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89章 哀民生之多艰() 
为了应对前所未有的大旱灾,宋国上上下下齐心协力,自宋君偃以下,所有臣民都有粮出粮,有力出力。

    睢阳郡、淮北郡的灾民多达五十万,宋君偃下令开仓放粮,赈济灾民。鉴于粮秣的不足,他向赵国、楚国借了六十万石的米粟谷物,又颁布征粮令,举国上下,凡出粮的人家都能获得不菲的补贴。

    宋国又不惜代价地向国内外的粮商大量收购口粮。同时派出使者向鲁国、滕国、卫国和薛国索要米粟谷物,呃,至少名义上还是借的。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商丘的仓禀又一次盈余了。

    为了更好地赈济灾民,宋君偃又诏命各地官吏、衙役集中灾民至睢水河畔,以开凿运河,修筑水渠,继而灌溉农田的名义,大量使用灾民,开设粥棚,给了灾民的活命的条件的同时,也开始引睢水、获水的水流,修建了通济渠。

    通济渠,原本就是在宋国的民生计划当中的关键一环。

    现在有着整整几十万人的劳动力,开凿一条水渠,灌溉睢水下游的大片农田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正是因为有了通济渠的灌溉,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宋国的粮食收入也年复一年地盈余,在后来,宋国直接在商丘建立通济仓,在彭城建立彭邑仓,在陶邑建立陶仓,宋国三大仓的仓禀里囤积的米粟谷物堆积如山,米粟之多,闻名于天下!

    但是现在,宋君偃还在为睢阳郡和淮北郡几个月没下雨,遭逢大旱的事情发愁呢。

    现在宋国朝野都有非议了,说是他这个君主不得人心,自他上位以来,宋国连年征战,穷兵黩武,导致现在天怒人怨,所以上苍这才降下这一场大旱灾来警示!

    姜阳在齐地起事的事情更是在天下一片哗然,临近齐国的宋国自然也受到了一些流言蜚语的影响。

    这个世道还是贵族至上的,没有谁敢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话来。就算是已经起事的姜阳,他本身就是姜氏齐国的后裔,起兵作乱在天下人看来这没什么,都是贵族之间的争权夺利而已。

    宋君偃这个时候也害怕宋国之中有人效仿姜阳,来一个起兵反宋,这样事情就闹大发了!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宋君偃也是害怕自己的种种行为,还有宋国今年的地震、大旱等自然灾害被迷信鬼神的宋国黔首们误会,误以为是他子偃失了德行,这才招致天降横祸的。

    子偃忽然想到了那一日月神在他面前占卜龟壳的事情,主大凶,没错,当时月神是说过有什么需要他们阴阳家帮助的话,尽管开口,去她的府邸找她。

    是时候了,于是宋君偃换上了一身便服,在十几个宿卫的开路之下,轻车简从地赶到了城西的一座不大却装饰典雅的府邸里。

    “月神大人呢?”宋君偃的宿卫自报家门,就被几个仆人引路进去了,子偃这个时候也来到了一处类似后花园的地方。

    但是他前面的仆役忽然停下了脚步,就在一座高耸入云的高楼之下的门口驻足着。

    “就在里面。小人不便入内,还请君上自己进去。”仆役毕恭毕敬地道。

    子偃仰着头,打量了这座足足有十层楼,几十丈高的高楼一阵子。这座高楼直插云霄一般,屋檐乃至于四角的栏杆缀着彩带,迎风翻飞,暗红色的木料坚固无比,支撑着这座高楼的木料显然也是从原始深山里砍伐的上等的巨木,作为支柱,支撑着这座高耸入云的大楼。

    这座楼的装饰颇为华丽,却不奢靡,处处透着一股古朴典雅的风气,里面隔着门窗,依稀可见燃烧着的牛油蜡烛,在架子上挥发着余烬。

    门匾上书“摘星楼”。

    几个宿卫想要进去一探究竟,却被宋君偃挥了挥手阻止了。他不认为月神或者是阴阳家想对他不利,于是一甩衣袖,昂首阔步地走进去了。

    在最顶层的位置,宋君偃终于见到了那个永远是轻纱遮面,看不清具体的脸蛋儿的绝色女子,月神。

    “君上。”刚刚还在打坐的月神,听到了轻微的脚步声,就起来微微给子偃行了一礼。

    “月神大人好雅兴。这摘星楼气度不凡,应该是有登临其上,可以摘星揽月,喻楼之高的意思吧?莫不是修道之人,都有此等夺天地之造化的能力吗?”宋君偃兴致盎然地道。

    月神微微摇摇头道:“我等修道之人,却是只为了修身养性。登高而望远,俯瞰芸芸众生,难道君上没有这种能力和心志吗?这摘星楼只不过是为了给小女子打坐而建造的而已,若是君上看不惯,可以拆了。”

    “哈哈哈哈,寡人还没这么心胸狭隘。”子偃摆了摆手道,“若是月神大人喜欢站在高处俯瞰芸芸众生,寡人倒是可以在宫中建造这么一座高楼,以供奉月神大人你打坐悟道。”

    好吧,这已经是调戏之语了。在你的沙丘宫里建造这么一座摘星楼,还要月神去里面参禅打坐,这不是有纳月神做妃子的意思吗?

    月神故意没听懂,轻轻的道:“君上此来,只是为了跟小女子说一些闲话的吗?”

