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事先的计划,宋国是不打算侵占齐国的地盘的,但是经过郯城的大战,齐军精锐尽失,丢城失地,大片国土沦丧,整个可谓是元气大伤了。

    趁你病要你命啊!

    子偃野心勃勃,这一次攻伐齐国获利最大的无疑是宋国。楚国并不跟齐国接壤,有这么一块飞地也没什么意思,空耗费钱粮巨大不说,还要派出不少的兵力去驻守,实在是得不偿失。

    根据先前楚越宋三国订立的盟约,宋国是可以“异地”给楚国的,当然了,这是为了诓骗越王无疆,不然楚国一点好处都没有,凭什么跟着你拼死拼活地跟齐人死磕?

    宋军决意占领这方圆六百里的齐地,自然也要加快征兵的步伐,也好拥有更多的兵力驻守这块地方,不至于被齐国人又收复回去。

    绕是如此,该迁走的齐国百姓还是要迁走的,虽然说故土难离,但是子偃还是害怕齐军反攻的时候,当地人使绊子,里应外合,给宋军来上那么一手足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就跟历史上的秦昭襄王,在占领魏国的河东地之后,立马驱逐了当地的魏国人,以绝后患,然后把关中一地的老秦人迁到河东郡,这样一来,河东郡就真的成了秦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子偃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不过他没有秦昭襄王那么“大方”,把当地的魏人都驱逐了。现在的宋国对于秦齐楚这些霸主国来说还是小国寡民的,虽然宋国的人口也有一百多万,但是人口嘛,也是兵员、赋税的来源,多多益善。

    所以宋国迁走了这六百里齐地的齐人,将他们妥善安置到宋国的后方,接近楚国的地方,给予土地耕种,待遇一样是不变的。至于从宋国迁来的老百姓,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刑徒,坐牢犯罪的人,更多的还是刚刚被释放的奴隶,还有一些没有土地或者是黑户一般的“野人”。

    宋国能给予他们土地耕种,还有现成的房屋,他们自然是很乐意的,因此都很认同宋国。毕竟谁也不想做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路途很遥远,其间近一千里,死去的黔首也不在少数,不过子偃也顾不上这些了。伐齐的战事即将结束,只要三国联军瓦解了,齐国人很快就能腾出手来对付宋国的侵略军了。

    其实,宋君偃之所以把齐国的老百姓都牵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将士们的奖赏问题。李敖变法跟商鞅变法其实没什么的区别,大同小异,奖励耕战嘛,这宋国人口众多,土地富庶,又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贵族势力盘根错节,占据的耕地很多,本来就没有多余的土地可以赏赐给立功的将士了。

    但是,占下这方圆六百里的齐地,宋国的疆土将大大地开拓了,也有很多耕地可以奖励那些立功的将士了。

    “快点!走快点!说你呢!”啪的一声,一记鞭子就这样砸在后背上,火辣辣的疼。

    大都督干梁坐在马背上,看着身穿白衣黑甲的士卒像赶牛羊一般,驱赶着齐国的黔首走快点,他的神色很平淡,在他不到三十里的地方,正是齐国的边关重镇阳关,三万宋军正是在阳关之下栽了跟头,不得不铩羽而归的。

    这时,一个信使快马加鞭地赶到干梁面前,单膝跪下,让人将竹简递到了干梁的手中。

    干梁打开竹简仔细地看了一片,眉头皱了一下,又问道:“君上还交代了什么?”

    “回大都督,君上言道三万新军已经在路上,让你务必在伐齐战事结束前,攻克阳关!”

    “本都督知道了。”干梁很是沉重地点了点头。

    阳关,原本属于鲁国,后来被强齐攻占,在这里凭着险峻的地势,打造了一座坚固的关隘。

    阳关虽然没有秦国的函谷关那么变态,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以微弱的守军守住数倍于己的兵力猛攻,只要粮草不告罄,敌军就休想破关而入!

