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4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学,指的就是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

    在一个旧的,密切相关的意思,“科学”还指可合理解释,并可靠地应用型知识的主体本身。科学的专业从业者习惯上被称为科学家。

    自古典时代,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已紧密联系在一起。

    科学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强调实验数据及其结果的重现性。在西方世界在近代早期的话:“科学”和“自然哲学“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在西方世界直到17世纪,自然哲学(后变成自然科学)被认为是哲学的一个独立的科学分支,与唯物同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大朝会上,当宋王偃提出要在商山建造一座科学院的时候,群臣都懵了。

    最后,还是相国苏秦硬着头皮站出来问道:“大王,不知道这科学院是做甚的?与学宫是一样的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

    宋王偃点头道:“科学院与学宫大致上是一个意思,却又有诸多的不同。常言道,学无止境。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和探索!”

    “我宋国目前实施的九年学级制度,小学三年,中学三年,大学三年,都有专门的老师因材施教。而这个科学院便是更高一级的学府,科学院的门槛极高,非贤能,非有一技之长者不可入内。”

    闻言,苏秦又问道:“不知这一技之长主要包括哪些?”

    “寡人初步决定,设立五个学科,哲学、数学、医学、化学和天文地理学。哲学,即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所入之学科;数学,即算术,专门研究疑难杂题,统筹与测量;医学,顾名思义,即医者之学科,寡人将广招天下医者进入科学院,研究医学,精进现有的医术,以造福于世人。”

    “化学,即方士之学。天文地理学,顾名思义,便是专门研究星象与各地的山川河泽,风土人情之学科。此五门学科,皆有所长者也。”

    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的话,宋王偃还想格外地设立生物科学、物理化学什么的。

    宋王偃所提出的这五门学科真是闻所未闻,不过群臣已经见惯了宋王偃的脑洞大开,故而惊愕之后,并没有马上站出来反对。

    因为以往宋王偃所做出的决定,都是正确的。而且这个科学院听上去很高大上,尤其是哲学与医学这两门,相信设立之后,一定能造福于世人的。

    朝歌内外,大街小巷都在三五成群地议论着科学院的事情。

    “哎,你听说了吗?王上已经颁布了诏令,要广招天下的能人异士,进入科学院呢!”

    “科学院,这是什么?是新的学宫吗?”

    “此科学院非彼之学宫也!”

    酒肆中,一个风度翩翩的公子哥笑着道:“过去的学宫,如齐国的稷下学宫,不过是聚集天下贤才,和诸子百家之人进行互相争辩、诘难、吸收的学术交流,为政所用也。而今王上所立之科学院,有哲学、数学、医学、化学和天文地理学这五大学科,哲学一道,与稷下学宫无异,数学则是算术,医学之通达医者之学,化学为方士之学,天文地理学则是博古通今,研究各地之山川河泽之学!”

    “看来世人皆道宋王不拘一格降人才,果然不假!”

    一个酒酣的中年人笑道:“嘿嘿,就是不知道这科学院是不是如稷下学宫一般,任由我等诸子百家之人进去?”

    那个公子哥摆了摆手道:“岂有这么容易?这诏令上已经明明白白地写着呢!每一个进入科学院的人,都必须要经过严苛的审核,据说这审核比考进士还难!”

    “嚯!真的假的?”在场的人都有些不可置信。

    在宋国考一个进士真的很难,因为你不仅要写出自己的为政主张,巧言善辩,还要辞藻华丽,相貌周正。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宋国人才济济,从来都不缺考进士,挤破脑袋想要当官的人!

    所以说,考进士什么的,对于他们这些莘莘学子来说,真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事情。

    “岂能有假?”那个公子哥哼了一声道,“我下午便去考试。汝等可知道科学院里面的学者的待遇?”

    “莫非还有高官厚禄?”在场的人都不由得眼冒绿光。

    “高官厚禄自然是有的,不过需要你为国家做出一定的贡献。绕是如此,每一个进入科学院,成为了其中的学者的人,都能得到极为优渥的待遇!”

    “有多优渥?”

    “大王决心发展科学,故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学者们每个月都能获得刀币两百枚,米粟十石,就这,还算不值一提的,最让人心动的,还是每一门学科所设立的奖金。但凡是在科学院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研究出了有研究价值的东西,都能获得一笔不菲的奖金,更有甚者,都能够封爵!”

    一听这话,在场的人都不由得炸开了锅,议论纷纷起来。

    就在商山的科学院正式动土之时,张仪随之启程,他将作为使者前往燕国的都城蓟城,当面说服燕王职出兵伐齐。

    宋王偃是一个礼贤下士之人,故而亲自到十里长亭相送。望着已经绝尘而去的车队,宋王偃驻足在那里,久久没有收回目光。

    这时,跟随在宋王偃身边的苏秦出声道:“大王,事情有些蹊跷。”

    “你是说张仪非是真心仕宋,所图者覆宋?”

    看来宋王偃的心里有着这般的忧虑,绕是如此,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苏秦还是低着头道:“臣不敢确定。不过这天下,除了我宋国哪里还有他张仪的容身之所?”

