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4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王圣明!”听到这话,苏秦的心里松了口气。

    老实说,苏秦为相这么多年,自身又是一个爱慕虚荣,追名逐利之人,就这么辞相,苏秦心中是非常不甘心的。

第559章 火药() 
“砰!”

    朱雀街一侧,距离沙丘宫并不远的一处府衙,骤然响起了惊雷一般的爆炸声。

    这爆炸声似天公的咆哮,又有雷霆万钧之势,这府衙里的一间屋舍都被炸开,残垣断壁,火光冲天,巨大的蘑菇云袅袅地升起,好似烽火一般。

    这一声爆炸可是惊吓到了许多人。

    宋王偃闻讯而至,径直踏入了这座府邸,看着一片狼藉的屋子,还有那里的爆炸的痕迹,不由得眉头一皱,又舒展开来,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之情。

    这座官府是阴阳家的人专用的,堪称是“古代实验室”的存在。说是实验室,其实只是阴阳家的人炼丹的地方。

    “逍遥子,发生了何事?”

    紧跟在宋王偃背后的逍遥子闻言,当即回道:“大王,先前是臣与三名方士在炼丹,给大王你炼制养颜丹,顺便研制一些可以延年益寿的丹药。不料,可能是谁的一时不察,加错了一些药料,这才导致炼丹炉毁于一旦的!”

    “人没事吧?”

    “一人炸伤了胳膊,其余二人都受了不同程度的轻伤。臣那时上了茅厕,故而有惊无险。”

    宋王偃笑眯眯地道:“汝还真是福大命大。”

    “逍遥子,汝可还曾记得引起这爆炸的是为何物?”

    “这……臣只知道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拌匀。掘坑,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内,烟渐起。这随后便引起了爆炸,臣实在是不胜惶恐!”

    看着逍遥子一副自责的模样,宋王偃不由得摆了摆手,笑着道:“哈哈哈哈!这次意外发生得极好!逍遥子,若是这火药能被你们研制出来,汝与阴阳家的炼丹师们,都将是寡人,都将是我们宋国,都将是华夏杰出的大功臣!汝等之功绩将名动千古,永垂不朽也!”

    “这……大王何出此言?”对于宋王偃的这些话,逍遥子还是摸不着头脑的。

    “你们这是歪打正着啊!”宋王偃颔首道,“逍遥子,炼制养颜丹和其它丹药的事情可以暂时放到一边。寡人要你们专门研制出这威力巨大的火药!”

    没错,就是火药!

    硝酸钾、硫磺、木炭粉末混合而成的火药被称为黑火药或者叫褐色火药。

    这种混合物极易燃烧,而且烧起来相当激烈。如果火药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就会发生爆炸。火药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氮气、二氧化碳)和热量。

    原来体积很小的固体的火药,体积突然膨胀,猛增至几千倍,这时容器就会爆炸。这就是火药的爆炸性能!

    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混合而成。很早以前,我们的先人对这个三种物质就有了一定认识。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烧制陶器时就认识了木炭,把它当做燃料。

    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木炭灰分比木柴少,强度高,是比木柴更好的燃料。

    硫磺天然存在,很早人们就开采它。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接触到硫磺,如温泉会释放出硫磺的气味,冶炼金属时,逸出的二氧化硫刺鼻难闻,这些都会给人留下印象。

    古人掌握最早的硝,可能是墙角和屋根下的土硝,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它的颜色和其他一些盐类区别不大,在使用中容易搞错,在实践中人们掌握了一些识别硝石的方法。

    南北朝时的陶弘景“草木经集注”中就说过:“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硝石也。”这和近代用火焰反应鉴别钾盐的方法相似(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

    硝石和硫磺一度被作为重要的药材,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硝石被列为上品中的第六位,认为它能治20多种病。硫磺被列为中品药的第三位,也能治10多种病。

    这样人们对硝石和硫磺的研究就更为重视。

    虽然人们对硝石、硫磺、木炭的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硝石、硫磺、木炭按一定比例放在一起制成火药还是炼丹家的功劳。

    炼丹术起源很早,《战国策》中已有方士向荆王献不死之药的记载。汉武帝也妄想“长生久视”,向民间广求丹药,招纳方士,并亲自炼丹。

    从此,炼丹成为风气,开始盛行。

    历代都出现炼丹方士,也就是所谓的炼丹家。炼丹家的目的是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这样的目的是不可能达到的。炼丹术流行了一千多年,最后还是一无所获。但是,炼丹术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它显示了化学的原始形态。

    炼丹术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火法炼丹”。它直接与火药的发明有关系。

    所谓“火法炼丹”大约是一种无水的加热方法,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对火法有所记载,火法大致包括:煅(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干燥物质的加热)、灸(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馏)、飞(又叫升,就是升华)、优(加热使物质变性)。

    这些方法都是最基本的化学方法,这也是炼丹术这种愚昧的职业能够产生发明的基础。炼丹家的虔诚和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挫折,使得炼丹家不得不反复实验和寻找新的方法。

    这样就为火药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在发明火药之前,炼丹术已经得到了一些人造的化学药品,如硫化汞等。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用化学合成法制成的产品之一。

    炼丹起火,启示人们认识并发明火药。

    没想到这一回阴阳家的方士们竟然歪打正着,通过爆炸启示了宋王偃想起了“火药”之事。

    此前,宋王偃还梦想着长生不老,故而广招天下方士,将他们聚集在一起,给自己炼丹,但他这仅仅是想让自己活得更久一点而已。没成想一不小心,竟然连火药都能捣鼓出来,真是万万没想到!

