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4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气,答应了下来。

第547章 九龙宝鼎() 
当今天下,天子势穷,诸侯强势,天下九个诸侯,每一个碾死周王室,灭了周国就跟碾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故而姬延心中无奈,只能在心中将宋王偃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而后自己则是摆开车驾,领着诸王和一众王公大臣前往太庙,美其名曰拜祭周王朝的列祖列宗,告慰上苍,实则只是为了诸王一睹九鼎之风采而已。

    姬延这个周天子当得实在是憋屈!

    在拜祭仪式结束之后,姬延未免再被诸侯们羞辱,不禁告退,让昌平君姬平留下来招呼列王。

    禹王九鼎便摆放在太庙当中,子偃、嬴荡、赵雍等人依次进入太庙,在一片缟素当中,他们见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九鼎。

    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

    看着这眼前一个个高大、雄伟而又显得十分精致的青铜大鼎,绕是诸王都见识过无数的奇珍异宝,此时此刻,都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惊呼,叹为观止。

    这青铜鼎人人都可以铸造,甚至按着九鼎的规格铸造都可以,然则九鼎所象征的意义乃是九州,乃是天下,而不仅仅在于其工艺。

    只见九个宝鼎在中央大殿前排成两列:左右各四鼎,大殿前方正中一鼎,自然形成朝臣上殿时的分道标志。

    王城虽然破败,这九鼎的气势却丝毫未减,纵是铜锈斑驳,反而在破败荒凉中显出一种恒古的峥嵘高贵与神秘。宋王偃仔细打量,只见每座大鼎均直立在三尺多高的石兽底座上,魏巍然约有丈余之高,仰视而上,鼎中是苍黄泛绿的摇曳荒草,仿佛岁月的苍苍白发。

    宋王偃心中一动,一个念头突然浮现:搬回九鼎,便是进军洛阳最大战果!九鼎天下王权神器。宋得九鼎天命所归!

    “这是雍州鼎。象征着我们秦国现在的疆土!”秦王荡看着面前的一尊青铜大鼎,赞叹不已地道。

    宋国地处东南,属地乃是当年天下九州当中的徐州,故而宋王偃亦是找到了徐州鼎,看着徐州鼎上面栩栩如生的雕刻,他不由得微微颔首,连心情都在悸动。

    天下九王,都已经找寻了属地的九鼎。

    九鼎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九鼎象征着天下九州。

    冀州鼎边上站着赵王雍!

    兖州鼎边上站着韩王仓!

    青州鼎边上站着齐王田辟疆!

    徐州鼎边上站着宋王偃!

    扬州鼎边上站着中山王姬厝!

    荆州鼎边上站着楚王熊槐!

    豫州鼎边上站着燕王职!

    梁州鼎边上站着魏王嗣!

    雍州鼎边上站着秦王荡!

    其实这九鼎有的附和诸王的属地,有的名不符实。

    这样一来,一向小气,疆域又辽阔的楚国这边,楚王熊槐顿时老大的不乐意。

    “燕王!中山王!你二人是何用意?这扬州鼎与豫州鼎皆在南方,又多为我楚国的属地!你二人又怎可窃居?快快让开!荆州鼎、豫州鼎和扬州鼎都是属于我们楚国,属于寡人的!”熊槐咋咋呼呼地道。

    一听这话,姬厝和燕王职顿时气愤不已。

    中山国和燕国的地理位置比较尴尬,属地居于北方。

    这且不说,按照道理,中山国的疆域有兖州的一部分和冀州的一部分,但是现在兖州鼎被韩王仓占了,冀州鼎又被赵王雍占了,无论是韩国还是赵国,中山国表示都惹不起,故而见到了最后一个无人问津的扬州鼎,姬厝就跑过去占了。

    没成想楚王熊槐却有了意见,很大的意见!

    姬职亦是尴尬不已,他占着豫州鼎不走亦是很无奈的。

    当年禹王铸九鼎之时,燕国现在的地盘还没归入夏朝的疆域,故而天下九鼎,并没有燕国的一份!

    燕王职血气方刚,又仗着有宋王偃的撑腰,故而挺着胸膛回道:“楚王,你这话寡人便不爱听了!什么叫荆州、豫州和扬州三鼎都是属于你们楚国的?这是谁说的?今天下九王,又有九鼎,不是恰如其分吗?”

    “寡人说什么便是什么!我们楚国地大物博,有旧荆州、豫州和扬州,才不像你们燕蛮子一般,连天下九州的一个名分都没有!燕王,这鼎乃是代表着天下九州,尔等既无名分,又何敢窃居?”

    燕王职被熊槐的这席话气坏了,当即怒目而视地道:“楚王!你才是蛮子!汝等楚人才是蛮子!楚蛮子!”

    “噢,汝想找打?”

    “寡人还怕你不成?”

    看着姬职与熊槐都红着眼睛,似乎真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在场的诸王都哭笑不得,旁边的子干和昭阳都赶紧拉开这二位主儿,以免闹出更大的笑话。

    “列位,容寡人说几句。”这时,作为诸侯之长的宋王偃又站了出来。

    “宋王请讲。”对于宋王偃,大家还是不愿意忤逆其意志的,毕竟拳头大的才是老大,不想挨揍的话,还是乖乖趴着吧。

    “这九鼎乃是镇国之宝,我华夏之神器,不是一人一国可以窃取的。而且当年禹王铸九鼎之时,亦有镇守华夏之气运,千秋万代之意,故而,为了我华夏的千秋万代之大计,还请诸王莫要伤了和气,更不可使九鼎分离,伤了我华夏一族的气运!”