    阳关也是易守难攻,借助险峻的地势,里面的粮草囤积了很多,是齐国的军事重镇。

    大军出征,宋军已经折损了将近一万的兵力,虽然有三万新兵即将到来,宋军共计五万,但是他们大多是一腔热血,连战阵的经验都没有,在这种攻坚战之下很容易崩溃,也必须要付出极大的伤亡才能攻克阳关的。

    君上这是迫切的需要强军呐!干梁无奈地叹了口气,心里是感慨万千。

    新兵经过血战,经过硬战,百战余生方可成为精锐。干梁实在是不敢想象,经此一战,猛攻阳关,这五万宋军还能剩下多少人能回家的,恐怕至少会死伤三分之一的兵力啊!

    同一时刻,郯城,原郡守府。

    这里是歌舞升平,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联军的将军在这里推杯换盏,观赏歌舞,耳闻丝竹管弦之音,喝得醉醺醺的,酩酊大醉的,好不快乐。

    “宋君!令尹大人!来,满饮此爵!”越王无疆搂着美人虞妙弋在怀里,手里还不规矩地动着,同时还举着虞妙弋给倒满的一樽酒爵,高高地举着向着两侧上首的宋君偃和令尹昭阳。

    无疆已经喝得醉眼朦胧了,不时地喷着酒气,打着饱嗝,此时正是他这种粗鄙的人最蛮横的时候,若是子偃和昭阳不给面子的话,恐怕招来越王无疆的不满。

    “来,为越王贺!为联军贺!”子偃也举起了手里的酒爵,他喝得不多,所以还很是清醒,在跟令尹昭阳对视了一眼之后,随即高声道。

    “为越王贺!为联军贺!”

    昭阳也跟着举起了酒爵,硬是把满满的一樽酒水灌下了肚子里。子偃也是酒场高手,虽然不是千杯不醉,但是这有些酸涩的酒水,美酒,好在度数不高,纯度也不够,所以他当啤酒喝都不是问题。

    刚刚大败了齐军,便如此大张旗鼓地搞庆功宴,犒赏三军,只怕是为将者的大忌!

    对于无疆这个人,昭阳连连摇头,此人做君王不行,没有什么城府,什么事情什么态度都挂在脸上,没有一个王者应有的风范,喜形于色,不怒自威。

    无疆的性情太过暴虐了,而且目中无人,不通兵法,当一个猛将冲阵还可以,有破军之武力,但是决不能作为一个统兵大将。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越王无疆不知道昭阳心里在想什么,不过,他的醉意已经去了三分,忽而把头仰向宋君偃,说道:“寡人听闻,宋君你号称‘宋国第一勇士’,在去年的时候,在楚地更是徒手击杀了一头帝鳄,因此名声大噪,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勇士’,寡人也曾徒手撕裂一头黑熊,臂力千斤,亦是天生神力,战阵之上有万夫不当之勇!寡人自认在武力上不逊于宋君。”

    “区区薄名,怎敢挂齿?”子偃很是平静地道,“寡君也曾在战场上见过越王的雄姿,当真是威风凛凛,势不可挡!寡君不过是力气大了点而已,论勇武,只怕越王你还在寡君之上啊!”

    反正吹捧又不要花钱,浪费一点唾沫而已,戴偃张口就来,一点都不带含糊的。

    无疆大笑道:“哈哈哈哈,宋君你莫要过于谦逊了。在这一点上,你便不如寡人,寡人自认勇武,不服你这‘天下第一勇士’之名也是应该的!寡人认为,如你我这般天下间少有的勇武之人,便不应该如君子一般谦逊,我们都是上苍的宠儿,寡人不信命,宋君你也可以不信命,你又何必把姿态放得这么低呢?”

    子偃道:“勇者,武力也。无武力不足以称勇者,不足以为勇士,在寡君看来,这天下第一勇士之名应该是属于越王你的!”