    看来连上天都在帮助自己!

    设想一下,有了火药的存在,宋军之后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

    野战?不怕,直接一堆火药丢过去,打乱敌军的阵型,惊吓敌军的战马,而后一战即可击溃其士气。

    攻坚战?更不怕!

    在攻城的时候,直接让死士扛着炸药包冲击过去,炸开城门,炸开城墙,这样一来,城池的阻碍便荡然无存,敌军将暴露在自己宋国锐士的兵锋之下。

    所以说,火药真的是一种战争利器!

    宋王偃当即道:“逍遥子,接下来寡人将全力资助你们。寡人将再次广招天下的炼丹师,齐聚朝歌,就按着刚刚的那个方子去研制,那个威力还远远不够,寡人需要火药爆发出更大的威力。”

    “诺!”

    “还有。”宋王偃在原地踱步了一下,又道,“火药之事不可外泄!所以每一个参与研制火药的方士,都必须严格控制起来,包括其家人在内,都不得轻易外出。”

    “诺!”

    “除此之外,寡人还将在商山为汝等修建一处炼丹阁,寡人将给予汝等最优渥的待遇,保准你们衣食无忧,可以一门心思地为寡人研制出火药来!”

第560章 宝船() 
自从“火药爆炸事件”后,宋王偃对于阴阳家愈发的信重,故而东渡三仙岛之事很快就被提上日程。

    此前,根据逍遥子等一干阴阳家的人的要求,宋王偃已经命人营造了体积巨大,吃水较深的宝船。

    宋国的造船业已经十分发达,自从当年吞并了越国之后,宋王偃又力主发展造船业,网罗了一大批的原来越国的能工巧匠,许以重利,这才能在几年前的渤海海战当中一举击垮了齐国的水师,奠定了宋国华夏第一水师大国的地位!

    在朝歌的淇水,那里有一座宋国最大的船舶司,专门营造和维修宋国战船的地方。

    宋王偃此时在邹衍、子干、逍遥子等一众大臣的陪同下,到淇水船舶司巡视,顺便看一看要东渡出海的五艘宝船营造得如何。

    “邹衍,这宝船营造得如何?可否出海航行?”

    闻言,邹衍当即作揖道:“回禀大王,根据你的指示,五艘宝船已经全部营造完毕,并且完全具备了下水的能力。”

    “只是下水吗?”宋王偃颇为不满地道,“寡人要的可不只是能下水船!为什么叫宝船?因为其高大、坚固,能出海航行,能经得起大风大浪!若是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何以称之为宝船?”

    “大王息怒。”邹衍的脑袋一缩,跟乌龟一般惊惧不已。

    这时,在一侧的逍遥子出声道:“大王,你还是莫要为难邹衍大人了。这两年,船舶司一直在研制新型的宝船,这些宝船的体积巨大,吃水量又深,船上可搭乘三百多人,这种宝船尺度最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此宝船,体势巍然,巨无与敌也!”

    宋王偃微微颔首道:“还有一些因素必须要考虑到,便是海上风浪大,偶尔还会碰上暴风雨。而且大海之下,海兽无数,这些海兽如鲲鹏一般,甚至体积大过宝船的都有,故而航海期间,宝船上必须配备投石机、大型弩机等杀伤力大的武器!”

    “大王英明!”群臣都山呼道。

    春秋战国时代的船舶已经初具规模。

    这个时期因为航区不同或运输要求各异,逐渐出现了特点不同、形状不一的各类船舶。民间有以快速为主的轻舟、扁舟,还有适用于短途交通的舱船。屈原在《楚辞·九章》中唱“乘龄船余上沅兮”,就指这种有棚有窗的小船。

    艨煌则是大舰,又称王舟,专供国君乘坐。这类王舟建造坚固,航行轻陕,并且雕刻华丽,技术工艺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那时候人们已经意识到船舶在运输中的巨大作用,尤其是运粮,远超车辆。春秋时期出现在黄河上的秦国赈济晋国粮食的“泛舟之役”的纪事,历史上把泛舟之役看作是漕运之始。

    春秋时期列国争霸,也促进了航海事业和海船的发展,汉代著作《说苑》载:“齐景公公元前547~前490年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日: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

    由之可见当时航海规模之大。即使是在近海,六个月的航程也是相当可观的,不仅足以绕山东半岛过渤海湾,而且可能抵达朝鲜半岛。国君远征,必定有大批随行人员和护卫的将士,可以认为,齐景公统帅的必是规模相当大的船队。其时不仅国君有大型船队出海,民间的海上活动也见诸于文献。

    《艺文类聚》引邓析书日:“同舟涉海,中流遇风,救患若一,所忧同也。”邓析是春秋时人,此处所说的显然指海船上的乘客和船员遇到了风浪,他们同舟共济,形同一人。

    文献中所述涉海的舟,究竟是客舟还是从事海上运输的货船尚不得而知,但民间的海上交通及其艰难险阻已录于文献。

    战船,例如吴国的战船有大翼、中翼、小翼,另外还有楼船、突胃、桥船等。《越绝书》关于吴王阖间与伍子胥讨论水师训练方法的对话记有:“阖闾见子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