浓郁的地方,便会沦为一片焦土!

    “吾王万年,万年,万万年!”上蔡大营的将领们,自都尉以上的将领都赶到营寨门口接驾,至于其下的将士则是都跑到淮水沿岸的地方,加固工事,建造壁垒。

    “平身。”宋王偃挥了挥手。

    “谢大王!”

    上蔡大营的主将是黄煌。

    宋王偃与一干大臣、将领,还有其他的宿卫一行上千人浩浩荡荡地出行,沿着河岸巡视。

    “黄煌,这些日子,寿春那边可有动静?”宋王偃垂询道。

    “回禀王上,未有动静。我上蔡大营之军十万,兵多将广,而下游的寿春的楚军,虽然号称有二十万之众,未知真假,不过良莠不齐,其中大部分都是半大的孩子和两鬓斑白的小老头!似这般的乌合之众,若是放在平原上作战,王上只需给臣三万锐士,管他是二十万步骑还是三十万步骑,臣定可一战成功,为王上灭掉楚国最后的残军!”

    看着黄煌信誓旦旦的样子,宋王偃微微颔首,这时,站在一侧的孙烈十分不服气地道:“何须三万?王上,似这般的敌军,若是臣的话,予臣一万甲士,管他是二十万之众还是三十万之军,一样可以杀的他们丢盔卸甲,溃不成军!”

    “哈哈哈哈!”诸将都不由得哄堂大笑。

    见状,宋王偃摇摇头道:“列位,不可麻痹大意呀!骄兵必败!今楚国衰微,楚军疲弊,无有可战之兵,但是他们胜在上下一心,士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