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真的是很耽误事的!”

    闻言,宋王偃还是很不满地道:“那也不能这么蛮干!岂能为了一个工程的进度而无人道乎?”

    宋王偃总算是知道了,为何古代的长城和运河、直道之下会埋着这么多的皑皑白骨,那都是人祸!现在宋国大兴工程,一切都是为了宋国更好地发展经济,但是不能这么胡作非为啊!

    这些劳役过去有的是良民,有的是作奸犯科之人,但是良民很明显比作奸犯科之人更多!

    而这些劳役又是什么呢?

    他们都是国家的兵源,都是国家的劳动力!没有了这些人的存在,宋国拿什么征收赋税,又拿什么去招兵买马?

    道路古已有之。

    车辆出现前,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大多数人选择的行走路线就称为道路。车辆出现后,对道路要求更高,逐渐出现了有规划的,以夯土筑成的道路,如《考工记》中所称的“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随即开始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

    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实施更有效的统治,秦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需要与各个地方保持紧密联系,包括人员往来、军队调遣及信息传递等,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密集高效的道路网。

    秦统一后第二年,秦始皇就下令,修筑从咸阳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驰道基本遍布全国,主要郡县都有驰道与首都咸阳相通。驰道路面宽阔,以夯土筑成,据史料记载,平坦处宽约50步(约合今69米),每隔3丈(约合今7米)栽种一棵行道树。秦始皇本人有生之年就多次通过驰道巡视全国。

    全国虽已统一,但北方匈奴仍然是秦帝国最大的威胁,因而秦军长期屯驻于今内蒙古中部一带,以防匈奴入侵。

    为保证军队的快速调遣及后勤物资供给,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筑一条自咸阳林光宫(今陕西淳化县境内)直通九原郡(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的大道,称为直道。秦直道全长700多千米,路面最宽达60米以上。

    秦驰道就是当时的国家级公路,而秦直道则因道路通畅、路基优良而堪称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秦代的驰道和直道共同构筑了华夏古代早期最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

    “我们宋国现在有多少服劳役的人?”

    “回禀大王,一共是二十万人!”

    “二十万劳役,这么多?”宋王偃愣住了。

    邹衍随之拿出了一本账簿,递给宋王偃,嘴里还说道:“大王,现在我们宋国是五条直道同时动工。以商丘为中心,阳晋道连通朝歌、濮阳、阳晋等地,泗水道连通仪台、睢阳、新野等地,江东道连通下邳、钟离、姑苏等地,江左道连通钟离、会稽、诸暨等地,彭城道连通山阳、方与、彭城等地。”

    “此为我宋国的五条直道,而每一条直道都至少有四万人在同时动工!”

    “四万劳役同时动工一条直道?那每日修建的直道大概能推进多远?”宋王偃迟疑地道。

    “大概是二里。”

    “才二里?”宋王偃颇为不满地道,“那岂不是说,仅仅我们宋国的疆域,修建直道的话需要两三年之久?”

    “大王,这已经很好了。”邹衍苦笑着道,“修建这五条遍布全国的直道,实在是耗时费力。我们宋国动用了整整二十万的劳役,再加上宋国多平原、丘陵,才能这么快地修建直道。这已经是保守估计了,若是碰上一些山岭还要凿山,碰上一些河流还要架桥,这又会耗费不少时日!”

    “所以说江东道和江左道这两条旧吴越之地的直道是最难修建的!不过我们宋国动用了二十万的劳役,三年之内,五条直道应该能全部竣工!”

    “唉,如此旷日持久的工程,不知道要死伤多少劳役啊!”宋王偃感慨万千地道。

第417章 计件制度() 
“救命啊!”

    “跑啊!快跑啊!山顶塌方了!”

    在宋王偃巡视之时,突然一阵地动山摇,好似地震一般。一队宿卫忙不迭地冲上去护驾,宋王偃在众人的前呼后拥当中,看到了极为震撼的一幕。

    山顶塌方,整个天地之间响起“轰隆隆”宛如闷雷一般的巨响,大地在摇晃着,天空突然黑了。

    巨大的响声伴随着碎石飞溅,那些偌大的石头砸下来,足以将一个大活人砸成肉酱!

    等待地震过去,宋王偃这才黑着脸走到了还在惊慌失措的劳役那边。

    “住手!”

    看见负责监工的兵士又要将瘫坐在那里,吓得魂不附体的劳役一顿毒打,宋王偃颇为不满地叫了一声,旋即在场的兵士与劳役就哗啦啦地跪了一地。

    “参见大王!大王万年!”

    “都平身吧!”

    宋王偃挥了挥手,随之又扶起了一个倒在地上,白发苍苍的老头子,扶着他坐到一侧的石头上。

    “老人家,你为何如此老迈还来参与这劳役的事情?须知若是出了个什么三长两短,如何是好?”

    老汉叹了口气道:“大王有所不知。按照官府的说法,每家每户都必须要出一个男丁服劳役,为国效力。老汉家里的两个儿子都战死沙场了,孙儿还年幼,实在不能承担如此之重的劳役,故而老儿自己混到了杂役的队伍里。”

    “荒唐!”

    宋王偃呵斥了一声,让随从的大臣尴尬不已,就这样战战兢兢地站在那里。

    宋王偃随即又跟老汉说道:“老丈,你都一大把年纪了,还是不要到这工地上来折腾了!”

    老汉垂手道:“大王见谅。草民虽然是一介黔首,但是也知道这直道乃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现在家家户户都出人出力,老汉家中怎能独善其身?这会惹来街坊四邻的耻笑的!”