    “自然不是,寡人日理万机,可没什么空闲到处沾花惹草的。”子偃的嘴角勾起了一丝戏谑的微笑,稍纵即逝,旋即又叹了口气道,“寡人这次来,是想请教月神大人,今年我宋国多灾多难,相继发生了百年难得一见的地震,旱灾等自然灾害,旱魃之祸,天灾人祸,现在我宋国的朝野上下都对此有了一些非议。”

    “一个君主,若是失了德行,天怒人怨,他的臣民也不会效忠于他。譬如古代的夏桀、商纣,现在天下人所谓我宋国为‘桀宋’,寡人为桀纣之君,这些寡人都不甚在意,毕竟谣言止于智者。但是现在各种天灾不断,民生多艰,臣民当中也不乏好事者造谣生事。”

    “在他们的谣言当中,我宋国今年的天灾都是上苍的警示,是上苍抛弃了我殷商遗民,抛弃了寡人这个无道而不得民心的国君的征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寡人也无法控制住臣民的舆论,你们巫教刚刚在我宋国兴起,还没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也无法主导臣民的舆情。”

    “月神,寡人这次来,是想向你请教一下,如何避免谣言的扩散?”

    闻言,月神淡淡的说道:“小女子不知。这种事情君上你应该去求教相国大人,而不是求教我一个不知国事的小女子。”

    宋君偃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说道:“寡人也不愿月神你过于为难了。寡人想知道这天什么时候会降雨,所以想请你卜一卦,不知可否?”

    月神微微颔首。

第190章 祭天() 
商丘郊外。

    此时已经建造了一座庄严肃穆的祭台,祭台四方,天命玄鸟的旌旗迎风猎猎,附近的高大威猛的甲士持戟而立。

    在祭台的八方,还有一队又一队的白衣黑甲的宋军将士拿着武器,将人头攒动的黔首挡住,神色肃穆、冷冽,活像一尊尊陶俑。在祭台的坐北朝南的位置前方,有着一条漫长的红地毯,在红地毯的两侧,还有着手持长戈的甲士驻足那里,两侧也插着殷商标志性的天命玄鸟的旌旗,和大大的“宋”字旌旗。

    天气微寒,朔风凌冽。

    宋君偃穿着一身古朴而神秘的冕服,自己背后的宽大的袍子被两个宫婢捧着,亦步亦趋地在万众瞩目之中,顺着红地毯,心怀虔诚地沿着祭台的阶梯,走上了祭台。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申锡无疆,及尔斯所。

    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假无言,时靡有争。

    绥我眉寿,黄耇无疆。

    约軧错衡,八鸾'。

    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在祭台的下方,身穿玄色朝服的大臣整齐有序地站着,低眉顺眼。在大祭司的起头之下,他们引吭高歌,唱诵着从古老的殷商时代流传下来的诗歌《商颂。烈祖》!

    此诗为殷商后裔的宋国祭祀始祖成汤的诗。

    按周制,大祭先祖有九献,《那》和《烈祖》都属于九献中的一个章节,《那》以歌舞献先祖,《烈祖》以酒和汤献先祖。这首诗通过祭祀烈祖,祈求“绥我眉寿”、“降福无疆”,表明了很强的功利目的。

    《史记·宋世家》曰:“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由此可见,《商颂》是正考父根据商代诗篇改作,故有《商颂·烈祖》。

    宋君偃将祭祀的胙肉双手奉上供奉的桌案,然后一拜,一磕头,又接过三炷香,插到鼎炉上,一拜一磕头,又接过国君的玉圭,一拜一磕头。

    跪在蒲团上三叩九拜之礼一过,宋君偃就起身,抚了抚身上的冕服。

    冕服,是古代的一种礼服名称。

    主要冕冠、玄衣、纁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赤舄等构成。是古代帝王举行重大仪式所穿戴的礼服。

    玄衣肩部织日、月、龙纹;背部织星辰、山纹;袖部织火、华虫、宗彝纹。纁裳织藻、粉米、黼、黻纹各二。

    即所谓的“十二纹章”纹样。

    另外,还有中单、蔽膝。均织织藻、粉米、黼、黻纹。此外还有黄、白、赤、玄、缥、绿六彩大绶和小绶,玉钩、玉佩,金钩、玉环及赤色袜、舄。

    宋君偃怀抱虔诚之心,礼敬上帝,看着帛书上的祭文念道:“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宋国敝君子偃,奉告太一玄皇东方穹苍高上帝:敝国有旱,黎庶若失,赤地千里,百无生计。今敝君告慰太一上帝,哀我民生之多艰,不忍敝国黔首伤及一人!”

    “宋有战,伐一齐,征一越,破一魏,彼失我失,累及苍生。敝君之过也,熟不知触怒上帝,故而虔诚祭祀,告慰四方,凡四方冤魂不散者,皆勿祸我吏民,而敝君愿以一己之身,代国受罚……上帝不行云施雨,则敝君长跪不起,至死而方休矣!”

    宋君偃念完祭文,再拜上帝,痛哭流涕,不能自己。

    这里解释一下,两宋之前的朝代祭祀的都不是玉皇大帝,而是泰皇,即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ěr,璆锵qiú,qiāng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hé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fú兮拊fǔ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此诗歌取自屈原的《九歌。东皇太一》,东皇太一是《九歌》体系中所祭祀的天帝、至高神。

    “东皇太一”与汉武帝祭祀的至高神“太一神”、汉代之后的文献里记载的“泰一”、“泰皇”、“泰壹氏”等,均有关。

    由于道家认为太一无形,楚人难以赋予其形象。

    神仙既然可称仙人,当为人形。

    《九歌·东皇太一》是屈原对“东皇太一”的颂歌,是“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