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3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周之后,有类似的职位,不是方伯这个名称了。例如,齐侯,管理山东一代,类似殷商的方伯,所以他也自称方伯。

    秦始皇废除封建后,没有诸侯了。但地方较大的官吏还是以方伯自称。

    一般统治一个州(汉朝)、一个道(唐朝)、一个路(宋朝)、一个布政司(明朝)的人,往往自称方伯。意思是自己的责任跟殷商的方伯一样重大。

    邹衍听到这话,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王上欲为周公乎?”

    “周公……”宋王偃愣住了。

    “正是。昔日周公旦辅佐周成王,为太师,兼任太宰,三公之位有其二,王上欲窥周室,欲问鼎天下,不妨效仿周公,先取得其太师之位。”

    邹衍垂手道:“昔日晋文公、齐桓公、秦穆公皆为方伯,方伯者,诸侯之长也。这些受命称伯的诸侯,对外以周天子的名义统帅诸侯、对内以‘伯父’、‘伯舅’的名义代天子理政。所以臣以为,大王你只需要取得周天子的任命,成为方伯、太师即可。”

    “善。”宋王偃微微颔首道。

    西周严格的施行宗法制度和嫡长子继承制,建立了周天子-卿士-诸侯-卿大夫-士-国人的统治序列。

    就官制而言,大体上有卿士-诸侯-卿大夫三等。卿士辅佐周天子执政,诸侯世守其国,卿大夫辅佐诸侯治理国家、并且从诸侯手里领受世袭采邑。

    西周的最高官职是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其下分设六卿、五官等。由于三公之类的官职是授予位高爵尊的诸侯的,而诸侯们在出任周朝大臣的时候也要治理自己的国家,所以三公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

    通常执掌中央权力的是太宰,太宰本来是王室的家庭事务总管,因亲近统治者,所以从夏商以来太宰的地位一直处於上升的趋势中,在西周可以说达到了顶点。

    在非常时期,诸侯出任的三公,就因为其本人所掌握的强大武力而发挥着实际的执政权力,周成王初立之时,以“召公为保,周公为师”,周公旦“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直到七年后成王成年,周公才还政于成王。

    此间,周公、召公数次以成王的名义征发诸国兵,平定管、蔡、武庚的叛乱,重新征服乘武王去世而叛乱的东方五国,权力实际上超越了当时的周成王。

    《史记•周本纪》说:“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由此可见三公的权力。

    成王年幼时,周公为了很好的保护和照顾成王,还兼任了太宰,总领王家事务,这也是后来太宰权力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春秋时期,周朝的执政者称正卿、冢宰,其下间有一二副职,称介卿。

    平王东迁之后,一直以郑国的国君(伯爵)为正卿。后来周王夺取政权,并由此和郑国开战,之后的中央设两名卿士,以右卿士为首。

    春秋中后期,王室日渐衰落,中央执政者是所谓的伯。

    这里的伯不是伯爵的意思,而是受周天子授权管理诸侯的特别职务。

    出任伯的,都是诸侯中武力强大、道德高尚而为诸侯所敬畏者。

    历史上总共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位,称之为春秋五霸。这些受命称伯的诸侯对外以周天子的名义统帅诸侯、对内以“伯父”、“伯舅”的名义代天子理政。周朝固有的卿士等已经失去了政治上的主动。

    战国时代,王室衰微,已经失去了中央政府的地位,成为一个很小的地方政权。

    现在邹衍谏言宋王偃,让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未尝不可。毕竟在来洛邑的路上,宋王偃便已经思索了许久。

    当然了,光是有了一个周天子的大义的名分,还是没什么卵用的。

    毕竟周王室现在只是一个空壳子,没看见就连东周公和西周公还屁颠屁颠的跑过来巴结宋王偃,被宋军抢劫之后,还屁都不敢放一个吗?

第536章 座次() 
“大王,现在天下列国的王上,都即将抵达洛邑。臣听闻韩王与魏王早已准备就绪,只待大王你抵达洛邑王畿,现如今韩王仓与魏王嗣的车驾已经距离洛邑不过半日的路程了。”

    听到这话宋王偃颔首道:“今我宋国一家独大,天下皆尊宋,我宋国应该独尊之,自尊之。如何才能显示自己的霸主之威?无他,主持公道,使列国顺服耳!”

    “不知道大王打算怎么做?”邹衍颇为疑惑地道。

    “寡人欲在这座大营当中,中军大帐之外的校场上,立九根旗杆,令列国皆效仿我宋国将自己的国旗悬挂上去!”宋王偃点到为止,没有多说。

    邹衍是一个聪明人,闻言,便当即站了起来,垂手道:“大王圣明!臣这便吩咐下去。”

    “善。”

    邹衍当即命人将宋国的天命玄鸟的旌旗悬挂在最中间的一根旗杆上。

    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旌旗和图腾。

    第二个抵达洛邑大营的,是赵王雍的队伍。

    赵王雍是怂恿宋王偃聚集天下诸王于洛邑的,故而没有顾忌那么多,在听到宋王偃的车驾出行之后,便立即从邯郸出发,直奔洛邑王城而来。

    看着眼前的九根旗杆上,最中间的位置已经悬挂了宋国的国旗,赵王雍不由得蹙眉道:“宋人这是何意?”

    旁边的相国肥义回答道:“宋王立了九根旗杆,而他已经向天下列国都发出了照会。现如今,天底下只剩下宋、秦、齐、楚、韩、赵、魏、燕和中山九国,诸如二周国不计其中,宋王此举,想必是欲让到来的诸国都将自己的国旗悬挂上去吧。”

    闻言,赵王雍深以为然地道:“把我们赵国的国旗悬挂上去吧。就放在宋国的国旗旁边的右手边!”

