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伐楚的二十万军队当中,除了宋国的十五万兵力,还有泗上诸侯国出动的五万兵马。不过此时在天下人的眼中,泗上诸侯国已经合为了一体,唯宋君偃马首是瞻,所以都统称之为宋军,而不是诸侯联军!

    援魏的宋军整整十万,伐楚的宋军整整二十万有余!也就是说,现在的宋国已经能发动一场规模超过三十万的战争了。

    而且不仅如此,宋国看似倾国之力,却还保有余力。至少各地的守备依旧没有空虚,形同虚设,商丘的获水大营里还有几万的兵马枕戈待旦,宫中的宿卫也还没有出动,任何国家,包括齐国在内想要趁此机会讨伐宋国都是很难占到什么便宜的!

    更何况,齐国因为不服五国相王的时候,中山国也称王了呢?

    齐威王是一个有着远见卓识的君王,他看到了五国合纵对于齐国的危害,是以不遗余力地打击。正好中山国实力比较弱,千乘之国,而齐国乃是万乘之国,所以齐王瞧不上中山国,便以此为借口,在今年四月初的时候,就已经以田婴为大将,派出十二万大军讨伐中山国了。

    所以齐国现在是无暇顾及宋国伐楚的战事的。

    西元前32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

    “子启、子契,你们两个小家伙竟然偷偷混到军中来了,也不怕你们的君父回来训斥你们吗?”在行军的路上,贞姬无奈地揪出了子启和子契这两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少年人,倍感头疼。

    子契摩拳擦掌地道:“这有啥好怕的?贞姬娘娘你就放心好了。现在大军已经开拔到了仪台一带,即将进入楚国的九江郡了,木已成舟,难道君父这个时候还会派人把我俩带回去吗?”

    “嘿嘿,就是啊。贞姬娘娘,我听说三年前伐魏的时候你可是也有混进运粮队伍里去的!只不过君父看你看得太严了,所以还没出到魏国,你就被逮回去了。”子启在一边帮腔说道。

    被揭了短的贞姬一脸的囧样,不过她还是哼了一声,说道:“今时不同往日!不过你们两个也太不像话了,偷偷跑出来也不告诉你们的母后、母妃一声,她们要是以为你俩失踪了,指不定有多着急呢!”

    子契道:“安啦安啦!我们又不是小孩子了!这次伐楚的战事我们宋国可是出动了超过二十万的大军,这种规模可是几十年难得一见的。而且我们两个也不会太麻烦娘娘你的。我们现在只不过是没有爵位的步卒,娘娘你也不要太照顾我们了。”

    “我们两兄弟都商量好了。从小卒做起,一步一步累积战功,升迁,就跟戴烈叔父一样,我俩也要成为大将之材,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为国效力!”

    看着兄弟两个眉飞色舞的样子,贞姬倒是有些感同身受,不忍拒绝了。

    毕竟她很理解子启和子契两个人的想法的,跟贞姬当初偷偷混进前往濮阳的运粮队伍一般,他们都想要通过战场上的成就,来跟宋君偃证明自己的价值!

    他们都想要获得宋君偃的认同,还有更多的关注。

    子偃现在重视培育下一代,不过他似乎已经将嫡长子子恒当做储君来培养了,虽然他没有直接立子恒为宋国的世子,但是明眼人在这个时候都能看得出来,对于子恒宋君偃还是颇为满意的。

    “两个臭小子,人小鬼大的!”贞姬笑着叹了口气道,“若是你们在战场上出了什么三长两短,君上指不定要怎么责罚我呢。你们想要跟随大军讨伐楚国,可以,不过得作为我的亲兵,不能随便离开我的视线!”

    “啊?!”子启和子契都惊呼出声了,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还是子契脑子比较简单,直接问道:“娘娘,做你的亲兵不是太安逸了吗?就跟打杂的一样,每天就守着你这么一个人,敌人都碰不到!不行!我们要上战场!要打仗!要立功!建功立业!”

