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3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随后的蓝田之战就厉害了,几乎是世界大战的规模!

    在原来的历史上,参与蓝田之战的,基本上有秦、楚、韩、魏四国,后期齐国见到楚国被打得那么惨,也趁机进攻楚国的淮北地与淮南地,大获全胜。

    战国七雄,除了燕国和赵国这两个北方国家没有参与蓝田之战外(中山国忽略不计),所有的国家都参战了!

    而且这一战,秦楚两国都是倾国之力,可谓是精锐尽出,最后当然是两败俱伤的。楚国虽然收复了汉中之地,但是被伤及了国力,最大的影响还是楚王熊槐在蓝田之战后便失去了雄心壮志,不再怎么支持屈原的变法,导致屈原变法功败垂成。

    不过蓝田之战,势如破竹的楚国倒是差一点灭掉了秦国!

    历史往往是以成败英雄的,后世人说起楚怀王,一定有很多人会说他是个失败者,是个昏君。

    其实楚怀王(熊槐)对于楚国可以算得上是有功也有过的一个人,在接过父亲楚威王留下的基业以后,他前期重用屈原、昭阳等人把楚国国力带入巅峰(公元前306年,楚怀王攻灭越国是其最大的功绩),只可惜后期重用子兰、靳尚等人又把楚国带入了低谷。

    其实在这巅峰和低谷之间,有一场决定性的战役,那就是著名的“蓝田之战”!

    在这一战之中,被秦相张仪欺骗以后的楚怀王举全国之兵攻破了秦国的武关,步步向咸阳推进,举国震恐的秦国不得不调全国之兵来进行防御。

    后来秦国基本上把全部家底全部亮出来以后(连秦王宫卫队都出动了),才算勉强抵挡住了楚国的进攻,最终两军在离咸阳一百公里左右的蓝田对峙,只不过后期在魏、韩两国的介入下(偷袭楚国后方),楚国才不得不撤兵而回。

    而这场大战的前因后果,在历史上,便是去年,即公元前313年,张仪以“六百里商於之地”为筹码希望楚国和齐国绝交,意思就是说,只要楚国和齐国绝交,那么秦国愿意割让六百里商於之地给楚国。

    楚王熊槐轻信张仪的承诺与齐国绝交以后,才发现秦国只答应给“六里地”!

    暴怒的楚怀王,命楚将屈丐率大军攻秦,两军在丹阳大战一场,结果楚国大败,被斩首八万余人,大将屈丐和副将逢侯丑等七十多个将领悉数被擒。

    历史总是有着令人惊奇的相似之处。

    只不过从原来的齐国,变成了现如今的宋国!

    而宋楚这一连横集团的威势无疑是很可怕的,正如屈原所说的,只要宋楚两国联手,当可天下无敌!灭一国都不算什么,看看被灭亡的越国就知道了。

    宋楚两国的连横集团让人感到战栗,秦人当然也不例外,故而在张仪的调和之下,秦、韩、魏三国随即组成了合纵集团,对付宋楚两国的连横集团!

    而众所周知的,宋楚两国的盟好是由来已久的,又有了灭越国的这么一个先例在,足够让天下列国感到震恐的。故而秦王驷一点都不放心,便和张仪想出了一个计策,使楚国与宋国断交,这便是丹阳、蓝田之战,秦楚两国大战的诱因。

    地没有拿到,还被杀得如此大败,楚王熊槐简直就是恼羞成怒,誓言要和秦国决一死战,于是召集了举国之兵——五十万精锐进攻秦国!

