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国能强盛到如今的这个地步,与宋地的民风密不可分。

    在这个战国乱世里,没有一个国家的民风不是剽悍的。大争之世,凡有血气,必有争心!

    就跟宋王偃说的那样,你不犯我,我便犯你。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在这个纷乱的世道里,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独善其身!

第403章 制盐() 
接下来宋王偃又巡视了睢阳的各个村庄,见到的情形都大同小异。

    宋国的人丁凋零,下一代的孺子足够多,但是还没长大成人。宋国想要继续大规模地作战,只能等到十年之后,不然强行大战的话,不仅使宋国的国力受损,宋国发展的势头也会为之一滞。

    在一片原野上,宋王偃还看见了两个黄口小儿在那里比试箭术。

    他们拿着一把硬弓先后射箭,对面有一棵被射得坑坑洼洼的大树,每人射三支羽箭,弹无虚发,每一箭都能射到对面的树根上。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距离足够远,整整八十步呢!

    这两个黄口小儿看上去不过十二三岁的年纪,却已经能将一手射术练得如此炉火纯青,这在天下列国之中是绝无仅有的!

    唯独宋国!

    宋王偃看到这一幕心里是感慨万千,宋国看来是后继有人了!

    又逛了一圈,宋王偃还看见了一些小孩子在那里“打仗”。

    或许是他们童年的生活乐趣吧,这些小孩子分成两队,都拿着木棒、木剑在那里交战。木棒打在身上有点疼,但是不会受到什么严重的伤害。

    在这些小孩子的旁边还有一两个大人站着,以防不测。

    这就是宋国推行军功制所导致的影响。不过这个影响显然并不恶劣。

    根据当地人说,在每个小男孩长到八岁的时候,都会让他们练习搏击、剑术、射术,那些从战场上下来的残疾的将士,或者是退役的将士就是他们的老师。

    如此一来,宋国的军力岂能不强盛?

    接着,宋王偃又来回奔走于商丘、陶邑和彭城这三座宋国的顶级城邑之间,忙得不亦乐乎。

    宋国商文化繁荣昌盛,首先表现在城市的发展。

    当时,睢水南岸的宋都商丘、济水北岸的陶邑,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都是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史记·货殖列传》说,“陶、睢阳(即宋城)亦一都会也……彭城亦江东一都会也”。

    宋国的主要城市有商丘、陶邑、睢阳、相城、蒙城、彭城丰邑和吕邑等。自从宋王偃上位以来,更是扩大了城池的规模,往里面塞了许多原来的齐、魏、楚、越等国的黔首,这些城邑至少都是五万人口以上的上等城邑。

    商丘(宋城)不仅是宋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宋国头等的商业城市,其规模宏大。

    商丘城东垣长近五公里,南垣长四公里,西垣长四公里,北垣长四公里,周长十七公里,面积达近二十平方公里。

    根据上一次的人口普查,商丘当时人口约在十三万人以上,聚居着本地众多手工业工匠和外地商人,专门设有贸易市场,“百工居肆”。

    商丘店铺林立,除粮坊、油坊、车市外,还有丝麻织品、木器、漆器、玉器、陶器、鞋、帽等各种货物。政府专设“褚市”(一种官吏名称)管理市场,一派繁荣景象。

    巡视了陪都商丘,宋王偃又接着往陶邑那里跑。

    陶丘(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原是春秋曹国都城,于鲁哀公八年亡于宋人之手。

    此处,土地平阔,开发较早,“昔尧作于成阳,舜渔于雷泽”(《史记·货殖列传》)人口比较集中,客商云集,店铺鳞次栉比。

    至于彭城则是宋王偃东巡的最后一个站点。

    彭城(今江苏徐州),获水与泗水两大河流在此汇合,交通发达,南贾苏州,北贾临淄,“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商业也极为繁荣。

    这三个都会各相距不过一二百里,其间都有大道和水运相通,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形成了内则互补、外则通达、三足鼎立的货物集散格局。

    这一商贸优势,在当时各诸侯国中很是少见。

    彭城。

    宋王偃在制盐作坊里抓着一把灰白的粗盐说道:“谁言只有齐国坐拥鱼盐之利?我宋国亦有也。寡人听闻彭城之海盐所出,每每抢售一空,不知道是也不是?”

    制盐作坊的主官,刘岩闻言,垂手道:“然也。大王,这盐乃是食物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味佐料,加之有味儿,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时间不吃盐,就会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据说严重的还会出现厌食、呕吐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到视力,在外界看其他的东西时会出现模糊情形,所以长期不吃盐对身体一定是没有益处的。”

    “我们作坊里制作出来的海盐都极多,但是每每被抢售一空,市场都已经是供不应求了。”

    宋王偃微微颔首。

    盐是一种人尽皆知的调味剂,但是它实际上不仅仅只是调味剂,大家都习惯了在菜品中放入盐,盐放入菜中不仅会让菜对味道更加鲜美可口。

    实际上盐还有很多对人体的有益功效,所以在菜品中放入盐这一步骤必不可少,虽然如此,盐也不是多多益善,如果盐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摄入量,那么它将会成为引发很多种疾病的因素。

    大家都习惯性的把盐当做一种调味品来使用,但是在菜中放盐并不只是因为盐的调味功能,更重要的是盐中还有一种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这种营养元素和其他钙,蛋白质一样维持着人体的正常运转。

    盐中主要含有钠等微量元素,人体中钠元素的补充也主要是从食盐中获取。

    盐帮助人体正常发育,调节人体内水份均衡的分布也少不了盐的参与,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参与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也是盐的重要功效,盐还可以增进人的食欲。