    “小老儿不曾赶上国家大战的时候,但是两个儿子已经为国捐躯了。大王,老汉我愿意以自己的这一身残躯,再为国力效力!”

    多么朴实的老百姓啊!

    宋王偃闻言,不由得抓着这个老汉的双手,潸然泪下地道:“寡人知你们黔首不易也。然则直道的修建,苦在当代,利在千秋!寡人恨不能一力承担!”

    “大王慈悲!”老汉幽幽地叹了口气道,“大王你还是请回吧。你是一国之君,这工地着实不是您应该待的地方。”

    宋王偃掷地有声地道:“寡人何地待不得?何事做不得?来人,将锄头给寡人!”

    “大王三思呀!”群臣在背后顿时哗啦啦地跪了一地!

    不带这么折腾人的,宋王偃要是在这工地上劳作的话,那么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还有那些监工的士卒岂能独善其身?

    做做样子而已,能来到这个工地上巡视已经殊为不易啦!

    好吧,宋王偃倒是没真想在这里劳作,毕竟他已经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再让他干这种粗活的话还真不是很适应!

    宋王偃又问道:“老人家,你们这些做劳役的,一日的工钱是多少?”

    “八十文铜钱。”

    “什么?才八十文铜钱?”宋王偃愣住了。

    以前这个问题他还不曾关心过,只不过现在得知,顿时大为不满。

    “邹衍,为何这些劳役的工钱如此之少?”

    “大王息怒!”

    邹衍站出来说道:“大王,我们这是按照市场价给的。一个劳力一天能得的差不多就是八十文铜钱,加上现在国库实在拮据,拿不出这么多的钱财投入到这些劳役的工钱上呀!”

    “胡扯!”宋王偃瞪着眼睛道,“别以为寡人不知道其中的情况。制盐作坊现在日进斗金,造纸作坊现在亦是每日获得利润无数,你怎能说国库拮据?昂,寡人看你是太抠门了!”

    “现在给寡人改改,一个劳工,每日一枚刀币(折合铜钱一百文)!”

    “诺!”

    邹衍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还好现在国库靠着制盐作坊和造纸作坊,以及出售的铜、铁,还有武器作坊里出售的旧的武器装备能获取暴利,不然邹衍还真没这个底气听命于宋王偃。

    碰上宋王偃这么一个每天盯着国库看的大王,邹衍真的是不知道该庆幸好呢,还是该苦笑好。

    二十万的劳役,每日一枚刀币,即一百文铜钱,一日下来便是二十万枚刀币,两千万文铜钱。

    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乘以二十万枚刀币,即七千三百万枚刀币,折合铜钱为七十三亿文。而国库现在每日的收入,不算那些收缴上来的赋税的话,每日都能进账大概一百万枚刀币,其中分发给劳役的不过五分之一,倒也还能承受。

    而且,这些只是通过各个作坊的进账,还不算那些赋税的!

    更何况,这二十万的劳役里面,有着为数不少的罪犯,即刑徒。这些刑徒只需要饭菜管饱,是不需要支付工钱的,这么一算,其实国库每日只需要支付十几万的工钱即可。

    宋王偃随即又巡视了厨房,大锅饭的滋味儿确实不咋地,可是宋王偃看见那些桌案上摆着的饭菜,不由得眉头一皱。

    酱菜、剩菜、芹菜等这些蔬菜里面还伴着一些肉丝,只不过极少,给宋王偃吃的话实在是难以下咽。

    不过工地的条件比较艰苦,这个还能接受。

    “劳役们每天就吃这些?”宋王偃蹙眉道。

    “是的。”邹衍害怕宋王偃出口给劳役们改善伙食,不由得谨小慎微地道,“大王,这样的伙食已经是极好的了。这是按照一个普通百姓的家庭做的伙食,饭菜管够的。”

    宋王偃还是不甚满意地道:“话虽如此,不过这是工地,劳役们每天辛辛苦苦地在这里劳作,怎么能吃这种一点营养都没有的东西?每天都吃这些食物,他们怎么能有气力干活,干更多的活?”

    “大王,那你想要怎么做?”邹衍苦笑着道。

    “必须改善!”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邹衍提心吊胆地问道:“不知道大王想如何改善?”

    “在这些食物的基础上,要安排一下,每七日就必须有一顿肉食。不管是鸡肉、猪肉、鸭肉还是羊肉,反正每七日每个劳役都必须要进食一顿肉糜,至少要半碗,不可克扣,违者严惩不贷!”

    “诺!”还好只是每七日一顿肉糜,以宋国的国库目前的充裕程度,还在邹衍的接受范围之内。

    宋王偃又望了望外面的天色道:“这天色已晚。不知道劳役们每天要劳作多少个时辰?”

    邹衍默算了一下,说道:“规定的是五个时辰(十个小时),可是达不到每日的工作量的话,还需要加班加点。”

    “这个不行!”宋王偃摆了摆手道,“这个需要改一改。”

    “如何改?”

    邹衍真的很崩溃!

    “规定每个劳役,一天劳作五个时辰,不管工作量如何,都不能加班加点!”

    “这……”邹衍迟疑地道,“大王,这样一来,会有许多劳役趁机偷懒的,这若是延误了工时,又要耗时费力不少呀。”

    闻言,宋王偃浅笑道:“寡人倒是有一个主意,让他们不能偷懒,甚至会主动加班加点。”

    “什么主意?”

    “计件!”

    “计件?”

    “不错。”宋王偃提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