    闻言,贞姬柳眉倒竖地道:“嘿,你们两个半大的孩子还得寸进尺了是吧?不想做我的亲兵可以,我这就让人把你们送回商丘去!”

    “别,别介呀!”子启忙不迭地摆手道,“我们做,做你的亲兵还不行吗?就这样灰溜溜地被逮回去了,多丢人啊,君父肯定要禁足我们俩了。”

    看到子启和子契两兄弟终于服软了,贞姬满意地点了点头,小样,还治不了你们了!

    大军进入楚国的地界,在泗水河的支流边上,一队传令兵就飞马而来,径直跪到贞姬的战车之下,将战报双手递上。

    干骜已经带着三万兵马攻占了城父,依托城父作为伐楚的桥头堡。

    贞姬按照身边的军师祭酒张烈的指示,派出三路大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开始攻城掠地,相继攻占了丰邑、蒙城、温县、靳城等二十几座城池,然后将兵力集中到颖水一线,开始修筑工事,将兵锋逼近了楚国的重镇巨阳与新野。

    而楚国方面,对于宋军的大举进攻也早有准备。早在匡章统率着大军援魏,去解襄陵之围之前,楚王就开始调兵遣将,征调了国内的十万军队,以屈丐为大将,唐昧为副将,分别把守于新野、巨阳,两个坚固的城池互为犄角之势。

    不仅如此,屈丐和唐昧又得到楚王熊槐的号令,使各地的封君出动私兵,征调戍卒、厮徒、守军和衙役等青壮队伍,将北面的大部分疆土拱手让给宋军,然后退守新野、巨阳一线。

    “楚军果然选择了固守待援的战术。”张烈一副不出所料的样子,坐在主帐的上首,主位上坐着的正是宋国大军的大将贞姬,而张烈因为是军中首脑一般的人物,所以地位也仅次于贞姬,乃至于威望更高,所以坐在了她的下面。

    张烈说道:“屈丐这个人我略有耳闻。这是一个能打硬仗、苦战,守成有余,进取不足的沙场宿将!现在楚军已经将兵力集中到了新野、巨阳,总兵力十五万,不过楚军当中的成分太复杂了,各地的戍卒、守兵、民夫、青壮都有,而且居多,反而是正规军比较少,所以还没有形成什么像样的战斗力,真正能拿来作战的兵力绝不超过八万,这还是保守估计的。”

    听到这话,贞姬微微颔首道:“现在楚军龟缩在新野和巨阳两座坚城里互为犄角,拒不出战。楚军虽然兵马不强,却胜在人多势众,有足够的兵力协同守城,强攻的话只怕很难攻下新野和巨阳。”

    “不错。”张烈暗自思衬了一下,接着说道,“这个时候我们宋军是在跟时间赛跑。在我们进兵到颖水的时候,想必景翠的八万楚军已经开始南下了。所以我建议将军立即派遣一名良将,领五万精兵攻占上蔡、陈县,然后在陉山一带伏击楚军!”

    “若不能破之,则守住上蔡、陈县一线,挡住景翠统率的八万楚军。”

    “善。”

    贞姬又扫视了中军大帐里的众将一眼,微微眯着眼睛,说道:“你们谁愿意领兵去阻击景翠的八万楚军?”

    “末将愿往!”

    “末将愿往!”

    ……

    好吧,看来宋国这些年的确是军力鼎盛,百战不殆的辉煌让大家都极度自豪,对于景翠统率的八万楚军精锐是一点都不怂的!

    将领们踌躇满志,都很渴望在这一次的伐楚之战中建功立业。

    “干骜!”贞姬叫了一声。

    “末将在!”干骜在众将忌妒的眼光当中,昂首挺胸地站了出来。

    “本将命你统率五万精兵,即刻开拔,务必将回援的楚军阻击在上蔡、陈县一线!不得有误!”

