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在谈妥了宋楚两国联军灭越的事情之后,宋王偃没有回到驿馆,而是跑去郢都的一个豪宅里,乃是质子府,贞姬母子的居住之所。

    看来楚王熊槐的确没有亏待这对母子,贞姬说到底还是他的亲妹妹,子楚是他的外甥,更何况现在宋国的国势日益强大,不容小觑,楚王有理由善待贞姬母子。

    “大王,都谈妥了吗?”看到宋王偃喜形于色的样子,贞姬一头扎进了他的怀里问道。

    “谈妥了。一切都很顺利,现在我们宋国的疆土幅员辽阔,足够广袤了,旧有的齐、魏、越、楚等国的城池土地,我们宋国还没有彻底消化,毕竟越国的疆土还是很广大的,人心不足蛇吞象,宋国想要一口气鲸吞越国寡人还怕撑着呢。”

    贞姬恬淡得笑了笑,随即又想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不由得愁眉苦脸地道:“大王,谈妥了两国联军灭越之事,你就要离开郢都回国了吧?”

    看着贞姬一副恋恋不舍的样子,如蒲柳一般我见犹怜,宋王偃的心里更是怜惜不已。

    子偃攥着贞姬的玉手,叹了口气道:“对不起贞儿,是寡人太贪心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寡人太贪得无厌了,要江山,更要美人!在商丘的时候寡人心里很挂念你们母子,如果可以的话,寡人真的想带你俩回宋国去。”

    贞姬摇了摇头道:“我们质于郢都也好,至少我王兄会对宋国放心不少。”

    两人又说了一些体己话,宋王偃又想起了一件事情,说道:“对了贞儿,你月姐姐呢?芈月……她可还好?”

    “你还记着她呢?”贞姬颇为幽怨地瞥了宋王偃一眼,语气带着嗔怪的意味说道,“你这个薄情寡幸的负心汉,自你离楚之后,月姐姐对你一直念念不忘。你离开郢都过了不久,月姐姐已经作为宗室的王姬嫁到秦国去了。”

    “什…什么?!”

    嫁到秦国去了?宋王偃瞪大眼睛,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说道:“她…她现在是秦王的妃子吗?”

    贞姬的眼睛眨巴眨巴了几下,点了点头。

    “臣妾还听说月姐姐很得秦王的宠爱。在咸阳人家都叫她芈八子,哦,对了,她还给秦王生了两个儿子……”

    贞姬后面说的什么宋王偃已经听不清楚了。

    他此刻内心是极度震撼的,芈八子?芈月?这不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宣太后吗?!我去,老子这么牛掰,竟然连宣太后这样的女强人都推倒了?

    宋王偃此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稀里糊涂的就把芈月给睡了。要是知道她是宣太后的话,当时就应该直接将她拐走!

    悔不当初,悔不当初啊!

    没有了芈月,没有了嬴稷,或许秦武王甍逝之后秦国后继无人,就此山河日下,一蹶不振了也说不定啊!

    在郢都逗留数日后,宋王偃便马不停蹄地赶回了都城商丘。

    在大朝会上,宋王偃高声道:“现在宋楚两国联军之大势已成,灭越的战事刻不容缓!诸卿,你们认为谁可为将领兵出征?”

    择将?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啊!

    群臣都是一脸的懵逼,过去宋国的对外战事,谁为统兵大将都是宋王偃自己决定的,大家也从来没有反驳过。可是现在宋王偃怎么会问出这个问题呢?

    这绝不是宋王偃优柔寡断,猫腻,其中有猫腻啊!

    这时,匡章当仁不让地站了出来,作揖道:“大王,臣请命为主将,领兵灭越!”

    匡章作为宋国的大都督,相当于后来的天下天下兵马大元帅,统御全国的军马,宋国的无数次战事几乎都是他指挥的。

    匡章是名将,天下首屈一指的名将,由他挂帅出征自然是没毛病的!

    诸将都不敢跟匡章抢这个主将的位置。

    但是宋王偃的心思似乎不在匡章的身上,只见他摇了摇头,说道:“阳侯,这次你就歇一歇吧。你为我宋国征战多年,劳苦功高,这机会总要留给后来者的,我大宋不能只有一个天下名将!”

    匡章闻言,低着头退回了自己的位置,坐下。

    其实宋王偃说的在理,匡章为宋国征战多年,屡立战功,威震天下。匡章的起点很高,一开始他就是宋国的大都督,封侯拜将,带着宋国的虎贲无往不利,破魏、伐楚、败秦,匡章的名声已经如日中天,封无可封了。

    宋国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匡章已经到了头,就跟历史上的武安君白起一般,下一步匡章再立大功就可以封君,获得更大更多的封地了。

    自古以来,功高震主是最为可怕的!

    宋王偃不怀疑匡章对于自己的忠心,但是难保匡章身边的人不会生出什么歹心啊。虽然这个时代没有什么黄袍加身的事情,但是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例子真是让人细思极恐。

    卿大夫可以取国君之位而代之,宋王偃怕的就是有人效仿田氏代齐。

    白起怎么死的?还不是被秦昭襄王猜忌,最后自刎死的吗?

    此战,乃是为了灭掉越国,灭国之战,那可是泼天之功!

    当然了,像宋国之前灭掉的宿国、鲁国和滕国都不算,这三国太过弱小,灭掉宿、滕、鲁三国简直是手到擒来,简单得很。

    若是匡章为将,带兵灭掉了越国的话,宋王偃拿什么去封赏他?