    对于宋君偃的吹捧,无疆很是受用,但不由得眯着眼睛道:“宋君,你这是要将自己这‘天下第一勇士’之名拱手相让啊?”

    “事实而已。没有什么让与不让的,越王果真勇武天下无敌,寡君也只能屈居第二了。”

    无疆扶着自己的脸颊,说道:“这可不行。俗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寡人要这‘天下第一勇士’之名也要凭自己的本事获得。如今你我是盟友,不能战阵之上厮杀,而日常切磋只怕看不出真实水平,是故,寡人以为,这搏杀之道你我都相差无几,但是这气力嘛,还是可以见真章的!”

    “……”

    越王无疆又道:“寡人听说这郯城之中,有昔日的郯国的国君作为祭祀用的青铜大鼎,这一口大鼎略小于周天子的九鼎,重量却不含糊,足足有一千四百二十多斤!宋君!今夜,你我二人便举起这郯君鼎,绕着这酒席走上一圈!便看看谁能举鼎的时间长,谁的气力便是最大的,谁便是天下第一勇士,如何?!”

    “大善!”宋君偃不得已同意了。

第42章 举鼎() 
子偃也不知道越王无疆哪根筋不对了,竟然在酒席上跟他比较气力,举着郯君鼎绕着酒席走上一圈。

    老实说,宋君偃并不怎么看得上这“天下第一勇士”的名头的,他是一个君主,不需要勇武,统兵打仗的是将军,冲锋陷阵的是锐士,又何必他一个国君披挂上阵呢?除非是到了国难当头的时候,或者是非要君王出马,去激励士气的时候,不然一般的君王都不会以身犯险,把自己置身于危险的战场上的。

    这郯君鼎整整一千四百二十多斤,不知道这个时代的重量计量数值,跟后世的差多少,反正在子偃看来应该是很重的。

    鼎,除了拿来装日常的膳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便是用于国家祭祀,呃,贵族祭祀的时候也是用鼎的,所以鼎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心目中的意义非凡。

    就这样,子偃同意了无疆想要通过举鼎的方式,去比较二人的气力,以决定谁才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勇士”的做法。

    看来越王无疆是早有预谋了。

    随着无疆一声呼喝,六个身材魁梧的越军士卒便架着三根粗糙的树根,套上锁链,前后四人,左右两人,就这样步履沉重地抬着一尊沉淀着古色的大鼎而来。

    见到这个郯君鼎,在场的将军都惊叹不已,反正他们是没有气力举起这个鼎的,或许使尽了吃奶的力气,最后也只能挪动一下这个郯君鼎,而无法举起来,怕被砸死啊……

    郯君鼎被轻轻的放在席间,却咚的一声闷响,连这个地毯下面的青砖都有些不堪重负了。

    无疆见状,随即嚯地站了起来,一脸跃跃欲试地道:“宋君,怎么样,你我谁先来?”

    “越王为王,寡君为君,虽然你我都是一国之君。但是越王你的身份比较尊贵,还是你先来吧!”子偃礼让道。

    看着这个郯君鼎,子偃也是眼皮一条,身体里的血液莫名地躁动起来了。但是他可不敢莽撞,以子偃来看,他的气力跟越王无疆应该是不相上下的,伯仲之间,若是无疆能举起来,他戴偃也应该能举起这个偌大的郯君鼎!

    宋君偃可是还记得,在历史上也有举鼎失败的例子。

    多么痛的领悟啊。

    昔日的秦武王嬴荡,亦是勇武过人,天生神力,但是这厮太作死了,宜阳之战大获全胜之后便进入周天子的洛邑,窥视华夏神器九鼎。

    你说这窥视就窥视吧,毕竟在春秋时代,楚庄王也曾经窥视过,还曾经问过九鼎之轻重,这便是问鼎天下的典故。谁没有野心啊,但是这秦武王的野心却是非同一般的。

    秦武王是个猛人,他的老爹赢驷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