    “彩!~”韩王仓当即拍手叫好道,“宋王所言极是。今吾等入周王室的太庙,其意乃是在于一睹九鼎之风采,而并非将九鼎中的任何一鼎据为己有。依寡人看,不如便将这九鼎暂时寄放在这太庙当中,若是他日,哪一国能取代周室一统天下,当可拥有九鼎!”

    “善!”

    “彩!”

    诸王对此都表示很赞同。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大家自然都不好再争辩一些什么。

    不过楚王熊槐还是余怒未消,被昭阳拉到了一边。

    “昭阳,你这是做甚?”熊槐不禁瞪着眼睛道。

    “大王啊,息怒,息怒。”昭阳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叹气道,“九鼎固然意义重大,但不过是象征之物,又怎值得大王你如此动怒失态呢?”

    “老令尹,九鼎者,乃是有能者居之,九鼎又象征着天下九州。我楚国本有荆州、豫州和扬州之属地名分,又何以让姬厝还有姬职占去了呢?寡人不服哇。”

    看着楚王熊槐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昭阳不禁有些头疼,又规劝道:“大王不必如此。这属地名分之说,虽然并非无稽之谈,但照大王你的说法,宋国现在据有徐州,青州、冀州、兖州、扬州和豫州等州的一部分,那岂不是说,这几个鼎,都应该归宋王偃所有吗?宋王偃都没说什么,大王又何必为此而与中山王和燕王起争执呢?”

    “这……好吧。寡人受教了。”

第548章 举鼎() 
宋王偃正在抚摸着面前徐州鼎,手掌感受着这一尊青铜大鼎上栩栩如生的铭文和雕刻,不由得叹为观止。

    这每一尊大鼎上,都镌刻着各个州的风土人情,山川河泽,飞禽走兽等生物,绕着大鼎走上一圈,宋王偃都能感受到从大鼎上散发出来的古朴而又沉重的历史气息。

    似乎,这九个青铜大鼎,真的能镇住华夏的气运一般。

    其实,从古到今,历史上能镇压天下气运的东西都不在少数。

    第一个是九鼎,第二个和氏璧制作而成的玉玺,第三个则是万里长城!其中以万里长城的历史意义为最大。

    在原来的历史上,秦灭周时,欲带九鼎回咸阳,没成想九鼎当中的雍州鼎却落于泗水,其后其余八鼎都不翼而飞了。关于这个事情,后世众说纷纭,至今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宋王。”这时,秦王荡亦步亦趋地走了过来。

    “秦王。”

    二人互相作揖,举止言谈之间并无不逊之状。

    从之前秦王荡的言行举止来看,宋王偃已经意识到,这个秦王,绝不像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说不定这厮还是扮猪吃虎的人物。

    历史上的嬴荡,即秦武王在位三年,却干下了不少有益于秦国之事。

    秦惠王十二三岁就已做了父亲,儿女众多,但都不及荡神武。荡出生时,秦惠王正在全力打通中原之路。秦惠王在给荡取名时寄予了称霸中原、荡平天下的厚望。

    秦武王身高体壮,勇力超人,重武好战,常以斗力为乐,凡是勇力过人者,他都提拔为将,置于身边。继承王位不久,秦武王便听信谗言,驱逐了张仪、魏章,又会魏襄王(魏王嗣)于临晋,派兵攻打义渠、丹犁。

    秦武王首次设立左右丞相之位,平巴蜀陈庄之乱,攻取宜阳。至公元前308年,秦武王封蜀侯通国之子公子恽为蜀侯,并派司马错帅领巴、蜀联军共十万,携带大船万艘、米六百万斛从枳县(今四川涪陵西南)南部攻打楚国,夺取了商于(今湖南西部及贵州东北部)之地,建立黔中郡。

    历史上的秦王荡最大的功绩,还是攻取宜阳,和伐楚建立黔中郡。

    宜阳,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其意义十分重大。

    取宜阳,使秦国成就了东出之大势,整个周王室都暴露在秦军强大的兵锋之下。而且宜阳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韩国能夹缝求生这么多年,除了自身左右逢源的特性之外,还有宜阳出产的矿产资源所打造的武器盔甲十分坚利的缘故。

    据宋王偃所知,秦武王虽然只在位三年,但留给秦国的功绩可不少。

    秦武王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当然了,若非秦王荡举鼎而死,历史会如何发展大家都不得而知。

    或者因为秦武王太过锋锐,导致秦国力不从心,最终盛极而衰,被诸侯联军灭掉。或者因为秦武王的影响力做法,加速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乃至于在他的手中,秦国可以一统天下都说不定。

    “秦王,汝有何事?”宋王偃不禁垂询道。

    “宋王,寡人听闻你曾经与当年的越王无疆,在郯城比较过,举过郯君鼎。不知可敢与寡人一决高下,试一试举举这郯君鼎如何?”秦王荡大大咧咧地道。

    闻言,宋王偃愣了一下,随即摆手道:“不敢不敢。”

    “呵呵,宋王何必如何谦虚呢?寡人不喜欢太过谦虚之人!太过谦虚便是虚伪、做作。当年宋王你连郯君鼎都能举起来,还能走上百八十步的,难道那郯君鼎,还能比这九鼎中的任意一鼎重上许多吗?”

    “确实非同一般。”宋王偃指着自己身旁的徐州鼎,说道,“郯君鼎比这徐州鼎还要小上一些,想必重量也会轻一点。当年寡人举起郯君鼎已然十分吃力,现在又如何敢冒险一试,举这一尊徐州鼎呢?”

    “宋王此言大谬!实在有负于你这天下第一勇士之名!”

    秦王荡很是不爽地道:“你我都是天生神力之人,这九鼎固然是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