    匡章现在已经位及人臣了,阳侯,封地还不小,他真的灭了越国,宋王偃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将阳城附近的几个城邑都分封给匡章作为封地了。

    说到底,匡章身上的功劳太多了,再加上一件灭国之功,难免会功高震主,到时候在军中他匡章的名望都会压宋王偃一头的。

    黄庸站了出来道:“大王,不如让干骜将军出征如何?”

    干骜尚可,干骜曾经带着军队伐越,现在宋国的吴郡就是他打下来的。干骜亦是沙场宿将,屡立战功,声名鹊起,干骜是宋国的名将,距离匡章、公孙衍这种高度的天下名将也只有半步之遥。

    由干骜带兵灭越,应该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了。

    宋王偃还是摇了摇头道:“不可。”

    干骜原本激动的心情又低落了下来。

    群臣面面相觑,最后还是黄庸说道:“那么韩腾将军如何?”

    “不可。”

    “蒙挚将军呢?”

    “亦不可。”

    黄庸诧异地道:“我宋国的五子良将,熊子丹、干骜、蒙挚、子烈、韩腾皆不可为将,那么大王你认为谁可以担当这个重任?”

    宋王偃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过头,向着匡章垂询道:“阳侯,你认为寡人能带多少兵马?”

    老实说,匡章被宋王偃的这个问题弄得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大王能带至少十万以上的兵马。”

    宋王偃微微颔首,又问道:“那么阳侯你自己能带多少兵马?”

    宋王偃的这两个问题太古怪了,这个时候肯定不能说具体的数字,不然少了,宋王偃会认为匡章难当大任,多了,又拂了宋王偃的颜面,真是难办。

    君心难测啊。

    匡章硬着头皮道:“臣也不知道自己能带多少兵马。不过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第320章 罄竹难书() 
好一个多多益善!

    宋王偃对于匡章的这个回答十分满意,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曾经问过韩信这样的问题,当时韩信回答的就是多多益善,不明确说出具体的数字,给君主保留颜面,以全臣节。

    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张良对于大汉朝的建立功不可没,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

    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匡章比较韩信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军事才能绝对是“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当世之内,能与匡章相媲美的名将寥寥无几,后来的武安君白起或许能力压匡章,因为白起的光辉随着他的战绩,遮盖住了同时代的天下名将的辉煌。

    听到匡章这么说,宋王偃笑着道:“善。灭越之战,关乎社稷之兴衰,不容马虎!今我宋国储君已立,子恒可坐镇都城,处理军国大事,协调各方,现在我们宋国外有名将镇国,内有贤臣辅弼,国家无忧矣,社稷无忧矣!”

    “诸卿!”宋王偃忽而站了起来,掷地有声地道,“此番灭越之战,寡人欲出征,统兵作战!”

    “大王不可啊!”

    “万万不可啊大王!”

    听到宋王偃想要御驾亲征的话,群臣都是大惊失色。宋王偃的话就跟一颗炸弹丢进了水潭里一样,顿时激起千层浪!

    相国黄庸一脸正气凛然地站出来反对地道:“大王,现在我宋国良将如云,阳侯、干骜、韩腾、蒙挚等皆可领兵出战,何须大王出征?”

    “相国言之有理。”子干也赶紧出来说道,“现在不是国家危难之际,我宋国又不缺可以统兵作战的良将,哪里需要大王你亲自出马?灭越之战固然重要,但是大王你的安危比什么都重要啊!”

    公仪休亦是出声道:“大王,这古往今来哪里有君主为将的道理?统兵作战那是将军们的事情,大王你是一国之君,统筹万事,日理万机,你的职责不在于战场,而在于治国,在于掌控全局,还请大王三思,切莫为了一时之快而置国家社稷于不顾!”

    宋王偃闻言,脸色阴沉地道:“诸卿都不必再说了。寡人心意已决!”

    “子恒!”

    “儿臣在!”站在陛台边上的子恒不得不硬着头皮出来回了一声。

    “寡人南征越国之后,你坐镇商丘,代行国君之权,如遇事不决可询问黄庸、子干等人,内政听于相国,邦交听于苏秦,军事听于阳侯。子恒,你坐镇商丘,协调各方,务必要保证军粮和军需器械源源不断地送往南方的战场。”

    “诺!”

    宋王偃又叫道:“匡章!”

    “臣在!”

    “寡人命你、苏贺、黄庸、子干为辅政大臣,辅弼太子处理军机大事,遇事不决,可奏报于寡人。”

    “诺!”

    ……

    西元前321年初夏,宋国、楚国同时对越国宣战。

    宋国发布伐越之檄文,列数越王无疆的十大罪状,譬如什么不恤民力,穷兵黩武之类的罪过都按上去了。

    夏桀、商纣王的暴行也被宋王偃扣到了越王无疆的头上!说他荒淫无道,酒池肉林,与无数的美人夜夜笙歌,失了君主的道行,惹得越国的臣民是怨声载道的!

    种种暴行,更是罄竹难书。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本来这个时代的信息流通就不是很便利,加上越国常年不与中原交流,道路阻塞,大家就更不知道越国是一个什么情况了,还以为越国还是那个蛮夷的越国,不毛之地!

    对于越国,除了与之接壤的宋国和楚国,其他国家都是漠不关心的。

    越国,禹王宫。

    越王无疆看到宋人写的檄文,真是气得暴跳如雷,怒道:“宋国欺人太甚了!寡人哪有那么不堪?啊,他这是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