    楚军一开始进展非常顺利,不久就攻克了秦国南方的屏障——武关,然后就是攻占了当初张仪承诺而没给的“商於之地”,秦军被杀的节节败退(秦国当时也没想到刚经过丹阳大败的楚国还有如此动作,有点过于松懈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楚军则一步步进逼咸阳。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势,秦王嬴驷不断增调全国各地之兵前往支援,最终秦国太子嬴荡带领诸公子,大将赢疾、魏章、甘茂、司马错等等凡是手上有兵的人(还包括保护秦王宫的卫队)全部汇聚一处来抵御楚国的进攻。

    到了公元前312年,楚军已经进攻到离秦国首都咸阳只有一百公里左右的蓝田,秦军才勉强抵挡住了楚国的攻势,最终两军在蓝田对峙搏杀。

    在原来的历史上,在调兵遣将的同时,秦国还展开了外交攻势,派使者前往魏国和韩国许以城池和财宝,并表示如果秦国此战灭亡,必然导致楚国的一家独大(实际上已经很大了),这样对他们并没有好处,如果此时出兵楚国必定还能够攻取不少城池,何乐而不为呢?

    在秦国使者的动员下,魏、韩两国果然趁楚国国内空虚之际派大将公孙喜和暴鸢出兵攻占了楚国的邓地(今河南邓州)。

    楚王听到自己大后方的邓地受到袭击的消息以后,不得不同意了秦国的割地求和(秦国答应割让丹阳之战所侵占的汉中之地),然后撤兵回国。

    后世都认为蓝田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而实际上是楚国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当然也是惨胜,秦、楚伤亡大概一比一左右,各伤亡十几万),至少迫使秦国归还了之前侵占的汉中之地。

    而蓝田之战,堪称是战国史上仅次于长平之战的超级大战!

    何以也?

    蓝田之战,参战的规模先后超过百万人,参与的国家有五个,这一点丝毫不逊色于长平之战,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蓝田之战的名气没有长平之战那么大而已!

    而这一战,不仅影响深远,还是整个战国史上,规模最大,参战国家最多,战线最广的一战!

    要不是受到了魏、韩的拖累,楚国这一战说不定还能够攻占咸阳,进而灭亡秦国也很难说。有意思的是,据说秦王嬴驷还因为这场战争吓出了一场大病,第二年就一命呜呼了(秦惠文王于蓝田之战第二年逝世)。

    很不幸的是蓝田之战以后,楚国被列国所孤立,面对这样一头受伤的雄狮,列国都想上来撕咬一口肥肉。

    十年之后的垂沙之战中,齐、魏、韩三国联军大败楚军于垂沙,楚国从此彻底沉沦,大国雄风一去不复返!

    宋王偃说道:“若是韩魏联军攻击楚国的大后方,秦楚必议和矣。苏秦,若是楚国向我宋国求援,如之奈何?”

    “王上的心里不是已经有了答案了吗?”苏秦笑了笑道。

    闻言,宋王偃眯着眼睛道:“相国,你可真是寡人肚子里的蛔虫啊。”

    “不敢!”苏秦连忙说道。

    帝王的心思,就算你要揣摩也不能被察觉。没有一个人想自己的心思被他人看得透彻的,尤其是宋王偃这种不世出的雄主!

第519章 墙头草() 
韩国,新郑,韩王宫。

    听闻张仪求见,已经病入膏肓的韩王康不便召见,而太子仓资历尚浅,故而也很难应付张仪这种老油条,巧舌如簧的纵横家,所以韩王康不得不被搀扶着走下了病榻,然后在一间偏殿之内召见秦相张仪。

    在这间偏殿之内,只有四人,一个是韩王康,一个是张仪,一个是太子韩仓,一个是韩相公仲侈。

    值得一提的是,太子仓和公仲侈都是铁杆的亲秦派。公仲侈就不必多说了,屡屡给秦国说好话,每当韩军败绩,往往是这个家伙出面,使韩王康给秦国割地求和的。

    韩国之所以一直这么憋屈,不是历代的韩王不作为,而是国力有限,再加上处四战之地,四面都是强国、大国,压根儿就没有韩国开疆拓土的地方。

    所以韩国在战国史上一直都是打酱油,跑龙套的存在。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毕竟韩国不是宋国,宋国好歹还出了宋王偃这么一个不世出的雄主,硬是夹缝求生,还能屡屡击败周边的强国,最后强势崛起!