    “得令!”干骜转身而去。

    贞姬又向着张烈疑惑地问道:“祭酒大人,现在我军在颖水一线尚有十二万的兵马,依你看新野和巨阳,我们先攻打那一座城池比较好?”

    “先按兵不动。”

    “按兵不动?”贞姬愣了一下,继而说道,“祭酒大人,你刚刚不是说我们宋军是在跟时间赛跑吗?现在大军伐楚,士气正旺,若不趁此机会攻克新野和巨阳,尽快占领九江、淮南两地的各个重镇,只怕楚军一旦大举反攻,仅凭我们现有的兵力和工事,是很难抵抗兵多将广的楚国大军的!到时候不要说占据淮南郡和九江郡了,能不能守住原本属于我们宋国的相丰之地都还两说。”

    贞姬也是有一定的战略眼光的,楚国毕竟国土纵深极大,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兵马众多,一旦楚国缓过劲来,倒霉肯定是伐楚的宋军。

    这就好比一条毒蛇趁着老虎不备,咬了老虎一口,如果不尽快出击弄死老虎,只怕这毒蛇最后也要被搞死了。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不料,张烈还是云淡风轻的样子,迈着关子说道:“请将军放心。等时机一到,新野和巨阳将唾手可得!”

    呃,张烈哪儿来的自信?看上去胸有成竹的样子,让在场的将领都是半信半疑的。

第206章 渡河() 
五月初,援魏的宋军继一战而下华阳城后,又攻克岸门,据而守之。

    岸门的得失对于整个战争的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岸门扼守西南,是楚军回国的必经之路和粮道,只要宋军牢牢地死守岸门,就能截断楚军的粮道,沿途骚扰楚军,乃至于使楚军有国不能归!

    昭阳也看到了这一点,于是放弃了对襄陵城的围困,率领大军南下攻伐岸门。

    ……

    苦河边上,魏军的鲜艳的红色旌旗在迎风猎猎,氛围热烈,矛戟剑甲磨擦的声响不绝于耳。朔风悠悠,从远方的穹窿放眼望去,只见一大片殷红的浪潮正在向着河水那一边涌动,缓缓地涌动着。

    魏人的衣甲都是大红的颜色,鳞甲披身,头戴着的战盔之上,一束红缨直指穹苍。魏军的将士多半都是步卒,却是个个身材魁梧,衣甲鲜明,从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可以看得出这是一支精兵,而且是久经战阵的精兵!

    “渡河!”

    现在正好是夏末的时节,刚刚遭逢大旱的苦地,其苦河的河水并不是很深,至少浸不过一个人的腰身。所以这个时候魏军想要渡河的话,其实是不需要竹筏或者楼船什么的,可以如履平地一般地淌着水走过去。

    吁——

    开道的骑卒第一批下了水,他们轻轻的拍着马屁股,夹着马腹,驱使胯下的战马下了苦河里,然后激起了几层浪花,让战马踏着碎步淌着河水渡过河去。

    在背后,还有无数的魏军步卒正在准备渡河,他们的战车插着几面魏军的旌旗,戈矛如林,挥汗如雨,穿着殷红衣甲的魏军将士,好似红色的蝼蚁一般,向着苦河那边靠拢。

    在一辆战车上,魏将孙何正在看着魏军渡河的浩大声势,翘首以盼,心里头的一股豪气顿时油然而生。

    年初的时候,楚军伐魏,孙何负责抗楚的战事,但是兵力不济,他又贸然出击,致使楚军连战连捷,一下子攻克了襄陵附近的四五个城池,襄陵告急!

    昭阳不愧是楚国的名将,天下名将之一,此番伐魏的楚军有十余万,抵御的魏军也有十万。不过孙何这个人,擅长攻击不擅长防守,所以对楚军的反攻是屡战屡败,最后也不得不退守襄陵,保存实力,让善守的冯巩负责襄陵的防务。

    楚军围攻襄陵差不多三个月了,却不能攻破,冯巩功不可没。魏国已经没有办法增派更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