    “诺!”

    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普遍实行于各种礼仪之中。

    由于君主受臣子朝见时,南面而坐,左东右西,臣子北面而立,左西右东,朝臣依官位由尊至卑一字排开,若官位高者有东,卑者在西,则尊右贱左;反之,则尊左贱右。

    夏商周时,朝官尊左;燕饮、凶事、兵事尊右。战国时朝官尊左,军中尊右。秦尊左,汉代尊右。

    六朝朝官尊左,燕饮尊右。

    唐宋明清尊左,元代尊右。一般在喜庆活动中,以左为贵,在凶伤吊唁中,以右为尊。

    现在《周礼》中的一些礼仪,大家还恪守着,故而都知道,以右为尊。

    赵王雍刚刚命人将自己的国旗悬挂上去不久,韩王仓的队伍便浩浩荡荡地往大营这边进发。

    韩王仓见到这九根旗杆,不由得狐疑地道:“宋王和赵王这是何意?”

    “今天下九国,皆会盟于洛邑。宋王此举,必然是想让诸王都将自己的国旗悬挂上去!现在宋国与赵国已经先后将自己的国旗悬挂上去了,王上,我们也应该将自己的国旗悬挂上去!”跟在身边的公孙衍垂手道。

    “善。”

    韩王仓看了看宋赵两国的国旗悬挂的位置,指着宋国国旗的左手边,说道:“便悬挂在宋国国旗的左手边吧!”

    “诺!”

    看着已经悬挂上去的宋、赵、韩三面国旗,公孙衍的眉头一皱。以他的头脑,怎么可能想不到,宋王偃此举的险恶用心呢?

    无非是排座次而已。

    第四个抵达洛邑的诸侯,自然是魏王嗣。

    魏王嗣身边不乏有识之士,而且宋、赵、韩三国已经将各自的国旗都悬挂上去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这是要干嘛的。

    对于韩国抢先一步,将自己的国旗挂到宋国的左手边,魏王嗣心里是老大的不爽。不过并非是不能接受的。

    魏王嗣当即命人,将自己魏国的国旗悬挂在赵国的边上。毕竟现在大家还是以右为尊,抢不到前三的位置,排第四也好。

    其实呢,列国的王上,是早已在二周国的附近驻扎多时的。毕竟觐见天子,不能不整理自己的衣冠,急冲冲地跑进去吧?

    更何况还有一个霸主宋国,先宋王偃一步,总归是不太妙的。

    第五个抵达洛邑大营的,是齐王田辟疆的队伍。

    第六个抵达洛邑大营的,是燕王姬职的队伍。

    他们都各自将的国旗悬挂上去了。

    第七个抵达洛邑大营的,是中山王姬厝的队伍。中山国现在是小国寡民,区区的千乘之国,自然不敢妄自尊大,能得到宋王偃的抬举,参与这种百年难得一见的盛会已经是殊为不易了。

    姬厝当即命人,将自己的国旗悬挂在最末的位置,便是左手边的最后一根旗杆上。

    第八个抵达洛邑大营的,是楚王熊槐的队伍。

    熊槐见到除了第八和第九的空出来的旗杆,其他的已经被列国的国旗所占据,不由得大为不满。

    “真是太过分了!”

    楚王熊槐瞪着眼睛道:“赵国胡服骑射,国势强大,居于宋国其右也就罢了,他韩国何德何能,敢居于其左?我楚国乃是泱泱大国!论起疆域,便是现在的天下第一强国宋国都不及也!他韩国何敢窃取高位?来人啊,给寡人将韩国的国旗扒下来!换上我们楚国的国旗!”

    “且慢!”

    令尹昭阳见到熊槐在这个关键时刻犯糊涂,不由得站出来,苦笑着道:“大王,息怒啊!这不过是一个座次的问题,不值得你动怒的。”

    “令尹大人何出此言啊?”

    跟在楚王熊槐身边的靳尚,顿时老大的不乐意,说道:“古语云,主辱臣死!座次之事,实乃关乎国家的颜面!想当年我们楚国的先祖,亦是受到中原人的歧视,区别对待,这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终于成就了我们大楚国的皇图霸业!”

    “难道先祖的事迹不值得效仿吗?”

    楚王熊槐亦是一脸疑惑地看着昭阳。

    昭阳幽幽地叹了口气道:“唉,王上,今时不同往日啊。昔日之朝会者,是周天子,现在之朝会者,是为宋王!宋国现如今有霸主之威,不容小觑,其国力现在远不是我们楚国所能比拟的。若是大王你执意要在这里,要在宋王偃主办的朝会上闹事,只怕会恶于宋国,影响楚宋两国的关系!”

    “而且,韩国者,现在基本上成为了宋国的马前卒。王上若是与韩王仓起了争执,乃至于大打出手,只怕宋王的面上也不会光彩!”

    楚王熊槐闻言,没有说话。

    而旁边的靳尚则是大为不满,愤愤不平地道:“令尹大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们大王的行事,还要看他宋王偃的脸色吗?”

    “大王!”言至于此,令尹昭阳亦是无话可说。若是熊槐执意要扯下韩国的国旗,换上自己楚国的国旗的话,只能是听之任之了。

    不过熊槐到底还没有完全糊涂,知晓其中的利害关系,熊槐便是摇摇头道:“罢了。便将我们的国旗,悬挂到齐国国旗的右手边吧!”

    “大王圣明!”令尹昭阳松了口气。

第537章 先到者先得() 
最后一位抵达洛邑大营的,乃是秦王荡的队伍。

    按理说秦国距离洛邑并不算太远,比燕国还要近一些,奈何秦惠文王新丧,嬴荡刚刚继位,百废待兴,一直在忙个不停的。

    即便宋王偃给咸阳方面发了一份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