    宋王偃微微颔首,张仪现在是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的。秦国抛弃了他张仪和魏章,魏章还好说一点,毕竟各为其主,又是天下名将,秦魏两国留不得他,他可以去他国,依旧能被重用。

    但是张仪则不一样,张仪可谓是一个卑鄙小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没脸没皮的事情张仪干了不少。

    张仪坑了几次自己的母国魏国,又欺楚,故而魏楚张仪都留不得,赵国尚武,张仪虽然有大才,但是他只是才思敏捷,嘴皮子利索了一点,而赵王雍与秦王荡是一样的,他们都比较讨厌这种只会空谈,不懂干实事的人,所以说张仪去赵国的话,依旧得不到重用。

    至于燕、韩、齐、中山四国,不过弱小之国,实在没有张仪表现的舞台,故而宋王偃一点都不相信,张仪会叛宋入燕。

第566章 樗里疾() 
西域。

    经过两年的征辟,入西域的八千宋军锐士,终于相继攻灭莎车、楼兰、大宛、乌孙等西域诸国,一统西域三十六国。

    西域的地盘极大,不过地广人稀,所谓的国家,其都城都跟中原的一座小邑差不多,甚至是连城池都算不上,着实贫瘠得可怜。于是子启向宋王偃求得一大批的工匠入西域,开始在原来的莎车之戎的地盘上,建造起一座高大而坚固的城池。

    此时此刻,公子启正在监督劳役们干活,在工地上的城池已经初具规模,四面的城墙已经夯土夯实了,只有中间的建筑尚未竣工,相信在一个多月后,整个莎车城就会拔地而起,成为西域大地上最大规模的城池。

    “公子!”这时,公子启的副手冯高急冲冲地跑了过来。

    “何事?”冯高一向都是成熟稳重的人,没有急事的话,他断然不会如此慌慌张张的,故而见到冯高的这个模样,子启的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前线的斥候传来了消息,说秦军已经攻灭义渠、丹犁之乱,其秦军斥候已经游弋到莎车一带,绿沱河附近。而且有大股的秦军就驻扎在绿沱河,兵力不明。”

    闻言,子启的眼珠子转了转,沉声道:“秦人这是想做甚?”

    “公子,属下听说新继位的秦王荡,不比其父秦惠文王的性子稳重。秦王荡生而有勇力,野心勃勃,锐意进取,此番陈兵于绿沱河,不外乎两个目的。”

    “其一,向我宋军示威。其二,欲攻灭我宋军,而后全据西域!”

    子启脸色一沉,说道:“我怎么看,都觉得是第二个可能性大一些啊。秦军这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赶上这个时候到绿沱河示威于我宋军,绝无可能。我们宋军现在已经攻下了西域诸国,搞不好,秦人是来摘桃子,坐享其成的!”

    “公子,那咱们应该怎么办?”

    “哼,西域是咱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绝不能白白便宜了秦人!不管秦人陈兵绿沱河,是何目的,但我等绝不可掉以轻心。传令下去,迅速集结西域各部兵马,按照五比一的比例让各部首领出兵,明日午时之前,必须赶到莎车会师,否则,灭族!”

    “诺!”

    别怪子启如此残忍,实在是过于温和的手段,压根儿就压制不了那些不服王化的西域胡人。曾经有那么几个西域部落背叛了宋军,最后惨遭灭族,一族上下数百口子,老弱妇孺,无一幸免,统统都被屠戮了。

    秦国都城,咸阳。

    樗里疾(嬴疾)匆匆忙忙进入秦王宫,直入偏殿,只见秦王荡与左丞相甘茂正在那里对席而坐,似乎是在商议大事。

    樗里疾当即行了一礼道:“臣樗里疾,拜见大王!大王万年!”

    “王叔不必多礼,快快请坐。”

    秦王荡对于自己的这位王叔还是十分的尊敬的,毕竟自己能登上这个王位,樗里疾功不可没,他本身又是一个能臣,给秦国立下过无数的汗马功劳,故而能被秦王荡如此恩遇,亦是理所应当的。

    “谢大王。”樗里疾随之走到甘茂旁边的位置,坐下。

    樗里疾,又称樗里子、严君疾,嬴姓,赵氏,名疾,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其母为韩国人。

    樗里疾能说会道,足智多谋,绰号“智囊”,擅长外交、军事。他辅佐秦惠文王,拜为右更,攻取魏国曲沃、赵国蔺邑和楚国汉中,攻城略地,封于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县严道镇),号严君。秦王荡即位后,驱逐张仪和魏章,任命战功卓著的樗里子为右丞相,精通韬略的甘茂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推动大规模对外战争,扩张秦国版图,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根基。

    而在原来的历史上,秦昭襄王元年,樗里疾被拜为丞相,主持朝政和宗族事务。七年(前300年),去世,葬于渭水南岸章台之东,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著有作品《青鸟经》,传于世。

    樗里疾的才干不必多说,这是列国的宗室当中少见的“能臣”。

    “王叔,汝入宫求见寡人,所为何事?”秦王荡垂询道。

    “大王,臣听闻大军已经平定了义渠和丹犁的叛乱,却为何迟迟不归,陈兵于绿沱河之畔?”

    “这……”关于此事,秦王荡还没来得及跟樗里疾商议,故而有些尴尬。

    在一侧的甘茂当即说道:“严君(樗里疾),汝有所不知。我秦军陈兵于绿沱河,所图甚大也。两年前,宋军借道我秦国,出八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