    盐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有人长时间的不吃盐,那么他体内就会极度缺少钠元素,纳元素的缺失会引起人体出现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甚至还会经常出现眩晕的情况,上面的这些症状都只是比较轻微的情况。

    如果严重还会出现厌食、呕吐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到视力,在外界看其他的东西时会出现模糊情形,所以长期不吃盐对身体一定是没有益处的。

    虽然,盐在人体健康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对盐的摄入还是需要控制,不能口味太重,放入太多的盐,食用太多盐还会引起很多疾病,盐的摄入量也是很多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

    盐一旦摄入体内,身体就需要花精力去吸收它的营养物质最后分解排出体内。

    而且盐和水息息相关,如果人体盐摄入过多,身体就会发射出缺水的信号,也就是体内的盐分多了,要求的水分也会变多。但是水分如果太多,没有办法排出,只能滞留在身体中,那么就会引起高血压。

    除了高血压,盐分过多还会引起动脉硬化和出现心血管疾病。

    很多人都知道食盐过量会不健康,可能会因此才去过激的方法去避免这种不健康,虽然,食用过多的盐确实会影响身体健康,也不能因此就不吃盐,只要控制好每天的摄入量,盐在身体中会起到它的有益功效。

第404章 垦畦浇晒制盐法() 
海盐开发很早,最初的生产方法为煎制,古代谓之“煮海为盐”。后人推测古代夙沙部落已经懂得海水制卤之法,得浓卤之后再煎煮成盐。

    宋国彭城的制盐作坊用的就是煎盐法!

    煎取海盐要经过收集盐料、淋卤和煎炼几个工序。当然了,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日晒法,日晒法生产海盐,工艺流程分为纳潮、制卤、结晶、收盐四大工序。

    在彭城的沿海地带,有着数之不尽的卤水井、盐池和烧制制盐陶器的陶窑群。

    每处制盐作坊面积为数千至数万平方米不等,而制盐作坊是由卤水井、卤水沟、各类坑池、大型盐灶、储卤坑和灶棚组成的。

    宋王偃巡视了一番,只见盐灶由工作间、烧火坑、火门、椭圆形大型灶室、长条状灶室、烟道、烟筒以及左右储卤坑组成。

    椭圆形灶室规模较大,面积近二十平方米。有些盔形器底部粘带草拌泥片,分析灶室上搭设有网架,盔形器成排用草拌泥固定在上面,发掘见到盐灶上还遗留有数件固定在一起的盔形器。

    海盐的制取,不论是早期的煎还是后来的晒,一般都是采用盐田制卤,都离不开阳光。

    其实盐不仅有海盐,还有井盐、盐湖。

    远离海岸的中西部地区,分布有一些大大小小盐湖,为古今人们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古代最著名的盐湖,是制盐生产历史悠久的山西运城盐湖。尧、舜、禹先后都曾在河东地区建立自己的都城,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这些都城都建在盐池左近,盐与早期文明有着不解的因缘。

    夏人和商人都对晋南保持有浓厚兴趣,主要吸引力可能就是盐池的盐。

    河东盐池地区,大河绕于前,群山阻于后,山谷盘错,沮洳泻卤,并不适宜农业文化的发展,可是却偏偏最先成为孕育中华文化的核心地区。后来春秋诸侯争霸,晋国在晋文公时成为霸主,恐怕与拥有池盐之利不无关系。

    《左传》记晋大夫言论,说晋地因有盐池,所以“国利君乐”。晋国因盐而强盛,有盐池之利,所以能独霸中原几百年之久。

    春秋战国时,盐池产的池盐通过一条条盐道被运往四面八方,史称“西出秦陇,南达樊邓,北及燕代,东逾周宋”。

    盐,对于国家而言有多么重要就不言而喻了。

    先秦夏、商、周三代,盐与其他土产一样,大率是在产地征税,或作为土贡上缴国家,听民自由开采运销贩卖,实无专门盐法可言。

    迄至春秋时期,管仲相齐桓公,兴盐铁之利,国家对食盐的生产、销售和买卖加以管理,开中国盐法之始。

    其法以官制食盐为辅、民制食盐为主,官收官运官销,寓租税于官府专卖盐价之中,以增加国家收入,齐国由是富强,称霸诸侯。

    然春秋战国时期,除齐国对食盐实行专卖之外,其他诸侯国仍只对食盐征税,唯税率逐渐加重。

    史载秦自商鞅变法后,赋盐之利二十倍于古,盐价昂贵,盐商富累巨万,人食贵盐,小民贫困,至秦亡而未改。

    宋王偃可不想让那些可恶的盐商牟取暴利,固然国家通过盐法和征税,能从其中获得一笔十分可观的利益,但若是跟秦国一般,那些钱都是从平头百姓身上剥削下来的血汗钱,宋王偃就老大的不乐意了!

    所以这制盐之法一定要改改,一定要大量生产出来才行!

    “刘岩,现在作坊的制盐方法还是传统的煎盐法吗?”宋王偃垂询道。

    刘岩回答道:“是的。不过除了煎盐法,我们作坊还会用日晒法!用日晒法生产海盐,工艺流程分为纳潮、制卤、结晶、收盐四大工序。其实与煎盐法都差不多的。”

    “那你们有没有考虑过用别的方法?”

    闻言,刘岩哑然失笑地道:“确实未曾考虑过。不过大王,这煎盐法和日晒法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已有千百年之久,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