    而韩国则没有宋国那样的条件,自从韩国灭了春秋时代的小霸主郑国之后,便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国力有限。

    而宋国呢,宋国的周边好歹还有卫国、薛国、鲁国、滕国等这些弱小的泗上诸侯国可以蚕食鲸吞,还能恃强凌弱,迫使其与自己组成诸侯联军,共拒强敌。

    但是韩国除了兵戈坚利之外,什么都没有!

    所以韩国一直都在打酱油,和稀泥,这是作为“中原搅屎棍”的存在!

    怎么说呢?因为作为一个小弟,跟着老大混,老大吃了肉,自己好歹还能有一口汤喝。而韩国若是置身事外的话,无疑处境会变得更加的艰难。

    所以说,韩国除了左右逢源,做一个墙头草之外别无他法。至少还能苟延残喘下去不是?

    而太子仓呢?太子仓是因为当年的鄢陵之败,被送到咸阳去当质子的,故而有亲秦的倾向。

    “咳咳……”韩王康身上披了一件外衣,便坐到蒲团上,见着张仪在向自己施礼,便道:“张子不必多礼。张子,寡人听闻你们秦军正在与伐秦的楚军激战于蓝田,不知道情势如何了?”

    明知故问。张仪心里腹诽了一句。

    蓝田之战不亚于战国史上的“世界大战”,这关注度可谓是有史以来最高的。秦国与楚国都是两个巨人,谁都想看见他们之中哪一个倒下,然后趁势冲上去蚕食鲸吞。

    故而楚军败于丹水,秦军获得大捷的消息肯定是广为流传的,要说韩王康不知道,那根本就是扯淡!

    哪个国家没有探子?

    绕是如此,张仪还是垂手道:“韩王,现在我秦军已经取得丹水之捷。然则上庸方向的十余万楚军还在迫近我秦国的蓝田。而今秦楚两军已经在蓝田展开搏杀。可是情况大王你应该是了解的,蓝田距离咸阳不足百里,楚军急行军的话,一日便可兵临城下!”

    “届时,将是我秦国的亡国之祸!亦是三晋,亦是你们韩国的亡国之祸!”

    韩王康眯着眼睛道:“张子所言,可能有些危言耸听了吧?楚军破咸阳,你们秦国还有许多疆土仍在,主力仍在,何必说亡国?”

    “大王有所不知。”张仪摇摇头道,“我王刚烈,不愿屈服于楚人的淫威之下。故而调集举国之兵,之青壮,但凡十四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子都必须共赴国难!”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外臣之所来新郑者,乃是奉王命而来!韩王,且不说我秦国会不会因此而亡国,可想而知,一旦楚军破我咸阳,将拥有关中、汉中、商於之大片城池土地,而据汉中,又得巴蜀之地!这已经是两个韩国大小的疆域了!”

    “而关中、汉中之富庶乃是天下闻名的。可想而知,若是楚国据有这些地方,将会变得如何的强大?楚国一家独大,天底下还有谁能阻挡其兵锋?宋国?赵国?还是你们韩国?魏国?都不能阻挡之!”

    “一旦秦弱而楚强。楚则为天下之最强之国也!非以四国之力不能阻挡!这可不是外臣的危言耸听啊!韩王。”

    韩王康闻言,默不作声,整个人都陷入了一种沉思的状态。

    在一侧的相国公仲侈说道:“王上,臣以为秦相说的有道理。现如今天下列国原本的平衡的格局已经被打破。原来是秦、楚、宋、齐四国霸主并立的局面,而我韩、魏、赵、燕与中山国五国次之!”

    “可自从前年的易水之战,再加上宋军破齐国,据有齐国大半的城池土地,齐国几乎亡国!而宋国却因此成为天下第一强国!现在,楚人又如何盛气凌人,占商於,破武关,直逼蓝田,攻略秦国之关中。”

    “若是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